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懂得,没必要被琐事耽搁

让孩子懂得,没必要被琐事耽搁

让孩子懂得,没必要被琐事耽搁

小孩或许都有一个习惯,那就是会将自己的心思纠结在所有的事情上。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也不管事情值不值得关注,他们都可能会因为这些事情而打乱心思。尤其是一些小事情,根本不应该让孩子“放在眼里”,免得让孩子长大后变得“婆妈”。

爸爸妈妈们经常会听到孩子说“妈妈(爸爸),作业本让我弄坏了,写不了作业了”,“妈妈(爸爸),今天小明在老师面前说我坏话了,我很不开心”,或者是“妈妈(爸爸),我的校服脏了,老师肯定会说我的”。这些事情或许在孩子的眼中都是值得关注的事情,孩子也会因为这些事情而消耗自己很大的精力,但是家长要懂得正确引导孩子,毕竟作业本坏了可以换一个新的,小明说儿子坏话老师也未必会相信,校服脏了也不会影响到学习。

孩子从小就应该知道什么事情是关键所在,这样在他长大之后,想要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才会找准关键和最重要的点,不会避重就轻,更不会因为小事情而耽误了大目标。而爸爸妈妈在孩子面临一些小事情而纠结的时候。要帮孩子分解这些小纠结,然后告诉孩子什么事情才是值得去关注的,什么事情是值得去纠结的,从而让孩子能够把握住重点,不至于在以后遇到同样的小事情的时候不知所措。

五岁的贝贝总是不能自己做决定,比如去超市买玩具或者零食,同一款的玩具或食品,他总是选来选去,妈妈跟他说都是一样的,随便拿一个就好,但是他还是要选来选去,不能决定拿哪一个好,往往最后都是妈妈帮他选择的。

木木每次写作业都非常慢,总是把写得不太好的字描得特别重,最近两个月,开始出现说话重复,当他想把一件事说明白的时候,同样的一句话,常常重复四五遍,而且做事总是不放心,比如收拾书包,他会闭起眼睛想他已经收拾的过程,以确认是否没有什么遗漏,关门时,他会反复推门,看是否关上,总之做什么事都觉得不放心,需要反复验证。他下课后会看好几次课桌,总担心东西落在那里。去姑姑家,明明知道自己只带了个背包和一个钱包,会打电话反复多次地问妈妈是不是只带来这两个包。

小雪已经上高中了,她有一个习惯,就是经常要洗手,每次中午睡觉前总是要洗好几次手,似乎有洁癖,而且洗澡的时间更长,弄得寝室里的同学都对她有意见。做题时,对于一道刚做完的题,她总担心会算错,总要重复算好几遍。

孩子因为年龄小,有时候认识不到什么事情是小事情,什么事情是重要的事情,所以这个时候家长们就要做出正确的引导。当孩子在小事情上纠结的时候,应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意识到什么事情才是最重要的,久而久之,孩子才会分清事物发展的主次,不再在小事情上斤斤计较。

生活中,爸爸妈妈们要怎样帮助孩子摆脱小事的困扰,关注更为重要的事情呢?

(1)认真地给孩子分析什么原因才是阻碍他实现目标的关键

有些家长可能在听到孩子抱怨的同时,会跟着孩子一起抱怨。注意,千万不要这么做。这个时候,家长应该分析事情的原因和结果,从而帮助孩子找到值得去关注的步骤,让孩子忽略在小事情上的纠结和不快。只有这样,孩子才会在以后遇到同样的事情时,学会自己去分析和克服。

(2)意念训练

当孩子纠结于某些小事不罢休时,爸爸要帮助孩子用意念努力去对抗这种现象,使紧张恐惧的心情得以放松。并告诉孩子这种行为没有任何意义,以分散儿童的注意力。当然,要做到这点,是很不容易的,一定要有毅力。多数孩子经过反复训练以后,这种现象才会逐步消失。

(3)行为疗法

对于单纯用意念不能对抗的现象,可以采用“行为对抗疗法”加以矫正。行为对抗疗法基本上是一种操作性条件反射过程,它把刺激与纠结行为反复多次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条件反射,使之与原来的行为相对抗,以消除原有的错误行为。家长们可以参照这个做法:在孩子右手腕上套三根橡皮圈,一旦婆婆妈妈反复纠结,如反复计数、反复检查等时,立即拉弹腕上的橡皮圈,强行提醒自己。

(4)培养爱好

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外界接触,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如唱歌、跳舞、听音乐、打球、跑步等,以建立新的大脑兴奋灶,去抑制那些纠结行为的兴奋灶,转移注意力。

(5)父母要纠正自身的不良性格

如果父母本身有性格偏异,如特别爱清洁、过分谨慎、过于刻板、优柔寡断、迟疑不决等,孩子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要改变孩子的习惯,父母首先要从自身做起,这一点甚为重要。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不打骂、不宠溺,刚刚好的教养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不打骂、不宠溺,刚刚好的教养力
上一章下一章

让孩子懂得,没必要被琐事耽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