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如何去衡量国家财富
导语:
GDP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常被认为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对于它,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来看待,不能片面地关注经济总量和速度增长,而忽略资源损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我们来看下面的一个小故事,通过它来理解什么GDP:
爸爸对王刚说:“今天你自己打扫房间,我给你100元钱!”王刚看了一眼自己的房间,实在乱得不像样,于是他找到妹妹王丽,希望妹妹能帮她打扫。王刚说:“小丽,如果你今天帮我打扫我的房间,那么我就给你50元钱!你考虑好了,答应了就不能反悔!”王丽很高兴,没想到哥哥竟然会如此大方,于是她欣然答应了。
当王丽来到哥哥的房间时傻了眼,屋子不是一般的脏乱,她顿时就后悔了。思索了一会儿,王丽又找到哥哥,说:“哥哥,我也有个房间要让你打扫,我可以付给你60元钱。”王刚心想:有哪个房间能比我的乱呢?于是答应了王丽,结果发现妹妹要他打扫的正是他自己的房间。绕了一大圈,最后王刚还是自己收拾了房间。
身为经济学教授的爸爸见此情景后,笑了笑说:“折腾了半天,虽然还是小刚自己打扫了房间,但我们也为国家创造了210元的GDP啊!”
读到故事的最后,相信很多人对于王教授所说的话感到迷惑:父亲出钱让儿子打扫自己的房间,怎么也和GDP挂上钩了?GDP到底是什么呢?
GDP,英语的全称是GrossDomesticProduct,意思就是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它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常被公认为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要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能力有多强,即创造了多少社会财富,必须要一个统一的度量单位,在国家与国家、地区与地区之间进行比较,而GDP就是这把统一的“标尺”。
那么,到底什么是社会财富呢?所谓社会财富,就是人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所创造的产品,既包括有形的,也包括无形的,比如工厂生产的产品,银行提供的服务,学校创造的价值等。
将这些社会财富加起来,就构成了国内生产总值,即GDP。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社会总财富没有民族和国籍之分,就是说在一国的领土范围之内,无论肤色,不管国内企业还是外国企业,只要它是在这个时间所创造的都归入GDP。举个例子,三星在中国的分公司所创造的价值不能计入韩国的GDP,而要计入中国的GDP;同样,联想在美国的公司所创造的价值要计入美国的GDP,而不能计入中国的GDP。
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的GDP大幅增长,反映出该国经济发展蓬勃,国民收入增加,消费能力也随之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的GDP出现负增长,则显示该国经济处于衰退状态,消费能力减低,人民的生活水平降低。所以,GDP在宏观经济中是备受关注的经济统计数字,通常都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然而,GDP不是万能的,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譬如,它不能反映出社会成本,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方式和为此付出的代价,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效益和质量以及社会财富的总积累,也不能衡量社会公正。有时候,GDP在高速地增长,但人民的生活水平却没有随之提高,因为GDP代表的是全社会终端商品的价格总和,而我们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全社会终端商品使用价值的总和。
例如:猪肉每斤8.5元,如果每月吃10斤,需要85块钱;后来猪肉涨到了10元一斤,每月还吃10斤,却需要100元。这样看来,其实生活水平并没有任何提高,但消耗的GDP反倒增加了一倍。今年猪肉涨到了13元一斤,有些人家吃不起10斤,只能吃7斤,需花费91元,这样看来,生活水平下降30%的情况下消耗的GDP也在增加。就“吃猪肉”这件事而言,生活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吃肉的量,而GDP反映的却是买这些肉花了多少钱,二者既有相互关联的一面,又有相互背离的一面。有时,花的钱多说明吃的肉也多了,而有时候花的钱多了吃的肉反而少了。
由此可见,GDP虽然被公认为是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但是对于它,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来看待,不能片面地关注经济总量和速度增长,而忽略资源损失、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这样就很容易陷入一个怪圈:经济增长了,而人民生活质量却下降了。因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要高度重视GDP,但又不能片面地去追求其增长速度忽略社会的整体效益。
GDP只能告诉我们“有多少”,却不能告诉我们“有多好”;GDP尽管能告诉我们“产出多少”,却不能告诉我们“付出多少”;GDP只能告诉我们“蛋糕有多大”,却不能告诉我们“蛋糕怎样切”。这也体现出了一个道理,人生不能盲从某些指标或目标,无论地位、职称、学历还财富,它们都只是代表真相的某个侧面,我们不能把它们当做生活的全部,甚至作为最高的目标来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