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到了老家的老家(2)
五天后,赶在父母被遣送回老家之前三天,十五岁的刘晓楠带着没有学校管的哥哥刘晓枰和二十几个同学一起,打着红旗,背着背包,从县城徒步走了三十多里路,赶到大水公社革委会,要在年前插队到农村去,与贫下中农一起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当天,刘晓楠就被分派到远离大水镇且不通公路的西洲大队十生产队插队落户。
生产队来接人的是个年轻人,十七八岁,瘦高瘦高的,歪戴着个软搭拉的帽子,一脸的憨笑,嘴角上还叼着一支喇叭筒土烟卷。他对刘晓楠咧咧嘴,作了个笑样,表示欢迎,就一把抢过刘晓楠的背包,杠在肩上,领头里走了。刘晓楠赶紧提着脸盆网兜和书包追上去。
年轻人叫刘德财,土改那年生的,家里得了田,以田起名。他读了小学后就在家务农,现在是生产队的记工员。刘德财有个哥哥叫刘德保,是大队的副支书。今天他安排弟弟到公社接人,活轻松,照样得工分,是个美差。
刘晓楠只够得着刘德财的胳肢窝高,他在前面跨一步,刘晓楠得紧赶两步才跟得上。
“你也姓刘?”刘德财回过头来问了一句。
“是的,我叫刘晓楠。”
“刘小兰?是个妹子名字,哈哈。”刘德财觉得好笑,“刚才在公社革委会,欧主任讲分给我们队的知青叫刘小兰,我还以为是个女的嘞。”
“不是妹子名字那个小兰,晓是快天亮了,拂晓的晓,楠是山上的楠木树那个楠。”刘晓楠急着解释,小脸蛋也有点红了。
“不管是哪个字,听起来就是个妹子名字。”到底是两个小青年,没么子虚礼,初次见面就杠上了。
“是的,本来是个妹子名。我上面还有个哥哥,父母直想有个一儿一女,我还没出生就起好了个妹子名字。后来生出来带了个把,还是用了这个妹子名。”
“我没讲错吧。”
“后来读书了,班上同学老笑我是女的,我就自己跟老师说,把名字改了。”
“改来改去,喊起来还是这个音。没改好。”刘德财一边讲着,还是想笑。
“那有么子办法。你就不要笑人家了。”
“我没笑,我没笑。”刘德财赶紧开脱,转了话题:“你也姓刘,你这个刘是哪一支的啊?”
“哪一支?城里的人又不按姓氏分湾村住,不晓得这些。”
“那你老家是哪里的?”
“老家,老家?”刘晓楠有点犹豫,但还是讲了真话。自己以后就是这里的人了,要在这里过一辈子,不能讲假话:“我老家就是本县南乡的,在庆余公社。”
“庆余公社?那到我们这里不远啊。我跟我哥哥还去过那边。”
“嗯,不远。因为我爸爸妈妈在县里工作,所以我就是城里人了。”刘晓楠还想解释些么子,但刘德财自顾自地继续往下讲:
“庆余花石岭那边的刘家是从我们这里搬过去的,全南乡的刘家都是从我们这里出去的。我们这里是全南乡刘家的开基地。”
“你怎么晓得?”
“我哥哥讲的,我们湾里的老辈人都是这么讲的。还有个故事嘞。”
“故事?你讲给我听听。”刘晓楠追问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