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轮计划

车轮计划

车轮计划瓜岛和巴布亚战役之后,精疲力竭的美日双方暂时进入局间休息,开始积蓄力量,谋划下一步的作战行动。1943年初,盟军在西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两大战区的军事力量在不断增强。地面作战部队达到了14个师,其中包括3个澳大利亚师和1个新西兰师,另有2个美军师正在调动之中。此外,澳大利亚还有8个民兵师即将完成训练,转为野战部队。更令人可喜的是,盟军空中力量增长迅速。各类作战飞机达到了2800架——300架隶属澳大利亚皇家空军——每月还可以得到100架以上的补充。与之相反,国力所限,日军在前阶段作战中遭到的重大损失迟迟得不到有效补充,军力开始逐渐削弱。

如果要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找到一个志得意满的人,那无疑正是一直在为太平洋战场奔走呼号的金上将。尽管会议决议将有关太平洋的内容排在了最后,但金还是从中找到了扩大远东攻势的尚方宝剑,美国人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在太平洋上大打出手了。在这一点上,金无疑得到了军事将领尼米兹、麦克阿瑟、哈尔西,政府要员澳大利亚总理柯廷、新西兰总理弗雷泽、菲律宾流亡总统奎松乃至蒋介石的一致拥护。

“瞭望塔计划”第一阶段任务完成的时间远远超过预期,金对战局进展逐渐感到了不安。早在瓜岛战役尚未结束的1942年12月,金就开始谋划接下来的第二阶段作战。现在,他开始反对从所罗门群岛一步步推进到拉包尔的第二号任务,因为这种打法将不断缩短日军的交通运输线,把他们赶回到物资供应和兵力补充相对容易的地区。况且从占领瓜岛的时间考虑,每前进一步至少需要几个月,使日军可以从容获得在美军前进道路上加强防御的时间。这种步步为营的战术耗时多、代价大,会导致战争没完没了地拖延下去。金提出了新意见,废弃原来第二、第三阶段的任务,从侧翼对日军进行包抄,跳过日军密集布防的所罗门群岛和俾斯麦群岛,直接登陆夺取阿德默勒尔蒂群岛,一举切断日军东南方面核心海空基地拉包尔的后勤补给线,进一步孤立并占领之。

这步子明显迈得有点儿大了。尼米兹和哈尔西一致认为,虽然盟军的实力在不断增强,但是目前尚不具备实施上述作战的客观条件。尼米兹将个人意见写成一份题为“未来所罗门海区战斗”的备忘录,在旧金山会议上交给了金。他在备忘录中指出,以目前的有限兵力,一举越过俾斯麦群岛和北所罗门群岛许多相互支援的日军基地,是非常危险的。即使美军能顺利占领阿德默勒尔蒂群岛,己方不断拉长的补给线也将处在卡维恩、布卡、布因等地日军的严重威胁之下,进攻部队势必逐渐陷入被动。尼米兹同时强调,进攻目标不应超过陆基航空兵的作战半径。哈尔西根据这一原则进一步提出,应在距瓜岛290公里的新乔治亚岛展开下一步军事行动,夺取日军蒙达机场,使之在后续进攻中发挥积极作用。尼米兹深表赞同。

巴布亚战役结束之后,盟军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官麦克阿瑟上将当然也不会无所事事。早在前往卡萨布兰卡参会之前,马歇尔就要求麦克阿瑟根据1942年7月2日华盛顿的指令,拟订“瞭望塔计划”第二、第三阶段的作战方案——原计划这两阶段作战由他负责战略指挥——并与尼米兹和哈尔西充分交换意见。根据麦克阿瑟的要求,1943年2月11日,哈尔西派战区副司令官西奥多·威尔金森海军少将前往布里斯班,参与作战计划的制订。

盟军成功收复瓜岛和巴布亚半岛,为麦克阿瑟和哈尔西实施后两阶段作战提供了绝好的跳板。从地理上看,未来战役进程就像一个倒写的大“V”字,拉包尔位于顶角,麦克阿瑟西南太平洋部队将经新几内亚和新不列颠岛,从这个倒“V”的左腿挺进,而哈尔西的南太平洋战区则经所罗门群岛沿右腿进军。第二阶段战斗,是通过占领一系列适合修建机场的据点逐步向拉包尔挺进。两大战区的进攻要尽可能同时打响,以使日军顾此失彼,无法兼顾。第三阶段的终极目标,是两大战区合力拿下拉包尔,迫使日军退回到1100公里之外的特鲁克去。

到2月28日,这个被称作“埃尔克顿”的进攻大纲已初具雏形。麦克阿瑟继而向华盛顿提出要求,希望再给他提供5个精锐步兵师、1800架飞机,以及包括尽可能多的航空母舰在内的海军力量,来实施这一雄心勃勃的计划。马歇尔知道,这只能通过削弱尼米兹手下的军事力量才能做到,金肯定不会同意。“埃尔克顿”计划涉及辽阔复杂的战场,绝非一时半会儿能够说清。麦克阿瑟告诉马歇尔,他将让萨瑟兰和肯尼前往华盛顿,向参谋长联席会议详细汇报。

1943年3月12日,美军关于太平洋地区下一步作战的专题会议在华盛顿召开。仿佛事先商量过似的,三大战区司令官尼米兹、麦克阿瑟、哈尔西悉数以公务繁忙为由婉拒参会。事实上,1943年上半年,盟军太平洋战场的作战几乎处于半停滞状态。麦克阿瑟有大量时间陪琼和小阿瑟共享天伦之乐,尼米兹经常带着斯普鲁恩斯到海滩散步,还有余暇每天接待中尉军衔的普通艇长,他们是完全有时间到华盛顿参会的。对华盛顿发出的邀请,麦克阿瑟派出了参谋长萨瑟兰少将和第五航空队司令官肯尼中将,尼米兹派出的代表是参谋长斯普鲁恩斯少将,哈尔西则派出了陆军司令官哈蒙中将、参谋长勃朗宁上校和海军陆战队代表德怀特·彼特准将。

说这些高级将领啥事没干,也有点儿冤枉。为筹备对拉包尔的攻势,麦克阿瑟和哈尔西都有大量的准备工作要做。尼米兹要筹备下一步的中太平洋攻势,现在只是在耐心等待那数不清的航空母舰从船厂开出来而已。

从表面看,麦克阿瑟手下兵力多达48万。按一个师15000名作战人员和相同数量的支援人员计算,他的部队相当于16个师。但这些大部分是澳大利亚人。澳军分义务兵和志愿兵两种。根据法律,前者的服役范围不能越过澳大利亚边界。一位堪培拉的政治家讥讽其为“考拉熊”,“你既不能将其猎杀,也不能将他们运出境外”。在麦克阿瑟的强烈要求下,柯廷主持修改了相关法律,使得上述武装部队可以出境作战。目前,由志愿兵组成的3个澳军师,经过血腥的巴布亚作战,已筋疲力尽,急需休整。美军第三十二师和第四十一师的1个团在布纳之战中遭遇重创,重建至少需要半年以上。1943年初能立即投入作战的仅有该师剩余的2个团。1月10日,麦克阿瑟致电马歇尔:“目前能用的部队主要是澳大利亚民兵组织,他们是难以承担进攻任务的。”

即使已经在科科达、米尔恩湾、布纳之战中表现出较强的战斗力,但麦克阿瑟一向看不起澳军,包括这支部队的司令官托马斯·布莱梅中将。麦克阿瑟告诉澳大利亚国防部长弗雷德里克·谢登:“战场上布莱梅是一位勇敢的将军,但不是一个响当当的战术家。”他认为布莱梅有政治野心,他将澳军军官全部提升到比美国同行高一级的军衔上。麦克阿瑟于1月11日特意给华盛顿发去了一封电报:“在这一地区的作战表明,亟待将位于澳洲的我国部队编组为一个集团军,因为澳军已经组建了类似机构。我建议将第三集团军司令官沃尔特·克鲁格中将派来。艾克尔伯格虽是一位称职的军长,但目前他尚不具备担任集团军司令官的能力。”

马歇尔对这一请求感到吃惊。因为克鲁格毫无实战经验,固执己见,行动缓慢且书生气十足,因缺乏社会经验到处惹是生非,人缘极差。头一年,马歇尔将他晋升中将时还心存疑虑,因为他只是在训练部队方面显露过不俗的能力。

出生于德国的克鲁格,和麦克阿瑟早就认识,两人于1904年任陆军中尉时,曾在菲律宾共事。1907年,两人在利文沃斯堡陆军参谋学院再次碰面。后来麦克阿瑟任陆军参谋长时,克鲁格曾在他手下任作战计划处处长。1940年,马歇尔让克鲁格指挥第三集团军。在翌年秋天路易斯安那州举行的一次军事演习中,克鲁格的部队意外获得了对第二集团军的胜利,他用步兵成功阻止了装甲兵团的进攻。但人们普遍认为,那次胜利应该归功于幕后策划者、克鲁格的参谋长艾森豪威尔准将。

虽然对克鲁格抱有成见,马歇尔还是准备派他去澳洲。因为他和麦克阿瑟认识时间很长,还跟陆军部部长史汀生关系密切。克鲁格曾经在海军军事学院任教,不但熟悉海上作战且和海军相处融洽。西南太平洋战区下一步作战涉及十几次两栖登陆,正是克鲁格施展才能的好机会。随着华盛顿一纸调令,1943年2月8日,克鲁格率16名参谋飞抵布里斯班。随着美国第六集团军的成立,西南太平洋战区的陆军指挥系统变得更加复杂。

最失落的当属在布纳之战中用尽了吃奶力气的艾克尔伯格,新上司的到来对他无异于当头一棒。艾克尔伯格认为,在布纳那种恶劣的环境下,自己表现得够好了,没有获得高于其他人的勋章已属委屈,现在连集团军司令官的职务也给了别人,那人还从未指挥过任何一场战斗。他立即去找麦克阿瑟,问他打算如何处置自己。麦克阿瑟告诉他,必须无条件接受克鲁格的指挥。艾克尔伯格赌气,打算调回国内,麦克阿瑟又不放他走,同时电告马歇尔,“他在我这里工作,比他打算在美国做的任何工作都更有价值”。艾克尔伯格在军队训练方面表现出色,如果克鲁格遭遇失败或者染病,他还能随时顶上去。这让艾克尔伯格痛苦万分,心灰意懒。

麦克阿瑟把自己发给马歇尔的电报拿给他看并极力安抚,解释说,你如果现在回国,陆军部“就会认为是我不要你了”,就像之前被赶走的布雷特那样。出于安慰,麦克阿瑟答应给他两周时间回国度假。没过多久,艾克尔伯格就变得高兴起来了。由此看来,他即便当初到了北非,也永远不可能成为巴顿。

在努美阿,结束瓜岛之战的哈尔西同样在磨刀霍霍,积极筹备对中所罗门群岛的攻势。除谋划行动计划,哈尔西还有一大堆行政事务需要处理。大量涌入的美军被排斥在当地社会之外,在向法国殖民当局反映而未产生任何效果之后,哈尔西接管了当地最大的一家酒店,建立俱乐部,向官兵提供各种饮料,借此改变他们枯燥的生活,以提升士气。很快,新喀里多尼亚法国守备部队司令官发来了一封怒气冲冲的信件,说许多法国姑娘在跟美国大兵的交往中怀孕了,想知道哈尔西打算如何处理这一事件。哈尔西以口头形式答复说:“我的战士都是活生生的人,我不会做任何浑蛋事情。如果你们法国人不能管好自己的姑娘,别指望我们美国的武装力量去帮你们干这种丑事。”

随着战事不断扩大,哈尔西准备扩建战区的通信系统,发给当地法国总督要求开工的信件迟迟得不到答复。他将这一要求通过华盛顿发给远在伦敦避难的戴高乐,回复是委婉的拒绝——美国人的扩建工程不能侵犯法国的主权。哈尔西采取的对策是——立即开工!他知道金和尼米兹一定会支持他,前提是他们装作什么都不知道,所以自己也懒得汇报。

麻烦事还远不止于此。瓜岛战役结束之后,英国驻所罗门群岛的代表给哈尔西发来了一封上边印着“为英王服务”字样的信件,提出美国人在建设亨德森机场时砍伐了大量椰子树,这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生活来源,现在他代表英王陛下要求美国人支付每棵树2美元的赔偿,同时提供了需要赔偿的具体金额。哈尔西将信件扔在了废纸篓里。哈尔西明显太厚道了,换成老酒,就会告诉英国代表,树是日本人砍的,要钱到东京找裕仁要去。

虽然几位司令官不能亲自到会,但该开的会还是要开。由马歇尔和金联袂主持的会议虽然没有出现像卡萨布兰卡那样的争吵,但同样是火星四射。西南太平洋战区的代表萨瑟兰少将指出,因运力不足及航空兵力有限,建议将船舶和飞机全部集中到新几内亚,让西南太平洋战区先打莱城和胡翁半岛。待上述战役结束,再将船舶和飞机转往南太平洋,由哈尔西发起对新乔治亚岛和布干维尔岛的攻势。哈尔西的代表哈蒙中将的意见恰好相反,认为应将主要作战力量集中到南太平洋,先打下蒙达和布干维尔岛南部,再把力量转到西南太平洋打胡翁半岛。说来说去,谁都认为自己那一亩三分地才是最重要的。

金偏向海军。他率先指出,先进行新几内亚东部战役,而把南太平洋晾在一边的做法,是极度危险的。这样将使前阶段严重出血的日本联合舰队得到从容的恢复机会。马歇尔大度地提出,应该摒弃军种争执,发挥两大战区的各自优势同时沿两条轴线发起进攻,使日军穷于应付,顾此失彼。因为受到卡萨布兰卡会议对太平洋只能发起有限攻势的制约,会议最终决定:缩减原有目标,将进攻拉包尔的时间推迟到1944年初。麦克阿瑟将向新几内亚的莱城、萨拉莫阿、芬什哈芬和马丹推进,以“最终夺取俾斯麦群岛”。哈尔西的攻势年内仅限于“到达布干维尔岛南部”。会议要求麦克阿瑟牵头修订原来的“埃尔克顿”计划,提交包括参战兵力、进攻时间和地点在内的详细计划,供参谋长联席会议决策。

随即就出现了令人棘手的指挥问题。哈尔西原属尼米兹指挥,他在执行下一阶段作战任务时势必进入麦克阿瑟的地盘。太平洋战场实施统一指挥的尖锐问题再次冒了出来。同先前一样,海军支持尼米兹,陆军支持麦克阿瑟,双方为此争执不下。有人建议——这人很可能来自海军——扩大南太平洋战区的范围到赤道以西,将阿德默勒尔蒂群岛、俾斯麦群岛、所罗门群岛全部划入哈尔西的地盘。之前为了瓜岛作战,麦克阿瑟的地盘已经向西退了一度,陆军坚决反对再次以牺牲麦克阿瑟的“利益”来解决指挥权之争。

一番激烈争论之后,会议最终的决定仍然是和稀泥。1943年3月28日,参谋长联席会议同时向尼米兹、麦克阿瑟和哈尔西下达了1943年的作战指令。

一、取消之前1942年7月2日的作战指令。

二、西南太平洋战区部队为左路,攻取基里维纳岛、伍德拉克岛并修建机场,随后夺取莱城、萨拉莫阿、芬什哈芬和马丹一线,攻占新不列颠岛西部,从西、西北方向封锁拉包尔。

三、南太平洋战区部队为右路,攻占所罗门群岛和布干维尔岛南部,从东、东北方向封锁拉包尔。

如此,盟军两大战区的部队将对拉包尔形成一个钳形攻势。作战行动由麦克阿瑟统一指挥,哈尔西接受麦克阿瑟的战略指导。原隶属太平洋舰队的舰艇、飞机和地面部队仍归尼米兹指挥,由参谋长联席会议指派参加特殊战斗行动的除外。

3月15日,金上将发布了美国海军舰队的统一编制,在大西洋和地中海作战的舰队被授予偶数番号,太平洋地区则被授予奇数番号。

南太平洋的海军力量被统编为第三舰队,由哈尔西上将亲自兼任司令官。特纳少将领军的两栖部队相应称为第三两栖舰队。在特纳奉调珍珠港出任第五两栖舰队司令官后,威尔金森少将接替了他的职务。

以珍珠港为核心基地的中太平洋海军力量被统编为第五舰队,其两栖作战部队则称作第五两栖舰队。上述两支舰队统归尼米兹上将指挥。

西南太平洋战区的海军力量统编为第七舰队,司令官卡彭特海军中将,后来由完成阿留申作战的金凯德中将接任。与之相对应,第七两栖舰队司令官是丹尼尔·巴比海军少将。这支部队由麦克阿瑟直接指挥。

除统一编制之外,和麦克阿瑟一样喜欢为自己设计军服的金,还推出了海军新制服。这种服装一改以往海军军服蓝白为主的格调,变成了灰色并配以黑色的饰带。虽然大部分海军官兵打心底里不喜欢,但强势的金还是打算像推进作战那样推行制服改革。哈尔西轻蔑地将新制服称为“公交司机套装”。这话很快传到了金的耳朵里,于是,各大战区很快收到了华盛顿发来的紧急通知:“以灰色制服取代原来的制服,是官方授权的。在全海军范围之内,不管哪个战场,所有人都必须严格执行。”

哈尔西自有他的抵制办法。在战区司令部例会上,他依然穿着旧军服,大声宣读了金的决定。随后,他以更高的语调说:“先生们,你们已经知道了这条法令,今后再也不允许有诋毁这套该死的灰色制服的言行了。”稍加停顿,他补充道,“在我指挥下的所有官兵,都有穿上这套该死的东西的自由。但如果有人智商低到要跟他们的司令官穿不同的制服,那他就太不懂得海军礼仪了。”从那以后,南太平洋战区再也见不到新制服了。

哈尔西拒绝新制服,一定程度上也是发泄对华盛顿会议的不满。在未来的作战中,他必须同时接受两个人的指挥。对好友和同属海军的尼米兹当然无话可说,哈尔西对以公告著称且在每份公告中都以孤胆英雄和胜利者出现的麦克阿瑟尤为反感。因为身处高级指挥岗位,哈尔西至少可以部分发现,公报里很多地方与事实不符,他已给老麦贴上了骗子的标签。这种心理上的反感后来因一系列事件不断得到加强。

1943年2月,日军为掩护瓜岛第十七军的撤退发起了一系列海空攻势,哈尔西曾屈尊向西南太平洋战区商借一些“空中堡垒”。麦克阿瑟严词拒绝:“我自己的战斗正处于最需要我的航空兵力的时候。”他接着说,可以给哈尔西一些技术性帮助,比如提供情报之类。最后,麦克阿瑟说:“我对你所考虑的事情毫不知情,在打乱我的作战部署、分散我的空中力量来支持你的作战之前,我必须知道你的目的是什么。此外,要给予有效支持,前提是你得给我提供足够的信息,以便统一协调。”人家麦克阿瑟的话绝对有道理,毕竟是你来找我借东西的,我家里也一摊子烂事呢。但这番话彻底激怒了哈尔西,他将此视为老麦对他指挥能力的质疑。哈尔西派威尔金森少将去布里斯班解释情况,同时将麦克阿瑟的电报抄了一份给尼米兹,表明“我不会同他或像他那样自吹自擂的孬种打嘴仗”。

随后几个月,尽管哈尔西的作战是在麦克阿瑟的战略指导下进行的,但两人的沟通礼貌而平淡,只有寥寥数语。与之相反,他和尼米兹之前一直保持频繁的书信往来。哈尔西不但把全套作战计划报告给尼米兹,还不时加上一些幕后花絮和个人琐事。尼米兹的回复没有那么正式,但同样热情洋溢,提出建议的同时字斟句酌,尽量避免使用命令一类的语句。

华盛顿要求两大战区相互配合发起对拉包尔的钳形攻势,两人一直避而不见显然说不过去。在将猎杀山本的指令交给米切尔少将之后,哈尔西还是准备动身前往布里斯班,与自己名义上的指挥官麦克阿瑟会晤,亲自去捋捋这个“自吹自擂的孬种”的胡子。此前,他写信给麦克阿瑟建议双方开一次会,后者邀请他4月15日到布里斯班去。虽然都已是过60岁的人了,但因为分属不同军种,这竟是两个性格鲜明的高级将领平生第一次会面。无论华盛顿高层或是两个司令部的参谋人员,均对本次会晤深感忧虑。他们担心,两位极具个性的将军之间爆发火星撞地球般的冲突,进而影响未来的联合作战。

和哈尔西对麦克阿瑟极不感冒相反,老麦对哈尔西一直印象颇佳。虽然没有见过本人,但他知道哈尔西是一个敢打敢拼、言语直率的勇士,一个真正的男人,尽管他不具备与自己相提并论的声望。因此,麦克阿瑟亲自率领参谋人员到机场迎接哈尔西一行。这对老麦来说确属破例,要知道,即使顶头上司马歇尔来了,他都是故意躲开不见的。当哈尔西气宇轩昂地走下飞机舷梯时,麦克阿瑟趋前一步,两双大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两人边走边聊,走上了一段坡路。陪同司令官前来会晤的朱利安·布朗准将可能眼睛被灰尘迷住了,于是,转头叫哈尔西的秘书道格拉斯·莫尔顿中校:“喂,道格!”麦克阿瑟敏感地停下了脚步,原地转身,朝朱利安狠狠瞪了一眼。除了一些士兵背地里叫他“防空洞道格”,这么多年还没人敢当面叫他的名字,即使夫人琼也称呼他“将军”。朱利安做了一个道歉的手势,同时指了指莫尔顿,意思自己是在叫中校,而不是叫陆军上将。麦克阿瑟这才转身,继续和哈尔西边走边谈。

出乎所有人意料,两人竟然一见如故。哈尔西对麦克阿瑟的偏见在第一眼看到对方时一扫而空。他在回忆录中写道:“到他那里5分钟之后,我感觉我们好像已经是一辈子的朋友了。我从未碰到过一个人能像他那样迅速给人留下深刻、良好的印象。他那时大概已63岁了,不过看上去似乎只有50岁出头,头发乌黑,眼睛清亮,腰板挺直。即使是穿着老百姓的衣服,我仍然能一眼看出他是一名真正的战士。从那天下午的见面开始,他就赢得了我的敬重,在后续的战争中我一直保持着这种感觉。及至他在管理投降后的日本时表现出高超的技巧,我的敬重之情尤甚。回想我们之间的友谊,我找不到任何瑕疵。我们之间也会有争执的时候,但最后都能找到满意的解决办法。作为我的上司,他把自己的决定强加给我的事情一次都没有发生过。偶尔有那么几次我和他的意见相左,我告诉他我所想的,然后我们开始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直到我们中间有一个改变原来的想法。”

英雄总是惺惺相惜!麦克阿瑟同样对哈尔西推崇备至:“从我们见面的那一刻起,我就喜欢他。他耿直、坦率而富有活力,许多海军人员那种在海上行动时怪里怪气和害怕损失舰艇的感觉,在他身上一点儿都看不到。”老麦盛赞“哈尔西是我国历史上四大水兵之一”——另外三人分别是美国独立战争、南北战争、美西战争时期的著名海军将领琼斯、法拉洛特和杜威。

大家担心的顶牛场面自始至终没有出现,两人的会晤非常愉快。会议期间并未发生重大分歧,双方开诚布公,互不隐瞒任何事项。这是令华盛顿参谋长联席会议大感欣慰的事情。经过3天友好协商,双方就未来作战达成一致意见:根据参谋长联席会议的要求,5月15日两大战区将分别向新乔治亚岛、伍德拉克岛和基里维纳岛发起攻势。之后哈尔西的南太平洋部队从右翼沿所罗门群岛北上,麦克阿瑟西南太平洋部队则从左翼继续进攻胡翁半岛和新不列颠岛,最后对拉包尔形成合围。战役代号“车轮行动”——预示着两大战区的推进像车轮一样向拉包尔滚动——持续时间大约半年,以最终双方合力夺取拉包尔宣告大功告成。

4月18日哈尔西离开布里斯班,先后访问了堪培拉、墨尔本和悉尼。上次因为在新西兰胡乱放炮宣称“战争将在1943年结束”,哈尔西受到了上司的严厉批评。华盛顿说他“醉酒说胡话”“神经不正常”的人都有。尽管在悉尼和墨尔本,澳大利亚人为他准备了两场新闻发布会,但哈尔西发现自己不能再相信记者了——他曾被认为是记者最好的朋友。幸好这两场演讲没再惹出什么麻烦。

4月25日,哈尔西飞回努美阿后,得知截击山本的行动大获成功。根据他出发前的要求,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部并未将上述消息及时发往布里斯班,那样势必绕不过西南太平洋战区司令部。哈尔西怀疑布里斯班会走漏消息,从而暴露美军已经破译日军密码的秘密。其实最不能让他放心的还是“道格的公报”,因为麦克阿瑟会先于他得到这一消息。事实上美国人一直都不敢确认山本已经被干掉,直到东京5月21日发布正式消息为止。

随后,哈尔西两次收到了布里斯班发来的电报。因地中海战役和大西洋令人失望的反潜作战所产生的大量需求,卡彭特的第七舰队凑不够登陆所需的驱逐舰、运输船和登陆艇。麦克阿瑟先是将战役发起日从5月15日推迟到6月1日,继而将上半年的最后一天作为“车轮”开始滚动之日。

1943年上半年太平洋上略显沉寂,欧洲战场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5月13日,北非战场25万轴心国部队向美、英联军投降。北非战事结束使得地中海航路畅通,盟军船只可由此经苏伊士运河直达印度洋,使通过波斯湾向苏联实施增援成为可能。与此同时,德国通过顿涅茨克行动占领了哈尔科夫和别尔哥罗德,重新夺回了东线战场主动权。围绕库尔斯克突出部,苏德双方开始大规模集结兵力。

欧洲战场风云突变,丘吉尔高声疾呼再次检讨盟军的总体战略。在写给罗斯福的信中他说:“极有必要把‘哈斯基’‘安纳吉姆’行动和未来的作战确定下来。”在另外一封拍给霍普金斯的电报中,他说:“我很清楚我们目前存在着严重分歧,如果不及时加以调整,将会导致严重的困难和夏季、秋季行动的软弱无力。”5月4日,丘吉尔率一众幕僚乘豪华邮轮“玛丽皇后”号再次横渡大西洋,准备前往华盛顿与罗斯福举行代号为“三叉戟”的新一轮会谈。为了打消斯大林的顾虑,航途中的丘吉尔向莫斯科发去了一封解释电报:“会议目的在于解决夺回西西里之后开拓欧洲战场的问题,同时劝阻倾向太平洋的偏向,进一步探讨印度洋以及对日作战问题。”

陆军参谋长布鲁克清楚这将又是一场针锋相对的较量,因为“美国人的心思实际上,扑在太平洋,而我们在力求同时打‘两场战争’”。现在他的“敌人”除了令人讨厌的金之外,又加上了逐渐变得“尖酸刻薄”的马歇尔。“我并不期待这次会议,事实上我一想到它就心存厌恶”,布鲁克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英国人肩负着一项困难使命:说服罗斯福和他的军事首脑推迟开辟第二战场,在西西里登陆后继续进攻意大利。因为讨论涉及印度和缅甸问题,除三军参谋长外,负责印度方面的韦维尔元帅、萨默维尔上将和皮尔斯上将同样出现在随行队伍里。韦维尔的任务是向美国人陈述放弃“安纳吉姆”行动的理由,丘吉尔已决定不在缅甸发动一场被他喻为“一根刺一根刺地啃豪猪”的无聊攻势。

综合1943年的几次会议,老酒认为美国和英国的重大分歧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美国人总是要求尽快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登陆,直接进攻德国的核心地带,英国人则总是一味搪塞试图拖延。二是英国人总想扩大在地中海的攻势,美国人坚决反对。三是美国人总想加大对太平洋战场的投入,扩大对日本人的作战,英国人绝不赞同。反正原来那些殖民地已经丢掉了,暂时还不急于收回来。四是美国人总想让英国人在缅甸发起攻势打通滇缅公路,以帮助中国人坚持打下去。英国人则认为只要保住印度暂时无忧即可,所以动作缓慢。根据战争进程,我们可以看出,狡猾的英国人对美国人答应他们的事都要再向前进一步,对自己答应对方的事都一推再推或者干脆推翻不干——缅甸就是绝好的例子。

对气势汹汹杀将过来的英国人,美国人进行了精心准备。马歇尔和金下定决心,绝不能像在卡萨布兰卡那样再上英国人的当。马歇尔在将详尽方案提交总统时特意嘱托,要“牢牢盯住英国人”,既要他们入侵法国,还要在缅甸发起他们已经承诺过的攻势。鉴于英国人告知带来了韦维尔等人,马歇尔提前通知史迪威和陈纳德尽快返回华盛顿,一起和英国人吵架,重庆政府外交部部长宋子文也受命随时赴会进行游说。

5月12日14时30分,“三叉戟”第一次会议在白宫召开。丘吉尔声称,自己是为了“恪守卡萨布兰卡会议的承诺”来参加本次会议的。此前几小时,恰好传来了轴心国25万军队在突尼斯投降的消息。利用这一胜利,丘吉尔开始乘势宣传他的地中海战略,呼吁立即在西西里登陆,全面进攻意大利。此举“将使德国人民孤单冷漠,可能也是他们黎明的开始”,同时也将大大改变巴尔干半岛的局势,使英国有可能把更多的战列舰和航空母舰调到孟加拉湾或太平洋。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老丘主动向美国人示好,提出“制订打败日本长远计划”的时机已经成熟。如果德国在1944年战败,英国保证于翌年“集中全力向日本发动大规模攻势”。最后他说,解决远东问题的最好办法是让苏联人参战。

对丘吉尔提出的一篮子建议,罗斯福态度非常冷淡。之前他已完全被马歇尔说服,认为只要扩大地中海战争就必然会影响在法国登陆的主战线,他也不同意英国人放弃在缅甸的“安纳吉姆”行动。坐拥主场之利的罗斯福并不急于表态,他随即带丘吉尔前往马里兰州卡托克廷山间的休养所——当时叫“香格里拉”,后来被艾森豪威尔改为“戴维营”——休闲去了,留下一帮军事将领继续脸红脖子粗地辩论。

由于深信总统会坚定支持自己的意见,马歇尔在会议上拒绝做出任何让步。他死死咬定盟军必须尽快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登陆,坚决反对把双方已经同意的西西里登陆计划再扩大到整个意大利。金上将以北非战事结束为由,坚持要将美国海军从地中海撤出,将它们用于太平洋方向。马歇尔立即随声附和:“除非英国的参谋长们提议,在欧洲能干出点儿名堂来。”史迪威则反对韦维尔关于如何把对日作战进行下去的观点,宣称英国军队应该配合中国远征军,在印缅边境发起进攻以重新打通滇缅公路。接着,陈纳德火上浇油,提议集中力量从中国大陆向日本本土发动大规模的空中攻势。

上次好歹还有一个对付德国潜艇的共同兴趣,本次交锋几乎是全方位的。矛盾之大,显然不是再来一顿丰盛晚宴、大家一起喝杯小酒就能解决的。布鲁克慨叹道:“美国人向太平洋转移力量的要求比其他任何时候都强。我想过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敦促我们先打败日本人再说。讨论简直一团糟。”

争吵整整持续了9天,双方高级将领一天开会多达4次,有罗斯福和丘吉尔亲自参加的全体人员会议先后开了6次。布鲁克和金的冲突不断升级,他对金“想方设法找出他可能找到的所有空子把兵力转移到太平洋”越来越恼火。在5月21日的会议上,两人发生了公开争吵。金声称“在太平洋上对日本的攻势,不但应该维持,还要不断加大”,英军应尽快在缅甸展开进攻,而美军则集中力量夺取马绍尔群岛、吉尔伯特群岛、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和俾斯麦群岛。对于欧洲,金自始至终只字不提。在英国人眼中,金一定把这里当成研究太平洋作战的专题会议了。

双方战略大相径庭,怒不可遏的英国人拒绝公开承诺横渡英吉利海峡登陆法国的日期。但是,坐镇主场的美国人最终稳稳占据上风,丘吉尔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在最后一次会议上确认1944年5月1日为横渡海峡进攻欧洲大陆的日子,同时同意继续向日本人施加压力。出于面子上的照顾,美国人勉强答应“在采取必要行动之前”将行动计划提交联合参谋长会议审议——那不过是走个形式而已。对英国人力主扩大地中海战争的说法,并未获得任何进展,会议只决定在西西里登陆后再进行检查,以确定这一行动是否“能把意大利从战争中消灭并牵制最大数量的德国军队”。至于缅甸,罗斯福不接受丘吉尔提出的进攻苏门答腊和马来亚的替代方案。因为在主要问题上占尽上风,美国人让步“暂时在印度继续进行后勤行动,为最终发动‘安纳吉姆’计划做好准备”。

马歇尔出具了一份早已拟好的备忘录——《打败日本的战略计划》。备忘录的主要内容有三项:一是利用潜艇封锁荷属东印度向日本输送石油的航线;二是一旦得到在中国和太平洋上的航空基地,立即对日本实施战略轰炸;三是直接进攻日本本土。表面上,这些内容和英国似乎关系不大,毕竟皇家海军和空军在太平洋上没有多少飞机和舰艇,但罗斯福正是用这种方式向英国人暗示,今后在太平洋上是美国人在发号施令,不管是英国人,还是其远房亲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不过是他们可有可无的小伙伴而已。

5月24日,在研讨“三叉戟会议备忘录”最后草案时,丘吉尔终于意识到英国的参谋长们几乎在每一点上都向美国人做了让步,自己想办的事一件没办成。一怒之下,他扬言不接受这个文件,惹得在会议上受够了气的布鲁克发了脾气。他告诉首相,如果拒绝接受美国人的说法,将会危及“先欧后亚”的全球战略。丘吉尔最终勉强答应签字。

口是心非是政治家的基本素质。虽然对中国极不感冒,之前5月19日在美国国会的一次演说中,丘吉尔还是动人地表达了他本人对“历尽磨难的中国”的深切同情,答应向蒋介石提供“力所能及的一切东西”。现在,他将恶气全部撒在中国人头上。他不但同宋子文发生了激烈冲突,并在宋美龄傲慢地拒绝来华盛顿会见他之后,也拒绝去纽约会见她。罗斯福一笑了之。按照他对远东的未来规划,中国很快将成为美国在亚洲最主要的盟友,无论英国人是否愿意。很显然,罗斯福对英国人在战后维持广阔的殖民地缺乏兴趣。

如果说阿卡迪亚会议是英国人略占上风,卡萨布兰卡会议双方打成平手的话,本次会议丘吉尔可谓“全线溃败”。美国人凭借大智若愚和强大的国力逐渐占据上风。很快我们就会发现,英国人在今后的会议上已经失去了和对方平起平坐的机会,逐渐沦落为美国人的小跟班儿。加上丘吉尔对苏联人天生厌恶,未来他将和斯大林发生无数次争吵。罗斯福的和事佬角色更巩固和发展了这种优势。

离开华盛顿时,丘吉尔依然希望能找机会把马歇尔争取过来。他以不方便直接指挥艾森豪威尔为由,要求罗斯福派马歇尔陪他前往北非。罗斯福慨然应允,但丘吉尔显然没捞到多少游说马歇尔的机会。在漫长的航途中,一脸苦闷的美国陆军参谋长一直忙着用他那如椽大笔,组织语言去拟就总统和首相让他起草的那份对苏联人来说最终结果异常糟糕的电文——把1944年前不可能开辟第二战场的消息告诉斯大林。

通过本次会议,金巩固并扩大了自己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取得的成果。他觉得英国人已默然放弃了他们在太平洋战争中所享受的共同指挥权,现在他终于能够放开手脚与日本人大干一场了。会议刚刚结束,金就志得意满地带着一众幕僚飞赴旧金山,与尼米兹筹划沿中太平洋向日军发起大规模攻势了。

在瓜岛和巴布亚双双落败之后,东京终于意识到战争主动权已经易手,明智地将战略进攻调整为战略防御。就在华盛顿下达第二阶段作战任务的同时,3月25日,东京大本营下发了《东南方面作战陆海军中央协定》。其核心内容为:主要作战转向新几内亚方面,确保莱城、萨拉莫阿一线,积极筹备下一步攻势。在所罗门群岛及俾斯麦群岛方面暂取守势,确保现有要地并随时击败来犯之敌。前文提到,这一战略是在海军做出让步后勉强确立的。

借助山本发起“伊号作战”,盟军航空兵疲于应付,无暇封锁俾斯麦海的有利时机,4月中旬,安达寻隙将第五十一师团第六十六步兵联队、佐世保海军第五特别陆战队、海军第七根据地部队各一部总计2000人,用小型舟艇从格罗斯特角渡海偷运到莱城,同时将在布纳作战中遭遇重创的南海支队及第二十一旅团残部撤出巴布亚。安达的作战部署是:以莱城、萨拉莫阿为一线长期固守,同时在马丹和韦瓦克构筑二、三线防御阵地。第十八军司令部设在马丹,安达手下3个师团加上海军部队共有55000名兵员。

莱城、萨拉莫阿一线由中野英光的第五十一师团驻守。由于在“第八十一号作战”中损失惨重,加上在之前的瓦乌之战中损失了部分兵力,中野手下的兵力锐减到原来的1/3,其中超过40%是伤病员。实际上,日军在该地区无法进驻更多兵员,因为无法提供更多补给。美军在争夺制空权的战斗中逐渐占据上风,日军只能通过潜艇横渡丹皮尔海峡运送补给,另一路补给来自1500公里外的帕劳。如果在一线驻兵过多,势必有官兵被饿死。新几内亚岛的不毛之地,是无法就地取得补给的。

如果美军对莱城一线发起进攻,日军能够坚守的唯一希望,是让位于马丹的第二十师团前来增援。新几内亚根本没有道路,交通严重限制了日军的机动能力。当初冈部支队进攻瓦乌,60公里路程走了整整13天就是最佳的例证。安达向驻马丹的第二十师团师团长青木重诚下达了一道匪夷所思的命令:“在100天内,修好一条从马丹通往莱城的长300公里,宽4米,可供军用卡车通行的道路。”虽然对干工兵的活儿极不情愿,但想到如果莱城和萨拉莫阿守军一旦全军覆没,自己迟早也会走上那条绝路,第二十师团的精锐步兵只好放下武器,扛起锄头,在第四工兵队西原八三郎带领下当起了修路工人。但前提是7月之前第五十一师团必须守住现有阵地。到6月初,缺乏机械设备的日军已完成了180公里道路的修筑,此时前方出现了巍峨挺拔的菲尼斯泰尔山脉。

因为新几内亚方面作战主要由日本陆军负责,海军只承担辅助运输和支援任务,在防御部署过程中并未出现太大分歧。但在海军和陆军共同驻守的所罗门群岛方向,日军再次闹出了矛盾。由于之前的作战努力集中在夺回瓜岛上,因此在决定从瓜岛撤退的1月上旬前后,中、北所罗门群岛防御极其薄弱。在新乔治亚岛、科隆班加拉岛和圣伊莎贝尔岛分别部署了约1个步兵大队担任警备,实际上,他们早已变成对瓜岛运输补给的联络基地,忙于兵站业务,构筑防御工事根本无从谈起。在布干维尔岛南部的布因和肖特兰,只有第二师团和第三十八师团的残留部队及海军第八根据地部队一部,防务空虚。东京做出放弃瓜岛的决定之后,今村下令原拟用于瓜岛方向的王牌第六师团进驻布干维尔岛。1月20日,神田正种中将率部从特鲁克前出至布干维尔。2月中下旬,随着第十七军残兵陆续撤回,北所罗门地区防务逐渐得到加强。

根据上述现实状况,陆军提出,放弃中所罗门地区,以布干维尔岛和新爱尔兰岛为一线部署防御。参谋本部认为,在相互间隔较大的岛屿之间实施孤岛作战,难度极大,特别是粮弹补给无法保证。中部新乔治亚岛、科隆班加拉岛、维拉拉维拉岛固然重要,但一旦双方打起仗来,上述各岛势必陷入瓜岛类似的窘境,不如索性彻底放弃。

海军的观点恰恰相反。军令部提出,所罗门群岛岛屿众多,海域狭窄,便于发现和迎战敌军舰队。美军舰队一旦进入北面的开阔海域,更难对付,拉包尔势必危在旦夕。日军最可行的办法是实施前置作战,利用中所罗门群岛挡住美军,确保拉包尔和特鲁克不受美军重型轰炸机的攻击。海军提出,一旦能够通过岛屿防御拖住美军,就可能为联合舰队创造海上决战、一锤定音的机会。

由参谋本部濑岛龙三、首藤忠勇及军令部源田实、山本祐二——当初强烈反对中途岛作战的那位——参加的陆海军协调会议,因观点相反陷入僵局。决定前线作战方向的重要会议,参会的竟只是这些中佐、少佐,也不知道两总部那些将军和大佐都干啥去了。经过多轮扯皮,陆海军最终达成妥协:中所罗门新乔治亚岛、圣伊莎贝尔岛、科隆班加拉诸岛的防御由海军负责,陆军协助派出3个步兵大队,总指挥由第八舰队新任司令官鲛岛具重出任。北部布干维尔岛、肖特兰岛、布卡岛的防卫归陆军负责,由在瓜岛被打残的第十七军及新到的第六师团共同驻守,海军适当给予配合,负责人是瓜岛败将百武晴吉。这种部署相当于采纳了海军的意见。总体来看,陆军在制定东南方面总体战略时占据上风,海军则在所罗门群岛防御部署上扳回一分。双方一胜一负,打成平手,大量时间都花在磨嘴皮子上了。

陆海军协议刚刚达成,前方就出现了新问题。之前为修建蒙达机场并策应第十七军从瓜岛撤退,陆军已经向中所罗门地区派驻了5个步兵大队,按照新协定,应该撤回来2个才对。急于加强中所罗门防御的海军强烈反对,拒绝派船运回2个大队的陆军士兵——想走,你们自己游泳回去吧。

海军的做法得到了陆军前线最高指挥官、第八方面军司令官今村均中将——5月1日晋升大将——的鼎力支持。对参谋本部彻底放弃中所罗门的做法,今村一直颇有微词。以冷静著称的今村认为,中所罗门一系列战术要地不经一战就全部放弃,实在可惜。如果让美军将航空基地推进至新乔治亚岛和科隆班加拉岛一线,拉包尔势必被美机投下的炸弹夷为平地,北所罗门地区同样难保。鉴于此,今村与东南方面海军最高指挥官草鹿任一达成协议,不但原有5个大队按兵不动,陆军再向中所罗门地区增兵1个步兵大队。东京的指示竟敢不听,还反其道而行之,今村的做法引起了参谋本部的强烈不满。

早在瓜岛战役进入最后阶段的1942年底,日军已经开始着手部署中所罗门地区的防御。当年12月,海军第八联合特别陆战队司令部进驻新乔治亚岛蒙达机场,指挥官为在瓜岛海战中损失了“比叡”号战列舰的岩渊三次海军大佐。随后,其下属横须贺海军第七特别陆战队、吴海军第六特别陆战队、海军第二十一防空队、舞鹤海军第四特别陆战队、佐世保海军第六特别陆战队、海军第十九设营队等部官兵,在1943年4月前陆续到位。岩渊手下共有军官205人、士兵5504人、辅助人员2829人,总计8538人。

2月上旬,岩渊在完成机场建设任务后回国履新,现场防务由大田实海军少将接管。加上驻新乔治亚岛陆军第二二九联队一个半大队,驻科隆班加拉岛第六十六步兵联队一个大队和第二二九联队半个大队,驻威克哈姆第二二九联队第一大队等陆军力量,大田实手下的陆海军官兵达到了12646人。

上述部队统归海军第八舰队管辖。三川军一回国履新之后,舰队司令官现在是鲛岛具重——他是日本明治时代著名政治家岩仓具视的孙子。鲛岛1909年毕业于海兵第三十七期,1923年从海大第十九期毕业,曾担任皇室伏见宫、高松宫的副官。1931年,鲛岛晋升大佐后,出任日本驻上海特别海军陆战队司令官,是淞沪抗战日军侵华的急先锋。后来转战海上的鲛岛先后担任轻巡洋舰“北上”号,重巡洋舰“最上”号、“羽黑”号,战列舰“长门”号舰长,后于1937年晋升少将。1939年,鲛岛重回东京担任裕仁的侍从武官,并于1941年晋升中将。1942年10月,鲛岛接替在珊瑚海战败的井上成美出任第四舰队司令官,半年后履新来到南太平洋。鲛岛在这里一直坚持到日本投降。

作为东南方面海军最高指挥官,草鹿秉承大本营海军部的旨意向鲛岛下达了作战命令:在陆军配合下确保中所罗门要地,特别是新乔治亚岛和科隆班加拉岛——两岛的蒙达角和维拉河口各有一处重要机场。

虽然1943年上半年太平洋战场略显沉闷,但双方绝不是都在睡大觉。瓜岛战役刚刚结束,哈尔西敏锐的目光就已经盯上了瓜岛和新乔治亚岛之间的鲁塞尔群岛。美军一旦占领此处,就可以凭借强大的施工能力迅速建起可供战斗机使用的临时机场,供驱逐舰、鱼雷艇、登陆艇等小型船舶停泊的临时锚地,使之成为下一步大规模反攻作战的中转站和前进基地。

2月20日,特纳少将率4500名陆军士兵乘4艘运输船,在6艘驱逐舰护航下从瓜岛出发,次日凌晨抵达鲁塞尔群岛。岛上少许日军已经撤走,美军实现无血登陆,不战而得鲁塞尔群岛。随后,美军在岛上大兴土木,修建机场、码头及鱼雷艇锚地,并组织舰艇和鱼雷艇群对新乔治亚岛和科隆班加拉岛周边海域进行武装巡逻。哈尔西没有立即向前推进的原因,其一是瓜岛作战刚刚结束,美军需要停下来短暂喘息,其二是再往前走,就将越过之前约定的160度线,进入西南太平洋战区的作战区域。鲁塞尔群岛恰好位于盟军两大战区分界线西侧,哈尔西这样就可以确保不出圈儿,以免引起麦克阿瑟的抗议。

令人颇感意外的是,美军登陆后,长达两周里竟平安无事。直到3月6日,日军才派出飞机前来攻击。但这段时间已足够美军完成对空防御——机场、码头均已架起了高射炮和高射机枪,美军的防空炮火导致日军空袭收效甚微。个中原因,是2月底到3月初日军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向新几内亚运输增援部队上,大部分空中力量都被调去为运送第五十一师团的船队护航。最终结果是,那边没有招呼好,这边也丧失了最佳攻击机会——西瓜和芝麻都没捞住。

对中所罗门的增援行动,日军依然采取了瓜岛战役期间被认为行之有效的“老鼠运输”。2月的4次输送,前3次均获得成功,但2月27日,第四次输送出了问题。当天15时55分,在科隆班加拉岛西北75公里海域,运送6门火炮、600吨粮弹的运输船“桐川丸”号,遭到美军12架俯冲轰炸机和18架战斗机的攻击。15架护航零战拼死抵抗,以损失、迫降各1架为代价,宣称击落美军“野猫”4架,但是,18时40分,“桐川丸”号还是带着所有的装载物资沉入海底。

3月,日军共组织了6次运输,3月4日的第一次运输就出了意外。当天16时,日军第二驱逐舰分队司令官橘正雄大佐率“村雨”号、“峰云”号从拉包尔起航,向科隆班加拉岛运送粮弹。中途在布因补给后,于次日21时30分安全抵达目的地。两舰仅用1小时就完成了卸载,随后沿科隆班加拉岛东海岸,经库拉湾,以26节快速返航。日军行踪迅速被所罗门群岛无处不在的盟军“斐迪南”发现,瓜岛美军很快得到了日舰出海的消息。

作为西南太平洋战区兼第三舰队司令官,哈尔西的海军力量明显强于麦克阿瑟,他可以得到“自己人”金和尼米兹的鼎力支持。除了特纳第三两栖舰队所属运输船、登陆艇和部分护航舰只,哈尔西将水面舰艇合编为第三十六特混舰队:以“华盛顿”号、“南达科他”号为核心的两支战列舰分队,以“萨拉托加”号、“企业”号为核心的两支航母分队,两支由巡洋舰和驱逐舰混编而成的快速战斗群。

后来,“企业”号回到本土大修。盟军在地中海的威胁已经解除,吝啬的英国人终于答应将“胜利”号航空母舰暂时借给美国人使用,该舰于5月17日抵达努美阿。在圣克鲁斯海战中损失了“大黄蜂”号之后,哈尔西对航母使用格外谨慎,规定其活动区域不能进入拉包尔日军陆基航空兵的攻击半径之内。在没有完全取得制空权的情况下,出动战列舰显然也非上佳选择。

因此,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频繁进入我们视野的,将是由巡洋舰和驱逐舰组成的两支美军快速战斗群,指挥官分别为斯坦顿·梅里尔少将和沃尔登·安斯沃斯少将。两人的任务是寻隙轮流炮击蒙达和维拉机场,同时阻止日军对中所罗门的增援行动。瓜岛战役期间,美军也曾组织了类似的战斗群,在铁底湾一带活动,但那些编队的舰只往往是临时抓壮丁,各舰彼此之间甚至都不认识,密切协同就无从谈起。梅里尔和安斯沃斯两支编队的舰船相对固定,为美军提高协同作战能力,进一步改进夜战战术提供了可能性。加上美军巡洋舰和驱逐舰已经普遍配备了雷达,经过瓜岛之战的磨砺,水兵的使用技术已日臻成熟,诸多因素使得美军在随后一系列小型海战中逐渐占据了优势。

3月4日,在所罗门群岛海域出没的正是“炮术大师”安斯沃斯少将的编队,下辖轻巡洋舰3艘和驱逐舰7艘。安斯沃斯将麾下战舰分作两路,第一路炮击分队4艘驱逐舰负责炮击蒙达机场,第二路截击分队3艘轻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由他亲自领军,负责拦截随时可能出现的日军舰队。

当天22时30分,接到瓜岛敌情通报的安斯沃斯立即率领截击分队以20节高速向指定海域搜索前进。23时10分,美军雷达在科隆班加拉岛东北18公里处发现日舰。当晚无月,海上伸手不见五指,日舰对迫在眉睫的威胁一无所知。双方距离拉近到10000米时,安斯沃斯下令开炮。美军轻巡洋舰“蒙彼利埃”号、“克利夫兰”号和“丹佛”号全部36门152毫米主炮,对靠前的日舰同时开火。突如其来的密集打击使“峰云”号在短短5分钟内沉入大海。

坐镇“村雨”号的橘正雄起初以为攻击来自天上,下令实施对空射击,直到看清海面无数美舰炮击的闪光才恍然大悟,立即下令放低炮口,对海射击。美舰击沉“峰云”号之后,开始集中炮击“村雨”号。仓促应战的日舰连连中弹,燃起大火。23时25分,“村雨”号动力全失,5分钟后就到海底寻找同伴去了。战斗历时不到20分钟,美军凭借兵力优势、雷达指引及突然袭击,干脆利落地将两艘日舰击沉。日军自始至终一次像样的反击都没有。因战斗海域距科隆班加拉岛很近,橘正雄率173名幸存水兵奋力游泳上岸。

当晚,美军炮击分队4艘驱逐舰在向蒙达机场倾泻127毫米炮弹1600发后扬长而去。驱逐舰炮弹破坏力有限,蒙达机场并未遭到多大损失。顺利完成炮击和拦截任务后,安斯沃斯合兵一处,以30节快速返航。美军在被称作“第一次维拉湾夜战”的战斗中取得完胜。

虽然3月的第一次输送就遭遇惨败,但鲛岛毫不气馁。3月8日,第九驱逐舰分队司令官小要西人大佐率“朝云”号等5艘驱逐舰,再次向科隆班加拉岛运送补给,一路平安无事,顺利返航。从这天开始,美军对中所罗门群岛的空袭力度明显减弱。鲛岛据此判断,瓜岛美军航空兵很可能正在换防,于是抓紧机会进行输送。随后,日军连续6次运输全部成功,日军中所罗门地区的防御逐步得到加强。

从3月下旬开始,美军的空袭活动再次变得异常活跃。仅3月19日,就有126架次美机空袭了蒙达和维拉机场。美军高密度轰炸和不定时的海上炮击导致日军两处航空基地几乎陷于瘫痪。凭借雄厚的兵力优势,美军步步蚕食,逐渐夺取了中所罗门地区的制空权。

除了空中打击和海面拦截,美军还试图通过布雷干扰日军的输送活动。3月20日傍晚,美军18架B-17和B-24空袭了布干维尔岛南部的卡希利机场。趁日军应付空袭之际,美军再次出动42架“复仇者”——每机携带1颗750千克重的M-12磁性水雷——以超低空飞抵布因,将水雷投放在附近海域后安全返航。3月21日,美军第二次布雷行动再次在指定海域布下了40颗水雷。到4月底,美军所罗门航空队陆续在日军舰船频繁出没的海域布设水雷逾100颗。

美军的布雷行动很快取得成效。4月3日12时,布因港外准备入泊的日军驱逐舰“风云”号不慎被水雷炸成重伤,被迫返回本土大修。接下来一段时间,陆续有3艘日军潜艇和2艘运输船触雷沉没,轻巡洋舰“夕张”号也被炸伤。

但第八舰队毫不气馁,依然派出驱逐舰对中所罗门地区实施输送。3月31日、4月2日、4月5日,日军先后派出驱逐舰9艘次及运输船“宜昌丸”号向科隆班加拉岛运送补给。尽管4月2日完成卸载的“宜昌丸”号遭到美机轰炸沉没,导致部分物资损失,但到4月上旬,日军已初步完成了对新乔治亚岛和科隆班加拉岛的输送任务。

鉴于驻中所罗门各岛陆军部队缺员较多,战意不足,在大田实的强烈要求下,第八方面军决定对驻岛陆军部队实施换防。精锐部队第六师团第十三联队第一、第三大队受命开赴中所罗门群岛,替换第六十六联队第三大队和第二二九联队第一大队。将某一联队的一个大队置于后方,美其名曰“为了随时增援”,实则是今村对未来战局信心不足。留出的一个大队是作为火种使用,不但利于重建,同时避免出现整个联队全军覆没的尴尬局面。

陆军换防给海军带来了巨大压力。接连损失“村雨”号、“峰云”号、“风云”号之后,鲛岛第八舰队的“老鼠”数量严重不足。草鹿紧急向联合舰队司令部求援。上任不久的古贺深知中所罗门地区的重要性,很快派出“亲潮”号、“黑潮”号、“阳炎”号、“海风”号和“荻风”号前往增援。4月26日,鲛岛下令第三驱逐舰战队司令官秋山辉南——木村昌福在俾斯麦海海战中受伤回国,其职务由秋山接替——分6次利用“老鼠运输”向科隆班加拉岛运送补给并执行换防任务。4月下旬到5月上旬的4次输送平安无事,但5月7日的第五次输送出了问题。

为阻止日军增援行动,5月初,美军决定通过布雷封锁日舰经常出入的布拉基特海峡。飞机布雷难度较大且效率不高,此次布雷任务,美军出动了水面舰艇。受命出击的是三艘由老式驱逐舰改装的快速布雷舰,配备雷达的驱逐舰“雷德福”号担任带队旗舰。三艘老舰防空火力薄弱,布雷活动被安排在夜间进行。完成任务之后,四舰必须在天亮之前撤出日机的攻击范围。

5月6日下午,美军布雷编队驶出图拉吉港,以27节高速从伦多瓦岛以南经弗古森水道进入布拉基特海峡。7日凌晨,在指定海域布下250颗水雷后,美舰开始掉头返航。由于“年事”已高,久疏战阵,“干布尔”号布雷舰长时间高速航行,导致舵机故障,转弯失灵,一头将同伴“普勒布尔”号右舷撞出一个大洞,造成后者轮机舱进水。损管队员奋力抢修,“普勒布尔”号方能勉强维持航行。四舰随后在库拉湾与担任后援的安斯沃斯编队会合。返航途中,美舰遭到日机追杀,所幸全部安全回港。

美军此次布雷行动,两天就收到奇效。5月8日凌晨1时,日军“亲潮”号、“黑潮”号、“阳炎”号抵达科隆班加拉岛,卸下第十三步兵联队第三大队220名兵员和物资后,收容第六十六联队第三大队的1个中队,掉头返航。3时59分,突前的“亲潮”号突然触雷爆炸,动力全失,只能在海面上团团打转。其余两舰以为友舰遭到了美军潜艇的攻击,迅速展开反潜机动并投下深水炸弹。

错误判断带来的后果是致命的。4时11分,“阳炎”号舰尾触雷爆炸,舵机被毁,失去动力。“黑潮”号并未因此警觉,依然实施反潜攻击,结果在5时06分再次触雷。爆炸诱发了驱逐舰的弹药库,在5次惊天动地的殉爆之后,“黑潮”号很快在海面上完全消失。

失去动力的“阳炎”号和“亲潮”号只能在海上随波逐流。天色渐亮,两舰的窘境很快被潜伏在科隆班加拉岛上的盟军“斐迪南”发现。所罗门航空队闻讯,立即出动60架战机前往痛打落水狗。因天气恶劣,仅19架美机发现敌舰并发起了攻击。“亲潮”号的三号炮塔被炸弹命中,新西兰皇家空军的P-40战斗机趁机前来扫射,该舰舰桥起火,18人死亡。17时55分,受尽蹂躏的“亲潮”号沉入海底,舰上97名水兵死亡。18时17分,“阳炎”号也随“亲潮”号而去。三舰沉没地点距岸边不远,日军科隆班加拉守备队派出大发艇前来营救,共救起海军618人、陆军152人。其间,又有几艘大发被美军炸沉。

正式战役尚未开打,第八舰队就接连遭受重大损失。加上在俾斯麦海损失的4艘驱逐舰和在新几内海岸损失的轻巡洋舰“天龙”号,日军在2个月里恰好损失了一支驱逐舰战队——1艘轻巡洋舰、9艘驱逐舰。这对刚刚上任的古贺来说,不算什么好兆头。

既然中所罗门是海军力主坚守的区域,草鹿和鲛岛依然咬紧牙关,坚持输送。到5月12日,日军换防任务基本完成,中所罗门地区陆军建制混乱的状况得到有效改善。鉴于此,参谋本部决定对驻扎该地的陆军部队进行整编,成立隶属第十七军,归第八舰队直接指挥的东南支队——日军的指挥系统和美国人一样混乱。

5月26日,从东京匆匆赶来的佐佐木登,登上了布干维尔岛,宣布东南支队正式成立。28日8时,佐佐木率司令部成员乘驱逐舰“长月”号、“水无月”号、“皋月”号前往科隆班加拉岛。佐佐木一行途中遭到美军的数次空袭,但仍于5月31日23时30分安全抵达目的地。6月2日,佐佐木率队乘大发艇进驻新乔治亚岛的蒙达机场,从大田实手中接过了当地陆军部队的指挥权。

进入5月,美军对中所罗门地区的空袭力度逐渐加大。仅蒙达和维拉两处机场,当月就分别遭盟军747架次、418架次战机的轰炸。5月12日,安斯沃斯率炮击分队再次突入维拉湾,向蒙达角倾泻了无数炮弹后全身而退。佐佐木和大田实据此判断:敌军正全力切断我海上补给线,同时积极在瓜岛和鲁塞尔群岛积蓄力量,预计总攻将在6月下旬发起。两人的判断基本正确。佐佐木认为,战斗一旦打响,美军凭借强大的海空实力,会轻松分割中所罗门地区与布干维尔岛、拉包尔的联系,东南支队面临的将是一场难以获得有效增援的孤岛作战。大田实对上述看法基本认同。两人一面部署防御,一面继续向第八舰队和第八方面军求援。

一切预示着美军的反攻已迫在眉睫。要延缓甚至击溃美军的反攻,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先下手为强,将美军的攻势扼杀在襁褓之中,经古贺批准,草鹿决定于6月初率先向美军发动代号为“苏号作战”的航空攻势。6月6日上午,得到美军瓜岛水域集结有十数艘运输船之后,草鹿下令次日发起攻击。不料,当天下午,美军率先动手,出动大批战机对蒙达和维拉机场实施狂轰滥炸,日军运输船“神德丸”号被击沉。

7日上午,草鹿出动零式战斗机81架,试图对亨德森机场及瓜岛海域的美军舰船发动攻击。日军机群遭到110架美军战斗机顽强阻击,仅有8架挂载小型炸弹的零战突破拦截,向机场投弹,造成的损失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日军宣称击落美机43架,自己仅损失9架、3架严重受损。实际上,美军仅损失7架。

草鹿决定改变战术,将原有三机编队变更为包含两个双机组的四机编队。6月12日,日军再次出动77架战机对瓜岛海域进行突袭,宣称以损失6架、严重受损1架为代价,击落美机32架。实际上,美军仅损失6架。当天下午,侦察机发回的情报表明,仅仅在亨德森机场,美军仍至少有战斗机200架和轰炸机50架。草鹿清楚,要歼灭这么大一支空中力量,自己手中这些兵力就是打光也办不到,况且瓜岛美军还能随时得到来自埃法特、圣埃斯皮里图和努美阿的补充。

残酷的现实逼迫草鹿不得不提前终止旨在夺取制空权的“苏号作战”,转而发起对地、对海攻击的“瑟号作战”——日军这代号作战还真多。6月16日,24架俯冲轰炸机在70架零战的护航下,突入瓜岛上空,与美军上百架战机展开激战。仅仅取得武装货船“塞莱诺”号搁浅、坦克登陆舰“LST-340”号起火的战绩,日军就付出了损失13架轰炸机、15架零战的惨重代价,以逸待劳的美军仅损失飞机6架。

草鹿连续发起的两个代号作战,可谓得不偿失,共损失13架轰炸机、34架战斗机,没给美军造成多大损失,连迟滞美军进攻的目的都未达到。日军航空力量再度削弱,严重影响了即将开始的大战。

没有办法,草鹿和鲛岛只好再次向联合舰队司令部求援。鉴于前段时间驱逐舰损失较多,古贺先后向第八舰队派出了“新月”号、“松风”号、“滨风”号驱逐舰,连大名鼎鼎的“雪风”号也在5月底抵达战场。其间,日军利用暗夜实施的“老鼠运输”基本取得成功。到6月7日,日军重点据守的新乔治亚岛和科隆班加拉岛共有海军6121人、陆军5579人,总计11700人。佐佐木以第二二九步兵联队第二、第三大队拱卫蒙达机场,以吴海军第六特别陆战队据守北部重镇巴伊罗科,以第十三步兵联队第一、第三大队镇守科隆班加拉岛,随时准备迎接美军的攻势。

根据今村原来的安排,第二二九联队第一大队将撤回后方留作“重建种子”。但是该大队的2个中队在大队长原正夫率领下,正在执行“清剿”岛上“斐迪南”和土著游击队的任务,无法及时撤防。在拉包尔的催促下,佐佐木答应将该部以中队为单位逐次撤出。但是前方很快传来敌情,侦察机发现附近海域出现了美军1艘水上飞机母舰和3艘驱逐舰。佐佐木判断这是美军发起总攻的前奏,当即取消了原正夫所部的撤防计划,令其集中兵力“清剿”土著游击队,防范美军的登陆企图。在与布干维尔岛的百武紧急磋商之后,今村认可了佐佐木的做法。

鉴于前方形势危急,今村决定改变计划,命令先行抵达布因的第十三步兵联队本部及第二大队直接开赴科隆班加拉岛,留驻拉包尔的该联队第一大队作为第二梯队随后开赴战场。

6月27日,日军第十三步兵联队联队长友成敏,率联队本部、第二大队、第六工兵联队第二中队、第六野战炮兵联队第九中队及海军一部约900人,携带物资100吨,乘“望月”号、“皋月”号、“夕凪”号驱逐舰从布因出航。开始一路顺利的日军在进入维拉湾后,突遭美机轰炸。殿后的“皋月”号立即抛掉运载的弹药等易燃物,实施炮火反击。“皋月”号舰尾连续中3弹,导致40人死亡,电信室和烟囱受损,只好掉头返航。“望月”号和“夕凪”号仍将日军主力送上了科隆班加拉岛。佐佐木指示友成敏出任守备队队长,先期抵达的鹰林宇一少佐第三大队顺利归建。

至此,东南支队主要兵力在中所罗门地区完成初步展开。还没等佐佐木完成部署,美军已经兵分五路,发起了排山倒海般的猛烈攻势!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太平洋战争(六):美日对决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太平洋战争(六):美日对决
上一章下一章

车轮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