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章

第二百四十章

第二百四十章

曹操的五十寿辰在曹家上下精心的筹备中如期到来,对曹氏家族而言,家族中出了这么一个人物,也算是把臣子的权势做到了顶点,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此风光的时刻,不大操大办一番,实不足以彰显曹操的功绩。

曹氏政权的大部份文臣武将在这一天前都陆续抵达许都,冬季历来不是大规模用兵的时候,因此倒不用担心三刘联军趁机捣乱,再说中原大战三刘联军损失惨重,特别是荆、蜀联军甚至到了伤筋动骨的程度,不经过一段时间的整补,是没有能力发起反击了。

当日一大早,曹府的大门就被热切的人群挤了各水泄不通,门前长街排队的马车能有数里之远,把负责维持次序的曹府家丁忙的一头大汗。也是,曹操做寿,简直就是给了一个平时不容易接近曹操的人一个难得的机会,不管有没有接到请贴,只管携重礼往里送,曹府断没有拒之门外的道理,只要拉上关系,日后就好说话。当然,来得早的基本上都是曹氏宗族的子弟或是关系疏远之辈,真正的重权人物如荀彧、程昱等人反而自重身份,掐着时间不早也不晚的抵达曹府。

“圣旨到——”

辰牌时分,天子颁下恩旨,旨至府门外,已至曹府的文武诸臣和曹家族人系数出迎圣旨。

宣旨大臣乃是新晋门下侍中华歆,待众人参礼后,开始宣读圣旨。旨中先历数了一遍曹操对汉室的功勋,然后就是理所当然的赏赐,建安朝特设丞相一职,晋曹操为丞相兼大将军,统领文武朝政,爵魏公,加九锡,恩许魏公曹操“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等旨意宣读完,全场哗然。

丞相兼大将军,那就是军政大权集于一身,这倒没什么,不过是从法理上确定曹操的位置,事实上曹操早就是不具名的丞相兼大将军,现在不过是正名而已。关键的是爵魏公,加九锡,按照汉制,外姓不得封王,人臣做到公爵那就是到顶了,至今为止,遍数大汉历史,能封公爵的也没几个,开国功臣亦不过封侯。不要说河北那头还封了两个王,在大汉朝臣的心里,这都是权宜之计,那两个王都是反贼,就像大汉常封来投的外族单于王位一样,那不属于汉家朝廷的序列,日后都是要剪除的。而此时大汉犹在风雨飘摇之中,群雄四起,仗还有的打,现在就将曹操封公,还赐予等同于诸侯的仪驾,那以后还拿什么爵位赏赐曹操?封王,还是干脆禅位得了?

在场诸人神色各异,曹氏宗亲大将都是喜形于色,而一干心怀大汉的忠臣脸色俱都沉郁起来。曹操谢恩之后,神色坦然的接过圣旨,这道圣旨一接,就表示曹操正式就任丞相兼大将军,同时登爵魏公。

“恭喜丞相,贺喜魏公。”

华歆第一个向曹操道喜,之后道喜声就不绝于耳,人人称颂曹操的功绩理应得此殊荣,皇帝陛下英明之至。而杨彪、伏完等一干老臣则愤愤的站立一旁,脸色铁青,拒绝承认这个事实。

荀攸颤抖着低声对荀彧道:“这……这是谁的主意,这岂不是要陷曹公于不义吗?”

当年为与黄巾军政权打交道,出于外交的便利,曹操也有心晋位王爵,好与张燕、李晓的地位持平,但在强大的权利压力下,曹操最终还是退缩了。况且此一时,彼一时,那时荀彧还曾主动请求曹操晋王爵,然其目的为的是推动兖州政权与黄巾政权结盟,那是出于全局的战略考虑,现在时移事异,在兖州政权目前没有迫在眉睫的生存压力的情况下,借中原大战大胜的余威,曹操主动要求晋爵公爵,加九锡,位同诸侯,彻底的暴露了曹操的野心。

世族虽然有权利投机的传统,但荀彧、荀攸都是在大汉旗帜下长大的一代人,对大汉朝有不可替代的认同度,同样,荀家世代沐浴皇恩,是汉朝统治阶级的既得利益者,从这一点来看,改朝换代并不是荀家所希望看到的,所以二人虽也是曹操的坚定支持者,但有个前提,以曹操为首的权利派系仍旧是大汉朝的一份子,如果曹氏政权有越出这雷池一步的打算,则就不能为荀彧、荀攸所接受。

分析三国历史,不管曹操怎么跋扈,至少曹操本人生前并没有攥位,但部下反叛者不断,究其原因,就是既得利益者和新兴权贵的斗争,凡是反对曹操的,大多都是昔日汉朝的权贵,他们不能容忍以曹操为首的权利势力取代他们的地位。而荀彧、荀攸这样的既得利益阶级份子之所以始终站在曹操这一边,是因为他们比大多数人目光更长远,更悲天悯人,他们想先借曹操的手安定天下,然后再来谈政权归属的问题,在这一点上,荀彧、荀攸的品德无疑要比某些不顾当时的大汉危急形势只顾自己手中权力的人要高尚的多。只是曹操也很了解荀氏叔侄的想法,所以在自觉得大势已定后,先后逼死了在曹氏政权中影响力很大的荀彧、荀攸,为曹氏政权取代刘氏政权扫平了道路。

荀彧的指甲掐入了掌心,渗出了鲜血犹不自知。他在拼命的遏制着自己的情绪,这不是士子直舒胸臆的朝堂,而是曹操的寿筵,就算有不满,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也不能发泄出来。

在这个诸侯并立的汉末大时代,汉朝的影响力还是无以伦比的,袁术、袁绍政权之所以先后垮台,荆、蜀、江东之所以能对抗强大的兖州政权,就是因为人心向背。袁氏家族代汉自立的野心表露无疑,所以被部下抛弃,袁术被四面群殴,袁绍一战败北,连翻身的机会都没有,以袁家在河北多年的经营,连一年时间都没撑过去,到后来更是随着田丰、沮授等人的一纸书信而大批倒戈,何以如此?军事上的失利倒在其次,权利上早在袁绍自称赵王时就埋下的失败的种子,河北的既得利益者们宁愿认同黄巾军,也不愿支持袁氏家族。黄巾军缺少士子,支持黄巾军这些世族虽然在经济利益上遭到损失,但是在权利上非但没有受损,反而趁虚而入,取代了原来的旧统治者,成为了新的权贵,这是河北在大战后没有经过大的动荡就迅速安定下来的原因所在,黄巾军和河北世族各取所需,在权利上达成了妥协。

而荆、蜀、江东等地之所以屹立不倒,同样也是因为这几家诸侯都高举着大汉的旗号,打这样的旗号就能收拢人心,就能在道义上占据制高点。

道理就是这么明白,相信曹操也不是不知道,但他为什么仍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这么做呢?难道他确有代汉自立的心思?荀彧心里忽而愁闷,忽而愤怒,一片茫然。

这一天荀彧就是在恍惚中度过,连怎么告辞的、怎么回到的家里都没有半点印象。到了府中,不需要再克制自己的荀彧当即就愤怒的连摔了几件花瓶。荀攸挥手把闻声冲进来的家仆赶了出去,命令他们不得召唤不得进来。

“半生心血,却是成就了他人的野心,曹孟德安能如此!”发泄完了,荀彧颓然的坐下,眼里泪光盈然。荀彧与曹操私交很深,不仅仅只是上下属的关系,然越是如此,越是品尝到背叛的痛苦。

“定是奸佞之徒媚上邀功,背着曹公这么做的,明日我去见曹公,定要他推了陛下的赏赐。”伤心之余,荀彧忍不住开始为曹操找开脱理由,也给自己一个宽心的理由。

“算了吧,文若。”荀攸连连摇头,道:“接旨的时候曹公连半分诧异的神色也没有,若说事先不知情,鬼才相信。”

“可难道就这么见曹公误入歧途?”荀彧拔高了声音,“大汉四海未靖,反臣贼子犹在尸位素餐,今日曹公就封了公,他日再立大功则叫皇上如何赏赐?这分明就是小人作祟,在为曹公的身后做打算!”

“行了,我不与你争。”荀攸神色疲惫的摆了摆手,“曹公如不愿意,自然会上表推了陛下的赏赐,但倘若这是曹公的意思,你劝也没用,反遭曹公之忌,你明不明白我的意思?”

“不行,不管是做为朋友,还是做为部下,见危而不言,岂是君子所为?”

二人正争辩着,门外的家仆大声禀道荀谌到了。话音刚落,荀谌就推门大步走了进来,见到屋内的异状,随手把门关上,笑道:“听说今日出了件大事,也不知是真是假,特来向二位打听真相,没有打搅二位论道的雅兴吧?”

荀攸苦笑道:“你少说风凉话了,想说什么直接说。”

“听说陛下赐爵曹孟德魏公,还加九锡……”

“不错,文若正在为这件事发怒呢,这就是文若发怒的后果。”荀攸指了指满地的碎片,揶揄了一句。

荀彧瞪了荀攸一眼,怒道:“你也少说两句风凉话。”

荀谌好笑的摇了摇头,道:“他人门前之雪,关卿何事,文若,你这火发的毫无名堂。”

荀彧板起脸,道:“我兖州内部不宁,自然就是你河北的机会,只怕你是巴不得看热闹吧?”

荀谌既然答应了郭嘉为河北效力,就算是河北的人了,世家大族虽然把子弟拆分到各个势力出仕,但必须遵守的规则就是公德要高于私情,通俗点说也就是不能吃里扒外,否则世家大族这一套分摊风险的办法就行不通,这是潜规则,谁也不敢破坏,否则害的就不止是自家人,甚至牵连到整个阶层,因此谁破坏了这个规矩,将会面临整个阶层的联手打击,这个任何一个家族也承受不了的局面。荀彧虽然不会傻的去向曹操告发荀谌是河北的间谍,为了家族的利益甚至还会在能力范围之内暗中帮一把手,但真正涉及到兖州的机密情报,关系到两方的军事、权利斗争成败,荀彧还是会把荀谌视做路人。

荀谌冷笑数声,道:“若先帝刘协尚在世,曹孟德下狠心废刘翸禅位与先帝,则兖州局势尚有可为,先帝一薨,兖州已是死局,北不能抵河北黄巾,南不能安抚荆、蜀、江东,处四战之地,实是危如累卵。文若,到底是谁给曹孟德献的计策害死先帝?简直是愚不可及!先帝若在,荆、蜀、江东只须一道诏书便不敢北顾,兖州集全力与河北决战,胜则进取天下,败尚可挟天子退往荆、蜀、江东,胜负仍未可知。再看看如今兖州是什么局面?四面皆敌,好好一条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妙计落到这个地步,是谁的责任?对河北而言,曹操当不当这个魏公都是这么一回事,不过是早几年南下和晚几年南下的区别。”

面对荀谌的质问,荀彧、荀攸无言以对,还能说什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就是荀彧向曹操提出来的,可以说是安定天下的妙计,可是阴差阳错刘协被黄巾军给俘虏了,之后又被当作筹码滞留在河北,成为了当时袁绍的旗帜,为了与河北政权对抗,为了在法统上站住脚,兖州只好把刘氏的旁支刘翸推出来,聊胜与无。但倒霉的是,好容易才把兖州的局面稳定下来,至少兖州上下也接受刘翸这个皇帝了,刘协又被当作筹码甩给了兖州,叫兖州怎么办?让刘协当皇帝,那刘翸怎么办?原先为了与河北打宣传战,兖州找出各种借口来证明刘翸继位的合法性,合着刘协一来就把刘翸挤走了,难道以前说的话都是放屁?那岂不是自己打自己嘴巴?为了稳定兖州内部,不让一些人起什么心思,曹操杀刘协是迫不得已,为了大局,荀彧、荀攸都默认了这个事实,但是做为大汉臣子,他们的内心是有愧的,所以无法回答荀谌的质问。

事实上这也是个两难的问题,杀不杀刘协各有利弊,到底是利多还是弊多,只有交给时间去检验,至少现在来看,刘协的死迅速稳定了兖州的人心,有利于兖州内部的凝聚,但在外交上则全面失败,成了各个诸侯的靶子,利和弊委实难以说清。荀彧、荀攸是对刘协的死有愧,却不是认为曹操杀刘协就一定是大错特错,对利弊的看法每个人都见仁见智。

“明日我去见曹公,当以死谏,公达,你不必出面。”荀彧阴沉着脸,斩钉截铁的说道。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龙城飞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网游竞技 龙城飞将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