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打赢一场不对称的经济战
而安然事件表明,外国会计师事务所也不能幸免于做假帐问题,对跨国公司不能盲目信任;而中国证监会的规定则从另一方面提醒我们,我们对外国人的推崇已经到了一个盲目的地步了。
接二连三地照搬外国的管理方法,甚至把外国人搬过来管我们的事,结果发现错了。但是,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原则,如果一旦发现学外国学错了,学了之后中国企业的情况变得更坏,那么,我们至少应当有敢于把错误的东西放弃的勇气。总不能明明错了还要一条道走到黑。
研究过程中,我发现,不论在产业界,还是在理论界,还有在相当多的人对于战略问题,要么陷于迷惘,要么被严重误导,这样下去,走向败亡只是迟早的事。这一发现,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心理震撼。
做探讨怎样打造一家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公司这样的研究工作,和产业界密切接触当然是首当其冲的事。九年来,不论是在公司董事会的会议室,在生产现场,还是和客户的客户沟通的现场,好消息固然是有的,而且越来越多。但我发现一种令人担忧的现象也十分普遍地存在着,这就是:还有相当多的企业家、高级经理不知道怎样打赢一场不对称经济战。同时,对领导艺术表现出惊人的无知。
1、不知道怎样打赢一场不对称的经济战
十几年来,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市场就是世界市场。跨国公司纷纷把攻掠的重点转移到了中国市场,中国公司被迫和跨国公司面对面、真刀真枪地干了起来。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就整体的情况而言,实力的悬殊是显而易见的,跨国公司基本上保持进攻的姿态。
跨国公司大搞收购兼并,用钱买市场或用钱冻结竞争对手。比如在日化行业,在越来越多的民族品牌被宝洁、联合利华收购,收购一旦完成,民族品牌就立刻被冻结起来了。
一些跨国公司把生产制造业务进一步转移到中国,建立零部件生产与采购网。而中国企业的本地配套还不够成熟,这直接影响了中国品牌的竞争力,比如波导这样的知名企业,做了五、六年手机,但高端产品的本地配套还有很多问题解决不了,在成本和技术上都受到了制约。
在高技术产业,跨国公司还加强了对中国高级技术人才的争夺。比如在信息通信领域,摩托罗拉、微软、英特尔、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等通过扩大在中国的投资以及兴建研发中心,既夺市场又抢人才,以图巩固它们在中国市场上的主导地位。
在跨国公司的凌厉攻势下,大量的中国公司要么直接消失,要么被迫和跨国公司"合资",交出主导权。
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攻城掠地的一个最大副产品,就是在心理上击垮了一些中国公司。比如在一些汽车骨干企业,弥漫着一股外资不可战胜的悲观气氛,对于自主开发国产品牌的轿车毫无信心,宁可花费巨资引进外国相对落后的生产线,也不愿把提高自主开发能力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大部分和跨国公司正面竞争的中国公司表现得更多的是迷惘。它们尚有和跨国公司竞争的勇气,但是,由于提不出一套以弱胜强的新战法来产业界应对跨国公司的竞争,自信心仍显得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