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海逝

59、海逝

林管家从姑苏回来后不久就和贾琛提议,要悄悄的给林如海预备白事“冲一冲”。

这是时下的一种风俗,叫“白事冲喜”。家里有人病重难愈时,会提前准备装裹衣裳、寿材等丧仪所需之物。除了冲喜以外,还有个预防的意思在里头,以免事到临头遗属们忙乱。

贾琛听完便点头同意了,这法子至少比他知道的娶亲冲喜靠谱的多。

他在年初刚刚经历了贾珍父子的丧礼,一应事务都有实操经验。如今不过是类似的事务重来一遍,驾轻就熟,办起事来更是头头是道、井井有条。不过几日工夫,一应丧仪所需物品准备就绪。

也不知是不是冲喜见效了,到了八月底,原本连汤药都难入口的林如海,病情突然大有起色。这日,他一觉醒来,长期不能正常进食的人突然恢复了胃口,还主动提出要吃些东西。

黛玉高兴极了,参汤、补药、燕窝粥、蛋羹等吃食东西流水般端来,林如海先用了一小碗参汤,歇了一会,又用了半盅蛋羹。

大家看到这种情形,起初都不免心存一丝侥幸,以为林如海是绝处逢生、病情好转了,急忙请来太医一瞧,才被告知这种情形叫做回光返照。

奇迹终究没有出现。

林如海本人可能也感觉到了大限将至,他微笑着把贾琛和黛玉叫到跟前,开始交代遗言。

“弘毅,我要托你的第一件大事,便是黛玉的亲事。我此生唯有黛玉一个爱女,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的终身大事。因此,早在她幼年上京之时,我便和她外祖母私下约定,要将黛玉许给宝玉为妻。

弘毅,你曾提醒过我,要把你妹妹定亲一事公告亲友,免得将来生出变数来。你当知道疏不间亲的道理,当时你的话说的委实突兀,我心里不喜,便没在意。直到后来听你妹妹偶然讲起薛家和史家的姑娘,我才体会到你的意思,可惜我明白的太晚了。”

林如海从枕下抽出用大红绸缎包裹的两封婚书。古代男子迎娶正妻一般都需提前订婚,由双方家长在婚书上签字画押后交换并妥善保管至成亲,这是两家联姻的凭据。

“这门亲事是我和岳母大人之间的私下约定,你问我要两家的信物,我却拿不出来。最好的信物莫如婚书。这是我亲笔签名的婚书,你拿去荣国府找老太太,尽早把两家的婚书换了。她是黛玉的亲外祖母,我不愿意悔婚,相信她也定然不会反悔。”

贾琛接过大红色的婚书后翻开一看,只见开篇用红底黑字写着“两姓联姻,一堂缔约,良缘永结,匹配同称。”女方亲长一栏下面,赫然是林如海的亲笔签名。

不过,怎么是两封呢?两下一对照内容,贾琛才发现,两份婚书的唯一区别在于,其中一封婚书的正文里,写定了将黛玉许给宝玉为妻,而另一封里,新郎的名字是空白。

两封婚书,两手准备!一方面,林如海对贾母信心十足;另一方面,不妨碍他再给黛玉备一条退路,好!

“我知道姑父的意思了。等我回京后就和老祖宗去商议,无论如何,先把两家的婚书换了,做定了这门亲事要紧。您放心,宝玉和黛玉是自小的情分,他们是极般配的,想来用不到第二封婚书才是。”

“用不到最好,我不过是有备无患罢了。”

贾琛悄悄的让黛玉看了一眼婚书的内容,他的手指特意划过“贾宝玉”的名字,黛玉迅速的盯了两眼,红了脸不说话。

“玉儿,你母亲当年十里红妆嫁入林府,嫁妆十分丰厚。她去世后,为父将她的嫁妆全部封存起来,这些年又陆续往里头添了四、五成。你好好带去荣国府,这是你今后的嫁妆。我书房里的东西给弘毅留作纪念。下剩的其他东西一分为二,你们兄妹一人一半。”

贾琛想到他早先拿到的巨款,忙推辞道:“除了姑父的书,我什么都不要了,给妹妹就好。”

“你妹妹一介弱女子,那副嫁妆够她一生吃喝不尽,手握巨款反而不见得是好事。你别忙着推辞,我这里还有另一件要紧事需得托付给你。”

林如海喘了一口气,轻声道:“林家有不少老仆,忠心耿耿的伺候了我一辈子,林家原该为他们养老送终的,如今却不能够了。黛玉客居荣国府,不便安置他们,弘毅,这事我只能托你。林家的仆人,有想离开的,你替我放了他们的身契再多给些遣散银子;无处可去或是不想离开的,你就收了他们带去你府里吧!将来黛玉出嫁,你帮她好好的找几户陪房。”

黛玉忍不住痛哭起来:“女儿不孝,让父亲如此操心……”

贾琛忙道:“姑父放心,这事我应下了,我定会好好安置他们。等将来黛玉成亲生子,若有次男,我去求政二叔,让孩子姓林承继林家香火,您看如何?”林家人亡家散的结局太过惨淡,他不能让林如海走的这么伤心凄凉。

“这……还是算了吧!”林家子嗣艰难,黛玉自小体弱多病,她将来能得一子就是福分,还能得陇望蜀再得次男吗?这种可能性太小了。

“要是妹妹只能得一子,那么,将来我若有了次男,我愿意过继给林家承嗣,做姑父的孙子,可使得?”做宁国府的子孙不见得是什么大好事。林家没人了,所谓过继孩子就是个名义上的事。如果这么做能够多多少少安慰到林如海的话,他愿意做。

果然,林如海的眼睛亮了,“你真的舍得?”

黛玉也是一脸的惊喜和不敢置信,“哥哥说话算数?”

“当然!我怎么敢骗姑父?妹妹尽管睁大眼睛看着就是。林家是列候之家书香门第,能做林家子孙是福气,我不就是求之不得的代表吗?姑父,咱们说好了……姑父,你睡了吗?”

“喔!真好,我在听呢!”

林如海合上的眼睛又微微睁开,脸上还带着笑意,“好孩子,多谢你……真好啊!我有点累了,要先歇一歇。”

林如海这一觉睡去便没醒来。又熬了两日,他在贾琛、黛玉和林管家的陪伴下,于九月初三凌晨逝世。

事情出来,一应东西都是齐的,下人们各司其职,丧仪办的有条不紊。

二七刚过,新任巡盐御史到了扬州。这官衙府邸,林家论理该给人腾地方了,总不能等人家上门来赶人吧!

贾琛和黛玉、林管家商议过后,决定将林如海的灵柩提前运往姑苏祖坟安葬,一应粗苯家当全部搬入租赁的宅院中暂存。

林黛玉这些日子的表现,是超乎贾琛预料之外的坚韧。他原本还以为弱不禁风的林妹妹必然会哭天抹泪病倒在床的,谁知她恪尽孝女之责,坚持每日哭灵、烧纸、管理后宅、接待女客,样样不落。她哭的时候不少,却没把自己哭病,这就很难得了。想来她也知道,此时自己病倒只会给贾琛添乱。

一向孤高自许、好弄小性的林妹妹变得这么懂事,贾琛反倒觉得心疼起来。其实黛玉不用这么乖巧也行的,不乖,也是他疼爱的妹妹。

京城那边,荣国府依然毫无音信。论理,那边早该收到消息,吊唁的人急马赶来,也该到扬州了。

送灵柩回姑苏的日子以及下葬的日子是风水先生算定的吉日,不好随意改动,贾琛只得按照计划扶灵去了姑苏。

不想,他前脚刚到地头,贾琏后脚就跟来了。

***

贾琏一身的白衣素服,风尘仆仆远道而来。祭拜过林如海之后,他也不管林家的下人还在一旁,忙不迭的把贾琛拉倒一边,一脸的喜形于色,便要和他说话。

贾琛看着他眼中迸射而出的喜悦,不由大为邹眉。这副春风得意的样子,可不是吊丧之人该有的表情。

看看,林管家的脸色都冷了。

“两位少爷宽坐,给老爷做法事的僧人快到了,需得有人去迎一迎,小的先告退了。”话音落地,林管家拂袖而去。

贾琏人逢喜事精神爽,他仿佛没看见林管家的失礼似的,浑不在意。

“琛兄弟,你还不知道吧?咱们家出了一件天大的喜事!就在上个月,咱们家的大小姐被圣上亲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哎呀呀……这是多大的荣耀!话说那日,府里正在给政二叔做寿,突然天使驾到……”

贾琏口沫横飞、手舞足蹈的演说元春封妃带给荣国府的那一场热闹。得意忘形之下,他只管自己说的尽兴,似乎完全忘了林家上下的丧事氛围。

贾琛有时候真的很好奇,荣国府的大佬们难道不明白,林如海的离世对荣国府的政治势力是一个重大的削减吗?

荣国府的两位当家老爷,都不是当顶梁柱的材料。贾赦的性格和贾珍类似,袭爵之后就只管窝在府里吃喝玩乐。贾政倒是一心想当官,偏他能力不足,混迹官场多年始终没什么建树。荣国府也只有林如海这个女婿得到了皇家重用,他这一去,荣国府在朝堂上的势力就几尽空白一片了。

元春封妃是喜事,荣国府的女儿一步登天,表面看来好似风光无限,可贾氏男子因此升官掌权了吗?荣国府在朝堂上重新得势了吗?

什么都没有!贾琛怎么想,都觉得元春娘娘的分量怕是比不上林如海的巡盐御史,这一来一去间,荣国府的综合实力在下降啊!有什么可欢喜的!

“琏二哥,恭喜了!姑父去世,老祖宗那里可有什么吩咐?”

贾琏说了一大通话,“咕嘟咕嘟”痛饮了一杯茶,才算想起此行的目的。

“自然是有吩咐的。林姑父的丧事是你在负责料理吧?辛苦你了。老祖宗吩咐我快马加鞭的赶来,就是怕这里没个管事的人,让我来照看的。有你在,我就轻松多了,咱们兄弟再合作一次就好。对了,林妹妹在何处?老祖宗吩咐我,办完丧事就立刻带她回去。至于林家的家当和产业,运回京城多有不便,我看不如在这里全部折卖了,只带银子回去就好。琛兄弟,你说呢?”

林家只剩黛玉一个不能抛头露面的女儿家,贾琛在这里替林如海办丧事、充主人,说不定已经占了林家不少便宜了!贾琏有些心急,他这么大老远的辛苦奔波,可不能白跑一趟。

“姑父与我有恩,他的丧事我当然要尽心尽力。关于林家的财产一事,姑父临终前都安排好了,琏二哥一问林妹妹就知道了。”

林如海的遗言,从他口中说出来,贾琏也不一定会相信,还是让林黛玉亲口说的好。这次贾琏姗姗来迟,他若还想和原著中一样,一口吞了林家的全部家产,那就是做梦了!

荣国府拿走林家的财产后能干什么好事!难道还要给元春办那个奢华的省亲仪式?大观园确实修的美轮美奂,但荣国府打肿脸充胖子,挥霍了无数银子出去,得了什么好处回来?不过是落一个穷奢极欲的骂名罢了。反倒是置办产业生息,或者归还国债等正经事,那是半点没干。

元春封妃对于荣国府就像是一场绚烂的烟花表演,让贾氏一族做了一场关于飞黄腾达的黄粱美梦,幸福很短暂,结局很潦倒。

那还不如让他得了林家的财产,至少可以让他试着去挽救一下宁国府的未来。如此,等荣国府垮成一片时,他还能救他们一救。

“琏二哥,林妹妹应该知道你来了,你快去吧!”

“行啊,我先去看看他。京城事多,林姑父落葬后,这边的事就算结束了,咱们还是快快回京的好。”

“恐怕没这么快完事。我请了西山寺的大师来给姑父姑母连做七日法事,最快八天后才能回扬州,再预定船只北上。琏二哥急着回去吗?”

“是了,我都忘了还要做法事的……我们府里现在不知道多热闹,老爷太太们每日忙着待客都来不及,还有各色送礼的、请吃酒的,那是数都数不过来!我出门前,老祖宗就吩咐了让我快去快回。喔!我已经在扬州码头预定了四艘大船回京,也不知够不够用,到时咱们一起走就好。”

“四艘大船?哦……我知道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红楼之宁国新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红楼之宁国新主
上一章下一章

59、海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