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蒲阪关之战(1)

第16章 蒲阪关之战(1)

魏国,蒲阪关。

魏国的‘蒲阪关’位于大河(黄河)的东岸,这条大河的主干就被叫做‘西河’,‘蒲阪关’的对岸就是秦国的临晋关,再往西,则是秦国的‘河西郡’及其郡城‘临晋’。

四十多年前,秦国就是在大良造‘公孙鞅’(商鞅)的领导下于河西郡大败魏国公子卬,十年后犀首‘公孙衍’又于河西郡上方的‘上郡’‘雕阴要塞’歼灭魏国宿将龙贾四万魏军。

自此,魏国彻底失去了大河西岸的两个大郡,其后秦国不断骚扰魏国,甚至一度攻破魏军的‘大河防线’,攻入河东郡,拿下了魏国旧都‘安邑’。

因此,蒲阪关也成为魏国‘大河防线’的桥头堡,魏国与秦国曾屡次在蒲阪进行拉锯战(需知,蒲阪关就是建在蒲阪城附近的一个关口,称蒲阪关)

《史记·魏世家》载:“魏襄王十六年,秦拔我蒲反、阳晋、封陵。”

“十七年,与秦会临晋,秦予我蒲反。”

“二十三年,秦复予我河外及封陵为和。”

蒲阪、阳晋、封陵于是成为魏国抵挡秦国进攻的最前线,如蒲阪关这种随时可能成为战场的地方,魏国一般都以重兵驻守。

夯土堆砌的墙关上竖着大魏的红旗,两边则立着用支架驾起的火盆,地上摊着一堆从野外伐来的柴火。火盆里的大火常年不灭,一是为了夜间照明,二是为了敌方大军来袭的时候可以及时点燃烽火预警,蒲阪关的魏军实行‘三班倒’的巡逻形式,每次巡逻为三千步兵和一个骑兵闾(一百骑兵),另有一千预备役,总共一万魏军整装待发,随时应对秦军的偷袭。

蒲阪关两边则是一边为山丘,一边临水,可以说是颇为险要。

就在今晚,大河对岸的临晋关却是突然出动一支秦军步卒,径直走过界桥,向蒲阪关逼近!城楼上的魏军老远就听见秦军整齐的步伐,慌忙神色慌乱地赶去幕府传报消息。

魏军幕府内,三名魏军校尉一筹莫展,他们皆身穿明甲,头戴兜鍪,唯独立于案首的一名将尉身披披风,兜鍪上插着一根红鹘毛,他满脸凝重之色,举目之间尽是如火般的愤怒。

“秦军这是要做什么?上半月刚刚与我大魏订立盟约,如今连个借口都不编,就要直接开战?”

“你蠢不蠢,就算秦军编了借口,这借口也不是你能知道的,等蒲阪关失守,你我都战死沙场了,那秦王才会告予我王!”

“战还未战,便告我关失守,翟翥,你休得胡言乱语!”

那立于案首的将尉不耐烦的将长剑抽出,径直斩落于漆案之上!

“大战将即!要吵就趁现在吵完了,等会其余六尉来了之后,谁敢多放一个屁,有如此案!”

那三人似乎颇为敬畏眼前的男子,立刻单漆匍地,握剑在前,声音嘹亮地喊道:

“魏武卒三尉,愿追随魏将军!”

此话方毕,就见营外陆续走进六名校尉,他们与魏武卒并不是一个编制,而是属于本地县兵,受当地郡守节制,他们互相对视一眼,皆朝案首男子行军礼:

“我等愿追随魏将军!”

半晌之后,红鹖翎羽的武将终于将关内全部军员鼓动起来,一队队马手铺雪驭马,向东疾驰而去,他们要向四周的县城以及河东郡首府‘安邑’甚至是‘大梁’汇报军情。

‘秦军兵临蒲阪,似有大战将起!’

等魏军将领上城墙视察军情的时候,秦军步兵军团已然列于关墙之下,双方隔着一个护城河的距离在黑夜里缓缓对视,魏卒张弓搭箭,神色冷冽的盯着对岸的秦兵,火把把青灰色的关墙映红,照在魏卒的脸上,面庞一半阳、一面阴,显得诡异至极。

“让!”

突然,秦军中响起一道嘹亮的怒喝,秦军步兵立刻如机械般从中间退出一条小道,一个身穿玄服,下着黑裳的秦将缓缓骑马趋进,他在走到秦军的正前方之后,那些秦军又立刻有序的排会队列。

军纪严明,排演有序,这种步兵军团在军阵战术方便要远远强于魏军,更遑论老秦人的勇武一般都高于魏人。这样比下来,魏军无论在气势和实力上都差了一大截。

关墙上的魏将一脸漠然的望着城下的少年将领,双手竟不自觉的握紧了墙头。

这城下的少年将军不是别人,正是秦昭襄王的发小,向寿!

向寿,秦宣太后的亲族(这么算大概也是楚人),自小与秦昭襄王嬴稷友好,秦武王三年时曾辅佐左丞相甘茂攻克韩国重城‘宜阳’,四年,武王崩,秦廷混乱,宜阳复反,向寿奉命领五千骑星夜奇袭宜阳,阵斩韩国公子,屠杀心向韩国者数万,始有战功。在伊阙之战白起封神前,向寿与白起一度并驾齐驱,被称为秦国最有威望的年轻将领之一!

“将军...是向寿。”魏暄身旁的校尉带着抖音说出这句话。

魏暄眉宇轻皱,这货的潜台词其实就是,卧槽,秦国最年轻有为的将领来了,还是秦王的发小,这场仗估计是打不过了。他的更深层次的捞比想法则是:要不,咱们溜呗?

对于这种怂货魏暄打心里厌恶,若不是不能临阵斩将,他恨不能现在一把刀就砍死他!

他转头朝下喊道:“向将军?这是怎么了?我王刚刚与秦国签订盟约,您就带如此健卒来我蒲阪关冬猎,可是嫌那咸阳放来的粮不够多,肉不够足,酒不够醇,想要与我魏人共食乎?”

魏暄这句话实际上是在讽刺秦人明明麦谷盈仓,却不肯给士兵吃喝,而他们魏国士兵却吃饱喝足,有时还能喝点小酒。

西周曾因商人酗酒亡国而下达‘禁酒令’,然而周国衰败以后,礼乐崩坏,贵族们就开始随意酗酒,等到了战国,由于商业酿酒的发展速度极快,饮酒之风风靡山东六国,一代雄主齐威王‘好为淫乐长夜之饮’,魏公子魏无忌也‘与宾客为长夜饮酒,饮‘醇酒’,多近妇女。日夜为乐。饮者四岁,竟病酒而卒’

意思是说齐威王喜欢熬夜饮酒干坏事,魏无忌因为他哥哥魏圉的钳制而郁郁不得志,于是后期也借酒消愁,最后喝着喝着喝死了。

山东六国因为不抑商,所以不排斥饮酒,致使军队中也常携带私酒作乐,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则是秦国。秦国‘以法治国’,非但军队禁酒,就连贵族都限制饮酒量,不仅如此,秦国还通过法律,来规定不同身份的人传食时可以吃饭的饭量和菜品的种类多少。其严格之程度,令人咂舌。

《睡虎地秦墓竹简·传食律》云:“御史卒人使者,食粺米半斗,酱四分升一,菜羹,給之韭葱。其有爵者,自官士大夫以上,爵食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御史的卒人出差,吃饭规定只能吃粺米半斗,四分之一‘升’酱,有汤,配韭菜和大葱,而有官位的士大夫,则根据自己爵位的高低安排吃饭量。

因此,在这种严苛的律法下,士兵中出现些许贪食或者贪酒的特例也无可厚非,因为人的饭量不是一个标准就可以规定的,有些士卒力气大,吃不饱自然就得挨饿,所以三晋之兵经常讥讽秦兵吃不饱喝不足就和他们打架,万一被弄死了连饿死鬼都做不成。

然而事实却是,他们连一群他们口中‘吃不饱’的秦兵都打不过。

面对魏将的讥讽,秦兵没有一丝的骚动,魏暄也自知自己只是嘴上调侃,这种‘风凉话’显然对已经和‘军功进爵’制绑在一起的秦军没有丝毫作用。

到时还是要手底下见真章啊!

大河岸风大,更何况是刚下过风雪的夜间,那简直是飞沙走石,烟尘四舞,银装素裹的‘界桥’边,向寿的羽翎已经随风飘扬,他的黑色的大氅随风飒飒鼓起,整个人却在马背上巍然不动。

良久,只闻一声金铁交击,黑暗中向寿的‘秦刀’猝然出鞘,遥指‘蒲阪关’。

“攻!”

魏暄目呲欲裂,大手一挥,红色披风迎着火光在城楼上映出一个巨大的黑影,接着,他声嘶力竭的嘶吼声也在黑夜中骤然响起。

“射!”

数千支弩箭与弓箭在夜空中交错而过,许多魏卒甚至没来得及松下弓弦,就在长箭射出的前一刻被弩箭正中咽喉,当场毙命!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魏战国纪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大魏战国纪
上一章下一章

第16章 蒲阪关之战(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