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兴化人是中国的犹太人

第三节 兴化人是中国的犹太人

古时的兴化军现在分在莆田、仙游两县,因此,莆仙人又可以称为兴化人。这两县的语言又和别处的不同,就如同兴化人的性格与别处闽人不同一样。兴化的地理区域很小,可是人却很多,这里的经济不发达。但是自古以来,兴化人就是很能读书,他们门前的对联就常常这样写着“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所以,兴化籍的科学家、教授和作家再过都有不少,“文献之邦”说的就是兴化。像犹太人一样,兴化人很能吃苦,对做生意有着惊人的天分,所以,在祖国的大好山河,到处都可以看到兴化人的足迹。兴化人个个都是天生的商业家,他们最善于白手起家,世上没有兴化人做不到的事。例如人均不足四分地的忠门镇,是在湄洲湾边上,那里有十九万的人口,地却少的可怜。倒是忠门人就靠着做蒸笼走天下。就在几年前,忠门人曾有过数万人一起闯京城的光荣历史,他们一度占领了北京的木材市场,并且在北京的郊区建立了一个小有名气的木材村。每逢过年,兴化人更是包了北京至福建的专列回家探亲。也只有兴化人才有这样的魄力。人都不可能是完美的,兴化人当然也有他们的缺点,他们在外地很团结,凡是兴化人遇见了老乡,不管是否有外人在,肯定是要说兴化话;如果有几个兴化人在同一个单位,一定是玩在一块、吃在一块,大家同穿一条裤子。可是当他们在本土,却个个都不再团结了,变得爱挑别人的毛病,可能是他们人口过多,又过分算计的原因吧。1980年,在闽南的晋江和石狮,随处都可以听到人们在唱“爱拼才会赢”。我们可以这么说,这首激情洋溢的歌是伴随着两地的经济发展而在全国传开的。晋江和石狮本来是一体的,现在的石狮市原来是晋江的四个乡镇。而在70年末,石狮由于小商品的走私活动就已经“享誉”全国了。流向全国的台湾产的电子表、尼绒伞和布料等,就是通过渔民海上走私到石狮,再到别的地方的。而震惊全国的“假药”案,则出在晋江,也使晋江那时轰动了全国。于是这不光彩的一幕都记录在两地的发展史上。而现在,这两个曾经是闽南不知名的小镇,如今经过了近20年的拼杀、磨炼,已经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新型工业城市,在经济上名列省内前茅。晋江更是居于首位。在改革开放前这两个地方还是全国的贫困县,这里的土地不富饶,缺水,只有红薯在这片土地上能生长,国家每年都有大批的“救济粮”发往这里。而现在,这两个城市在经济上有了巨大的飞跃,这于晋江人和石狮人特有的性格有着不可忽略的关系。石狮人常说:只要有五元钱能摆个花摊就不去给别人打工。当老板是他们的理想和目标,因此成就了一大批的老板。外地人一般很难理解,到了石狮,街上那些踩着人字拖鞋、土得掉渣的汉子,却都是某某某总经理,董事长。他们的座右铭是:输赢笑笑。石狮人就是不怕失败,如果他们有一百元钱,他们就能做一万元的生意。的确是如此,这里很多的企业家都是白手起家的。石狮人不但有勇气,有胆量,性格也是相当豪爽的,他们十分热衷于公益事业。就拿石狮市每年一度的篮球赛来说吧,这项公益事业的赞助商是一位包工头,并不是十分有钱,为了让球赛继续下去,他情愿把自己原来的四套单元卖掉了三套,也不改初衷。晋江人不仅有着石狮人的敢拼的勇气,更是多了几分精明。他们有不少人是阿拉伯商人的后裔,有着做买卖的传统,如陈埭镇的丁氏。从古至今,安海镇一直在闽南的商贸集镇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一旦有了好的政策,晋江人就可以把企业搞活,搞好。很多在海外的晋江籍的大企业家特别团结,他们爱自己的家乡,对家乡经济的发展起着推进性的作用。土楼文化,是福建西部的客家人所特有的,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风俗习惯,因此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来参观。福建人喜欢说自己是关在门里的一支虫,要是有机会跳出了门外,就是一条龙。这也有一定的道理,很多闽籍的大企业家、政治家、学者都是出了福建省后成就了自己的事业的。所以,福建人志在四方,纷纷走出福建,开创事业。154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魅力中国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魅力中国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节 兴化人是中国的犹太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