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独立大队(上)

第四章 独立大队(上)

话说二十二军,首先说的是八师,其次还说是八师。

二十一团在八师排序在前,其实是“副班长”,这还是我父亲自己说的。不过,这是后话了。要知二十一团来龙去脉,还请先看部老电影。

不会没看过吧?《独立大队》是部黑白片,大队长马龙,草莽英雄,绿林好汉,反抗黑暗,钦佩**,但被**收编后,又觉得不自在,向往天马行空独住独来的自由,自诩“独立大队”。

《大浪淘沙》也是部老电影,还记得金公寿吗?就是那个性情刚烈的老二,他最后去了哪儿?实话对你说,大革命失败后,金公寿就辗转回了山东老家。抗日战争爆发,齐鲁烽火遍举,老二也上山了,拉起人马,当上独立大队长啦。

看官,这不是我瞎掰,但正儿八经事,还得正儿八经说。马龙想当的独立大队大队长,现实中是不会有的,**的金字招牌哪能这样糟蹋。但我军中相对独立状态的部队肯定是有的,尤其是在犬牙交错的根据地边缘,从这个角度看,鲁南军区是有一支典型的“独立大队”。

长话短说。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进入到了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一个坚强的老**员,以自己参加大革命的亲身经历为主线,创作了一部小说,激励全**民冲破惊涛骇浪的斗志。这部《在大革命的洪流中》的小说在当时产生过很大影响,小说主人公金公寿的原型(也有说是电影中的大哥)就是作者本人。小说经过改编又拍成了电影《大浪淘沙》,文革后电影解禁,《大浪淘沙》一时家喻户晓。

小说的作者,名叫朱道南,黄浦六期生。抗日战争在一一五师旗下的一支部队当过政委,朱道南是这支抗日武装的最早的领导人之一。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阅一下相关党史。

当然,“独立大队”只是我的说法,鲁南这支抗日武装是有“尊姓大名”的,只是八年抗战,这支部队更换番号何其多。前面说了,抗战胜利后,山东军区编了8个主力师,但除了8个师,还有12个警备旅。一个旅只辖两个团,实力明显要弱于师,不妨可称作二线主力。我说的“独立大队”眼下正是鲁南军区警备第九旅第十八团。

九旅十八团,堂堂正正,正正规规。但十八团的前身是鲁南军区运河支队、再住前是淮北三分区峄滕铜邳总队、再往前又是鲁南军区运河支队、再住前是八路军一一五师运河支队,还有呢,再往前……还真说不好了,运河支队和地方抗日实力派很有些渊源,真要和“马龙”成哥俩了。确实如此,鲁南运河支队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在此不多说了。要说明的是,鲁南运河地区曾出现过两支番号为“运河支队”的八路军,其中一支是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5支队与山东纵队第6支队合编的运河支队,这支部队属于三四三旅的编制,是八路军主力,但存在时间不长。1940年10月下旬,这支运河支队与一一五师陈士榘支队第二团整编为一一五师教导第三旅。两支运河支队不要弄混了。

人要是特立独行,多半是太有能耐了。所以人们常把这个概念嫁接到军中,以为“独立”不仅“名”靓,还很“牛”。其实不然,不妨对“独立”也作个解读。大至从解放战争起到百万大裁军止,有许多部队番号带有“独立”二字,这不是说你能耐了,可以自个打天下了,恰恰相反,大凡“独立”的部队,其实最不“自由”,往往给主力当“下手”,当你把“独立”这顶帽给摘了,那你就得庆贺一下,升级主力了;反之也有这样的事,三五九旅去东北后,成了独立师,一时竟为“笑谈”。当然,抗日战争时期,情况是有其特殊性的。当时环境是你“独立”不“独立”由不得你,你有能耐,你发展,你壮大;你没能耐,也有可能活不下去。注意到了没有,前面我说这支部队有过一个番号是淮北三分区峄滕铜邳总队,淮北三分区可是新四军四师的地盘,这是怎么回事呢?

既是八路军,又是新四军的部队的确不多。所以我说“独立大队”还真有些说法。运河支队虽是山东鲁南军区的部队,却独自有个“山寨”。养育这支部队的是峄县台儿庄一个叫黄丘套的山区,黄丘套地处苏鲁交界处,方圆数十里地,是联结华中根据地的重要通道。这小小的“山寨”地处鲁南抗日根据地的边缘,紧挨淮北解放区,但离日伪重兵部署的徐州太近,常常沦为游击区。鲁南抗日战争最困难的1943年,鲁南军区“自顾不暇”,这个“孩子”只好托给彭雪枫了,所以“运河支队”还穿过新四军淮北军区的两年灰军装。

新四军四师有句顺口溜:彭雪枫三件宝,骑兵团、拂晓剧社、佛晓报。就拿骑兵团来说,淮北平原上骑兵一出动,烟尘滚滚,刀光闪闪,马蹄生风,手起刀落,真是痛快!

马刀是骑兵的制式装备,但四师部队上上下下普遍有对刀的喜好,当然用的不是马刀了,这种刀俗称大刀片子。运河支队归建淮北军区后,也免不了“入境随俗”,两年后重返鲁南军区时,不仅人马多了,让兄弟部队注目的还有人人背后还插了把大刀。刀劈簧学兵营绝对运河支队老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唱得带劲。其实谁也不愿轻易的白刃战,不然“三八大盖”真成了吹火筒。不过,那大刀真不是吃素的,那明晃晃的大刀往阵地上一插,胆小的魂就去了三分。对运河支队来说,耍大刀最过瘾的要算是夜袭簧学兵营。

龙希贞,什么东西!其父龙传道是当地出了名的劣绅。有其父必有其子,龙希贞从小游手好闲,横行乡里,是有名的恶少。抗日战争爆发后,龙希贞趁兵荒马乱也拉起队伍,一度投靠我军,不久又叛变投敌。当了日本人的警备大队长后,接连制造过几起惨案,百姓对他恨之入骨。

1945年6月初,运河支队在独立团的配合下,攻下了龙希贞的老巢涧头集。龙希贞这一下元气大伤,带着残部龟缩到了峄县城东的簧学兵营。簧学原是峄县城东关的一个学堂,日本人来后,被做了军营。峄县东门城楼和南门城楼都离簧学不远。龙希贞号称5个中队,其实只剩下一百七八十人,所以耿集反抢粮战斗一结束,支队就下了决心,立刻拔掉这颗“眼中钉”。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遥想沙场之二十二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遥想沙场之二十二军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章 独立大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