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解读“江西老表”

第四节 解读“江西老表”

为什么外省都把江西叫做江西老表呢?这个是有来源的。“江西老表”的称谓源于朱元璋在赣遇难获救,报答恩情一说。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朱元璋在平定江西时曾在康山负伤后被百姓救护,为感激江西百姓的搭救之恩,朱元璋许诺若得到天下,江西人遇事可以“老表”名义直接找他。1368年朱元璋真在南京当了皇帝,有一年,江西大旱,便选出代表去南京以“老表”的名义进见他,要求减免赋税,朱元璋为笼络天下,果然下令减免了税收。从此,江西人乐于自称。亦被别人称作“江西老表”。江西是过去的望族。它辉煌过,潇洒过。历史悠久的“青铜文化”,影响深远的“理学文化”,声名远扬的“宗教文化”,灿烂一时的“瓷文化”,一个个明星般地登台亮相后即像哈雷慧星需要72年才能经历过一次的,但是都有着过上乘的表演。在江西,出人才的地方当数吉安了,有“家有诗书,人多儒雅”的牌号,共出了10位宰相,22位尚书,11名状元,11名榜眼,10名探花,8名会元,39名解元。故有“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之称。如今吉水县县城附近,还流传着“五里三状元,一门三进士,隔河两都堂,百步两尚书,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的谚语。所以有如一个小城镇,这种数百年不衰的“进士族”,“官员村”世所罕见。就连现在的我们所知的在全国最高中心的**,也有从吉安走出来的,从江西走出去的,这样的遗传是与当年的历史是息息相关的。宋朝时期,江西地区有5400余人中进士,明朝的时候进士人数有3200余人,均居全国前列。《宋史》有传的江西籍人物达200余人,《明史》有传的江西籍人物近400余人,这些人大多是进士出身,显然这样的事实对当代的江西发展根本无法改变的现实,没法改变。南昌起义,八百里井冈,红色首都瑞金,记录着江西的辉煌,也饱含着老江西的辛酸。在两次革命战争中死难的烈士有名有姓的有25万之多,约占全国烈士总数的六分之一,长征路上每四个牺牲烈士中就有一个是江西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江西涌现了大批仁人志士,“将军县”兴国更是声名鹊起,全县坚持斗争直至革命胜利后被授予少将以上军衔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就有54名之多,他们是赣文化的骄傲,都是从这块红土地摸打滚爬出去的,但这在全国新新人类当中很少有人知道了,只有在江西这里才能感受到它们的气息。没人可以想象到当初的情形了,只有让历史来记住他们。在中国的名山中,庐山是最具有人文色彩的,虽然现在褪色不少,但是它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在风云变幻的中国现代历史舞台上,庐山与中国政治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成为“政治名山”。从“庐山论文”到“庐山论政”,都演绎着一部波澜壮阔的现代中国史。蒋介石在22年的当政生涯中,他有13个春秋在庐山长住,无可奈何地看着蒋家王朝成败兴衰,风雨飘摇的悲剧。庐山有她的雅致、宁静,也有她的神秘不凡。文人们为她的秀色赞叹不已,政治家们则以她作为舞台,在她自然秀丽的风景上,凭添了风云诡秘的政治外衣,庐山是山,却胜似山。庐山是个谜。喜爱诗词文赋的人,无不感叹于庐山文章的高节亮丽。庐山是挂在长江南岸的一块翡翠,多少人为之心旷神怡,赞叹倾倒。画家爱她的色彩,诗人爱她的神韵,旅行家爱她的富有。僧人道士却被她的奥妙所吸引,就连水浒传里面都出现了宋朝皇帝到龙虎山邀请张天师下山的故事,庐山成了中国的宗教名山。庐山是中国的“诗圣地”。慧远云游四方,驻足庐山,感慨万分,渐觉“径然忘所适”;陶渊明把酒当歌,人生几何,顿悟中有真意,只可惜欲辩已忘言;唐代的李白,韩愈,宋代的欧阳修,黄庭坚都与庐山结下了不解之缘;苏东坡初到庐山时曾不打算作诗,但此情此景激发了他的诗兴,呤口说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传诵不绝的哲理诗。然而,赣文化富有,她是过去的望族,赣文化贫穷,平穷的揭不开锅,作为一种地域文化,她仍象鲁迅笔下的阿一样炫耀着祖上的荫德,罪过罪过,作为一个群体,赣文化已然失去了一种文化自信。江西人不愿板起脸来过日子,这与江西传统文化是格格不入的。江西人还喜欢唱山歌,但是现在听到的却是极少了,最能代表江西的当属《茉莉花》这首歌了,但都表达的都是描绘男女自由恋爱的情歌。从生活歌和爱情歌发展到革命曲,从浪漫主义发展到革命乐观主义。在未改革开放前,江西人过得比广东人,福建人、四川人都好,那时候很多外省的人到江西讨饭。因为江西人不算太多,地不算太少,风调雨顺,日子再穷,有碗饭吃。江西女子大多安于本分,温柔敦厚,现在可不能跟以前比了,真的是没法比了,全国各处都无法再比了,现在还在搞一些各省的女孩性格与特写,真是那么无聊了。江西人好隐,何为隐,不是隐身,而是退出的意思,隐的浪漫,隐的有品位,不像诸葛亮的动机不明,他是因机而行,相传诸葛亮是故意安排刘备来到隆中的时候,三顾虽然显出了诸葛亮的人才难求,但都有现代的一点那么的迂腐,那么的庸俗。江西人的隐不带什么功利主义,是一种自我人格的升华。最出名的乃东汉的徐孺,才不可斗量,又不肯出位当官,所以有“人杰地灵,徐孺下陈着之榻”的华章传诵千古。第二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品格,无疑是高尚的,但他这种解绶归田,崇尚自然,淡薄名利的思想,千百年来又无情地剥蚀着赣人的进取心。他的“世人皆醉唯我独醒”的自负心理,同时也蕴涵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可奈何,这种矛盾是陶渊明的心理矛盾,也是赣文化的实践矛盾论,所以在这个时候,不知道有没有赣人学习陶渊明,虽然隐的高尚,但是对于后来者的榜样,我们不以他为人为众,看重的只是他的诗写的还不错,开创了田园派的一代宗师。江西人好辩,辩出了精神,也辩出了文化,文人雅士以文会友,现在的时代慢慢延伸到了网络之间,可以直接在足不出门面对着全国的网虫约会。这是时代的产物。江西人还喜欢斗嘴,不管有事没事,就喜欢来几句,语言总是很犀利,尖酸,刻薄,**味很浓,外人看来很像在吵架,这点尤其是在江西中年女性的个性可以看出来,基本上都是一个样,大概是江西的,也有的是在生理上到了“更年期”的毛病犯了。江西人好斗嘴还是有家学渊源的,翻开历史长河,你会惊奇发现,他们的祖先就是知法而不犯法要好好诉讼一族。学会诉讼,熟悉打官司的门径,成为保护家业的重要本领。所以为什么现在有好多大律师,法官之类的都是江西人独霸的呢,也许就是这个原因吧。北方人重义,南方人重利,江西人南北兼容,重利又重义。重利,有时甚至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斤斤计较;长期受懦风影响,江西人也重义,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讲究人缘,同年出生的互叫“老庚,“同姓互称”老华,“很亲热,但相对于江西地大物博,各个地方的称呼也有所不同。江西人讲义气,不像山东人那么肯为朋友无条件地两肋插刀,为了一句话而大打出手。说起革命,江西人最拿手,中国现代革命上,江西的篇幅最显赫,赣文化是红土地的文化,所以江西在对外形象是“革命老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江西一些人往往认为只有江西对革命贡献大,只有南昌才是英雄城,挤公共汽车时,你或许有幸看到衣衫褴褛的老大爷满腹傲气:“让开,老子打过仗,干过革命!”不知道这位老大爷究竟是用普通话讲的还是用地道的南昌话说呢?江西的赣文化特征就是革命文化,没有其它另外的任何的贡献,其实井冈山斗争也好,南昌起义也好,重要人物大抵都是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外省青年,在本地很少有出现过的,所以说红土地只是为革命作了几件美丽的嫁衣裳罢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魅力中国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魅力中国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节 解读“江西老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