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欲问江梅瘦几分
若不是他,她做她的歌妓,
待年老色衰,找个寻常人嫁了,
也有一份寻常的幸福。
然而她和他相遇相知,
甜蜜到极致,也伤痛到极致。
若命运真的可以重新轮回,
她,是否依然愿意遇到他?
一
爱情究竟是什么?为什么古往今来,那么多人对爱情孜孜以求、念念不忘?以至于人们发出疑问:“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我曾经非常深入地思考过这个问题。
首先,从生理的角度来说,爱情以人类的繁衍生殖为主要动力,和人类的本能之一,性本能,直接关联。此外,爱情以荷尔蒙以及大脑分泌的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为生理基础。
荷尔蒙估计大家已经比较熟悉,而多巴胺可能相对来说人们知道得比较少。据科学研究证明,多巴胺主要负责大脑的情欲、感觉,将兴奋及开心的信息传递,可能导致上瘾。有人干脆说,爱情其实就是大脑里产生大量多巴胺作用的结果,爱情和吸烟、吸毒一样,都可以增加多巴胺的分泌,使上瘾者感到开心及兴奋。根据研究所得,多巴胺能够治疗抑郁症,而多巴胺不足则会令人失去控制肌肉的能力,严重的会令病人的手脚不自主地振动或导致帕金森症。最近,有科学家研究出来这样一个结果,说多巴胺有助进一步医治帕金森症。治疗方法在于恢复患者脑内多巴胺的水准,就可以控制病情。
其次,从心理的角度来说,根据著名心理专家马斯洛的心理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需求从低到高分别是:生理的需求(食、性等)、安全的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这些需求当中,爱情不但是人们的心理需求之一,而且美好的爱情能够满足其他几个层次的需求。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爱人,既能满足生理需求又可以带来安全需求,当然还能满足归属需求以及受尊重的需求。美好的爱人,还能够让自己觉得达到了某种程度的自我实现,会觉得自己一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找到了一个合适的爱人。
综合这些观点,既有生理基础,能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又能实现人类的心理需求,爱情这种现象当然会让人心驰神往,甚至如果爱情遇到挫折,会有人以身殉情。
如此看来,“多愁多病心情恶”的情种纳兰容若,更会视爱情如自己生命中的救星。然而他情路多舛,初恋情人惠儿飞入深宫,从此再难相见;正妻卢氏只陪伴他三年就抱病而亡,这一连串打击让容若心若死灰。
康熙十九年(1680年),由明珠做主,容若继娶官氏。
官氏,即瓜尔佳氏,权势赫赫的显贵之家,官氏为图赖之孙女、颇尔喷之女,自幼娇生惯养,刁蛮任性,很难与容若和睦相处。
婚姻、爱情是这样一回事,如果遇到的人对,那么,在这场深刻的亲密关系中,你会成为更好、更优秀的人;如果遇到的人不对,自己又没有好好自我管理、自我觉察,那么,一个好端端本来可以打九十分的出色人物,在这场关系里,也许会表现得极其让人失望,甚至及不了格。
毫无疑问,容若在官氏面前肯定是没有或者没办法表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这世间有两种女子,一种是母亲型,成熟稳重,对人体贴入微,跟任何人都可以融洽相处;一种是女儿型,心智不成熟,需要许多呵护,如果性情温和,小女儿般憨态可掬、娇媚可亲倒是还好,就怕遇到任性刁蛮完全不通晓人情世故的女子,常常损耗别人的精力,把好端端的一个家搞得鸡飞狗跳。
官氏显然属于非常难缠的类型,加上她的父亲又是容若的顶头上司,容若在她面前要么沉默寡言,要么赔尽小心,找不到半点儿相知相惜的乐趣,实在苦不堪言。所以有人会把“怨憎会”(彼此厌憎,却要相处)列为人生之苦。
就这样,事业上,容若担任御前侍卫一职需要大耗心神,已是不如意;情感生活又无处寄托,在这种凄苦困顿的日子里,容若难免寻寻觅觅,希望找到这样一个人,两人相亲相爱,互为灵魂的皈依。
终于,容若听说有一名才貌俱佳的江南女子,不由得心向神往。
不知道这一次,命运是否会成全这位才子的一番美好愿望呢?
二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身在江南的顾贞观收到容若的一封信。
自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离开北京回到江南之后,顾贞观和容若鸿雁传书,从无间断。
不过,这封信的内容有些特别:
望前附一缄于章藩处,计应彻览。弟比日与汉槎共读《萧选》,颇娱岑寂,只以不对野王为怊怅耳。黄处捐纳事,望立促以竣,不可以泄泄委之也。顷闻峰泖之间,颇饶佳丽,吾哥能泛舟一往乎?前字所言半塘、魏叟两处如何,倘有便邮,即以一缄相及。杪夏新秋,准期握手。又闻秦川沈姓有女颇佳,亦望吾哥略为留意。愿言缕缕,嗣之再邮。不尽。鹅梨顿首。
既然容若有心于“沈姓之女”,嘱托顾贞观“略为留意”,顾贞观自然不敢有丝毫怠慢,即刻前往代为察看。这沈姓之女,即为沈宛,字御蝉,浙江乌程人,是个才女。也有人考证说她是一名歌妓。
估计后来的情况是,顾贞观即刻前往结识沈宛,一见之下,顿时惊为天人,立刻给容若回信。而容若得到顾贞观的肯定回复,喜出望外,决定要找机会下江南。
对于容若下江南,史书上有记载的仅有一次,是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这年九月二十八日至十一月二十九日。
但根据容若自己的诗作以及他和友人的通信,容若下江南肯定不止这一次。
据推测,情况很可能是这样的:康熙二十三年,容若好友曹寅的父亲——时任江宁织造的曹玺病故,曹寅赶了回去。此后,获得康熙皇帝批准,容若也从北京来到江南。
容若为此行写下了著名的《曹司空手植楝树记》。次年曹寅回京,容若又写了《满江红》词,题在曹寅的《楝亭图》上。
满江红
为曹子清题其先人所构楝亭,亭在金陵署中
籍甚平阳,羡奕叶、流传芳誉。君不见、山龙补衮,昔时兰署。饮罢石头城下水,移来燕子矶边树。倩一茎黄楝作三槐,趋庭外。
延夕月,承晨露。看手泽,深余慕。更凤毛才思,登高能赋。入梦凭将图绘写,留题合遣纱笼护。正绿阴青子盼乌衣,来作暮。
此次江南行最为重大的意义是,容若和沈宛相见了。
一个是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御前侍卫、相国公子,一个是才貌双全的江南歌妓、红粉佳人,不难想象,他们几乎是一见钟情,彼此你有情我有意,不需要太多过程,两颗怦然而动的心,自然而然就靠在一起了。
容若有词云:
菩萨蛮
惜春春去惊新燠,粉融轻汗红绵扑。妆罢只思眠,江南四月天。
绿阴帘半揭,此景清幽绝。行度竹林风,单衫杏子红。
这江南四月天,想来应该是农历四月,大概是公历六月前后,时间是吻合的。
而沈宛亦是才女,同样有词流露自己的情感。她著有《选梦词》,徐乾学之子徐树敏后来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已是容若去世后五年)刊印的《众香词》,录其五首,如下:
长命女
黄昏后,打窗风雨停还骤,不寐乃眠久。
渐渐寒侵锦被,细细香消金兽。添段新愁和感旧,拼却红颜瘦。
一痕沙望远
白玉帐寒夜静,帘幕月明微冷。两地看冰盘,路漫漫。
恼杀天边飞雁,不寄慰愁书柬。谁料是归程,怅三星。
临江仙春去
难驻青皇归去驾,飘零粉白脂红。今朝不比锦香丛。画梁双燕,应也恨匆匆。
迟日纱窗人自静,檐前铁马丁东。无情芳草唤愁浓。闲吟佳句,怪杀雨兼风。
菩萨蛮忆旧
雁书蝶梦皆成杳,月户云窗人悄悄。记得画楼东,归骢系月中。
醒来灯未灭,心事和谁说?只有旧罗裳,偷沾泪两行。
朝玉阶秋月有感
惆怅凄凄秋暮天,萧条离别后,已经年。乌丝旧咏细生怜。梦魂飞故国,不能前。
无穷幽怨类啼鹃,总教多血泪,亦徒然。枝分连理绝姻缘。独窥天上月,几回圆。
康熙二十三年年底,顾贞观把沈宛带到北京,由于当时清廷严厉禁止满汉通婚,作为康熙的御前侍卫、相国之子,容若更加不可能与朝廷对抗,因而沈宛不能入住纳兰家的相国府,只能委屈地成为容若的外室。
容若在北京觅了一处房产,一有空就尽量去陪伴沈宛。
如果真心爱一个人,用什么身份相处,是否能朝夕相见,其实都不重要。作为皇帝的御前侍卫,容若极为忙碌,且很不自由,加上他毕竟另外还有一个家,有父母、官氏和孩子需要他。可以想象,容若和沈宛必定是聚少离多;也可以想象,沈宛是如何刻骨铭心地思念容若。
关于容若与沈宛的结局,有人根据沈宛《朝玉阶秋月有感》“枝分连理绝姻缘”一句,认为是容若最终离弃了沈宛。笔者对这一说法持否定态度。
容若朋友的证明、也被采纳的事实是,沈宛为容若生下遗腹子富森。如果是容若离弃了沈宛,沈宛必然怨恨,而容若已死,她又如何愿意为容若生子?加上容若如此至善至孝,以他的性情,又怎么可能离弃一个为自己怀有身孕的女人?
比较合理的可能性是,沈宛才貌俱佳,难免心高气傲,对于自己不被纳兰家族所容一事,郁郁不乐,某次和容若拌嘴之后,一气之下返回了江南。而容若知道自己限于国法家规,不可能正式迎娶沈宛,只好痛苦地任她离去。可能沈宛离开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已有孕,后来才发现自己怀了容若的孩子,于是毅然决定生下来。当然,好像清代没有人流技术,通常用药物来实行避孕,而一旦怀孕,只能靠麝香、红花等中药打胎,有时候很难打下来。大多数时候,女子一旦有孕,也只能生下来。
当然,关于沈宛和容若分离,真相和细节究竟如何,到如今还真是难以考证。
细心的容若当然理解沈宛的相思之苦,他自己又何尝不思念心中的爱人呢?
浣溪沙
欲问江梅瘦几分,只看愁损翠罗裙。麝篝衾冷惜余熏。
可耐暮寒长倚竹,便教春好不开门。枇杷花下校书人。
容若当然知道,沈宛思念他,人都想瘦了。
相思多么美,相思多么令人憔悴。
他们当时并没有领悟到,即使不能日日相见,能够在思念之余,偶尔见面,已是难得的幸福。尤其对容若而言,和沈宛相聚,是他在人间岁月的奢侈时刻。
这看似充满煎熬的幸福刚刚开始,命运就匆匆写下一个残忍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