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造湖
次日清晨,天气阴暗,气候沉闷,预示着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了。北方的雨季已经到来了,七月最为猛烈!按照往年的经验,六月、七月、八月是北方的雨季,这三个月的降雨量将达到全年降雨量的百分之八十,这对于看天吃饭的农民来说,并不十分友好!这会造成春旱秋涝,农作物减产,百姓生活艰辛!
尤其是最近十年,气候更加诡异,冬季特别寒冷,春天更加干旱,秋季水灾更重,农作物已经濒临绝收了,致使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颠沛流离,迁移到可以活下去的地方!
而放眼全国,当属河南和山西灾情最重!迁出人口最多!饿死的人口也是最多!
周仲信站在砖窑坊里垒起来的粘土坡上面,眺望着沙河畔正在举行的献祭仪式,这是白沙镇居民自发组织的,也是传统祭祀项目,祭河伯,祈祷它不要泛滥成灾!
然而,天公不作美,祭祀途中降下了大雨,众人都被雨水淋湿了,但是,他们并未就此散去,祭祀照旧进行,等到祭祀完成时,河水又暴涨了,看来,河伯是一点面子都没给啊!众人只得神色凄凄地回去了。
“据说黄河年年泛滥成灾,洪水可以冲击到流河,还没有到殷川县大部分地区,可是,白沙镇灾情竟已经如此严峻了,可以预见,被洪水冲击的地方,百姓将颗粒无收!”
流河,在殷川县境内北侧;沙河,在殷川县境内南侧,殷川县城就建在流河、沙河交汇处上游。
周仲信深深地为之感到忧虑,这既有公心,也有私心!公心是他想庇护尽可能多的百姓;私心是洪水过后,瘟疫丛生,当流民携带瘟疫到处流窜时,白沙镇将首当其冲!
正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前世,周仲信活得不久,却也吃过不少这种亏!吃一堑,长一智,如今,周仲信养成了凡事早做准备的习惯了!
“现在的河流都是流水自然形成的,河道既浅又窄,存不住多少水不说,每逢雨季,河水就会与两岸齐平,致使地面积水无处可去,这才造成了春旱秋涝的灾情!为了防止沙河溢流,积水难清,须得拓宽河道,掘深河道,才能一劳永逸!但是,现在我却是做不成这个!”周仲信思索着,较劲脑子想着办法。
突然,周仲信灵光一闪,他想到了一件事,新中国成立之初,兴建了令全世界瞩目的宏大的水利工程,那是号召全国人民劳动的辉煌成果,其中,有一项工程是挖坑!这是其中最小的工程了,却是有着解民倒悬的效果!而且,立竿见影!
原来,当时广大农村没有排水系统,雨季来临的时候,也常常发生内涝,家家户户都有积水,而在当时,农村还存在着大量泥土房,这些泥土房经雨水一泡,就存在了坍塌的风险,所以,每逢雨季,都会有一些房屋坍塌造成人员伤亡!
针对农村存在的此类情况,国家想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那就是挖坑,寻低洼处广泛的挖坑,使得积水有了去处,这才避免了以后此类事故的发生!
所以,挖坑是解决农村住房积水问题的;而挖河,才是解决农村土地积水问题的的。毕竟,排水才是根本的解决之道!也即是挖河才是硬道理!
所以,用挖坑来解决土地积水的问题,这只是权宜之计,暂时给雨水找了一个去处,缓解一下土地积水问题,并没有将积水排走,一旦雨水持续,坑里面也积满了雨水,就又回到了原点了。
由此可见,真要说挖坑有多大作用,那绝对是在挖河的前提下的,这已经在后世得到了证实了!而现在是水利工程稀缺的时代,效用就很难预料了!
除非,广泛地挖坑!但是,这并不可能,这会涉及到毁坏耕地的问题,这无论是在明朝,还是新中国,都是违法的!新中国的挖坑,挖河,那是政府主导的;现在若是在白沙镇挖坑,那是周仲信主导的,你周仲信敢自比政府,那是要杀头的!
“庆幸,白山镇背靠沙河,不必担心积水难清的问题,只需在低洼处挖出一条长湖,暂时存储雨水,不使农田受灾,只待雨季一过,农田则无虞矣!”周仲信望着屋檐下一排排滴落的雨水,想的明白,即便是雨季,也不是天天下雨;即便河水与两岸齐平,也不是天天齐平,而沙河却是在日夜不停地流淌,若是真能挖出一条长湖,农田积水问题的确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了!
想到此,周仲信不禁意气风发,说道:“伟人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何况,我已经把白沙镇当成自己的禁脔了,即便是老天,也不能想怎样就怎样!”
这大概就是伟人阐述的:与天斗,其乐无穷吧!
趁着大雨停歇的间隙,周仲信踩着泥泞的道路匆匆回家,远远地,他便望见周小二在大门外翘首以盼了,不觉好笑。
“公子,你终于回来了,老夫人和夫人都等着你一起吃饭呢。”周小二急匆匆地说道。
周仲信有些错愕,点点头。一直以来,他都是在自己房间里单独吃饭的,并未觉得不妥!今天老夫人特意召他一起吃饭,却是不知为何。不过正好,他也有事找老夫人商量。
径直去了老夫人所在的院落,见到老夫人,母亲,周陈氏,周叔智皆在,他不禁快步走到老夫人跟前,行礼,说道:“祖母在上,孙儿仲信来迟了。”
老夫人慈祥地笑着,拉起周仲信,说道:“我听说你一大早地就去了砖窑坊,这是正理,迟了也没有关系。”
周仲信素知老夫人通情达理,又是和蔼可亲,对自己最是疼爱。遂心安理得,便又向母亲,嫂子行礼,与周叔智见礼。
“来我身边坐下,赶紧吃饭吧,”老夫人招招手,催促道:“以后,我们一家人还是一起吃饭。”
周仲信点头称是,心中有些恍然,乖巧地坐在老夫人身边,等老夫人动了筷子,众人方才拿起筷子开吃。古人吃饭喜欢细嚼慢咽,周仲信没有那个习惯,在众人吃到中途时,他便已经吃饱了。
对于周家的饭菜,周仲信一直只有四字评语:味真!可口!
据说,这个时代的烹饪的技艺,不论是以前,还是以后,已经到了人类的巅峰了,何况,还有各式香料的辅助,使得菜肴比任何时候,都要精美可口!
自然,周家还是小门小户,饭菜谈不上精美,却很精细;香料尽管还十分昂贵,周家还能挑一些便宜的使用;至于所使用的食材,皆是自家土地里自然生长而来的,总之,别有一番口味,周仲信很喜欢,很安心!
“祖母,”待老夫人放下了碗筷,周仲信才好整以暇地说道:“孙儿今早迟来,乃是因为大雨阻隔,故而,孙儿一直滞留在砖窑坊。”
“我知道,我不是没怪你嘛!”老夫人转头望着他,笑呵呵地说道。
“祖母宽仁!”周仲信嘿嘿一笑,又说道:“孙儿滞留在砖窑坊时,见那里的佣人在冒雨劳作,衣服都淋透了,十分辛苦。所以,孙儿想奏请祖母寻匠人造一顶木制雨棚,庇佑佣人免受寒雨侵袭。”
“此乃善功!有何不可!你尽管去做吧。另外,既然要做雨棚,便多做几个吧,不能让人觉得我周家做事不公!”
周仲信见老夫人说的煞有其事,不禁佩服她的城府,实际上,下雨时,砖窑坊里的佣人偶尔是不上工的,自然也是没有工钱拿的,这些事,老夫人不会不知道,而建了雨棚以后,雨天时,佣人也可以上工了,看似周家多出了工钱,多出了建造雨棚的钱,实际上,周家会赚的更多,这笔买卖不会亏的!
“孙儿肯定用心给祖母办好这件事!”周仲信忙着连连点头。
老夫人呵呵一笑,感觉这个孙子果然开始走上了正途,甚是欣慰!
“祖母,孙儿今日看到河伯发怒了,沙河水又是暴涨了不少,镇中百姓诚心祭祀,无果。”
周仲信说着今早河边祭祀的见闻,老夫人听了,也是神色凝重,沉默不语,若论起来,白沙镇水灾,还是要数周家损失最重,因为周家先来的白沙镇,率先圈住了紧靠沙河的大片沃土,那里地势本就低洼,周家十顷土地大抵都在那里了,连成了一片。原本周家是指望土地所出,兴旺周家的,现在却是成了奢望了,所幸,明朝的赋税是极低的,还能勉强维持着不亏不赚的局面。
“祖母,孙儿心里有一个主意,想请祖母帮忙看看有没有用处!”周仲信适时地抛出一枝橄榄枝。
“孙儿但说无妨。”老夫人眼前一亮,慈祥地望着他,眼里有些许的期望。可见,透过前面的惩处刺头,制造雨棚,老夫人觉得周仲信靠谱!
“祖母,河伯无情,我们当自救!”周仲信郑重其事地说道:“我听说河伯年年泛滥成灾,且愈演愈烈,致使我家大部分土地成了鱼塘,年年颗粒无收。于是,孙儿想既然积水不能顺着河流流走,何不如另外给雨水造一处地方安置,使其不再积于农田之中。”
老夫人听着像是那是回事,不禁好奇道:“孙儿以何处安置雨水啊?”
“人工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