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量
杨二轻敲了两声门,没有人应声,就轻轻推开了杨天屋里的门,见杨天还在认真地看书,杨二轻轻地关上房门。
看着这么专心的杨天,杨二不忍打扰他,就慢慢地走到桌子旁边,然后轻轻咳了一声。
正在撑着头睡得正香的杨天立马被吓醒了,“吓死我了,你怎么这么早就过来了?”
“还早呢,都这个时辰了,再过一会都要吃午饭了”,杨二对这个堂哥算是无奈了,不知道怎么了,发了一次高烧后就换了个性子。原来天不亮就早早起来读书了,现在都这个时辰了竟然还在打瞌睡。
“哎呀,就是起的太早了,我这儿会读着读着就睡着了。不过我睡一会儿,白天学习效率更高。”杨天一边打哈欠一边对杨二说道,这个明明是堂弟却给自己一种哥哥感觉的堂弟真是他恢复记忆以来最无奈的人了,不过是一个刚满二十岁的小青年,整天死板又学究。
不过这也有好处,在刚恢复记忆的期间,他整个人都有点神智不清,要不是堂弟拦着他娘都要出找隔壁村的神婆来帮他招魂了,说不定还要喂他喝一碗黑乎乎的符水。
融合记忆之后杨天整个人性情有了不小的变化,但是不敢一下子转变太多,毕竟这是个崇拜神佛的社会。
对着父母也不敢过多地显露性情,但这个堂弟是真的给自己一种很可靠的感觉,而且不信鬼神,也不会胡乱联想,杨天就很自然得和杨二越走越近。
再者后来回到县学,只有他们两个朝夕相处,比跟对方爹娘在一起的时间都长。
除去以前面对“神童”堂弟的小心翼翼和羡慕嫉妒恨,在杨天有些自来熟的性格下两个人很快好的跟亲兄弟一样。
杨二对于杨天现在时不时地发懒,但不像以前那样死读书了的变化,也不知道应该发表什么意见。
明明是比以前开窍了,却反而没有以前认真读书的劲头,劝过之后也没有太大的效果。杨二就只能在学堂期间自己督促杨天,回到家就放任他几日也没什么。
不过现在临近乡试,要将自己保持到最佳的考试状态,所以杨二决定这几天多提点一下杨天,不管效果如何,总比一到放假就整天惫懒地躺在床上强。
杨天见杨二整天约束着他,又板着一张脸,虽然心底知道堂弟是为了自己着想,但还是有一种当哥哥的威严扫地的感觉。
想要挺起腰杆拿辈分压人的时候,看到杨二那张过分俊朗的脸又有种怕夫子的感觉,就只能老老实实地照干。当然偷懒是少不了的了。
杨二一贯都是不理会杨天的这种浑话的,所以直接对他说:“合上书,然后今天把大字练完三张之后交给我,我检查后再继续看书。”
杨天因为之前在现在习惯写行书和草书,觉得能体现他理工科放荡不羁的性格。
而融合记忆之后,整个人不管是性格特点还是生活学习习惯都更偏向现代生活。毕竟现代记忆在后,而且这辈子的前些年整个人神智不清楚,记忆也有些断层。
所以现在杨天写楷书的时候总有些不顺手,自己写的时候总会带一些连笔的习惯。虽然自己已经纠正过来,童生试也顺利过去了,但在杨二看来杨天的楷书还需要更多的练习。
杨天只好合上现在正在看的书,静心下去练习自己的楷书,刚要下笔,杨天突然想起来这个堂弟怎么会不读书出来监督自己学习,就问道“二郎,你找我来是有什么事情吗?”
“专心一点,不要把墨迹滴在纸上。”杨二看了一眼正在扭头看他的杨天不紧不慢地说道。
杨天赶紧放下自己的笔,转过来面对杨二作做出一副乖巧宝宝的样子,准备认真听“训”。
杨二看他这幅模样,本来想要看他写几个字,然后简单指导他一下的心思也只能放下,索性直接开口:“我想跟你商量一下明天回学里的事情,本来回来就是为了整理行李和拿上盘缠,在家里没有什么读书的氛围。
而且全家人都忙前忙后的,在家什么活都不干还凭添麻烦。时间也不早了,回一趟学里,我们就直接启程前往定州吧。”
“好的好的,呃……”习惯性同意之后杨天忽然反应过来,回到学里之后就要又回到杨二的整天老妈子唠叨,呃,······,苦口良言劝说之下,不过同意还是要同意的。
杨天知道杨二来找自己商量的时候心里已经做好了决定,要是自己不同意肯定又是一番唠叨。
哎呀,才刚劳逸结合地休息了一天,清闲的日子又没有了,想当年高考比这差远了呀。
“那你跟家里人交代一下,我回去也说一下,明天我直接来找你。”杨二交代完之后就直接推门走了。留下杨天在原地思索自己这个哥哥是不是当的他不称职了,才让弟弟这么成熟,都能直接帮他做决定了。
杨二走到院子里看到正在缝衣服的大伯娘,就打了声招呼,推辞掉大伯娘再留一会儿的客套话,就快步回家了。
回到家里,看到大嫂张氏和娘李氏在边洗衣服边聊着村里的八卦,杨二向来是不耐烦听这些闲话的,就直接去堂屋找坐在椅子上抽烟的杨国柱了。
“爹,我想跟您商量件事。”
杨国柱磕了磕烟枪,猛吸一口烟才开口道,“有什么事情你说吧。”
“我打算明天就回县学,然后歇两天就直接去定州参加乡试了。本来想在家里多呆两天,不过我看在家里也帮不上什么忙,家里也没什么要紧的事。我就先回学里,还可以再跟老师同窗探讨一下学业上的事情。”
“嗯,你决定好了就行。我先跟你娘说一下,晚上跟大家说这件事情。”杨国柱对学业上的事情没有什么见解,所以基本上都是听儿子的。
“好的,那……爹你休息吧,我回去看书了。”杨二顿了一下,准备回去温书。
杨国柱叫住杨二,有些忧心地开口:“哎,二郎,你等一下,上次去乡试带的银子够用吗?要不这次多给你带点吧,住的环境好点,让自己也吃的好点,考试才有把握呀。”
“不用了,爹。还跟上次一样就好了,而且我那里还有些存银,这次十两纹银也足够了。”杨二想了想又说道:“爹,这次让大哥和我一起去吧,一则九天的考试大哥去了对我有个照应,二来也让大哥也去涨涨见识。”
“好好,上次你娘就说让我跟着去呢。那你大哥跟着去的话是不是要多带点钱呀,算了这件事我和你娘商量吧,你去看书吧。”
知道了小儿子大致要花多少钱,至于大儿子要是跟着去的话花费的银子杨国柱心中就有数了,毕竟只是吃住上要用钱而已。
“那爹我就去温书了。”杨二看他爹有了主意就出了堂屋回到房间去温书。
到了晚饭时间,果然李氏就提出了杨二要回县学,并且这次杨大要跟着去的事情。
大家都没有什么意见,除了杨大嫂心里有些不舍得自己男人一下子离自己这么远之外,这件事情很快就决定下来了。
饭后,杨国柱把大儿子特意叫出来,把银两交给杨大,交代他一定要保管好,并特意嘱咐了他要照顾好杨二和杨天,尤其是杨二,去了跟人打听着点,多干活多帮忙。
然后让杨大去一趟杨国刚家里,通知一下大伯他们家这件事情,让他们准备一下,有多带的行李可以多带点,毕竟多去了一个人。
但是也不必让他们也多跟去一个人,毕竟只有两个人,两家跟去一个人就够了。
第二天一大早,杨二就收拾了行李和杨大一起去大伯家里坐牛车去县里。
杨大伯家里有一头牛,农忙的时候可以用来耕地,农闲的时候拉拉牛车也能赚个零碎钱。
到了杨大伯家里,他们一家人正在手忙脚乱地收拾着。
杨大娘是个杞人忧天的性子,想的太全了,小儿子第一次科考,听说号舍里什么都没有,就想都给他带上。
杨天又是个万事都同意的性子,一点也帮不上忙,行李就越收越多。
直到杨二到了看见这种状况才想起来自己昨天忘记交待杨天需要带的东西,这两天胡思乱想的多了,脑子都乱了。
杨二赶紧制止了这种兵荒马乱的情况,从一大堆行李中收捡出必要物品,忙活了一通天都亮了才坐上了牛车向县里出发。
杨大伯亲自驾牛车送他们三个,路上见到认识的人就兴奋地打招呼,被人一问起就满含骄傲地告诉别人自己是要送家里的子侄去科举了,收获了一大堆羡慕嫉妒恨的眼神,赶车都更有劲了。
车上杨二闭目养神默默在心里背诵,杨天则是一副乐呵呵的表情看上去心情是极好的,因为觉得自己竟然能够参加古代的科举了。杨大则是一副与有荣焉的表情跟着杨大伯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