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车站插曲

第九章 车站插曲

一位伟人教导我们:只要是为着人民利益而死,死得比泰山还重,死得其所;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利益而死,死得比鸿毛还轻。“生得伟大,死得光荣。”就是对一个革命者生死观最好的界定。

讨论极为热烈。大家都认为,革命并不是让人去死,问题是如何看待死,革命还没有成功,牺牲总是难免,当革命需要的时候,作为一名军人,就看你敢不敢为革命献身。一个彻底的革命者,死有何惧!这就是革命的生死观。校部为了使我们能更深入地理解的生死观,还印发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节选)。

杜政委说:“保尔·柯察金是千千万万革命青年学习的榜样,他为了推翻沙皇的残暴统治,投身革命,舍生忘死,英勇战斗,后来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还以顽强的毅力写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他身残志不残,把一切献给了伟大的的解放事业。这就是我们倡导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死观。”

霍指导员要大家抄录保尔说的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生命应该怎样度过呢?当他回忆往事时,能够不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政委说:“我们要用保尔的精神来对待生死才有意义。”

霍指导员接着说:“从保尔身上我们得到启发,要革命必须彻底抛弃小知识分子的个人感情。先国家,后小家,先为民,后为已。希望大家抛弃儿女情长的脆弱性、动摇性,义无返顾地跟党走,将革命进行到底!”

领导的谆谆教导,猛烈地撞击着我们的心灵。通过讨论,提高了认识,大家再次向组织表决心。

我保证书的主要内容是:“革命到底,绝不当逃兵,在革命的洪流中考验自己。”时间是:1949年8月14日。

开拔的那一天,我们二大队没有一个开溜,还破格录取一名女兵,受到校部的表彰。

1949年8月15日早晨,部队列队走向火车站。一列长长的列车停靠在岔道上,各中队点名上车。

一节“闷灌子”似的装货车厢,挤上七、八十号人,正好一个中队。那位红军大队长逐个车厢检查了一遍,看了看我们幽默地说:“委屈你们知识分子了。”上车后等了很久,不见车动,这么多人挤在无窗的货厢里,闷热难受,又不能下车活动,等到十一点左右,轮子还没有滚动,火热的太阳悬挂在空中,炽烤着四面不通风的车厢。大概上级“体恤民情”,传令大家下车就地休息。尿憋得胀鼓鼓的,又不能远走,只好躲在车厢下“放水”了。

这时,远处一位中年妇女缠着校政治部李主任和大队政委杜晶要求参军。女同志身穿兰士林布上装,灰色长裤,留着短发,手上挽着一个小包,农村妇女模样,哭叫着要参军。也许女同志爱哭、又善哭,三哭二哭,终于打动了两位领导的心,于是破格录取,编入女生中队。

这一幕刚完,一个中年汉子,带着一个三岁左右的孩子找到了她。男的是她丈夫,求她回去,那女的坚决不回,那男的没法也哭了起来,小孩也不停地哭喊着要妈妈。那女人气呼呼地说:“你还是个男人,有什么好哭的,你可以带大孩子,我已经下定决心去参军,等革命胜利了我就回来……今天我决不会回去,除非打死我!”看她那气势,参加大军是铁板上钉钉——决不动摇了!那男子低头不语。部队领导也连说带劝、加批评,男的无可奈何只好牵着小孩走了。

火车启动,“呜”的一声长鸣,向南奔驰。

这时车厢里,大家对刚才发生的事议论开了。

“这女同志也是的,何苦呢?有家有室的,还赶什么革命浪潮?”

“嘿,这女的不简单,抛夫别子毅然从军,大有花木兰从军之气派!”

有的人分析,可能是她丈夫或者家婆对她不好,或者男的吸毒无可求药……议论极活跃,争论也很热烈,各有所感。中队长这时两耳闭门似的,一言不发,任凭大家高淡阔论,争得面红耳赤,等大家都不说了,他那晋北大嗓门响了:

“我赞成那女同志弃家从军,因为她表现出了革命的坚定性和对封建伦理的叛逆性!”一语惊艳四座!

“你们不知道,那女的家里很穷,欠债去给地主家做童养媳,三岁上门,地主家不把她当人看,受尽了苦难,被迫嫁给地主儿子,如今解放了,不挣脱家庭的束缚出苦海,还待何时?!这就是革命,懂吗?”

到底是老革命了,看问题深刻,水平就是比我们高一筹,大家又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

火车走得并不快,一则枕木腐朽,二则超载,震动较大,摇摇晃晃,走走停停,到达黄城县时天已黑了。下车后就宿营在村里的大树下,也管不了蚊子叮咬,一觉睡到了天亮。

今天要考验大家的脚板子,从黄城到清樟,不远不近约八十华里。每人背一个背包、带一把油纸伞,部队成两列纵队前进。天气炎热,趁早赶路。开始走得极慢,一小时走不到八华里。性子急的要求走快点,这样磨磨蹭蹭让人想睡觉,但部队还是按部就班地走着。

红红的太阳,光芒万丈,热气炙人,考验着每个学员。后来部队加快了步伐,中队与中队之间间隔十米,雁行有序,每个人的前后顺序也不得乱,以后天天如此,不得超前也不得挪后。这样大家前后熟悉,即使夜间行军,少了一个人都知道是谁,你看这个规定多妙!

走了近40里路程,背包愈背愈重,压得肩上怪不自在。有的同志背包十来斤,后悔没听上级忠言(规定最多八斤),现在自讨苦吃,看看那些老八路,小小的背包一个,背在肩上轻轻松松,悠然自得。那些女生就惨了,大包小包,挂满了一身,不知道是些什么玩意儿,这下越发沉了。

邓小林调侃地说:“女同志嘛,秘密东西可多了哩!”

有人调侃道:“你去检查过呀?”

逗得大家一阵嬉笑。一路说说笑笑,摆摆龙门阵,还有点公子哥儿逛大街的味道。下午五点多钟到达清樟,宿营在一个有许多樟树的村子里。走了一天的路,都很困乏了,这是军大学员第一次真正意义的行军。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我这七十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我这七十年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章 车站插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