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薛家

7、薛家

自打向宁荣二府辞行之后,贾琛的心里就欢快的哼着一首老歌:“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城里找朋友……找呀找呀找朋友……”

五六天的功夫,兴高采烈的筹集银两、打听船只、收拾行装、采买用品,整理家私,出租宅子……全家人忙的滴溜转。

从京城到扬州,出行方式首选运河水路,舒适又安全。

京城的二月天气尚未回暖,河面还结着薄冰,少有出行船只可供搭船。杨喜父子满世界的打听南下船只,差点跑断腿,终于找到了一艘顺路的商船。

两下里一搭讪,发现双方还是亲戚。说来也巧。这艘商船正是紫薇舍人薛家的商船。

薛姨妈的丈夫薛老爷在世时,薛家的生意做的很不错,商业网络遍及全国。水陆两道的货物运输体系建制完整,车、船、人、马,南来北往四季不断。可惜薛老爷壮年而逝,唯一的继承人薛蟠顽愚不堪,不通经济事务,不足以支撑门庭。薛家的生意更是江河日下,一年比一年萧条。

这种私家商船本不做搭客生意,完全是看在亲戚情分,加上贾琛读书人的身份,人家才同意给个方便,船费也没收,倒是让贾琛占了个便宜。

薛姨妈和贾宝玉之母王夫人是亲姐妹,她带着一双儿女进京投奔,此时薛家就住在荣国府东北角上的梨香院,与贾琛的小宅子相距不远。离京日近,他携了几样表礼,安步当车,亲自去薛家道谢。

因提前一日送了拜帖,贾琛顺利入得门来。梨香院本是荣国公贾代善的养老居所,小小巧巧十余间房屋,前厅后舍俱全。

薛家在京中自有房产和买卖,却常年寄居荣国府。自从入住梨香院后,在宁荣后街上单开有一门对外,方便薛家众人出入。西南有一角门直通荣国府后宅,方便薛家母女日常往那边去。据说薛家母女每日都要往贾母处请安闲谈,或与王夫人说话,热络的不得了。

贾琛倒是理解薛家的苦衷。这薛家没有家主,唯一的继承人薛蟠是个只会花钱的祸头子,薛家生意日渐凋敝,难以为继,急需一个强有力的靠山帮扶。京城权贵虽多,除了有亲戚关系的王家、贾家,她们一介商贾也攀附不上谁。此时王家家主王子腾在外地做官,薛家投靠荣国府便是最好的选择。

加之薛家女儿宝钗人才出众,若能与贾宝玉结成姻缘,那薛家就有了长久的靠山。薛宝钗的金锁明显是个计谋,意在“夺玉”吧!

薛姨妈在厅上待客,不但薛蟠在场,薛宝钗居然也在,难道不用回避外男?贾琛不太明白这些复杂的礼仪,双方互相见礼罢,贾琛便直接禀明来意,谢过薛家提供的搭船便利。

薛姨妈的年龄约莫在四十上下,笑起来慈眉善目,“读书上进是好事,难为你肯吃这个苦,我这里预祝你高中榜首,将来为官做宰,出人头地。我家蟠儿不爱读书,是个没出息的。”

贾琛笑着谢过,又看向薛蟠。薛蟠长相不差,方脸阔耳,圆滚滚的身材,一身财大气粗的富贵打扮,歪在座椅上喝茶,露出手上三四个硕大的宝石戒指来。原著中的薛蟠是个不爱读书、视人命如草芥的草包浑人,想来也不待见读书人,贾琛便客气道:“我们两家情况不同,我如今没有家累才能放心离家求学。像薛大兄弟留在家中料理家业,孝敬长辈,也是极好的。”

薛蟠听了也是心里一喜,暗想可不是如此!想来自己还是很有用处的,读不读书有什么要紧的。

他喜滋滋接口道:“琛二哥果然大才,看人有眼光。薛家家大业大,我往日里只顾料理家中生意,竟不曾和你结交往来,想来真是憾事。我们家就是从金陵搬来的,我在那里还有不少好友,要不要给你引荐几个好友……”

薛蟠的话还未说完,宝钗在薛姨妈身边低头咳嗽了几声,恰好打断了薛蟠的话,贾琛借机细看宝钗的容貌。作为红楼中的“艳冠群芳”,薛宝钗确是个美人坯子。十三四岁的年纪,“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容貌虽不及黛玉精致,但她举止娴雅、落落大方,小小年纪已有大家闺秀的气质。这样一个女子,借着“金玉良缘”论来和黛玉争抢宝玉,倒也不算自不量力。

见大家都看向她,宝钗倒不好意思起来,拿帕子掩了半边脸,俏丽的犹如新绽的粉荷。她柔声说道:“我记得前一阵哥哥弄来了一块双桃松花砚台,我们家也没个读书人,白放着可惜了,不如找出来,送给琛二哥用最合适了。”

贾琛连忙推辞道:“万万不可。我是来致谢的,哪有反拿姨妈家东西的理?”尤其是这松花砚,因其品质极好,多数成了贡品,民间流通数量稀少,属于砚台中的珍品。

薛姨妈笑道:“琛哥儿不必客气,你要远行,做亲戚的自然要送些程仪。我本来还烦忧送你金银太过俗气,宝钗这主意出的正好。蟠儿,快把那方砚台取来。”

贾琛最近得了不少好砚台,各种材质的他都试用了一番,唯独缺了这松花砚,如今有了鉴赏一番的机会,也不过多推辞。薛姨妈和薛蟠在这个话题上基本无话可说,倒是薛宝钗对文房四宝也颇为精通,聊起各种材质的砚台优劣来侃侃而谈,令贾琛很是欣赏。

“我因自小读书,看过、用过的砚台多了,才知道其中短长。不想宝钗妹妹小小年纪也有如此的见识,可见薛家家学渊源,不输于书香门第,姨妈果然教的好。”

这样一个博学多才的姑娘,出身在商贾之家着实可惜了,若出身再高贵些,送进宫里说不定也能拼出一个前程来,带来满门荣耀。可惜如今薛家为了谋个靠山,选中的贾宝玉谋划金玉良缘,可贾宝玉最厌恶仕途经济,与有“青云志”的薛宝钗,这样三观严重不合的两个人,真的能成就良缘吗?

薛姨妈听贾琛赞扬宝钗,心里不免得意,“我们薛家虽是商贾,但你宝钗妹妹也是自小读书长大的,也算初通笔墨。这两年来了京里,我拘着她学规矩针线、管家理事,她学的也是有模有样。宝丫头是天生的聪慧过人,比她哥哥还强十倍。”

薛蟠也不好意思的附和道:“我妹妹读书比我强多了,若她是个男儿,指不定也能和琛二哥一样给我们薛家考个举人进士回来。”

宝钗听了,笑道:“妈妈和哥哥心里疼我,说起话来倒像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似的,叫人听着怪不好意思的,琛二哥别笑话。”

贾琛也笑道:“好就是好,姨妈和蟠兄弟何曾夸错人?宝钗妹妹不必自谦。就如这松花砚,属于天材地宝,稍经工匠巧手雕琢,便能成为贡品占据王侯文案一角。但是,砚台种类千千万,多少穷书生用不起好的,带着普通石砚进考场,考中的也多得是。姨妈方才说要将如此贵重的松花砚送我,我原该推辞不受才是,不过我又确实爱的紧,便厚着脸皮收下了。只是,我要考中了举人再来取它,在此之前烦请姨妈替我妥善保管,待我高中再来薛家拜谢,如何?”

薛姨妈笑道:“好!好有志气的话,听着就叫人爽快!好孩子,你尽管去,我会吩咐船上的老掌柜好好照顾你,一路上你什么心都不用操,只管读书写字,保管顺顺当当的给你送到金陵。将来考个举人回京,多少荣耀,姨妈等着为你贺喜!”

几人又聊了些关于金陵土著民风的闲话,贾琛方告退离开。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红楼之宁国新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红楼之宁国新主
上一章下一章

7、薛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