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红楼梦》与《水浒传》7

论《红楼梦》与《水浒传》7

无论是曹雪芹的《红楼梦》还是施耐庵的《水浒传》里面都设计到了科举,虽然曹雪芹与施耐庵属于不同的朝代,他们的作品也属于不同的朝代,可是他们所在的那个时代以及他们作品里所呈现的时代科举都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知道曹雪芹在清朝中早期,他生于康熙末年,历经了雍正朝,及乾隆早年,这康雍乾时期为清朝史上最繁荣昌盛的时期,好比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而施耐庵则是元末明初时期,生逢乱世,然后历经洪武之治,虽然二人所处的时代及背景是不一样的,他们的作品的时代背景也是不同的,然而科举考试选人才是相近的,只是制度不同而已,这曹雪芹的《红楼梦》所呈现的朝代就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而《水浒传》的朝代背景则是北宋末年,我们知道从隋朝开始通过科举制度为朝廷选拔人才虽然隋朝很快就灭亡了,然而这个制度却承袭了下来,只是每个朝代不同他们的科考的一些制度不同而已,然而其用意都是一样的,通过科考来国家选拔人才,很多出身寒门之人通过十年寒窗,从而一考成名,所谓朝为读书郎,夕入天子堂,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从明朝开始这科举制度实行八股取士,而唐宋时期都是田文,科举的模式不一样,然而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很多寒门学子考中进士,从而进入官场,走向仕途。曹雪芹和施耐庵都在自己的作品里面提到了科举考试,而且都与自己主人公有着某种联系,只是二人写作时所表达的意图不一样,因而对于科举考试所站的位置不同,因而所表达出来的含义也是不同的。

曹雪芹为何要塑造一愚顽不通事务,潦倒怕读文章的贾宝玉?他是想通过贾宝玉这个角色来表达其对挡死通过读四书五经就可进入仕途的那种科举制度的一种批判,同时也是对于腐败的官僚体系的一种批判,我们很多人若不仔细读《红楼》,不深入分析曹雪芹塑造宝玉这个角色的真实用意,那么很多人就会批判贾宝玉,认为他是一个不学无术的贵族公子哥,整日就知道围着姑娘转,而不知读书上进,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如说宝玉不想考取功名这是对的,然而批评他不知读书上进那就真是大错特错了,这贾宝玉除了四书五经之外其他的书都读,如果他不读书怎可文采出众,从而出口成章,这一点一直对他多批评少认可的父亲贾政也是认可的,在为贾元春袖箭省亲别墅大观园的时候贾政就让宝玉跟着,而对于宝玉所提的诗词,及为几处楼台所取之名也是认同的,对于宝玉的表现他也是喜在心头的,虽然他板着脸,然而他内心还是喜欢的,对于宝玉的才情贾政自然是知晓的,如果不然他怎会带着宝玉与他的一些门生一起游园》其实就是为了让宝玉显示器自身的才华,从而展示给众人来看,儿子出息了,他自己这个当老子的自然脸上也有光了。

曹雪芹批评的是科举制度,然而施耐庵所不然,他是赞成科举制度的,而他所批判的是官场的黑暗,他认为当时男儿就应该走仕途经济,读书上进,从而考取功名,报效国家,光宗耀祖,施耐庵在《水浒传》;里多次提到科举考试,然而他这儿所提的科举考试并非如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所提到的那样,曹雪芹是批判,对于科举仕途经济是否定的,然而施耐庵则是肯定与支持的,他所认为的男儿就得十年寒窗苦读,然后考取功名,走向仕途方是正道,如果可以来一个时空穿越,让曹雪芹和师奶南就科举考试,就仕途经济进行一次对话,我想那场面一定是相当壮观的,我们俩人必会有一番妙语连珠的争论,同时到了最后他们也是谁都不服谁的,在施耐庵的眼中怕进学堂,励志不考科举,批判仕途的贾宝玉必是一所谓的罪人,他出身贵族,然而却不思进取,在施耐庵和曹雪芹所生活的那个封建年代里男儿就应走仕途经济,从而光宗耀祖,而走向仕途唯一的途径就是科举考试,若是武将则可通过战场拼杀,屡立战功从而使其有一个好的前程。在《水浒传》里施耐庵之所以让宋江最终带领兄弟接受朝廷招安,那就是源于其骨子里的那种忠君情节,或者说宋江的一种长久以来的梦,我们知道宋江原先只是运城一个小押司,乃一刀笔小吏,主要就是负责抄写文书之类事,这样下去是永远无出头之日的,宋江心中有很大的志向,然而若不科举考试他是不可能实现其在官场大展宏图的,以及一些其始料未及的事件的发生把他推向了不得不上梁山的境地,然即使他在山上与兄弟们开怀畅饮时他所想的依然是有朝一日受朝廷的招安,而军师吴用之所以义无反顾的背叛了晁盖,而投向宋江,那就是因为他与宋江互为知己,他们心中忠君爱国,并未觉得是皇帝昏庸,朝廷昏暗,而只是认为一些如蔡京,高俅之辈蒙蔽了圣听,他们认为只要铲除了这些奸臣之后,那么江山就一切大好,他们由此可以脱掉造反的罪名,从而走入仕途,从此高官厚禄,骏马得骑,以此圆了未考科举无法进入仕途的梦。每次我在看的宋江打了方腊回来,被皇帝封官之后,回家祭祖时的场景我就忍不住泪两行,宋江这是用兄弟们的性命为其换来了一顶官帽,我无数次的问宋江这样的结果难道真是你想要的吗?现在的你真的开心吗?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我醉红楼梦难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我醉红楼梦难醒
上一章下一章

论《红楼梦》与《水浒传》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