雪似故人人似雪

雪似故人人似雪

任我江海寄余生

苏子的才华,横竖都溢,逞才斗巧是他的特长也是爱好。他写雪、柳絮、石榴花、橘树、大雁、雨,无不惟妙惟肖,情、理、趣兼备。托物言志固然是咏物作品的传统,但“纯用赋体,描写确肖”也能做出好活计。好的咏物词,需要一支妙笔,更需要一颗诗心。

雪似故人人似雪

江神子

大雪有怀朱康叔使君,亦知使君之念我也。作《江神子》以寄之。

黄昏犹是雨纤纤。晓开帘,欲平檐。江阔天低,无处认青帘①。孤坐冻吟谁伴我,揩病目,捻衰髯。使君留客醉厌厌②。水晶盐,为谁甜?手把梅花,东望忆陶潜。雪似故人人似雪,虽可爱,有人嫌。

朱康叔名寿昌,康叔是他的字。苏轼在黄州躬耕时,朱康叔任鄂州太守,两人书信往还甚密,渐成至交。朱康叔在西,苏轼在东。

雪是思念的引子,也是怀友的信物。

昨日黄昏时,天上飘洒的还是纤纤细雨,次日清晨醒来打开窗帘,却发现大雪差不多快要和屋檐齐平了。江阔天低,漫漫白雪把江边酒馆的酒旗都盖住了。天公是神奇的魔术师。

苏轼看到大雪,肯定是兴奋的,说不定还出门饱看了一圈。但这首词想传达给朱康叔的既非雪景的壮观,也非苏轼看到雪景的兴奋,而是潜藏的幽怨和责备。

孤坐,已露可怜之意。还冻吟,既然天寒地冻,吟诗写字岂不是更冷?可是苏轼就是要朱康叔知道自己的苦寒,甚至“揩病目,捻衰髯”的细节也要一丝不落地说给朱康叔听。苏轼说知道自己怀念使君的时候使君也会怀念自己,可他写“使君留客醉厌厌”是什么意思呢?朱使君你宴请宾客之时,难道没有觉得座上少了一个应该出现的人吗?而这个人此刻正捧着水晶盐般的新雪,想要与你共品甘甜。看到梅花,朱使君大概会想到苏轼那位像陶渊明一样的朋友吧。自己像雪花一样晶莹可爱,可故人为何嫌弃,不招去把酒言欢?

苏轼的心思用白话转述出来,处处散发着浓浓的闺怨气息。在古代,友人间的诗词酬唱中出现这样的思念甚至怨念,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李白和杜甫“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不也没引起过妄议吗?苏轼当然不是真的怪罪朱康叔,怨是假,念是真。苏轼和朱康叔都懂的。

用何物比拟雪花最贴切是古人争论不休的话题。争论的源头是《世说新语》中的一个典故:东晋太傅谢安在下雪天召集家族内的年轻人,讨论文章的用字遣词之法。不久,谢安见雪突然大了起来,便微笑着向晚辈们考问:“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儿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接了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高兴得大笑。

谢安的大笑表明他更欣赏谢道韫的“柳絮因风”,而觉得谢朗的“撒盐空中”欠佳。后人也通常认为在这场“一句诗比赛”中谢道韫占了上风,其“咏絮之才”便享誉千载,以至今日。可是“柳絮因风”真的是对雪花唯一恰当的比喻吗?

苏轼也无意中卷入了这场旷古的“盐絮之争”。他在《谢人见和雪后书台壁二首》之一中有句:“渔蓑句好应须画,柳絮才高不道盐。”这是继承了谢安贬盐扬絮的传统观点。可是在这首《江神子(黄昏犹是雨纤纤)》中,他却自己也用盐来比雪。在另一首《次韵仲殊雪中游西湖》中他又说:“乞得汤休奇绝句,始知盐絮是陈言。”这分明是把盐絮都等而下之了。研究者不禁迷惑了,苏轼的立场究竟在哪里?

南宋诗人陈善对此给出了较为合理的解释,他说“柳絮才高不道盐”只是苏轼为了与上一句“渔蓑句好应须画”对仗顺手而造的句子,不代表他对“盐絮之争”的真实看法。陈善对“撒盐”与“柳絮”孰高孰低有独特的观点,他说:

“撒盐空中”,此米雪也,“柳絮因风”,此鹅毛雪也,然当时但以道韫之语为工。予谓《诗》云:“如彼雨雪,先集维霰。”“霰”即今所谓米雪耳。乃知谢氏二句,当各有所谓,固未可优劣论也。(陈善《扪虱新话》)

其实有经验的人都会注意到,雪分两种,一种是鹅毛雪,雪成片状,大而薄,下落时摇摇晃晃,落地无声;一种是米雪,雪如米粒,打在脸上会疼,落在地上窸窣作响。《诗经》中就描写过,下雪之前,先下霰,霰就是米雪。米雪和鹅毛雪是雪的两种常见类型,下米雪往往是下鹅毛雪的前奏。

“撒盐空中”比喻的是米雪,“柳絮因风”形容的是鹅毛雪。两个比喻本无高下之分,但有情景之别。若谢氏子弟对雪论文时下的是鹅毛雪,则谢道韫的“柳絮因风”更佳,若下的是米雪,则谢朗的“撒盐空中”更确。

有了把雪看成“水晶盐”的眼睛,那飘落无声的雪才不寂寞。水晶盐,为谁甜?当然是书信另一端的友人。但同时,水晶盐为每一个尝雪的“孩子”而甜。

注释

①青帘:青布做的招子,指酒旗。

②厌厌:指饮酒欢乐、沉醉的样子。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四海一生踏歌行,苏轼词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四海一生踏歌行,苏轼词传
上一章下一章

雪似故人人似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