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初遇九华

十二、初遇九华

南瞻部洲陵阳山自上古时期天降宝瓶,任何人类不得进入山中。五百年后,宝瓶如云雾般随风化去。可是周围的猎户山民都说如果在像从前似的,入山无节制的采伐杀生,上天还会再次降罪的,会再一次封山。所以在陵阳山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受伤、怀孕的动物不得猎杀;每日不得猎杀三只以上的动物;不到十年的树木不得砍伐;有五十年树龄的树木不得砍伐,伐下一棵树就需再种上三棵来填补。而且每月的初一、十五不得进山打猎、伐树。

自上古至唐玄宗开元末年间,山中的珍稀古木得以存留,动物们得以休养生息。陵阳山的九十九座山峰更是群峰争峙玲珑秀丽,奇峰叠起怪石嶙峋、涌泉飞瀑溪水潺潺。以至于一诗人游山访友人至此,远眺九峰如天赐九莲,触景生情,咏诗一首:

昔在九江上,

遥望九华峰。

天河挂绿水,

秀出九芙蓉。

我欲一挥手,

谁人可相从。

君为东道主,

于此卧云松。

李大诗人的一首诗篇,令陵阳山名声大噪,自此此山更名为九华山。

九华山山间的断崖飞帘如卷雪浪,激流直下的瀑布,浪花似珠玉四处乱弹。清澈的溪水逶迤秀丽闪现于绿树丛中。一名穿梭在山溪间的少年,透过那缭绕的香烟倾听着那山间古刹钟声,四周是那样的灵秀幽静,就连参天古木也透出道骨仙姿。

“师父,师父你看我采的蘑菇。”岩洞跑进刚刚在山间不停奔跑穿梭的少年。待他走进才发现少年大概有十六、七岁,身上穿着一件半旧的蓝布上衣和一条黑布散腿裤,头上分梳着两个羊角形状的抓髻。

洞内坐禅的老僧睁开双目满面笑意:“道明,辛苦了。”

老僧从草床上起身,为道明从一旧泥壶中到了一杯清水。道明接过清水一饮而尽,用衣袖擦擦嘴角。

“一点都不辛苦。”说罢就走出洞外:“师父我去抱柴把这些蘑菇煮了。”

洞内老僧清瘦的丑颜上露出慈祥的笑容:“你这童儿,真是难为你每日上山来看老衲。”

“师父,您怎么天天都来这里打坐啊?”

“哈哈,老衲刚刚到九华山时,就是在这洞里居住的,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老衲的朋友。如果一天不来见不到他们啊,老衲的心里就会空荡荡的。”

老僧随道明一起来到洞外,卷起灰色纳衣的袖子,将下摆掖进腰带,拿起斧头开始劈洞外的的那些枯木。

“道明哥哥,道明哥哥。”一清脆的女童声在半山腰响起。

“灵儿,我在这里。”道明放下手中的活计起身回应。

不一会儿,一个穿高腰襦裙的女孩子手拿着野花跑了上来。她头梳双环垂髻,髻的两侧各簪了一朵金丝编做的金花钗。身上穿浅绿短襦,下面是一条石榴长裙,裙腰以绸带高系腋下,在阳光下甚是活泼艳丽。看到一身小厮打扮的道明,她不由地做了个鬼脸:“道明哥哥,你又假扮小厮偷跑出来。”

灵儿跑到老僧面前恭敬合掌行礼:“大和尚安好。”

“阿弥陀佛,小女施主安好。”老僧稽首回礼。

“你怎敢一人上山,不怕婶母的家法吗?”道明继续添柴煮蘑菇。

“老管家与轿夫正在山下。”灵儿看着木墩之上木碗内放着些白土不解地问:“这是什么?”

老僧笑道:“观音土。”

“为什么将土放在碗里啊?吃吗?”

“当然是吃了。”道明端过煮好的蘑菇白了一眼灵儿,这大小姐真是不知师父修行的辛苦。

“土怎能吃?”灵儿自语道。

老僧看着活泼的灵儿但笑不语,道明不再理她服侍师父进膳。

“道明哥哥,天色已晚,我们该回去了。”灵儿在一旁催促道。

道明收拾好和灵儿一起拜别地藏下山。灵儿像想起什么转身对老僧说:“大和尚的法号是哪两个字?”

“老衲俗家姓金。法号上地下藏。”

“原来大和尚的法号是地藏。可是取自《地藏十轮经》: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

地藏和尚仔细地打量了灵儿一下微微一笑,单手举至胸前施礼送别。

“想不到你也看得懂经书了。”

“怎么,只许你看……”二人的声音慢慢消失在山腰中。

陈府在九华山算是大户人家。陈府有二位老爷,道明是大老爷的独子,灵儿是二老爷的次女。二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因二老爷无子,灵儿常换上男孩子的衣服与道明一起去私塾听夫子授课。

府中正堂上大老爷唤来了道明:“道明,你今日可在府中温书?”

“孩儿……”不会撒谎的道明低下头不知如何作答。

“回伯父,今日侄女邀道明哥哥一起上山了。”灵儿机灵地端过丫鬟手中的茶盅,双手恭敬的呈与大老爷。

“你这丫头不好好的在府中学习女红,整日的拉着你表哥淘气,真是该打。”二老爷看着女儿宠溺的做了个打的姿势。

“爹教训的是,女儿再也不敢了。”灵儿爱娇地扯着爹的衣袖。

“罢了。”大老爷放下茶盅:“再过一个月就是秋闱,道明你也该收收心了,好好的钻研学问,为我陈家光耀门楣。”

“孩儿定会谨记爹的教诲。”

“好了大哥,道明是个懂事的孩子,此次一定会金榜得中的。您看天也不早了,就让他们歇息去吧。”二老爷起身打圆场。

大老爷一挥手,二人施礼退出正堂。道明行至后园,仰望着夜空。新月如钩,不由想起前几年地藏师父住在东崖岩洞时,自己与师傅同挖野菜,同去添瓶涧招月玩赏的情景:“哎。”

“道明哥哥,为何叹气。难道是怕此次不能高中?”

“不是。”道明心烦的扯着园中矮树丛的叶子。

“那一定是要在家温书不能上山,怕地藏大和尚挂念。”

“恩。”道明被说中心事,更加闷闷不乐了。

“那我们明天就上山告诉大和尚你要进京赶考,暂时不能和他见面了。可好?”

“可是我爹他……”道明有些犹豫。

“这有何难。”灵儿狡黠的一笑:“明日我就对伯父说,我们要上山进香祈福,祈求佛祖保佑你高中头名状头。”

“鬼丫头,就属你机灵。”道明听了灵儿的话高兴的捏了一下灵儿的脸颊,二人笑着走进内堂。

第二日,大老爷命管家陪同大夫人、二夫人、道明以及灵儿在道明的要求下去化城寺上香。灵儿嘱管家多备几石粟米与车上,她还记得大和尚所食的观音土。

一行人在家人的护卫下到达化城寺,进得山门,就看到地藏和尚站在大殿外。灵儿有些吃惊地看着地藏刚要开口,道明忙用手拉她的衣袖并使以眼色,让她住口。众人纷纷行礼,地藏将大家带到大雄宝殿。

“大和尚不住在山上吗?”灵儿小声的问走在后面的道明。

“原来是住山上。后来山下长老诸葛节与众长老上山,一路但见深山峡谷荆榛莽莽,寂静无人。却在东崖岩洞内见到孑然一身苦修的地藏师父,于是肃然起敬。就与众长老共同筹划兴建了化城寺,供养地藏师父。地藏师父还身体力行与弟子们垦荒凿渠开沟,造水田,种谷物自给自足。”

“大和尚真是了不起。”灵儿也不由肃然起敬。

众人礼佛毕往禅堂去,几名家人抬着粟米问小和尚送至何处。小和尚过来请示师父。地藏看了一眼灵儿,了然于胸。就吩咐道:“让斋堂加黄精蒸煮成饭。请施主们午膳在斋堂用膳。”

斋堂内,每个座位前的桌面都是筷子是横在前面,代表横遍十方。两个碗,一个装菜、一个装饭。维那师父念“若饭食时,诸比丘闻罄声当正念。”众人齐念“阿弥陀佛”。过斋开始,左边一口,愿断一切恶。右边一口,愿修一切善。当中一口,誓度一切众生。默念三句话后,众人才正规进入过斋。过斋时斋堂内鸦雀无声。斋讫,把饭碗和菜碗轻轻地摞在一起,放在桌子的最前沿,双筷子理的整整齐齐的,推到桌子边缘。众人念“阿弥陀佛,南无萨多南三藐三菩陀,当愿众生。”

出斋堂,在禅房小憩,一小和尚手持一帖送与灵儿:“方丈说这是送与施主的回礼。”

“有劳小师父。”灵儿恭敬的回礼。

“阿弥陀佛。”小沙弥合十退出了禅房。

这时,道明也走了过来,灵儿将回帖打开观看,只见上写工工整整地写着着一首诗:

弃却金銮衲布衣,

浮海修身到华西。

原身乍是酋王子,

慕道相逢吴用之。

未敢叩门求他语,

昨叨送米续晨炊。

而今飨食黄精饭,

腹饱忘思前日饥。

看到这里灵儿不禁对大和尚肃然起敬。没想到大和尚不仅是才华横溢的大德,更是出身王族世家,却能抛却富贵舍身求法,真是令人钦佩。她手里捏着回帖对一旁的道明使了个眼色,道明知道了灵儿的用意,他走到了大夫人的身旁低声耳语了一句:“母亲,孩儿内急。”

“去吧。”大夫人放下手中的茶盅点头应允。

“是。”道明便借出恭离开了禅房。

方丈室内,忘年之交的二人对坐品茶。道明的心内全是不舍离去,也不知如何对大和尚开口,只是闷坐无语。地藏大和尚看着道明欲言又止的模样,早已知晓他的来意。

“少爷,夫人催行了。”方丈室外传来了陈家小厮的声音。

“知道了。”道明站起身走到了地藏大和尚的面前,恭恭敬敬的长揖:“师父,弟子辞行了。”

“道明,天下无不散筵席。有缘你我二人自会再见。”慈祥的脸上有一丝离愁。

午后阳光斜照在山门下的台阶上,将人的影子映照在台阶上。陈府的人们各怀心思的向山下走去,道明和灵儿却听到了身后响起有人在诵诗的声音:

“空门寂寞尔思家,

礼别云房下九华。

爱向竹栏骑竹马,

懒于金地聚金沙。

添瓶涧底休招月,

烹茗瓯中罢弄花。

好去不须频下泪,

老僧相伴有烟霞。”

那是地藏大和尚的声音,那声犹如洪钟,只不过那钟声中带着一丝感伤。道明的不由抬头仰看着天上的浮云,泪水悄悄滑落由不自知。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遥不可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遥不可及
上一章下一章

十二、初遇九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