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欠银

81、欠银

六月底,皇帝亲率百官至天坛圜丘祭天,举办祈雨仪式,

也许是众人的祈祷有了些效果,祈雨仪式完成的第三日,天色就阴了下来,到了第五日上,京城一带飘起了细雨。正当众人期待着雨势变大的时候,雨停了。这不是开玩笑吗?农人想要抢种秋粮,那至少得先把地浇透一次啊!没有水,秋粮就不能下种,没有秋收,缺衣少食的穷苦人家就很难熬的过今年的冬天。

遗憾的是,天气真的就这么复晴了。宁国府内的花草树木被晒的蔫巴巴的,还死了不少。

来升躲在账房里一边纳凉,一边愁眉苦脸的问章义:“你说我可怎么去回老爷呐?你看看,又来了一封秋粮绝收的信,这是第五个庄子了吧?也不知大北边的庄子情况能不能好些?”

章义也是一脸忧愁,“京畿一带,都是如此旱情,哪个庄子也好不了。你报上去,老爷也不会说你什么,你愁什么?”

“我怎么能不愁呢?你说,我眼看着老爷把府里的粮仓一个一个填满了,我怎么就没想着把自己家的也填一填呢?我怎么就能把夏粮早早卖了呢?要是能留到现在,以现在的价钱卖出去的话,那我得多挣多少啊?你不知道吧,至少能翻一番!想一回就心疼一回……”

章义听着来升絮叨,心里也很不是滋味,“我不是也一样!我们命里没这个财运,看见了也不知道学一学,怪谁啊?”

运气也好,远见也罢,结论就是老爷给宁国府存下了足够多的粮食,可以保证全府上下吃个一两年没问题,再没有比这个更让人安心的了。粮食在灾荒年月里,珍贵胜过金银,来总管也知道这个道理,因此像守护宝藏一样盯紧了宁国府的粮仓。

章义劝道:“咱们跟着老爷吃喝不愁,钱多钱少,我也没见你花在自己身上。算了吧!儿孙自有儿孙福,你心疼那几个钱干啥?来,趁着这两日清净,咱们手谈一局?”

“哎?真的,今天怎么这么安静?”来升侧耳一听,“隔壁的工程停了?”

章义笑道:“可不是停了,我又能安静两日了。听说,西府为了建设省亲别墅已是花了老鼻子钱了,花钱如流水,总有续不上的时候,这停工也不是一次二次了。”

“西府人多势众,家底比咱家厚实,又有好亲戚帮扶着,没想到还有缺钱的时候!

王家、薛家、史家、林家等亲戚家,哪家不是数万两的送钱来,难道还不够花的?”

“我看,怕是不够花。要不然西府会私下里悄悄卖产业?咱家就处理了几个铺子,他家可是连铺子带庄子的往外卖呢!哎!林家不是没人了吗?谁送的东西呀?”

“林姑娘送的呗!你可别小看人家,林家送东西那日,我正好去他们府上,我是亲眼所见呐!那抬东西的队伍,从老太太的院子里一路排到荣禧堂,浩浩荡荡延绵不绝,简直不亚于富贵人家的嫁妆队伍。听他家的仆人议论,金银玉器、古董珍玩,无所不有。”

“那得值多少银子啊?几万?几十万?我的天,林家可真有钱啊!”

“林家要不是好人家,老太太当年会把亲闺女嫁过去?”

……

***

中元节后,雨水才姗姗来迟,秋粮已经彻底无望。朝廷里开始预备赈灾事宜,以免到了冬日,事到临头措手不及。

户部的钱尚书快愁死了,因为国库里根本无钱可用!

此事之原由,说来话长。太上皇执政时期奉行宽厚之道,优待百官。某日,太上皇一拍脑袋决定允许家贫官员从国库借钱维持生计。此策未经朝议就草率施行,直接导致大批官员不分贫富、一拥而上纷纷借款,几乎借空了国库。从此,户部就过上了寅吃卯粮的日子。

太上皇骑虎难下,又不好自打嘴巴,懊悔晚矣!

新皇即位后,虽立刻废止了借钱一事,但空荡荡的国库已然成为事实。如今哪有现银可供调用赈灾?

国库的真实情况不是秘密,可新皇还一味逼着户部出钱出粮,那就值得人玩味了!

醉翁之意不在酒,那是剑指何处呢?

户部尚书钱赞是已过了花甲之年的两朝元老,千年的老狐狸了。他琢磨了半宿,备下两道奏折。一道给太上皇,通篇的歌功颂德,感概了一番昔日的君臣之义后,上禀国库空虚朝政艰难,而臣已经垂垂老矣,不堪新皇驱遣,求乞骸骨归田园居。另一道给新皇,他严厉斥责百官借空国库,有借无还,实在有负君恩。又请求严查官员家产,要求家有余财者立刻归还借款,故意拖延不还者应撤职查办。

次日,钱尚书将奏本分别交付有司,便回了家,一病不起,不再入朝。

钱尚书给皇帝的奏本,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皇帝深感钱大人之公忠体国,怜其年老体弱,故命刑部尚书戴千重接手国库欠银案,即日起向百官追索欠款。若发现有财力却不还者,通报有司撤职查办,绝无宽待。

皇帝的政命一下,可能是“撤职查办”四个字起了效用,京里的小官小吏们纷纷还钱。

第一批还钱的,属于没有靠山背景又欠款不多的官员,几十两、上百两,顶天了千把两,早还早清净,生怕丢了官位得不偿失。

刑部专门辟了一个院子接待,一时间,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的银子流水样进了刑部。可惜好景不长,三四日功夫过去,就没人来了。

戴尚书一点算,哎呀!还不到二十万两银子,赈灾款至少需要二百万两,连零头都没凑齐,可怎么向皇上交差呀?

堂堂刑部,虽说是惩凶除恶不手软、缉捕作奸犯科之辈责无旁贷,可这只是欠钱呀!大家同朝为官,抬头不见低头见的,他总不好派出衙役去,把人抓捕归案、逼人还钱吧?人家主动来还,他接接银子还可以;人家不还,他其实也是没办法的。要知道,越是位高权重的,欠款越多!他敢上门要债吗?

戴尚书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让下属们一起想办法,群策群力。

果然有能人出来发言道:“如今自愿还钱的人都还了,接下来就得拿出手段来逼债,逼一个便结一段仇怨,以后我们刑部之人出去,三步之内必有仇人,那就什么事儿都别想干了!追缴国库欠银,本该是户部之事。可户部钱尚书油滑,借病脱了身去,倒拿我们刑部来顶缸,卑职心里不服,便想了个击鼓传花的法子,请诸君听一听是否可行。”

众人点头,纷纷指责户部不仗义。至于花传给谁也管不得了,这是朵食人花,不留在刑部就是上上大吉!

能人继续说道:“卑职建议,将京内所有欠款官员,按其所在的部门,分开编制花名册。此花名册,一份留在刑部存档;一份张贴于各衙署门前,公开每个人的欠款信息;最后一份交给各衙署的负责人。

我们刑部只管向各衙署负责人收钱,交不出来就是这个负责人失职。我就不信,直属上司出面追缴,当下属的敢不还钱!就算无奈还了钱,那些人也不至于记恨自己的上官。这比咱们自己出面得罪人强多了!至于外官的欠债,咱们也可以做了花名册转交各省巡抚、总督,请他们向下属催缴。

另外,此事吏部也不能袖手旁观,他们不是每年都对官员作政绩考评吗?把欠债不还列入考核指标,没有哪个官员不怕这个!如此,多管齐下,我们刑部才能脱身出来,不至于成为众矢之的。”

戴尚书听完,拍案叫绝。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干脆把所有部门大佬们都拖下水,若是这样还是还不上,那大家一起到皇帝面前受罚去。

众人纷纷附和。

事不宜迟,刑部众人立刻着手重新编制花名册,书吏们负责抄写。

欠债人分布在中央的各个衙署,六部、都察院、大理寺、理藩院、翰林院、通政司、国子监、钦天监、宗人府、内务府、詹事府、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太医院等等,竟没有一个部门是干净的。

向户部这种上下有一百余位欠款人,欠款金额总计高达近千万的特大部门,就特别招人恨。因为要抄出三份长长的花名册出来,很是费时费力,只能点灯熬油、通宵达旦的干了!

刑部的人蔫坏蔫坏的,赶在第二日上朝之前,把花名册贴到了各部门的地头上!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红楼之宁国新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红楼之宁国新主
上一章下一章

81、欠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