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庄子》
14.《庄子》
【点击作者】
庄子(约公元前369~约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蒙城(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著有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
【情节浓缩】
《庄子》现存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所作,外篇、杂篇是庄周弟子及后学所作。《庄子》是庄子学派的著述总集,道家的重要典籍。
庄周的思想是以老子为依归的。但《老子》的中心是阐述自然无为的政治哲学,而《庄子》的中心则是探求个人在沉重黑暗的社会中如何实现自我解脱和自我保全的方法。在作者看来,最理想的社会是上古的混沌状态,一切人为的制度和文化措施都违逆人的天性,因而是毫无价值的。
对于人生,《庄子》强调“全性保真”,舍弃任何世俗的知识和名誉地位,以追求与宇宙的抽象本质——“道”化为一体,从而达到绝对的和完美的精神自由,即所谓“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对现实有深刻的认识和尖锐的批判,他主张“无为而治”,这可以说是最早的无政府主义思想。庄子不同于其他人只是从统治者的残暴来看问题,他更为透彻地指出,一切社会的礼法制度、道德准则,本质上只是维护统治的工具。
《庄子》中的名篇《逍遥游》开头对“鲲鹏”的描绘:“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充分显示了鲲鹏冲破一切网罗的意志,作者借此表现出了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精神。
下面再举一个《庄子》里有一个有名的故事——“濠梁之辩”。
庄子和朋友惠子在濠水的一座桥梁上散步。
庄子看着水里的游鱼,说:“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无疑也没法知道鱼是不是快乐。”
庄子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你问‘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这就表明你已经肯定了我知道鱼的快乐了。”
这个故事很有名,受到了古今中外读者的欣赏。他们的辩论究竟谁是谁非,谁输谁赢,历来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从逻辑上说,似乎惠施占了上风,因为人和鱼是不同类的,人怎么知道鱼的心理呢?但从审美体验上说,庄子也是有道理的,任何动物的动作、表情,痛苦或快乐,人是可以凭观察体验到的。
【作品赏析】
《庄子》一书多用寓言来说明哲理,文字优美,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章结构也很奇特。看起来并不严密,常常突兀而来,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变化无端,有时似乎不相关,任意跳荡起落,但思想却能一线贯穿。句式也富于变化,或顺或倒,或长或短,更加之词汇丰富,描写细致,又常常不规则地押韵,显得极有表现力,极有独创性。后代文人在思想上、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作技巧上颇受《庄子》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