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水浒传说还扯

四。水浒传说还扯

其一,水浒后事。

比及梁山星散,蓼儿洼销魂,故事并没有结束,而是刚刚开始呢。京剧有《打渔杀家》,阮小七改名肖恩,带着女儿重出江湖。某伟大女皇凭借此戏登上了某张伟大的龙床!

《岳传》里,有多处与《水浒》呼应,这个也是世界观联动吧。比如岳飞与卢、林是师兄弟,呼延灼命丧金兀术之手。。。金庸的书里,也有多处与《水浒》呼应,比如郭靖是郭胜后人,彭长老善用鲁大师杖法。。。但岳传、金书并非《水浒》的续书,只能说《水浒》的影响过大,任何人涉及这段历史,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引用到水浒的内容。

真正的被主流认可的《水浒》的续书,一本是《水浒后传》,一本是《荡寇志》。这两本书,接在《水浒》故事后面的大致相同时间段,仿佛开辟了两个平行宇宙,故事的主线完全背离发展。并读颇有一番奇妙感受。

这个要从《水浒》本身的版本谈起了,(我们只谈市面上流传的、公认的版本,像什么梅寄鹤拿出来的《古本水浒》就不扯了。)施耐庵的100回本;据说是施耐庵罗贯中合著的120回本;大神金圣叹腰斩的70回本。(金圣叹大抵是愤愤前驱、喷子榜样,结果碰上冥顽不灵的满清,真真。。。)这水浒当然不是施耐庵发明的,而是早有各种传说,《大宋宣和逸事》提供36人完整名单,后来蒙古人九儒十丐,广大汉族知识分子憋在家里,不是整曲子,就是整戏曲,再有就是各种稀奇古怪的故事。几乎后世的所有情节,都可以在这一阶段找到原型。施耐庵不过把所有故事汇集在一起,再修饰一下,(就像我现在也在做的事)成就了100回本。这罗贯中传说是施耐庵弟子,在征辽与征方腊之间,添了20回征田虎王庆,善于描写大规模马上军团征战的他(三国、隋唐、残唐),提供了后世水浒武评的大多数有效单挑战例。而这金圣叹腰斩水浒,大抵是一门行为艺术了,排座次后,玉麒麟做了个梦,结果张叔夜就抄过来了,梁山群豪被斩杀干净。(说实话,我真没看出什么好来。)

《荡寇志》就是从70回被斩前开始接,大概是想把108将杀光合理化吧。这书又叫《结水浒传》,俞万春著。作者写这书的目的就是为了黑梁山外加捧清廷的臭脚(祝永清、祝万年、清万年真是好名字)。为了杀光梁山,俞万春创作了一群更不讨喜的玛丽苏式的人物,雷部众将。(就像隋唐里的套路,上天降下28宿作反王来搅扰大隋天下,又降下36天罡来扫平反王。)就结果来说,很多梁山人物反倒被反衬的英雄气十足。荡寇志也发展出一个续书体系,大概就是带有雷部众将的续书吧。

这书几乎完全架空,因为水浒时代最重要的大事件是靖康耻,其所有影响均无表达。不过也有人指出,《荡寇志》里出现了个人叫刘麟,而历史上刘麟是大名鼎鼎的伪齐政权太子爷。所以,《荡寇志》也可以看作是金军入侵后的混乱时期。梁山对大宋兴灭置若罔闻,然后就变成大金与伪齐朝廷的反逆了。最后被剿平也算是勉强搭上历史线了。考教历史上,关胜正是死在济南城刘豫刀下,这一切就变得顺理成章起来吧。这也算是大清的跪舔奴才俞万春对女真族先辈事迹的另类歌颂吧。

而《水浒后传》则是接在最后蓼儿洼以后的故事。陈忱著。讲述梁山后人抗金以及后来随李俊海外建国故事。顺便还把隐藏人物扈成、栾廷玉给挖了出来。从历史看,这个还算是比较正常的时间线,基本上梁山余孽在金兵打击下四面逃窜,梁山事业随同大宋基业一起风吹云散。

这故事,也基本算是符合历史史实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预期。与水浒原文表述“且说李俊三人,竟来寻见费保四个,不负前约。七人都在榆柳庄上商议定了,尽将家私打造舡只,从太仓港乘驾出海,自投化外国去了。后来为暹罗国之主。童威、费保等,都做了化外官职,自取其乐,另霸海滨。”也契合。另外,我中华文化,向来有“大道不行,则浮槎于海”的传统,徽钦时,蛮夷入寇、黄钟毁弃,正是大道不行之时。所以说,《水浒后传》被公认为续书范例,不是没有道理的。

书中把李俊暹罗称王的事,详细娓娓道来。什么先取的金鳌岛,后平的暹罗叛乱。。。考教水浒中的李俊,各方面其实并不十分出色,出场在揭阳镇,三股势力李家、穆家、张家,也不过占了三分之一。施耐庵后来把他捧得那么高,纯粹是因为名号“混江龙”占着一个龙字?也有可能在古时文人看来,化外称王,根本算不得什么牛逼事,所以也就是随手一写。而到了《水浒后传》的时代,对外交往已成气候,所以李俊的形象就益发高大起来?

到了我们这个时代,海外称王已经是一件高大上的事了。所以李俊这个人物愈发高大与重要起来。暹罗也不再是海外鄙下蛮夷,而是中国地缘政治重要一环,世界重要组织“东盟十国”中的扛鼎国家---泰国。(我小时候,“暹罗”是读成“瞿罗”的,其实应该是“先罗”。至于现在为什么叫“泰国”,一个发“西”音一个发“他”音完全不同,这个原因只能大致猜一猜了。它那里字母文字表达大概是Thailand,那么,这原来发“西”音,后来发“他”音就可以理解了。越来越没文化而已,因为按发音规则,th发“西”音,t发“他”音。)

李俊当泰王当然是无稽之谈,但泰王系有中华血统的事一直传之凿凿。据说泰国王室最早由中国的郑信创立。郑信是中国潮州人的二代,他打败了缅甸的入侵,统一了泰国各部,奠定了现代泰国的基本版图,被泰国人尊称为“吞武里大帝”,是泰国历史上五位最大的“大帝”之一。泰国政府规定每年12月28日为“郑皇节”。后世的泰国皇室就拥有华人血统。绝大多数首相也拥有华人血统,而且这些人也以他们的华人血统为荣。(我记得前几年落跑的兄妹---他信、英拉,似乎也有华人血统。)

那么郑信与宋朝又有什么关系呢?巧了,著名的《醒世恒言》有“郑节使立功神臂弓”,主角的名字正是郑信,时代也正是宋朝,神臂弓是大宋利器也没问题。说是有一条大汉唤作郑信,因缘机遇,搞出神臂弓献给宋廷,后于西南持节出镇,之后大有可能徒众一路西南而去,于暹罗之地创下偌大基业。

这个是不是水浒的李俊故事的源头?谁也不好说。但是,清代以后,泰国也好、华人也好、文学也好、水浒也好,其各路文化意向混杂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中国人曾在暹罗称王这个理念,并在现今中国主流认识中渐渐流行起来,当是不争的事实。

水浒后事,其实还有多种版本。某种意义上说,其实《射雕》也算。不过不多说了,这一议题在反复说解之下,还是疲掉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宋逸史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大宋逸史
上一章下一章

四。水浒传说还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