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梦入高2和存在的小议
梦里啥都有,但是限制你有的是你的想像,限制你的想像是你的经历和体验场景。
你没有过的你也想像不出来。
你最大能有的,也只是你经历过的放大,剪切后的各种拼贴。
所以要点是“有”,“场景”和“想像力”。
说点题外的,有时想想,其实一切都是在存在中意识到存在。
不用去管所谓的存在主义者号称的发现了“存在是无意义的”这种好像发现了地球是圆的一样的兴奋的嚷嚷,这也是我顶不喜欢现代法国那些搞哲学的人的原因之一,法国人已经在浮华中沉迷虚浮太久了。
西方哲学的传统是对存在的研究一直在追问“是”,“在”,“有”的在语言学上的体现。
古代西方的逻各斯一词里语言的含义就一直是其主要的指向,新约圣经的太初有道,道成肉身这几这句话里的道,原文就直接是希腊文的逻格斯,
而现代西方哲学更是从本体论一步步后退直到退到了语言学转向;
在古代东方中国的道德经里,道经的开篇就直言道与名,古代东方印度也是指向对概念和实体的超越与认知的不二。
这些种种,让存在着的存在,变得无趣中有趣了。
后来经历过的场景让我知道,知识的获取才是解决问题的武库,执行力和实事相遇时的选择方式和处理程度是对“真实”反馈机制积累的强化学习和变化。
高二为什么是我的结点,因为在经历前一个结点后,在我已经不能靠吃自己的残余资质来解决问题后,只好靠随波逐流来蹭环境的运气。
偏偏那几年运气还不好,虽然当时身在一所较好的高中,偏偏师资资源又恰好处在新老切换的大时间结点上,偏偏学校和学生们又都没意识到这个大问题,好的老师的重要性有多重要?在我后来见过一个我这个学校的已经退休的老师在校外讲课时的惊艳感觉后才切身体会到的。
所以当时的我就没有蹭到环境的运气,只蹭到了事后的惊吓。
“叮铃铃”,上课铃声响起。
梦境,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