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送礼
第二十二章送礼
“去去去,捣什么乱。县令是你想见便能见到的?而且他老人家现在也不在,你回去吧!”
张四狗也明白过来,自己就是一普通民百,让一个官见自己这算是什么,让自己回去只不过是一个好听的说话,怕是张四狗再在衙门口停留,那衙役就得用板子打自己了。
张四狗叹了一声,一下子不知道如何是好。难道真要提着这两摞螃蟹去找沈廷珍,然后又把东西带走么?
张四狗为难了一下,他想找一个地方先把东西先借放在那里然后再去沈家。他一转身便看到一顶官轿在自己的面前落了下来。
从官轿上下来一个人,那不是别人正是本县县令浦鋐。
张四狗心中一喜,却又不知道如何向浦鋐开口说话。
浦鋐穿着官服,脸上的表情有一些难看,他下得轿来,正与衙门口的张四狗对看了一眼。
浦鋐的双眼突然一阵闪光,突然指着张四狗说道:“你不就是那个谁么?”
“草民张四狗。”
“对对对,就是这个不好听的名字。”浦鋐说着也不等身后的随从有没有跟上来,便往张四狗处而来。
浦鋐站在张四狗面前问道:“你来县衙做什么?”
在衙门口的可不只有浦鋐与张四狗,还有别的衙役及过路的百姓。张四狗当然不能说是来送谢礼的。
张四狗只得说道:“特来报官。”
“报官?”浦鋐疑问道:“你又摊上什么事了?”
“偶得几只螃蟹,却将我的手啄伤,特来请老爷为我作主,请青天大老爷对其发落。”
浦鋐一愣,明白过来张四狗的用意,他哈哈笑道:“本官不收礼,为民做主要是收了礼本官的官声可就不在了。”
“非是送礼。”张四狗说道:“此贼除伤人之外还有一罪。”
“哦?它何罪之有?”
“僭越!”张四狗说。
浦鋐没听明白,疑问道:“此话何解?”
张四狗说:“未有敕封,私自褪去青袍而着一品红袍,此僭越之罪也。县令大人若是不信,可将其上屉蒸之,一视自明。”
螃蟹并非是某些人所说的在古代无人食用的产品。
相反,产螃蟹的地方特别是在江浙一带的地方礼典上都会拿出来专供地方官员,以青袍换红袍来寓意主持的官员升官。
浦鋐哈哈大笑起来,摇头笑道:“行了行了。你倒还有一些意思。本官说过了我不收礼。”
张四狗又道:“那还请县令大人治我不孝之罪!”
“恩?”
张四狗道:“如若就此回去,必辜负家父所托,有违孝道。”
浦鋐摇头说道:“几只螃蟹而已,何必弄的这般如此。但这个头本官还是不能开,若是人人都以孝为名来送礼,那本官这官便做不得了。”
张四狗又道:“并非财物,何必执着。此非是给县令大人的,而是给衙役们的。古人言,上若严苛,下必难堪。望青天大老爷还请一松。”
浦鋐说道:“你倒是急智得很。行了,看你用心良苦,你拿给赵捕头,让他们拿到后衙去煮了,让众人分食,本官也食一只好了。”
张四狗听得有门,心中大喜,这个礼算是送成功了。
门口衙役走前来,对浦鋐拱手说道:“大老爷,赵捕头他出差了。”
这里的出差不是指去外地,而是原本是在县衙里值岗,然后出了一些值备之内的事,去相应的地点探查办公了。
浦鋐点头说道:“知道了,你螃蟹接下。看着他提着怪重的。”
衙役见知道一会儿螃蟹可吃,乐得把螃蟹给接了一下来。
浦鋐又说道:“张四狗,你跟本县来。”
张四狗原本是想马上告辞回去,免得让别人说自己有事相求而送礼,却没想到被浦鋐给叫住了。
如果有锦衣卫密探看到难免又是一摊子事。
张四狗再一次犯了难,但浦鋐一点也不忌讳,直往衙门内而去。
张四狗只是一介平民,即是浦鋐如此吩咐,那就只得跟着了。
他们越过了大堂、后堂、二堂,直往后衙而去。
那后衙是县令的私人住所,一般人也到达不了这里。浦鋐带着张四狗直进了自己的书房之内。
张四狗有一些紧张,他不知道浦鋐带自己来这里做什么。
浦鋐的书房内即简朴又雅致。书案上的摆设也十分讲究,鸭形的镇纸惟妙惟肖。
浦鋐坐在书案前,张四狗只得拘谨得站在书案的一边。
浦鋐坐正了身子才说道:“其实那一天你被绑到大堂上之时,王学甫就在后堂听着。”
“阿?”张四狗一愣。
浦鋐笑道:“王学甫是当代名士,你在酒楼事发之后他便找到了我。他说你是他外甥,希望以公而审,不要屈刑。也万幸给你说话的机会了,要不然我还真得冤枉了你。”
张四狗这才明白,原来浦鋐给自己说话的机会是因为当时王崇古以自己的名望去找了浦鋐,这也难怪那一天自己在公堂上跪了那么久,原来是浦鋐与王崇古正在里头说话。
但是张四狗却又心疑了起来,那王崇古不是在家中整理东西没有空去城中么?如何又会去县衙找县令?而且自己的父亲还不知道此事,王崇古又是如何得知的?
张四狗心中有一些隐隐的不安。
张四狗马上说道:“县令自有英明,就算我不自辩,您也会还我公道的。”
浦鋐点头说道:“那是自然。当时赵捕头说地上有很多血,显然是心脏被击而喷涌而出。但本官看到你身上有血迹而你拿着的凶器柄上却没有血!我料定你是被人栽赃,定是凶手怕自己在匕首刀柄上留下了血迹而故意擦去。林书吏已死,而你自认为不是,那么你必定会指王福是凶手了。想让你说一说情况好为你正名,却没有想到你还真是聪明,直接就把王福给拿下。”
张四狗不好意思得说道:“当时我还真没留意到匕首上的事情,还是县令您慧眼呀。”
“客套话就别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