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主攻(2)
()鲜卑人中的主要负责人都重利轻友,忘了还在河阳城中过清苦日子的弟兄们,大伙于是就只有散了,那个原先说好的投靠尉迟迥的计划,也就宣告破产。韦名将的这个小动作,到是办成了大事,不仅在于占了河阳城没商量,还赢得了时间,等到了七总管之兵赶到。接下来的,韦总司令就开始发号司令,命令各部,分兵出击,骁将宇文述,很快扫荡了几股在近处乘乱闹事的乱军。然后,征讨大军汇合后,向东进发,来到了永桥镇(今河南武陟西南)东南。韦名将以战略眼光,对目前的情况做出分析,认为打仗应该有所讲究,只有争取歼灭敌人的主力,才算完成任务,先不攻这河阳城,而是绕过这座坚城,直接攻取尉迟迥的老巢邺城。但军进至武陟(今河南省武陟县西)时,不得不驻扎下来。因为前面有一大河,挡住了去路。这条河叫沁水(山西省东南部,黄河的支流)。而也就在此时,尉迟迥已派其子尉迟憞,率军10万,迎面赶来,进抵武德(今河南武陟东南),在沁水东岸布阵20余里。这时沁水暴涨,两军只好隔水对峙。看来都是因为有这条河的缘故,而并非七总管中有人收受了尉迟迥的饷金,故意延缓进攻。8月17日,高颎到达前线。高监军赶得急。不过,在此之前的折腾,所造成的延误,与他并无干系。他只能做他现在能做的事。高监军命令,架桥。这个命令是惊人的。因为沁水急流汹涌,换了现在,也难以做到。架桥,是为准备发起进攻。这当然是不用说的,却玩的是拚命的架势。桥竟然架起来了。对崖的尉迟憞见了,就让士兵们从上游放下火筏,企图焚桥。而高颎则让人在离桥桩较远处,构筑水中障碍“土狗”,以阻火筏近桥。这“土狗”,是用竹笼和麻袋等,装满沙石,在以木桩加固,顶部露出水面,用以阻拦顺流而下的船、筏。由于这东西前锐而高,后阔而低,形状犹如坐狗,所以名叫“土狗”,这是当时发明的一种水战军事武器。而这种“土狗”的使用,对上面有所质疑的,高颎让人在湍急的河流上架桥,是不是做得到的问题,可以有所回答的是,当时的架桥方式,有可能是先以“土狗”形成围堰,再打入木桩,然后再施工架面,而完成的。这其实也是现在拦河架桥筑坝中常用的方法,与我们在电视上见过的三峡大坝的修建,也是隔江分流后,在围堰中分段施工的情形,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