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先区分清楚,然后再出击

第三节先区分清楚,然后再出击

思维决定行动。

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不能盲目地行动,必须分清“市场局况”

,区分出包围在自己周围的各种“市场机制”

,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这就是经营思维的一句行话“先区分清楚,然后再出击。

一般讲,企业管理者应当做到以下两点:(1)信息市场与产品市场之分信息革命可望像个19世纪工业革命那样改变我们地球的面貌,任何打算从信息革命中得益的企业家都必须知道。

在这个技术急剧变化的时代里,产品过时的速度越来越快。

创新的冒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成为取得进步和成功的动力。

因此,在这个新时代里,一切都将很快成为过去,只有把握未来才有希望。

企业家必须具有良好的素质――时刻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迎接挑战,获得成功。

从1847年到今天,150多年过去了。

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有多少企业骤然崛起,又有多少企业悄然隐退,市场无情,优胜劣汰。

西门子公司虽几经沉浮,但依靠科技进步,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巨型企业。

回顾成就固然令人欣慰,然而西门子人更清醒地认识到:高科技不断发展的年代,一切都将很快成为过去,只有把握未来才有希望。

关键在于企业要具有良好素质。

尽管西门子公司在电气工业领域具有相当实力,但在电子工业这一新技术领域,始终面临着美国、日本公司的严峻挑战。

以微电子技术的关键部件――芯片生产为例,目前美日的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90%左右,包括西门子在内的欧洲各大公司仅占10%左右。

为扭转劣势,来自欧洲各国的60名微电子专家共同制定了预计耗资80亿马克的发展规划,要求1993年研制出16兆位芯片,它可以在拇指大小的面积上储存4000页打字纸的信息。

为实现这一计划,每年动用的财力达2.1亿元。

西门子承担了其中的重要任务,并于1990年在实验室中研制出16兆位芯片样品,除此之外,西门子还把人工智能、核聚变、空间技术、超高速列车、太阳能利用、光通信技术等课题作为科研攻关重点。

力争尽快取得新突破,使公司在新技术产业中牢牢占据主动地位。

(2)全面市场与局部市场之分1988年,温州出现了外国高档服装热,一套进口名牌西装卖到几千元,一些时装个体户因此发了大财。

但这只是该地区某一时期内的一种特殊需求,在全国其他地区市场并不是如此,如果其他城市也像温州那样搞,结局一定很惨。

所以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区分全面市场机会和局部市场机会是非常必要的。

全面市场机会是大范围市场,如国际市场、全国市场等出现的未满足的需求;而局部市场机会则是在一个局部的市场,如某省或某个特定地区出现的未满足的需求。

这两种机会是相对的,与国际市场机会相比,全国市场机会是局部市场机会,而与某地区市场机会相比,全国市场机会则是全面市场机会。

同时,这两种市场机会是紧密关联的。

一方面,全面市场机会也是局部市场机会,但不如局部市场机会那样更有利于企业,另一方面,局部市场机会发展好了,必然会影响甚至带动其他局部,从而转变为全面市场机会。

一个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既受着作用于整个市场的一般因素的影响,又受到只作用于该特殊区域的相关因素的影响。

因此,这种区分可以使企业少犯盲目行动的错误。

“异”

与“同”

是思维质量的重要区别。

任何一个企业只有和别人不一样,才能有更大的出路。

作为企业管理者应该懂得,所谓的市场良机,其实是无处不在的,但关键看你是否能打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牌!

综观捕捉市场机会打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牌的种种方法,可归纳为三种:一是快速获得经济信息,尽早窥见市场机会;二是善于运筹,铸成巧用市场机会的高招;三是创造条件,把市场机会转化为企业机会。

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各种市场信息,从而将本企业的产品顺利地打人国内、国际市场。

印度尼西亚有位华人――林绍良。

这位传奇式人物被列入12位世界大银行家之一,拥有银行、保险、财务、工业、运输、贸易等各类企业。

然而在40年前,他却只不过是一个油店小伙计。

他是如何走向成功的呢?1945年日寇投降后,荷兰在印尼卷土重来,战火一开,最紧要的是军火与药品。

有着强烈正义感的林绍良毅然离开叔父的油店,筹集一笔资金,做起了军火生意,大力支持印尼军队。

他的机敏、勇敢和坚毅,使他受到了后来印尼总统苏哈托的赏识。

在许多商人不敢经营军火的时候,林绍良慧眼洞察,发现是一本万利的大买卖后,抓住时机,造就了林氏金融王国。

日本人安藤百福常见到这种场面:总有许多人挤在面铺里等着吃面条。

他心想,日本人的时间是那么的紧,把时间花在等吃的上面太浪费了,但人们又都那么地爱吃面条。

这里面有机可投!

当时,日本对美国采取了扩大小麦进口的方针,**为增加面粉使用量,也采取了具体措施。

这样安藤百福直觉地感到:是否可以生产一种由工厂批量生产的可保存的面条。

在1959年4月,安藤百福售出1300万份他发明的面条,是什么面条呢?――就是今天的方便面。

安藤百福的成功就在于,嗅到了未来的机会,并抓住了它。

从“无”

创造出了“有。

下面,不妨提出三种最为实用的经营思维战术:(1)“人有我优”

英国华伯斯服饰公司以制领带而闻名。

然而曾有一度,华伯斯公司陷入了困境――当时高速生产领带的厂家太多了,竞争激烈。

是倒闭,还是转业?华伯斯公司的创始人华伯斯开始了痛苦的思索。

突然,他猛地想起一位伯爵曾对他说过,贵族阶层对市场上的领带颇有微词,觉得不能显示自己的华贵。

华伯斯想到这一点,倾尽最后的努力,精心制作了一批符合上层人士的高质量领带,拿了一些送人。

未料到的是,这原本准备拼死一搏的举动却真的给华伯斯带来了大量的订单。

“人有我优”

,华伯斯将眼光放得远了之后,发现了市场上的又一“新大陆。

(2)“人优我转”

**的“地产大王”

李嘉诚原先是“塑胶大王。

早年投资做塑胶花生意取得了成功,并且在欧亚占领了大量的市场。

然而处于喜悦中的他并没有被冲昏头脑,他冷静地进行了分析:欧洲方面发现塑胶花市场有利可图时,必定会全力介入,那么欧洲地区生意就很可能被中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鲜花已出现将取代塑胶花的势头。

于是李嘉诚毅然决定战略转移,逐步退出塑胶花市场,做起了前景看好的地产生意。

果然,当鲜花占领市场时,李嘉诚已在地产界稳稳地站住了脚。

(3)“人弃我捡”

譬如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食品研究机构把黄豆列为健康食品,美国人吃黄豆制品之风便很快流行起来,随之对豆制品加工机械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然而,美国机械制造业早已专注于尖端产品,没有厂家搞这类简单的加工机械。

此时,台湾机械制造厂商瞄准这块“荒地”

,迅速开发生产出豆制品加工机械,结果抓住了大洋彼岸的这一市场机会,捷足先登,占领了美国市场。

我国有一家公司生产的低附加值传统药品“蕾香正气丸”

,以其价格低、疗效好,深受海外消费者欢迎。

但这些年来,国内制药厂纷纷转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新药的开发生产,但是有一家公司都运用新技术、新工艺加大了“蕾香正气丸”

的生产力度,使之质量更上一层楼,成为低档药品中的佼佼者,走俏东南亚各国和港澳台地区。

如今仅此一项出口即可为该厂增加上千万元的收入。

人的需求是无限的,而且是全方位多样化和多变的。

然而,由于企业的认识总是带有程度不同的盲目性和局限性,误弃本来很有市场或暂时没有市场的产品的现象总有发生,所以,谁能耐心地在人弃之处发现商机,迅速推出适宜的产品,就能够独步市场,先胜一筹。

“人弃我取,人取我予”

,自古以来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生意经。

那些喜欢跟着别人亦步亦趋的涉外企业,与其在“人争”

之处“迟人一手”

,不如在“人弃”

之处“领先一步。

任何思考都有一个必须要经过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我们知道,急于求成是天下人最容易犯的通病,他们不分轻重缓急,只凭个人的想法去做事,结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和做任何事情一样,企业决策也要有轻重缓急。

这是企业管理者应当把握住的问题。

一个企业无论如何简单,无论管理如何有序,企业中有待完成的工作总是远远多于用现有的资源所能做的事情。

因此,企业必须要有轻重缓急的决策,否则就将一事无成。

而企业对自己之所知,对自己的经济特点,长处与短处,机会与需要的决策分析,恰恰也就反映在这些决定之中。

懂得轻重缓急的决策将良好的想法转化为有效的承诺,将远见卓识转化成实际行动。

轻重缓急的决策体现了企业管理者的远见和认真的程度,决定了企业的基本行为和战略。

美国决策大师皮尔斯卡特有一句名言:“决策的最佳时机并不仅仅是快速,而是适速”

确定先做的事对于任何人似乎都不困难,使人犯难的倒是决定“后做的事”

,也就是决定什么该向后放一放再做。

人们怎么强调也不可能过头的是,事情不可推迟,只可放弃。

重拾先前不得不推迟的旧事,不管当时它看来是多么可取,几乎始终是一个严重错误。

这当然也是人们之所以如此不愿意确定后做的原因所在。

机会和资源的最大化原则是指导企业确定轻重缓急的准则。

除非少数的几个实属第一流的资源,被满负荷地用于为数不多的几个突出的机会,就不能说企业的轻重缓急已被真正确定。

尤其是那些真正重大的机会,即那些可以实现潜能和那些可以创造未来的机会,必须得到它们的潜能所应得到的资源,即使以放弃眼前利益为代价,也在所不惜。

但是,确定企业轻重缓急的真正重要的因素是,它们必须是自觉地和有意识地进行的。

宁可做出并执行一个错误的决定,也不要因为痛苦费力或令人不快而逃避这一工作,以致让企业中的偶然事件,在没有对手竞争的情况下,自行确定企业的轻重缓急。

有关企业的策划,企业的优势所在及其轻重缓急方面的几个关键性的决策,可以是有计划地做出的,也可以是随意为之。

它们既可在意识到其影响的情况下做出,也可作为某种紧急琐事之后的亡羊补牢。

它们既可出自最高管理层,也可出自很多层次以下的某个人,由于他的一个技术细节的处理,在事实上决定了企业的特性和方向。

但是,不管以何种方式,不管出于何处,这些决策总会在企业中做出。

没有这些决策,没有任何行动能真正发生。

虽然没有任何公式能为这些关键性的决策提供“正确”

的答案,但是,倘若它们是随意之作,是在对它们的重要性茫然不清之下做出的,那么它们不可避免地将是错误的答案。

要想获得正确答案的机会,这些关键性的决策都必须是有计划、系统地做出的。

对此,企业的最高管理层责无旁贷。

轻者当缓,重者当急,关键决策,由于和企业生死攸关,更是一刻也不能忽视。

事实上,决策本身既是一件硬性工作,也是一件弹性工作,但不能固执行事,应该采取灵活的方法,控制好决策的过程,该先就先,该后就后,做点弹性处理也是企业管理者的智慧所在。

一个企业管理者的思维是否有效,与其是否“精耕细作”

有直接关系。

有些管理者却对自己粗心大意,草率马虎,结果会把有可能办成、办好的事情,弄得七零八落;但是有些善于经营的人则不然,他们认真考虑每一个工作环节,绝不放过一个漏洞,总是让思考达到臻于完美的程度,这样他们做事就有了较大的成功概率。

鲍比从日本回到南非,想投资开一个日本料理店。

跑遍了整个城市,看了无数房子,最后从中挑出了10个列为准店。

将这10个准店在位置、环境、布局等方面的优劣列成清单,反复比较,从中选出3个。

再将这3个准店的位置、环境、布局及服务内容等方面列成一个更为详细的调查表,委托一家信息咨询公司做市场调查,根据调查反馈,最后确定下其中的一个。

确定后装修,向装修公司极其详细地讲述他的意图。

不仅店内所有的空间包括门厅、厨房、卫生间里的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而且,店外远至百米的路段也做了精心布置,简直精细到极点。

鲍比的一位朋友开始为其认真的态度所感动,继而就有些不耐烦了,进而觉得鲍比有些陌生,原来挺豪爽大气的一个人,几年不见,怎么竟变得婆婆妈妈,心细如针?但装修好后,鲍比认为,这个店给人的第一感觉是舒服,第二感觉还是舒服,你能想到的他都想到了,你没想到的他也想到了。

可他还是不放心,让朋友们帮他挑毛病。

朋友们看着他,越发觉得他陌生了。

从选店到装修,不仅多跑了许多路,多花了许多钱,更重要的是,多花了许多时间。

如果换成他们,早就营业赚钱了,可他还在这里挑毛病。

于是,一位朋友对鲍比说:“挺好的,赶快开业吧,早开一天早收入一天”

鲍比回答说:“正式开业还要等一个星期,从明天开始,我请你带朋友来吃饭,全部免费,但有一条,每吃一次,至少要提一条意见”

“为什么?”

“因为在日本,不能让客人等待超过5分钟,不能让客人有任何不满意的地方,现在开业,我没有把握,所以我付费请咨询公司替我找最挑剔的顾客来,如果你方便也请你来,多挑毛病,拜托了”

“你也太认真了,这是在南非,不用这样,要我说,先开业,发现问题再说,现改也来得及”

“不,我不能拿顾客做试验。

在日本,我做过调查,开业最初10天进店的顾客,基本上是长期顾客,如果你在这10天留不住顾客,你就得关门”

“为什么?一个新开的店,有点不足是难免的。

客人也会谅解的,下次改正就行了”

“不,在日本,没有下次,只给你一次机会。

我刚到日本和日本人交往时,觉得他们很傻,你说什么他都信,你如果想骗他其实很容易,但是他只给你骗一次,以后他永远不会和你来往。

在日本,只要是你本人的原因犯错,你就得走,你不能说:对不起,这次我错了,给我机会,我保证下次改。

没有下次,只给你一次机会”

鲍比的朋友突然明白,他如此认真,如此精细,原来是这个看来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料理店,在鲍比看来,仅次于他的生命。

因为他深深知道,这既是他的第一个店,也是他最后一个店,成败只此一次,没有下一次,更无下下一次。

因此,鲍比从始到终对自己所做的事都坚持“精耕细作。

他由此而成功,终于成为南非开普敦最大的“日本料理店”

总经理,年收入达6000万美元。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怎样做市场赢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怎样做市场赢家.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节先区分清楚,然后再出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