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母亲的童年
母亲生于1962年农历十一月十九,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外公外婆是重组的家庭,母亲之上有一个和母亲是同父异母的哥哥,差不多比母亲大十岁。母亲是外公外婆的第一个孩子,那自然也是最先受到父母疼爱的孩子,同时也是最有责任担当的孩子。
一代人又一代人的长征路,母亲出生的那一年,正是全国刚刚经历“三年困难时期”的一年,所以那时代的贫苦,不是一个人的苦,是一代人的苦。在这样的年代,人们尝遍了各种苦难,如果能吃饱肚子,自然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母亲常常说起她跟着外公去别的村子讨饭的事,当时我听母亲讲这件些事时特别心疼母亲,可母亲脸上并没有流露出特别的悲伤,有时说着说着母亲还会哈哈大笑,这也是母亲对苦难的最爽快地解读。
童年时让母亲最悲伤的一件事是母亲十几岁时,有一个小她几岁的弟弟突然病逝了。听母亲说外公外婆干活忙时,她作为家里的大姐,这个弟弟一直由她照看,基本上是走到哪里带到哪里,连上学也要带到学校去。母亲说那天正赶上邻居家杀猪,晚上送来了杀猪菜,小孩吃完后肚子疼,过了两天就断气了!在当时,谁家夭亡一个孩子并不像现在这样惊天动地,孩子走后,外婆把小孩身上的一套衣服都脱下来了,母亲说不是外婆狠心,是真穷啊,一件衣服几个孩子缝缝补补穿多少年,再说就算有钱,也买不到啊!过了几十年后,重提往事,我还能在母亲的眼中看到泪花,这件事成了母亲一生心底的隐痛,也许在那个时间,母亲已经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
母亲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大哥很早成家,母亲自然是家里最大的孩子,再加上妹妹常年生病,弟弟年幼,从物质层面来讲,母亲的童年生活是十分艰辛的。但是有亲人陪伴的日子再苦也是幸福的,我想跟大多数人一样,母亲的童年是她一生中最无忧无虑,最幸福的时光,母亲每次说起她和姐妹们一起劳动,一起玩耍的情景时,脸上总会洋溢着的幸福的微笑。
母亲十一二岁时,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那就是送教下乡,农民忙完地里的活后要上扫盲班,所谓扫盲就是扫除文盲,那时的农村识字的人很少,这个政策在当时来讲可谓是场及时雨,适龄儿童无条件接受学校教育,借此母亲接受了四年的学校教育,这对母亲来讲是一件大幸事,是她少年时期最美好,最值得留念的美好时光。虽然是半天上学,半天劳动,母亲也是十分满足的,我小时候母亲时常给我们讲起她的校园时光,她的老师,她的同学……
母亲十一岁上一年级,是班里最大的学生,班长这一重担自然落到了母亲肩上,与其说是班长,不如说是班级保姆,因为班里的重活苦活都由母亲干,一生秉持劳动最光荣吃亏是福的母亲却以此为傲。
母亲不到十岁时就和父亲订了娃娃亲,上学时母亲和我的三婶,我的堂叔,我的几位表姐在一个班级,那些调皮的学生常开母亲的玩笑,这让母亲十分尴尬,有时也能碰上高年级的父亲,母亲说他们从来不说话,我们就能想像出母亲少女时的矜持。
母亲上学完全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能认识几个字,不是睁眼瞎罢了,完全没有升学考学的想法。尤其是在农村,劳动力紧缺,像母亲这样十五六岁的大姑娘,已经算是一个成年劳动力了,可以下地劳动挣工分,生活的杂事很快催生人成熟,在贫瘠的小山村母亲过完了她的少女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