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范丽蓉,心似水晶面如蓉
范丽蓉,江苏人,工程师,1958年毕业于南京地质学校。1984年10月17日上午,她接受了我们的采访。
我从学校毕业分配到福建来的二十多年里,我大部分时间是在政和搞铅锌、水晶、铜等几个大矿和中型矿。填图踏勘,是挑着背包,跑线。水晶石,先是挖槽探,取样,根据化验的成果,打钻,取样。打钻不大好取,后来就打洞。放炮的时候,还不能震的很大。水晶石,有的看起来很漂亮,但杂质很多。1979年以后,我才离开政和那个地方。我是去年才调到大队部来的。
我爱人老陈从1958年到政和,一直是野外跑面的,1979年才离开,现在是基础室副主任。我们以前生了孩子,没人带,老家有人,就送到老家。我是在分队的山上,请人来带,每月20元。但人家还不愿上山。我的大孩子到一周岁,就送到苏州老家去了。六个月以前,孩子一直是睡在床上。1961年以前,我是搞编录,早上上山,中午回来喂一次奶,下午又去。晚上学习时,孩子就锁在家里,让他哭,把小人书,玩具统统摆在他周围。哭累了,他就睡。我的第二个女孩一岁以后就送到苏州老家去了。大孩子从小没念好书,学习基础不好,送回老家两个月,又带回来,跟着我们在野外。1980年以前,我们地质队的孩子升学是没有的。现在才逐步有升大学,升中专的。我的大孩子在1978年内招了,开车。女孩也没念好书,因为我的父母都患癌病死了,她要侍服,也影响了学习。我的女孩招工在苏州大集体的服装厂。我们自己没什么,主要是害了孩子,没读好书,没升上学。我家老陈整整在野外干了20年,身体也还很好。我们的孩子没上大学,心里想起来,有时有些懊丧。比我们苦的还有,助工的孩子,不能农转非,孩子升不上大学,升技工学校也无望,因为没有城镇户口。一家四五口人,全是吃一人的工资,生活很苦。这些人很难安心地质工作。在分队的孩子,成绩不好,进县城中学都不会收的。有个助理工程师,广州地质学校毕业的,家属在广东农村,全吃高价粮,女孩没升上大学,考了两届,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助工王素诚,六个孩子,一个孩子有工作了,其余全待业,靠他一人工资养活。建欧三分队助工郑文忠,四个女孩,才十二级,生活负担简直压得他喘不过气来。黄有质,助工,三个孩子,十二级,全靠一人工资生活。我们给地方找到了一个矿的时候,那一阵很重视,过后,也就冷淡了。尤其是没找到矿的时候,就更是不喜欢。
我的大儿子24岁了,现在还没有找对象。找地质队的女孩子,我儿子没有文凭,人家不干。找地方上的女孩子,又不好调到一起来。地方上也瞧不起我们搞地质工作的。我们虽然在一个分队,一个大队,实际上夫妻还是分居。长期跑野外呀!不是男的出去,就是女的出去。我们在山上盖房子,自己挑瓦上山,一趟一个多小时。扛50多公斤的炸药包上山,从山洞里掏出一颗水晶,心里非常高兴。把水晶石从山顶挑下来。行李也是自己挑。过去,我们全部吃的是高价东西。地质工作人员讲究吃,不讲究穿。头发老长,工作服,登山鞋,人家以为是什么坏蛋,住旅社要盘问。路上还被盘查。每次回到县城,就大吃一通。
现在的条件改善多了,但有的同志要求也太苛刻了。有个女同志生了小孩,五年不上班,在家带孩子。作为我们老一辈地质工作者对这样的工作、生活条件是满足了。我们的领导,对老地质工作者比较关心,逐步往大队部调。
如今的中年人、年轻人看到我们这种情况,就不安心,要往地方上调,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前车之鉴摆着,调到地方上条件好一些。现在考地质的越来越少了,除非农村的孩子没有办法找到别的出路,才报考地质学校。对这些问题,地质部如何妥善解决。必须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