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引

风筝引

风筝引

有一年四月路过江边,发现焚烟亭附近的江天之间,斑斓的纸鸢在云色淡淡的风中浮翔,如热带海洋的鱼群在任意漫游。走近时发觉倾斜的沙滩上人气挺旺。孩子们就不消说了,连大人也像孩子一样撒欢。人们似乎在冬天憋闷得太久,突然在一个薄明的早晨跑出来,随便拣一处江滩来消受春的气息。

风筝在空中发出“格棱格棱”的清脆响声,非常好听,有点类似“古筝”。我想这大概就是古人叫它“风筝”的缘由吧。这么说来,它可以算得上是一种乐器了,一种用纸、薄绢和细竹做成的奇特乐器。放风筝的人自然也就是弹乐者了,只不过他必须借助风的手指。

一种奇特而飘逸的、魔幻般的不对称感———当你凝视这幅图景时,你会感到这条古老长河与风筝之间在形质、色调上构成强烈反差!在视线所及的莽莽苍苍的广袤大地与这些轻盈的小纸鸢之间,后者仿佛在提升大地内在的灵性之物。我猜想,牛顿肯定一辈子没见过东方人发明的风筝,或者他即便见过,也肯定没留意风筝奇妙的浮升之力。他只注意到一颗急速坠落的红艳艳的苹果。

当然,有一天他发觉自己也会像一颗苹果一样,成熟了然后急速坠地并在那儿烂掉。这证明了万有引力的正确性,因为一切都在向下坠落过程中不可逆转了。我们的生命、狂欢、梦境,以及我们与生俱来的短视和惰性莫不如此:似乎永远被吸附在功利的地面上,像恐龙和蝼蚁一样。不过,焚烟亭带给我的是另一种重力和加速度,它使我看见风筝下汹涌的江水流淌得更急了。

诗人济慈在纪念牛顿的祝酒辞中说:“对牛顿的纪念真该加以羞辱呵!”因为“他把写虹的诗引到三棱镜上去分解”。这等于说,牛顿要把飞到天上的风筝沉浸到水里。但我们为什么还要纪念牛顿?因为他看见一颗苹果坠地了,不久他让另一颗苹果飞上枝头,并使后人仰望了几百年。牛顿手里也握有那根隐秘的“引线”,这正如爱因斯坦在无边的星空下把钢琴弹响!

记得小时候,祖母为我扎的瓦片风筝简单到了极致,它看上去像丑小鸭,不会发出鸣声,还拖着一条蝌蚪式的小尾巴。这样的风筝是笨拙的,有趣的,歪歪倒倒地在空中蹒跚。但这尾巴是重要的,其轻重长短直接关系到瓦片风筝能不能放飞。可它一飞起来,又经不住大一点的风。最终它们不是被吹掉尾巴,就是缠挂在树枝上,成了无家可归的“弃儿”。早年的风筝给我留下轻灵、柔弱,甚至惨淡的印象。

今年春天在石塘湖,一个来自古鲁国的风筝专家向我吹嘘潍坊的国际风筝大赛,但我对此没什么兴趣。后来他又告诉我,最强大的风筝能把人带到空中去。这让我感到惊讶,便问他可曾亲眼见过。他说,他眼睁睁地见过一个人被突袭的强风带到空中,那风筝有四十平方米大小。这是我从未听说过的。于是在我的脑海里,便不断翻腾着这个巨大风筝直上九霄的强力姿影。

这种雄劲内敛的升力改变了我对风筝的看法。“重力必须向上起着作用。”我记得穆齐尔说过这样的话。大风是风筝所需要的,并且是它必须借之循环、推动的血液。想当年“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韩非子》),而后鲁班“削竹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比之墨子,我想鲁班肯定突然领悟了辽阔的亚细亚大陆的风之神。

但“风筝”之“风”是它自己的,是它的内在隐秘,并且一点儿也不吹动,它只凝止、澄明,轻如蝉翼。鲁班对“木鸢”的变构更得风筝之灵,足以为证。风筝因这内在之“风”而听见了风儿的召唤,它有许多话要飞上天空与风儿说。依我之见,各种风筝之高下优劣,就在于“风筝”之“风”各不相同罢了。那些出神入化的制作者和放飞者,他们为何时常在深夜被惊醒,我想就是这个道理。

风筝的轻灵、简洁和朴美,与庄周梦蝶式的东方智慧相通为一。如果你出神地注视过风筝,你或许会感到久久蛰伏的内心深处获得了一种释放和提升。注视风筝的飘荡和打量一只鸟的飞翔,感觉是不一样的。鸟儿来自万物的世界,而风筝源自于晦暗的内心,并与吹过万物的风达成和解与默契。将浮想联翩的想象化作形体并保持朴质、简单之本性,风筝是属于仅存的极少数可爱而空灵的事物之一。

仔细一想,人们天天谈论着下岗、股票、官员绯闻和水污染,倘在早春的某一天,人们暂时抛开这些问题和烦恼,而把一切交给风筝有多好!在我的感觉中,地球就像一个大吊篮,它之所以能吊在空中,是因为篮筐上系着许多或明或暗的风筝的引线,就像星星的光线一样。当我写下这些时,我的手心仍被其中一根引线绷得好紧,脉搏被勒得像鼓面一样。哦童年的风筝,在这个日益数字化、全球化的时代,难道你仅属于人类的童年?

一阵阵江风吹来了无边绿野的气息、急流的和云霭的气息。

风筝仍在空中发出“格棱格棱”的清脆响声,非常好听,很像一个清纯的女孩子在笑,也像她在拨弄古筝。后来我在明人陈沂所著《询刍录》里读到这样的记载:“风筝,即纸鸢,又名风鸢。初五代汉李邺于宫中作纸鸢,引线乘风为戏。后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竹,声如筝鸣,故曰风筝。”这与我的猜测可谓不谋而合。

不瞒你说,我最想见的一种风筝,是用江边的芦苇作骨头、用旧地图糊成的风筝。可我仅仅在一本书中见过它,它飘摇在秋天无边的、霜白的芦荡上……

当你看见陈年风筝缠在树梢或者电线杆上,你该作何感想?它们残破了,褪去了往日斑斓的色彩。只因它有太长太长引线的缘故。这使它变得缠绵悱恻,难以毫无牵扯地飞向云空。被世间之物所缠所累,这或许正是它的苦处,也是它的动人之处。不妨说,这些残破褪色的风筝,是我们关于这个世界最朴素而动人的记忆之一。

当然,这样的记忆不需要任何回忆。它直接在那儿,在当下世界的现场,并且有风照看着它。

二○○一年五月二十四日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内心的斑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内心的斑马
上一章下一章

风筝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