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名将传奇

第七章 名将传奇

第七章名将传奇

奥古斯都

古罗马帝国开国皇帝(公元前27-公元14),元首政制创始者。恺撒的甥孙。原名盖乌斯屋大维。公元前44年被恺撒收为养子并指定为继承人,并在恺撒被刺后登上政治舞台。公元前43年与安东尼、李必达结成“后三头同盟”。公元前42年与安东尼在菲利皮之战中打败共和派首领布鲁图和喀西约。公元前36年打败庞培之子绥克斯都庞培,剥夺李必达的军权,成为罗马西部的主宰,与控制罗马东部的安东尼成对峙之势。.公元前32年,屋大维与安东尼决裂,公布安东尼将部分国土赠予埃及女王克里奥帕特拉七世的消息,鼓动元老院和公民大会宣布安东尼为“公敌”,并向埃及女王宣战。公元前31年在亚克兴海战中打败安东尼和埃及女王。次年率军进占埃及,安东尼绝望自杀。内战结束后屋大维成为罗马唯一的统治者。公元前28年他改组元老院,自任“元首”(首席元老)。公元前27年宣布“交卸权力”,获“奥古斯都”(意为神圣者、至尊者)尊号,后世即以此称之。奥古斯都先后获得执政官、保民官、大将军、大祭司长等职衔,实为罗马皇帝。他为加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对军队进行改革:强化职业军队,实行雇佣兵制度;建立禁卫军,驻守罗马和意大利;规定士兵服役期限,禁卫军士兵为16年,军团士兵20年,辅助部队25年;为退役老兵建立军事殖民区,给军队各级单位赋予固定番号等。同时,对外继续扩张,向西完成对西班牙的征服,向北推进至多瑙河、莱茵河一线。他善于审时度势、进退有节,处事机智果断、谨慎稳健。他所采取的一系列顺乎形势的内外政策,开创了相对安定的政治局面,为帝国初期的繁荣打下基础。

孙武

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他出生于公元前535年左右的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孙武的曾祖父、祖父都是齐国名将,在对内对外战争中立过赫赫战功。家学的熏陶使孙武从小就喜爱兵法,渴望探求战争制胜之道,以备将来登坛拜将,沙场点兵,在战争舞台上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可惜当时齐国内乱不止,几大家族争权夺利纷争不休。孙武无意卷入到无谓的家族斗争之中,大约在齐景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7年)左右,正值18岁青春年华的孙武毅然离开齐国,长途跋涉,投奔吴国,孙武一生事业就在吴国展开,死后亦葬在吴国,因此《吴越春秋阖闻内传》就把孙武称为“吴人”。

孙武来到吴国后,便在吴都(今苏州市)郊外躬耕隐居,潜心著兵书,寻求新的发展机会。公元前515年,吴国公子光利夺得吴国王位,称阖闾。阖闾即位后,注重搜求各种人才,立志称霸天下。孙武遂受好友、当时任吴国大臣的伍子胥推荐给吴王,并把自己撰写的兵法十三篇呈献给吴王。吴王将兵法一篇一篇看罢,啧啧称好,却不知孙武是否能将这些理论运用于实战,便对孙武说:“你的兵法十三篇,我已经逐篇拜读,实是耳目一新,受益匪浅,但不知实行起来如何,可否用它小规模地演练一下,让我们见识见识?”孙武回答说:“可以。”吴王又问道:“先生打算用什么样的人去演练?”孙武答:“随君王的意愿,用什么样的人都可以。不管是高贵的还是低贱的,也不论是男的还是女的,都可以。”吴王想给孙武出个难题,便要求用宫女来演练。

于是,吴王下令将宫女180名召到宫后的练兵场,交给孙武去演练。孙武把180名宫女分为左右两队,指定吴王最为宠爱的两位美姬为左右队长,让他们带领宫女进行操练,同时指派自己的驾车人和陪乘担任军吏,负责执行军法。

分派已定,孙武站在指挥台上,认真宣讲操练要领。他问道:“你们都知道自己的前心、后背和左右手吧?向前,就是目视前方;向左,视左手;向右,视右手;向后,视后背。一切行动,都以鼓声为准。你们都听明白了吗?”宫女们回答:“听明白了。”安排就绪,孙武便击鼓发令,然而尽管孙武三令五申,宫女们口中应答,内心却感到新奇、好玩,她们不听号令,捧腹大笑,队形大乱。孙武便召集军吏,根据兵法,斩两位队长。吴王见孙武要杀掉自己的爱姬,马上派人传命说:“寡人已经知道将军能用兵了。没有这两个美人侍候,寡人吃饭也没有味道。请将军赦免她们。”孙武毫不留情地说:“臣既然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孙武执意杀掉了两位队长,任命两队的排头充当队长,继续练兵。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前后左右,进退回旋,跪爬滚起,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齐整。孙武传人请阖阊检阅,阖闾因为失去爱姬,心中不快,便托辞不来,孙武便亲见阖闾。他说:“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是兵家的常法,为将治军的通则。对士卒一定要威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听从号令,打仗才能克敌制胜。”听了孙武的一番解释,吴王阖闾怒气消散,便拜孙武为将军。

在孙武的严格训练下,吴军的军事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就在公元前512年,阖闾、伍子胥和孙武,指挥吴军攻克了楚的属国钟吾国(今江苏宿迁东北)、舒国(今安徽庐江县西),这时阖闾头脑发热,想要长驱直入攻克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县纪南城)。孙武认为这样做不妥,便进言道:“楚军是天下的一支劲旅,非舒国和钟吾国可比。我军已连灭二国,人疲马乏,军资消耗,不如暂且收兵,蓄精养锐,再等良机。”吴王听从了孙武的劝告,下令班师。

伍子胥也完全同意孙武的主张,并向吴王献策说:“人马疲劳,不宜远征。不过,我们也可以设法使楚人疲困。”于是伍子胥与孙武共同商定了一套扰楚、疲楚的计策,即组成三支劲旅,轮番袭扰楚国。当吴国的第一支部队袭击楚境的时候,楚国见来势不小,便全力以赴,派兵迎击。待楚军出动,吴军便往回撤。而楚军返回驻地时,吴国的第二支部队又攻入了楚境,如此轮番袭击,弄得楚国连年应付吴军,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费,国内十分空虚,属国纷纷叛离,吴国却从轮番时攻中抢掠不少,在与楚对峙中完全占据上风。

孙武的军事理论深深影响了后世,被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一致尊崇为“兵家之祖”。战国时代的吴起、孙膑、尉缭等众多的军事家推崇孙武的军事艺术首屈一指。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盛赞《孙子兵法》,他亲自整理前人对《孙子兵法》的研究,作成简明的“略解”,为后人学习运用《孙子兵法》提供方便。同时,《孙子兵法》也向越南、朝鲜、日本、以色列乃至英、德、俄等国流传。

岳飞

岳飞(1103―1141),字鹏举,生于河北西路相州(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随父亲在农田劳动,体格健壮,臂力过人。他沉默寡言却很有志气,劳作之余师从射箭名师周侗和枪手陈广,练得武艺超群。他勤于读书,尤其爱读《左氏春秋》和孙吴兵法。在母亲姚氏的教诲下,岳飞脑海里深深地刻上了忠君报国、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信念。自1122年(北宋宣和四年)到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的8年问,岳飞先后4次从军,跟随七任长官转战黄河南北,抗击金兵。他背负着岳母刺的“尽忠报国”四字,满怀着一腔报国热忱,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屡立战功。但是由于他年轻气盛、意气用事,加之南宋朝廷软弱腐败,岳飞的军旅生涯充满了艰难曲折。他曾因越职上书,反对朝廷避地东南而遭到革职;曾因率部擅自行动而险遭军法处决。但智勇双全的岳飞凭着坚定的爱国信念,凭着过人的勇气和超人的智慧,抗阻住了金军的铁蹄,也抗住了厄运的袭击,在挫折和困境中逐渐成熟起来。

1128年春(南宋建炎二年),岳飞跟随抗金副元帅宗泽在黄河以南连续击败金军。7月,宗泽病逝。岳飞悲痛之余,暗暗立誓要完成宗泽的遗志。1129年(建炎三年),接替宗泽官职的杜充面对金军的大举南侵,决定丢弃汴京南逃。岳飞被追随军退至建康(今江苏南京市)。这年10月,金军在兀术率领下,兵分两路,自长江北岸马家渡渡过长江。宋军的江防战线不堪一击,顷刻间土崩瓦解,杜充叛降。宋高宗赵构率黄潜善、汪伯彦等人慌忙继续南逃。岳飞则以统制官身份串部自成一军,转战江南坚持抗金斗争。

为了胜利完成北伐任务,岳飞严格训陈军队,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将士无不以一当十。他又根据敌人兵力分布,扫荡了开封外围。经过两个月的进攻,连克十几座城池。7月,金军与岳家军在郾城、颍昌进行会战。岳飞孤军深入,指挥若定,取得了大败金军的辉煌胜利。战后,金军不得不哀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金军统制王镇、统领崔庆等带领全部人马投降岳家军。龙虎大王突合速账下的心腹禁卫,也接受岳飞的旗榜,率部从北方来降。形势对岳家军极为有利。7月下旬,岳飞挥师直扑开封,决计一举歼灭龟缩在开封城中的金帅宗弼及其残兵败将。朱仙镇一战,金兵10万兵马一触即溃,更增强了岳飞乘胜渡河收复河北的决心。他再次上书朝廷,要求复取旧疆,报亡国之耻。他鼓励部下说:“宜掏黄龙府(今吉林农安,金人老巢),与诸君痛饮耳。”河东、河北的百姓翘首相迎。燕京(今北京)以南,金朝号令不行。金帅兀术不敢再战,只求能安全撤回北方。

正当岳飞准备收复开封时,高宗却在一天之内用金字牌发出12道诏书,催促岳飞班师,理由是“孤军不可久留”。事实上,赵构怕的是岳家军全胜,岳飞功勋太大,有益主之威,再加上倘若岳飞迎回二帝,赵构的帝位亦难保。而以奸相秦桧为首的投降派为金人效劳,以主和起家,岳飞得胜,他们性命难保。于是君臣两相勾结,一面勒令岳飞班师回朝,一面与金人议和。圣命难违,满腔热血的岳飞不禁仰天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被迫下令撤军。撤军前为防止金人偷袭,故意放出风声言称次日渡河。金兵连夜弃开封而逃,去北100多里。百姓们闻知岳家军将撤,都痛哭失声。岳家军走后,金兵重新夺占了郑州、颍昌、陈州、蔡州等地。

1141年4月,赵构和秦桧及其死党经过宫廷密议,任命岳飞为枢密副使,实际上解除了他的兵权。8月,赵构又罢免了岳飞的枢密副使之职,改任万寿观使的闲职。但是,赵构、秦桧对岳飞的迫害并未就此止步。他们炮制出岳飞策动兵变、拥兵自重、企图谋反的罪状,将岳飞逮捕下狱。在狱中,奸臣的走狗用尽酷刑,岳飞英勇不屈,拒绝承认所谓谋反罪状。1142年(绍兴十一年)的腊月29日,大理寺执法官再次威逼岳飞在供状上画押。岳飞知道已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但他仍然坚信自己抗金爱国无罪。他镇定自若地捉笔在供状上写下8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遂慷慨赴死。

岳飞戎马一生,最终却带着光复疆土的宏愿和无力回天的遗憾含冤而去。但他那坚决反抗民族压迫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为中华民族树立了优秀的典范,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石达开

广西贵县人。早年加入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与洪秀全、冯云山等共同谋划准备起义。1851年金田起义后,石达开被封为左军主将,不久又被封为翼王。在太平军从广西向南京进军的途中,担任开路先锋,一路打了不少仗,屡建战功。1853年春天,太平天国在南京建都,改称天京,石达开留在天京处理军政要务。1854年,太平天国派出的西征军在湖南湘潭被曾国藩组织的湘军打败,西征军节节后撤,不久武汉失守,九江告急。在危机关头,石达开奉命率军驰援湖口,并指挥九江等地守军顽强抗击湘军,设计大败湘军水师,一举扭转不利战局。1856年春,石达开奉命率军回援天京,协同燕王秦日纲等部,攻破清军的江南大营,打破了清军对天京的围困。同年秋天,太平天国爆发内讧,杨秀清逼洪秀全封自己为万岁,北王韦昌辉杀杨秀清,洪秀全又率军民诛杀韦昌辉,太平天国实力受到极大损害,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将石达开诏回天京辅政,但洪秀全经天京之变后,对任何人都起了疑心。1857年夏天,石达开因受到洪秀全的猜疑,一怒之下率领10余万太平军,离开安徽、江西,经浙江、福建,进入湖南,打算在四川立足,但与湘军作战失利,被迫撤入广西。之后,他又重振队伍,在四川南部、贵州北部转战,但屡战受挫。1863年夏天,石达开被阻于大渡河畔的安顺场,并遭到清军包围,陷于绝境。石达开希望能以自己的牺牲保全部属,就投入清营,但不久他的部属就在大渡河畔惨遭屠杀,不久,石达开也在成都遇害。

“沙漠之狐”――隆美尔

隆美尔,这个德国装甲兵的战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一位声名显赫的风云人物。战后,联邦德国用他的名字给战舰街道和兵营命名,美国还拍摄了吹捧他的影片《沙漠之狐》。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认为,构成隆美尔传奇色彩的因素,首先是他矮小的身材、狐狸般的狡诈和诡秘的微笑,而主要是他在北非沙漠中指挥装甲部队时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声东击西、神出鬼没,常使对手措手不及。

隆美尔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任连长。战后,曾在军事院校任教,著有《步兵进攻》(1937)一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任希特勒大本营卫队长。1940年任第十装甲师师长。在入侵法国的战争中,他的师虽然不在主要突击方向上,但却始终冲在德军装甲兵的前列,完成闪电式的突破、割裂、合围、追击等任务,高速突贯法国全境,最后攻占法国西海岸的瑟堡要塞,在一个半月的作战中,该师以较小的代价(伤亡2600余人,损失坦克多辆),俘获敌军多人,缴获多辆坦克和装甲车及大量物资装备。隆美尔装甲师取得显著战绩,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英法联军作战思想落后,无充分的战斗准备和士气低落等因素造成的。

1941年2月,为援救意大利在北非之危,隆美尔率领德国非洲装甲军到达利比亚,并统一指挥意大利军作战,他成功地在战役、战斗中,采用兵不厌诈的手法,借助坦克的高度机动性,实现奇袭,从而在沙漠地区的恶劣环境和缺少制空权的条件下,常常以少击众,出奇制胜,他广泛使用机动战术攻占著名的划兰尼加地区,攻克托卜鲁克要塞,多次击退英军反攻。1942年5月隆美尔在比哈凯姆坦克会战中击败强大的对手,把英军逐回埃及境内。隆美尔因战绩卓著而连升两级,成为德军中最年轻的元帅。1942年7月,隆美尔及其疲惫的德、意军团成了强弩之末,11月在阿莱曼坦克会战中,被蒙哥马利指挥的英军第二集团军击败,从隆美尔方面来看,除了后勤技术保障遇到严重困难伤亡与疾病造成大量减员,缺乏制空权,隆美尔将战线拉得过长也是一大因素。

1943年12月一1944年7月,隆美尔任驻法国西线陆军“B”集团军群司令,在指挥诺曼底抗登陆战役前,他主张将装甲师靠前配置,以利于歼敌于海滩的意见没有被采纳。1944年7月20日,隆美尔因希特勒被刺事件受牵连而被迫自杀。英国军事理论家BH利德尔哈特将隆美尔作战文书编辑成册,名为《隆美尔文件》,其中有关“沙漠战争规律”等论述,引起了许多军事学术研究者的浓厚兴趣。

某些资产阶级历史学家企图将隆美尔塑造成超脱政治的军事天才人物,这是徒劳的,其实隆美尔早在1938年就以十分赞许的口吻引述过希特勒的话:“今天的军人必须有政治远见,因为他必须随时准备为我的新政治而战斗。”此后,隆美尔就一直是德国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的急先锋。

巴顿(1885―1945)

美国陆军上将。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军人世家。他从小爱出风头,立志要成为将军。1909年西点军校毕业后,被分到骑兵部队服役。

1916年作为潘兴的副官到墨西哥,参加镇压当地的农民起义。

1917年,随美国远征军赴法,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同年11月,负责组建美军第一个装甲旅,并于1918年9月指挥该旅参加圣米耶勒战役和马斯阿贡纳战役。

1919年回国后,返回骑兵部队任职,从事坦克研究工作。

1932年毕业于陆军参谋学院。1935年任夏威夷军区情报处长。

1940年春夏,德国以坦克为主力兵种横扫西欧后,美国开始重视装甲兵建设。从军已31年的巴顿上校时来运转。他于7月被起用为装甲旅旅长,12月升任为新成立的第二装甲师师长,并晋升为少将。

1942年再升任第一装甲军军长。同年11月,作为北非远征军西部特遣部队司令,率部参加北非登陆战役,占领法属摩洛哥。后负责组建美国第七集团军。

1943年3―4月,他参加整装被隆美尔击败的第二军,并接替弗雷登道尔任该军军长;4月晋升为中将。同年7―8月,指挥美军第七集团军参加西西里岛登陆战役,抢在蒙哥马利之前拿下了该岛首府墨西拿。

1944年1月,到英国就任美国第三集团军司令。6月,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后,率第三集团军跟进,8月进入布列塔尼半岛和法国中部,随即协同盟军在法莱斯战役中重创德军,并向洛林方向追击。在当年12月开始的阿登战役中,他奉命率部驰援被围困在巴斯托捏的美军,打退了德军。

1945年3―5月,巴顿率部突破德国“齐格菲防线”,强渡莱茵河,突入德国腹地,进至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边境。德国投降后,调任第十五集团军司令兼巴伐利亚军事行政长官。他作战勇猛顽强,重视坦克作用,强调快速进攻,有“热血铁胆”、“血胆老将”之称。

1945年12月30日死于车祸。

海因兹古德里安

海因兹古德里安于1888年6月17日生于但泽南部魏克塞尔河附近的Culm(当时属德国,现属波兰)。从1901―1907年,他就读于军事学校和柏林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他作为一名准尉加入了他父亲指挥部队,1908年,他到梅斯的军事学院学习,晋升为少尉,后又回到了原部队。1911年,古德里安和Mar―ga,。teGoerne相爱,但他父亲认为他还太年轻而不成该过早结婚,因此派他到第三无线电营执行任务。1913年,他终于和Margarete结婚,他们生有两个儿子,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都跟随装甲部队作战,老大后来成为了一名将军。

古德里安在军队里表现突出,被派往柏林军事学院接受参谋人员的培训,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4年11月,他被晋升为中尉,仅一年后又晋升为上尉。战争期间,他亲历了西线许多战场,包括Marlne的灾难和凡尔登的屠杀。尽管他没有指挥过一支战斗部队,但仍获得了一级和二级铁十字勋章。1918年年初,他在色当的考核中表现出了他运用与众不同的方式解决战术问题的能力,给他的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得到了优秀成绩作为总司令部的参谋(他是当时最年轻的参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古德里安留在了军队中,由于凡尔塞协议,德国陆军需要裁员至10万人,德军中只有最优秀的人员得以留下。

在这一时期,古德里安开始撰写关于摩托化部队的文章,并受命指挥摩托化部队。当时,部队仅装备了汽车和摩托车。1927年,被晋升为少校。他一直在竭尽全力地收集有关机械化作战的各种可用资料,由于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和英语,因此翻译了富勒少将和哈特的大量著作。他还给汽车装备上木制炮塔,并在演习中成功运用了这些车辆模拟坦克参加战斗。1929年,古德里安到瑞士旅行,在这儿他参观了一个装备了STRVm/21和m/21~29坦克(瑞士造的德国LKII坦克)的坦克营。他又访问了在苏联Kazan的秘密坦克测试设备(当时德国被禁止发展坦克),在这儿他遇到了许多后来成为他的死敌的苏联军官。当时,古德里安受命检察和指挥所有装甲部队,同时,他又是柏林的机械化战术教员。1931年2月,他被授予中校军衔,两年后晋升为上校。他坚持撰写装甲部队作战的文章,并协助解决第一辆坦克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希特勒上台后,他参观了一次作战演习,看到古德里安的那些小型装甲部队在战场上异常活跃,令希特勒激动不已。希特勒暗中撕毁了凡尔塞协议,开始扩充军备,并正式组建了3个装甲师。当时,古德里安同希特勒的关系很好,被任命为第二装甲师师长,很快被晋升为少将。仅一年半后,又被授予中将军衔,并被任命为十六集团军司令官。在吞并奥地利和侵占苏台德地区的行动中充当了急先锋。

在入侵波兰的战斗中,古德里安指挥第十九集团军,再次获得了一级铁十字勋章,又获得了骑士十字勋章。在入侵法国时,古德里安把闪击战真正变成了事实,他不断违反上级命令,带领他的部队和坦克尽可能的向前推进,大大超过预期的目标,破坏了法军的通信,把法国参谋部的人员变为了战俘,这些人曾认为德军会停在西部的Meuse河附近,没有得到命令前是不会行动的。法军的惨败并不完全是因为德军坦克装备的优势。实际上,在当时参战的德军坦克中,只有四号坦克装备了75毫米炮可以和法军的CHARB重型坦克匹敌,而一号、二号和三号性能都劣于法军坦克。但德军坦克装备了无线电通信设备,速度快,易于维护。更重要的是,德军坦克组建了独立的部队,作为一个整体动,而不像法军把坦克配备给步兵部队。还有一点就是德军的坦克部队是在摩托化作战理论的创立者古德里安的亲自指挥下行动的。当古德里安的装甲集群推进到英吉利海峡时,他已经深深的插入了法国,切断了马其若防线。从那时起,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的每一辆坦克、汽车或摩托车上都涂上了“G”的标志。在入侵苏联前,古德里安被晋升为上将(离元帅只差一步了),担任第二坦克集群的司令官,后又担任第二坦克集团军司令官。在入侵苏联的第一阶段,他获得了包括骑士勋章在内的多次嘉奖。但由于他与上司冯克鲁格元帅长期不和,后者总是试图停止他的推进;再加上他多次违抗希特勒的命令从危险之中撤回部队,使古德里安最终被解除了职务。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后,古德里安被重新招回,再次负责使装甲部队现代化。他很快同部长们建立起了良好的关系,提高了坦克的月产量,并亲自领导了坦克的改进,他频繁来往于工厂和靶场之间。1944年7月,发生暗杀希特勒的事件后,古德里安被任命为总参谋长,但这只是一个傀儡的职务,因为希特勒习惯于亲自发号司令。在同希特勒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后,1945年3月,他再次被解职。

1945年5月,古德里安向美军投降,成为战犯。他被送往纽伦堡,但没有对他进行审判。苏联想起诉他的战争罪行,但西方盟军没有接受。1946年,古德里安被囚禁于Allendorf和Neustadt(荷兰)。几年后获释,他出版了他的回忆录和一些其他著作及文章。1954年5月14日,古德里安死于德国(当时西德的Schwangau-beiFussen)。

海因兹古德里安非常热爱他的祖国――德国,但遗憾的是他没有以同样的热情去热爱德国人民。

艾森豪威尔美国第34任总统,陆军五星上将。生于得克萨斯州丹尼森城一个贫苦家庭。1915年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毕业后,到步兵团队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留在国内任科尔特坦克训练中心主任。1922年赴巴拿马运河区执勤。1925年进指挥与参谋学校学习。1927年人陆军军事学院深造。1928年随“战争纪念委员会”赴法工作一年,回国后在陆军参谋部工作。1933年任陆军参谋长麦克阿瑟的副官。1935年,随麦克阿瑟去菲律宾任助理军事顾问,帮助组建菲律宾军队。1939年欧战爆发后回国,历任营长、师参谋长、军参谋长、集团军参谋长。因工作成绩优异,得到陆军参谋长马歇尔的赏识。1941年9月晋升准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艾森豪威尔被调任陆军参谋部作战计划处副处长、处长,负责向太平洋战场增调防御力量,1942年3月改任作战计划处处长。他支持“先欧后亚”战略,主张尽快在西欧开辟第二战场,抄近路攻入德国。1942年6月,被罗斯福选任为欧洲战区美军司令。从当年11月起,先后担任北非和地中海盟军总司令,指挥盟军相继在北非、西西里岛和意大利本土登陆,很快结束了北非战事,并迫使意大利投降和对德宣战。1943年12月,艾森豪威尔受命担任盟国欧洲远征军最高司令。1944年6月,指挥盟军实施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诺曼底登陆战役,随后又将德军驱逐出法、比、荷境,并直捣德国腹地。同年12月,晋升为陆军五星上将。他具有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善于把多国的庞大武装力量合为一体,协调行动、共同战斗。德国投降后,艾森豪威尔出任美国驻德国占领军总司令。1945年11月任美国陆军参谋长。1948年2月退役,一度担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1950―1952年重新服现役,出任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武装力量最高司令。1953―1961年,连任两届美国总统。他在任内继续推行杜鲁门的“冷战”政策,扩大核武器生产,加速发展战略空军,推行“大规模报复战略”。1969年3月28日在华盛顿去世,终年79岁。著有回忆录《远征欧陆)×(授权变革》和《争取和平》等书。

叶挺

人们常常把南昌起义的部队称作叶贺部队。贺是贺龙,叶就是叶挺(1896―1946)。叶挺字希夷,1896年9月10日生于广东惠阳周田村。

1912年赴广州考入陆军小学,1915年升入湖北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7年升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18年毕业。学习期间阅读大量进步书刊。曾给《新青年》杂志写信,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被杂志全文发表。

1919年年初投身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到福建漳州入粤军,任副官,加人中国国民党。1921年奉调至孙中山的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警卫团任第二营营长。

1922年6月,粤军总司令陈炯明叛变,围攻总统府。他率部在前院英勇抗击,激战竟日,打退叛军5次进攻,掩护孙夫人宋庆龄脱险。

1924年赴苏联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和红军学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9月回国,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参谋处处长,不久调到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第四军独立团任团长。

1926年5月,他率部参加北伐,担任先遣队,讨伐军阀吴佩孚的部队,发扬猛打猛冲猛追的精神,长驱直入,连战连捷。8月间,友邻部队正面进攻汀泅桥受阻。他率部沿崎岖山路迂回敌侧后突然发起攻击,大败守军,乘胜追击,夺取咸宁。随后又猛打猛冲,连克桃林铺、印斗山等阵地,占领贺胜桥。9月率部围困武昌。10月10日,率部爬城墙入城,会同友军夺占蛇山,迫使敌军投降,由于屡立战功,被誉为“北伐名将”。12月升第二十五师副师长,1927年3月升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师长。5月,夏斗寅发动武装叛乱,妄图乘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之后,颠覆武汉政府。他临危受命,担任平叛前敌总指挥,率部平息叛乱。6月,任第十一军副军长,仍兼任二十四师师长。8月1日与周恩来、贺龙、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南昌起义,任前敌总指挥兼第十一军军长。南下途中参与指挥会昌等战斗。潮汕失败后避居香港。12月10日到广州,11日与张大雷等领导广州起义,任工农红军总司令。当晚建议趁敌大举反扑前撤出广州,未被采纳。次日黄昏,在敌人已攻入市区的危急时刻,与聂荣臻果断下令撤退,保存了部分革命力量。广州起义失败后,因受到党内“左”倾领导的责难和共产国际一些人的冷落而消沉,离开党流亡欧洲,后到澳门隐居。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指挥部队挺进华中敌后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5月与邓子恢等带一个特务连,穿越日军封锁线,北渡长江,在皖中主持成立江北指挥部,指挥部队挺进皖东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

1940年10月,日军1万余人,在空军配合下进犯皖南,其中一路5000人直扑新四军军部所在地云岭。叶挺率军直属队顽强抗击,毙伤日军数百人,将敌击退,并乘胜攻入泾县。1941年1月,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用重兵将新四军皖南部队包围。他指挥部队浴血奋战八昼夜。14日奉派与国民党军交涉时,被扣押,先后在上饶、重庆、恩施等地被监禁五年零两个月。在狱中坚贞不屈,曾作《囚歌》以明志。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中共中央营救,1946年3月4日获释,5日即致电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要求加人中国共产党。7日,中共中央复电,接受他入党。电报说:“你为中国民族解放与人民解放事业进行了20余年的奋斗,经历了种种严重的考验,全中国都已熟知你对民族与人民的无限忠诚。”4月8日,与王若飞、秦邦宪、邓发等由重庆乘美军飞机赴延安。途中因气候恶劣,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失事而遇难,遗体葬于延安“四八”烈士陵园。

世界四大名将一孙立人

孙立人将军(1900―1990),字仲伦,安徽庐江人,是中国抗日名将,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蒙哥马利、麦克阿瑟及艾森豪威尔并列世界四大名将。

1923年孙立人毕业于清华学校(1928年改名国立清华大学),同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系,1924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后又考入维吉尼亚军校,攻读军事,1927年毕业,应邀游历欧洲,考察英、德、法、日等国军事。1928年回国,在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任中尉队长。1930年人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侍卫总队任上校副总队长。1932年调财政部税警总团任第二支队上校司令兼第四团团长。

税警总团由财政部长宋子文一手创建,武器从美国购买,排以上军官大部分由留美学生但任。在宋子文的支援下,孙立人努力施展自己的军事才能,千方百计训练部队。他把中国传统教育和美国军校的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制定出适合自己部队需要的训练制度和方法,形成了一套与国军其他部队不同的训练操典,被大家称为“孙氏操典”。所属部队按照“孙氏操典”进行严格训练,官兵无论是文化水平、还是学科、术科水平,乃至专门的缉私技师都比较高。

1937年10月,孙立人率部参加淞沪抗战。在一次的阻击战中身先士卒,负伤十三处。次年伤愈后又率部参加了保卫武汉的战斗,两次立下战功,从此便在军界崭露头角。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财政部重组税警总团,孙立人晋级少将总团长,率部迁移到贵州都匀练兵。经过两年严格的训练,这支非正规部队成为国民党最精锐部队之一。

1941年12月,税警总团改编为新三十八师,隶属于第六十六军,孙立人任少将师长。

1942年2月,中国组成远征军,下辖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4月,孙立人率新三十八师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4月17日,西线英军步兵第一师及装甲第七旅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粮尽弹缺,水源断绝,陷于绝境。孙立人奉史迪威之命亲率一百一十三团星夜驰援,18日凌晨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至午即攻克日军阵地,歼敌一个大队,解除了。7000英军之围,并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00余人。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孙立人以不满一千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十倍于己的友军,轰动全球。之后,蒋介石给他颁发了四等云麾勋章。罗斯福授予他“丰功”勋章。英王乔治六世则授予他“帝国司令”勋章,孙立人是第一个获得这种勋章的外籍将领。

仁安羌战后,新三十八师掩护英军撤退。4月下旬,英军撤过曼德勒后继续向西逃往印度。中国远征军副司令官杜聿明拒绝了战区参谋长史迪威要他撤往印度的命令,决定率军向北撤回云南。孙立人奉命率新三十八师为第五军殿后。5月9日,杜聿明见滇缅公路上的密支那已被日军占领,急令各部向西北穿越野人山回云南,并要新三十八师继续殿后。孙立人当即表示反对,认为绕过密支拿经野人山路途较远,且道路艰难,渺无人烟,给养困难。而目前远征军尚有4个师,不如集中兵力,趁敌立足未稳,夺回密支拿,沿滇缅公路回国。杜聿明不听。孙立人便拒绝服从杜的命令,而按照史迪威和司令官罗卓英的命令,率新三十八师向西撤往印度。撤退途中,他亲自端起冲锋枪率领士兵冲锋陷阵,打垮日军多次阻击。部队装备不但没有损失,还收容了数以千计的难民和英印散兵。

5月底,孙立人率新三十八师到达印度边境。不料英驻印边防军竞要中国军队解除武装,以难民身份进入印度。孙立人见英国佬忘恩负义,翻脸不认人,顿时怒火填膺,下令部队准备战斗。刚巧,被新三十八师在仁安羌解救过的英军第一师师长正在该地医院治病,闻知情况后,警告当地英军将领说:“这支中国军是能打仗的,不信你去看看再说吧!”英军将领将信将疑来到新三十八师营地,孙立人拉出一支仪仗队,在营门口迎接。200名精壮士兵,往营门口一站,就是一堵墙。士兵们军装是破了点,但枪支雪亮,个头是矮了点,但精神饱满。仪仗队前头,摆着2门小钢炮,4挺重机枪。英军将领大为惊异,他见过从缅甸败退回来的英军,为保老命,不用说枪炮,连衣服裤子都扔掉了,只穿件裤袜跑了回来。而中国士兵硬把钢炮和重机枪都扛了过来,真是不可思议。英军将领问中国机枪手是如何把重机强扛过来的?中国兵立正大声回答:“武器是我们的生命。人在武器在。”英国佬听后,明白了个中道理:武器是中国士兵的生命,你要缴他的枪,能答应吗?孙立人接着领英国人参观营房,并安排了军事表演。英军将领看完后肃然起敬,态度为之一变。第二天,新三十八师军容整齐地开进印度。英军仪仗队列队奏乐,鸣炮十响以表欢迎。

1942年8月,先后到达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进驻印度兰姆珈训练基地,番号改为中国驻印军。开始装备美械和训练。10月,中国驻印部队改编成新一军,郑洞国任军长,下辖孙立人新三十八师和廖耀湘新二十二师。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开始向缅北大举反攻。

第二次缅甸战役开始,孙立人指挥新三十八师如下山猛虎般扑向胡康河谷。10月29日占领新平洋,12月29日攻占于邦。当日军俘虏被带到孙立人的面前时,孙立人厌恶地皱皱眉头,不假思索地命令参谋:“这些狗杂种!你去审一下,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今后都这样办。”命令被迅速执行。日军第十八师团曾在中国战场上犯下累累罪行,这些俘虏手上沾满中国人的鲜血,当然在劫难逃。

孙立人和他的新三十八师、新一军,在远征缅甸,协同盟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东征西讨,叠克强敌屡建战功,其运用的战术、显示的战力为国内外各方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当时的国际舆论界赞誉孙立人为鼍东方的隆美尔”。

1945年7月,孙立人率新一军返抵广西南宁,准备反攻广州。同月,应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之邀,孙立人赴欧考察欧洲战场。8月15日,侵华日军投降。9月7日,孙立人率军进入广州,接受日军第二十三军投降。嗣后,新一军进行了休整和扩充,成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号称“天下第一军”。10月,美国请中国派出一支由5万人组成的军队,协助盟国占领日本,并特别希望派遣孙立人的新一军去。然而,此时蒋介石正准备把新一军派往东北打内战,不愿分军占领日本。。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军事常识大百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军事常识大百科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章 名将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