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 客家刘氏
正月初一登门,还空着双手,居然没吃闭门羹,这位客人看来有些特殊。
毕竟,就算是凤凰山上最有权力的男人,来秦家蹭吃蹭喝的时候,好歹也送了一块匾。
确定来人身上并未携带什么危险物品之后,侍卫领着他直接穿过了前厅、中厅,将他带进了秦颂的书房。
来人名叫刘珙,是福建路崇安刘家人,刘子羽的嫡长子。
上次,刘子翚的儿子刘坪来了一趟临安,结果整出挺大的动静,大理寺和刑部联合成立专案组,派人前往崇安调查取证,秦颂也将崔嘉彦派往崇安,负责报讯的刘子翚和好友郑樵征得家中同意,已经远赴蜀中。
秦颂本以为崇安那边不会出什么大事,结果随着刘珙的匆匆到来,这才发现自己低估了地方官员的胆大妄为。
建宁知府封文晖竟然煽动当地民众叛乱,焚烧县衙,围杀朝廷派出的办案人员,并且将罪责推到了崇安刘氏的头上!
只是,封文晖和他麾下爪牙却低估了崇安刘氏在当地的影响力和强大的家族传承。
刘珙的叔父,就是那个辞官后在屏上结庐而居的病秧子刘子翚,在造反暴民将刘家寨子围住之后,背着手,穿着草鞋下山,站在寨子门口说了几句话,竟然将一场可能灭族的巨大危机轻松化解。
作乱的大部分暴民放过了刘家人居住的寨子,离开了崇安县,去别处继续扩大造反队伍。小部分人则留了下来,他们受到了刘子翚的感召,决定守卫李家寨,等着朝廷派军队来处理此事。
随后,刘子翚派出族中青壮深入武夷山区,将受伤后藏入山中的朝廷办案官员救出来,然后送到屏山的草庐救治。
也是这两位官员命大,正好遇到崔嘉彦暂住于屏山给刘子翚治病,才保住了性命。
然而,危险并未解除。
暗中得到消息的封文晖,竟然对外宣称乱民是因刘家人的煽动而引起的,然后派了麾下爪牙厉勄率领府兵攻打屏山,要求刘子翚交出反贼的头目。
刘子翚对此有所防备,提前请好友胡宪和刘勉之下山从崇安各乡召集了一批勇壮,等两千府兵气势汹汹地冲到屏山时,被埋伏在山中的乡勇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仓皇而逃。
打退了乡勇之后,刘子翚立即派刘珙走山中小道出福建,来临安搬救兵。
秦颂看过崔嘉彦写给他的信,对过了密签,确认刘珙的身份不是冒充。
“你们刘家人,真是天生干大事的料!”秦颂忍不住赞叹说道。
年仅十三岁的刘珙,虽然有崔嘉彦派给的一名侍卫保护,但能够一口气从崇安赶到临安,而且发型不乱,见到秦颂时语气从容不迫,这绝对不是一般的少年能够做到。
如果二毛和小炎两个不是因为这些年跟在秦颂的身边得到了悉心教导和各种磨炼,他们两个遇到这样的大事,表现肯定不及刘珙。
崇安刘氏,是在唐末为了躲避战乱而迁徙的客家人,从刘韐开始,在大宋将门之中成为非常另类的一股政治势力。为何另类?因为崇安刘氏出来的带兵武将,个个都是学问精深的读书人!
客家人是以客家语为母语的汉族民系,是东南诸省本地居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古代汉族移民群体,客家人也是世界上分布范围广阔、影响深远的民系之一。
纵观华夏历史,几乎所有的姓氏族群都曾经历过迁徙,而客家的源流始于秦帝国征伐岭南融百越时期,历魏、晋、南北朝、唐、宋等发展,最迟在南宋已形成相对稳定的族群。
客家人只是后世的说法,在大宋人眼中,客家人是正宗的汉人,无论选拔官员还是管辖治理,都跟别处的汉人没有区分。
刘珙的祖父刘韐,是哲宗元祐九年的进士,担任过县尉,县令,转运使,集贤殿修撰,后来又担任过河北、河东宣抚副使,京城四壁守御使。
宣和四年,辽国军队侵扰宋边,燕州百姓要求朝廷出兵保护,史书记载:“燕民思内附”。宋徽宗派了草包童贯去当河北河东宣抚使,刘韐临危被召去担任行军参议。
朝廷想联合金人打辽国,而刘韐则认为不妥,觉得辽人是狼,金人如虎,只可驱虎吞狼,不可与虎谋皮。然而,他的远见卓识并未引起朝中主事官员的重视。
刘韐后来在河北招募青壮加入敢死队,一位气宇轩昂的青年人受到刘韐的赏识,被招入队伍,后来还提拔成为队长。
这个气宇轩昂的青年,便是第一次入伍的岳飞。
刘韐有三个儿子,长子刘子羽、次子刘子翚和幼子刘子翼。这三个儿子没有一个草包,刘子羽很早便跟随父亲南征北战,刘子翚在前线担任过地方官,刘子翼担任建宁知州。
封文晖是刘子翼离任之后的接替者,他上任之后将前任留下的差吏全部打发,换上了自己的人,然后不停地盘剥百姓,终于成功地惹怒了刘家人,所以才有后面这些事情。
受到秦颂夸赞,刘珙并没有表现出得意的样子,而是沉着的说道:“此次若非我三叔已经离开崇安前往江西抚州上任,恐怕已经活捉了封文晖和他麾下的爪牙,不至于让其如此为祸建州!”
秦颂安慰刘珙说:“既然已经到了临安,老家那边的事情,就不必操心了,自有我来处置。你且安心在我府中住下,初六大朝会,自有分晓!”
刘珙抱拳,像小大人一般,向秦颂作揖行礼。“一切劳烦秦叔。”
上次刘坪来见秦颂,因为年龄比秦颂还大,所以秦颂让他不必执晚辈礼,只以平辈相交。
这次刘珙来见秦颂,年龄差了近十岁,喊秦颂一声叔,也不算为难。
秦颂让书童夏生进来,对他叮嘱说道:“这是我的故友之子,在府中住一段时间,就在你们隔壁的客房,平日要多照顾,不可怠慢!”
夏生领命,带着刘珙去后面的副楼入住。
随后,秦颂召见了护送刘珙回来的属下,跟他核实了崇安那边的情况,与刘珙讲述的无异。
书房中只剩秦颂一人,他站在地图前面盯着建宁府仔细观看,脑海里琢磨着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
刘珙的三叔,也就是刘子翼,当初在建宁府干的好好的,为什么被朝廷调离?
这次发生在建宁府的民乱,与数年之前被韩世忠率军平定的盐商范汝为造反起义有什么牵连?
崇安刘氏在范汝为率领民众造反的那些年里,为何可以安然的存留下来?
福建客家人在范汝为率领的造反大军之中占了多少人?他们现在对于朝廷的态度是怎样的?
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让秦颂陷入到了沉思之中。
有些事情,不是坐在家中一味的想便能理出头绪,更重要的是要找到相关的档案,或者是找到知情人,这样才能掌握了解幕后的一些事情。
正好,第二天秦颂要宴请各路军队派到临安来认购黄金债的负责人,而这其中便有两个镇压范汝为起义的参与者或者说是知情者。
他们是张宪和王胜。
范汝为在福建一带率领的起义规模并不比杨幺率领的湖湘农民起义小多少,人数最多的时候,超过十三万,当时朝廷也是调集了好几路的部队,在连续吃了数次败仗之后,才将其彻底镇压。
秦颂初一夜里便派人前往张宪和王胜住宿的两处官驿,将他需要了解当年范汝为造反经过的要求转告两人,让张宪和王胜先仔细回忆,跟身边同来的人核实,明天到了秦府之后,再详细讲给秦颂听。
两人对于秦颂的这个要求,一点没含糊,马上就把随从当中曾经参与了当年围剿范汝为的召集到一起,然后大家一起回忆,从头到脚的捋了一遍,确保明天去秦府时所说的与事实尽量相符。
正月初二,张宪一大早就登门,在秦颂的书房里面喝了一个时辰的茶水。接着是王胜赶到,又在秦颂的书房里面喝了一个时辰茶水。
至此,秦颂通过两人从不同角度讲述,基本上把范汝为当初起义的原因,后来的详细经过,全都了解清楚。
收获很大,让秦颂对一些事情有了更加稳妥的思考和对策。
范汝为是福建瓯宁,盐贩家庭出身,读过几年私塾,粗通文墨。
建炎三年春,御营前军统制苗傅、副统制刘正彦为逼赵构逊位,发动兵变,事败后率领军队经温州退入建州。各路官军随后进入福建追杀苗傅和刘正彦,沿路烧杀劫掠,百姓受到严重祸害。
官军抓获了苗傅和刘正彦,随后离开建州。不久,建州发生灾荒,一斗米卖千钱,饥民遍野,官府不加抚恤,反而横加鞭笞逼迫。
范汝为平素仗义执言,同情贫苦农民,目睹官吏凶暴和饥民惨状,遂于建炎四年七月在瓯宁源峒揭竿起义。饥民纷纷响应,赵构命统制李捧率领三千步兵与福建安抚使程迈合兵“进剿”,结果被义军打得大败,李捧只身逃遁。
建炎十一月,范汝为率军攻破建阳县城,赵构又命神武副统制辛企宗领兵一万进剿。辛企宗入闽后,见乱军势盛,不敢前进,屯兵邵武,距离源峒还有两百多里。在随后的几次小规模战斗中,辛企宗指挥的部队都被范汝为击败。
与杨幺不同,范汝为是个很有头脑的农民军领袖,他不但善于领导农民军作战,而且善于团结本地的读书人,将他们都吸纳到队伍中来,给他们重要的位置,而崇安刘氏也受到范汝为的尊重,从始至终都没有卷入其中。
辛企宗有个幕僚名叫施逵,曾在颍上的书院里面担任过教书先生,他帮着范汝为在辛企宗面前游说,建议对范汝为率领的农民军进行招安。
辛企宗本来就是个软蛋,不擅长打硬仗,自然对于施逵的这个建议很热心,于是上书朝廷,极力促成招降之事。朝廷随后派承议郎刘向、迪功郎陆棠前往源峒招抚。
范汝为的部将叶彻,“恃其勇,未即听命”,但范汝为“慕得官,亦惧大军继至”,在当年年底接受了招安,被朝廷委任为武翼郎阁门祗候、民练统领,受辛企宗节制。
事情到这里,不是结束,而是更大的一场混乱的序幕。
第二年春,朝廷任命辛企宗为福建制置使,同时给范汝为下令,让他解散义军,各自回乡务农。范汝为不肯放下武器,解散部众。辛企宗只好把义军安置在建阳城郊驻扎、耕种。
这时,发生了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
在范汝为的争取和影响下,奉命前来招安范汝为的刘向、陆棠两人,竟然归附了农民军,并且反劝范汝为建立地方政权,拥兵据险,抗击官军!
这尼玛的,从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朝廷是多么的不招人待见,范汝为个人的感召力是何等强大。
据王胜回忆,范汝为自率众反抗以来,始终与部属同甘苦,“无粮同饿,得肉均分”。这跟住在大龙舟上面的杨幺行成了强烈的对比。
范汝为接受招安后,建阳、顺昌、崇安等地的农民继续坚持战斗,范汝为的部将熊志宁带领一部分农民军离去,先后与崇安农民廖公昭和建阳农民丁朝佐率领的部众会合,然后向崇安、浦城等县继续进军。
消息传回临安,宰相吕颐浩认为闽中地区距离临安太近,必须要派出大军用最短的时间将乱民镇压,否则会危及行在的安全。
赵构本来就被完颜宗弼追的惊慌失措,在临安屁股还没有坐稳,一听吕颐浩这话,急忙派出江东统制官阎皋率军入闽,并派监察御史胡世将到福建“督捕”。
胡世将入闽后,摸清了事情的起因经过,上书朝廷,奏称:范汝为自就招安,心怀反侧,犹肆剽掠;而“招抚官刘向、陆棠,顾与贼通,应亟捕向、棠与制置司属官施逵付狱。”
赵构立即下诏,捕杀范汝为、刘向、陆棠、施逵等人。范汝为被逼复叛,拥众十余万人,占据建州府城欧宁,接着派部将叶彻攻克邵武、光泽等县。
与此同时,姚达、饶青率领万余农民军进入江西,其前锋一度深入到抚州境内。江西安抚大使李回急忙让驻守江州的岳飞分兵保建昌和抚州。十一月,农民军进逼建昌,被岳飞部将王万、徐庆击败,姚达、饶青被俘。
事情越闹越大,朝中群臣纷纷弹劾辛企宗“拥兵玩寇”,不能及时“放散”农民军,请求朝廷速遣大军镇压。赵构下诏,以孟庚为福建、江西、荆湖宣抚使,以神武左军都统制韩世忠为副,领兵三万人取道温州入闽,并把辛企宗降官三级,归宣抚司节制。
范汝为闻讯,立即在各险要地段设陷马坑,埋下巨木为鹿角,迎击宋军,并派叶彻攻打南剑州,阻挡官军前进,但南剑州未能攻克,叶彻便战死。
绍兴二年正月,韩世忠率军抵达剑潭,乱军尽塞要道抗拒官军,韩世忠命诸军偃旗息鼓,从乡野小道分散包围欧宁。
经过六天激战,欧宁城被攻破,范汝为退回源峒,自缢身亡,其弟在战斗中阵亡,部将张雄等五百余人被擒杀。
韩世忠原打算屠城,被李纲劝阻,谓“建民多无辜”,于是汰遣胁从,独取附贼者诛之。
至此,范汝为领导的历时两年的起义宣告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