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
“走吧,去赶集,今天正好逢农历三六九”老妈讲到,说着就推出家里的凤凰牌大杠自行车。高兴的我按耐不住心里的兴奋,因为以往赶集都可以吃到好吃的,蒸鸡、饼干、雪糕、买新的衣服。说着,老妈就把农村传统思维自行车横梁专用“儿童座椅”收拾好了,让我先坐上去,就开始八九公里之外的乡镇赶集。
后来知道全国很多地方都有各自约定成俗的赶集日期,再专业一点就是小范围地区间的经济贸易市场,不一会就到了,集市周边都有好多可以存放自行车的地方,收费5角1元不等,但是老妈早已习惯了推着自行车逛集市,而我也已习惯跟在走在自行车右边东看看西瞧瞧,一会问着一会问那。可能因为是早春的缘故,老妈先走向的是,买卖蔬菜种子的地方,现在看开还真是“地摊经济”一直存在着,还必将长时间持续存在,不过碰巧的是赶上发条子收费的人每个摊位都会收到一个类似收据的纸条,后来才知道这是正常的市场监管合理的费用,应该不是“保护费“。只听老妈说道“哎,怎么是你,你怎么今天又到这个镇了,生意咋样啊“原来是同村邻居的一个远亲,后来听说那个人经常“走州过县”的做买卖,也就是倒腾点小商品,反正什么能来钱就干什么。说笑几句过后就问了蔬菜种子的情况,拿了几袋,当时没想到,买那么一小袋回去能长出一整个院子的青椒、茄子、西红柿、黄瓜、白菜、圆心菜、大葱、蒜苗、土豆。略有夸张,但至少成熟后两三个月的菜量是没有问题的,还会剩下一些到腌制留着过冬,完全没有问题。
逛了有一会,顺路来到吃饭的地方,充满了吆喝声和小商小贩的嘈杂,凉皮凉皮,肉夹馍、臊子面、饸咯面、酸辣粉、等等操着大部分北方地区的方言,虽然据说BJ的吆喝声很具有代表性,但至今也没有亲耳听到过最纯正的,说烟火气息文艺了一点,更多的是嘈杂和喧闹,但大致都还听得懂。老妈知道我肚子里缺什么,直接来到了蒸鸡的地方,老板顺手打开蒸笼得盖,鸡肉的香气扑面而来,很有画面感。现在想来应该是鸡肉和面粉,搅拌加料蒸发而成吧,反正小时候就赶集就好那一嘴。有几次因事回家,已经完全不一样了,露天的农贸集市已经不见,街上也看不到摊位,据说因乡镇土地道路,市政工程改建,都有了商铺经营。原来的黄土路也都变成了柏油大道,小时候乡镇一眼望去全是农田的地方也多了许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小平房,整整齐齐,非常亮眼。
最后一项买新衣服,因为之前惦记很久想象自己穿西装的样子,当然那时候小就感觉穿西装很干净很正直,同时小时候集市的西装叫西服,肯定不能和现在的“西装“相提并论。听老妈说西服一般都是穿在毛衣外面的,而当时天气虽说已经开春但对于西北地区来说气温并不讨人喜欢,我当时穿的还是老妈亲手制作的棉袄,不带扣子的那种到现在都不晓得叫什么,左边一个小疙瘩结,右边是一个圈,正好套进去就当扣子使用的那个东西。虽然如此但我惦记的西服还是穿在了身上,回去就迫不及待地穿上去溜达,”嘿,这孩子从小就利索,这穿上西服都能上电视了表演了”
就这样从一次次赶集的过程中,我开始认识金钱,直至后来老妈说”就是砸锅卖铁,也会让你去大学,既然考上了,为何不去呢“而说这句话的时候,老妈已经把早餐店盘出去在饭店工作好几年了,从来“宁”至我来“京”所以抛开“有钱能使鬼推磨”不讲,“钱是万能的不讲”等等多么现实都不讲。现在的通货膨胀不讲太宏大,太远。现在就想,如果时光回到小时候赶集的情节,没有钱老妈就不能一次次带我去集市,就买不到种子,就没有菜吃,就没有食物,就没法生存至今。时光再回到这个美好的但又商业化的时代,很多东西,或者说几乎所有东西都可以被金钱定义或衡量,物质的东西被定义尚且合理符合逻辑,因为自从人类社会物物交换的那时候开始就已经存在。但是很多人性里的东西,非物质化的东西,道德层面的东西在这个时代也都可以被金钱定义。我们时常化身正义的使者,警醒自己,我们要努力,我们要善良,、、、又时常在四下无人的黑夜精密的计划着明天又可以Ge多少韭菜,这对于正处在这个时代中心的我们来说是何其的荒诞。话说回来这只是一个这个时代的屌丝“洛马”愤青的自怨自艾。别傻了起来还得搬砖呢,拜拜了您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