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26(2)、27、28(1)
那天早上,母亲没有发病,她信以为真,显得很高兴的样子,看到熟人就说,现在我们的莉莉终于懂事了,今天送她到外地读书去。莉莉看着母亲高兴的样子,心里一阵阵发酸,责怪自己以前的鲁莽行为,让母亲变成这种样子,忍住眼泪不往下掉,直到汽车开动后,才禁不住大哭起来,打开车窗玻璃大声喊,妈妈,你多保重啊!莉莉心里真有些后悔,但汽车已无情地开快了,离开了她从小在这里长大的温暖的家,离开了对每条小街小巷都非常熟悉的鹤塘镇。
到隆昌寺后,莉莉还真度过了一段对她来说是十分艰难的日子。每天天刚蒙蒙亮听到晨钟后就要起来做早课,以前她这个时候都是在家里舒适的被窝里的酣睡,现在不得不一早起来跟着和尚尼姑们到大雄宝殿诵经。半小时诵完经后,大家回住房研读经书,她和新出家人则要为大家做早饭,7点多侍候大家吃完早饭后,她和新出家人才能吃,然后收拾洗涮碗筷,回去休息或自习经书文化两个小时,又开始忙中饭了。下午空余时间长一些,到五点再忙晚饭,六点半以后可以看看电视,洗洗衣服,处理自己的杂事,九点钟听到暮鼓准时休息。开始莉莉真想打退堂鼓,但想到这样就回去,要被父亲笑话的,就咬牙默默地挺过来了。
这里的生活虽然清苦,但生活过得很有规律,很平静。出家人清心寡欲,佛学让人不杀生,不偷盗,积德行善,使大家友好相处。特别是慧心在莉莉遇到困难时,总是真心实意地帮她,给了她姐妹般的温暖。新出家虽然要为大家做饭,但出家人吃得很简单,早上就是稀饭馒头就咸菜,中午做几个素菜,晚上吃得也很简单。寺院里还有一个小药房,有个和尚对医学很有研究,小毛小病不用出寺院。寺院里还有一个公共浴室,夏天每天都开,春秋冬每周开一次。佛学院和寺庙连在一起,有空可到资料室看书,里面还有两台电脑可上网。
莉莉成了佛学院资料室的常客,佛学院的学生都是一些年轻的出家人,他们都喜欢这个活泼可爱的小师妹。一天,莉莉看到两个学生在出黑板报,正为画不好一幅小和尚的图而发愁。过去莉莉在学校很喜欢美术,还上过县里的业余美术班,老师说她挺有艺术灵气,她的美术作业经常被老师作为范本让其他学生欣赏。莉莉就对那两个学生说,我来试试。她拿起粉笔,只几下子就画出了一个惟妙惟肖的小和尚,惹得那两个学生对她竖起了大拇指。以后凡出黑板报画画就让莉莉包了。
后来,征得心平和尚的同意,莉莉和慧心合住一间宿舍。莉莉向慧心借来高中课本进行自学,遇到不懂的地方,慧心都会认真地给她作辅导。两年后,莉莉学完了高中课程,并顺利考上了佛学院。她决心,这儿大专毕业后,还要考北京的中国佛学院,成为一个佛学院本科毕业生,将来做一位佛教研究专家。
27国华留学
国华到复旦大学报到那天,他提着三姐菊华送的皮箱,刘二贵和闵桂娣拿着小物件,三人一起走向在家北侧的鹤塘镇公共汽车站。本来刘二贵想把国华送到学校的,可国华怎么也不让,刘二贵也知道国华完全有独立报到的能力,再说家离上海只有50多公里,坐公共汽车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闵桂娣也没有像送国华上高中时还有些担心,他知道儿子已经长大了,可以放心让他上路了。于是,国华坐上了7点10分去上海的公共汽车,向父母挥挥手就出发了。
国华在复旦大学学习非常努力,生活非常节俭,虽然当时上大学是免费的,但日常总要花些零用钱,比如买牙膏肥皂之类的日常用品,添置点新衣服。大学生已到了身心成熟的年龄,上海又是个花花世界,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女同学打扮得花枝招展,男同学都是西装革履,国华还是一身中山装,同学们都笑他是老土,可他并不在乎,生活上过得去就行,只把功夫下在学习上。自从上大学后,国华从没向家里要过钱,他通过家教和勤工俭学,不但解决了自己的日常生活花费,有时还要给父母寄些钱。
复旦大学不愧是名校,不仅师资雄厚,教学质量好,教学改革也走在前。国华进校那年,学校推行学生修满学分就可毕业的教改措施,这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特别是一些优秀学生,都想提前修完学分早些毕业。但真想提早毕业并不容易,你必须花出比一般人多几倍的努力。可国华做到了,四年本科,他三年就修完了,拿到了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在他们本届国际金融两个班中,就两人提前一年毕业。而国华还成为本校保送的硕士研究生。
上硕士研究生期间,有位上海姑娘走进了他的心中,准确地说,是这位上海姑娘主动向他射出了丘比特神箭。她是比国华低一届的中文系女生。那年6月底,国华参加本科毕业典礼时,她也混进来提前感受一下气氛。当她听到本届毕业生中,有两位是三年修完四年学业提前毕业的,就对其中的国华投来的敬佩的目光。然后,她找着借口接近刘国华。国华因为原来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对男女婚恋之事很淡漠,即使想找对象,也想找个家乡人,但在外上学多年,家乡姑娘与他学历相当的又不多,所以一直没把这事放在心上,总想等自己工作后再找也不晚。
俗话说,男找女,隔座山,女找男,隔层板。国华很快成了上海姑娘的俘虏。相处一段后,上海姑娘还执意带着国华见了她的父母。当国华走进上海姑娘很窄小的家,才知道,这个上海姑娘出生在很普通的工人家庭,却是个独生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上海姑娘的父亲对国华还比较客气,但她的母亲就很俗气。她要求国华将来结婚后要做上门女婿,但住房要国华解决,家务事要国华全包。国华听着她母亲那大上海人对乡下人的口气,就下决心与上海姑娘一刀两断。尽管上海姑娘与他分手时哭得死去活来,但国华还是不为所动,仍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上。
国华的三年硕士研究生学习,两年又完成了,并考上了公派美国的一所大学读博士。
国华赴美国留学出发那天,银华从厂里要了一辆桑塔纳轿车,准备和父母一起送国华到上海虹桥机场。保根听到消息后也想一起去,车上坐不下五个人,只好将父亲留下。刚开学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上大三的小华也专门从学校赶到虹桥机场来送国华舅舅。
虽然以前在电视里看到过机场的设施,但全家除银华坐过飞机外,其他人都没坐过飞机。虹桥机场内高档的设施,整洁的环境,给每个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使保根感慨万端。如果不是当年家里穷,如果不是*****,像保根这样素质的人,完全有可能走上与国华一样的人生路,但现在他只能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小华小金身上了。
三年后,国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顺利地获得了博士学位,并被美国花旗银行招聘为高级职员。
在国华读博士期间,又有一位姑娘走进了他的心中,最后成了他的终身伴侣。多年后,国华和妻子回国衣锦还乡,当年那位上海姑娘的母亲在电视上看到了他们的身影,后悔得直跳脚,只怪自己有眼无珠。
28保根当校长
保根转为公办教师并调到鹤塘中心小学后,没过三年,就以他一流的教学水平和可贵的敬业精神,为领导、同事和学生、家长所称道,他担任班主任的所在班,连续两年在全县教学质量评比中名列第一,他的三名学生参加华东六省一市小学生作文大赛,一名得了金奖,两名得了铜奖。因为他喜欢文艺,还在学校组织了一个小学生民乐队,他亲自教学生拉二胡、吹笛子,不但参加了镇里的业余演出,还参加了太仓撤县建市的文艺汇演。那年,老校长退休,县教育局来考察新校长人选,当时上面又非常强调学历文凭,保根正好刚获得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文专业本科文凭,是该校唯一有大学本科学历的人。老校长竭力推荐,同行老师一致同意,保根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一下子从普通班主任被任命为鹤塘中心小学校长。
两年前保根送小华到位于上海金沙江路的华东师范大学报到那天,他还随身带着一支笛子。其实,保根内心深处,除了喜欢文学,始终还有一个艺术情结。他原希望小华、小金将来能延续父辈的爱好,继承他的事业。但他还是尊重孩子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