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节 静功篇(三)
第二,要努力做到一个“静”字。
这是指精神状态的安静。
也就是在练功的过程中,要排除杂念,减少思维活动,使心情平和,思想宁静,精神内守,从而使大脑进入高度的主动内抑制状态。
但是,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又是不容易静下来的,人们常用“心猿意马”来形容一个人的精神活动象猿猴和马那样不易收拢。
对于一个生活在复杂社会中的成年人来说,常常总是杂念丛生、心绪难平的。
要把丛生的杂念和难平的心绪收束住,就得按照一定的方法,耐心地进行锻炼。
只要坚持这样做,就可以在练功中进入“入静”状态。
心意控制得好,“欲静则静,欲动则动”,就进入随心所欲的阶段了。
练功时诱导入静的办法很多,这里只着重介绍三种:
1默念法。默念数字或词语,比如可以随着呼吸默念1、2、3、4·…,一直数下去。
也可以念一些暗示性的词语,如“放松”、“入静”、“除病”、“健康”等短语。
这是一种化杂念为正念的办法。
2意守法。
意守就是练功者以自己的心理活动去影响生理活动,从而达到人静。
意守分为意守体外物体、情景和意守穴位两种。
意守体外使人产生平和、宁静情绪的物体,如花卉草木、高山流水;意守一件使你愉快宁静的事情和景物,如“天鹅浮在碧澄的湖面上”、“你和孩子依偎在大树下”等等。
这种办法比较简单易行。这是意守法的第一种。
意守法的第二种情况是意守穴位。
筋经功的静功一般都要求意守中丹田,这是常用的意守办法。
中丹田在脐下一寸三分的地方,那里又叫“气海穴”。
由于中丹田在人体的中部,意守此处容易增强脾胃功能,引起腹腔脏器机能活动的一系列良好变化,并对内气的积蓄和发动有积极意义,所以练气功者一般总要意守中丹田。
对于意守法应当指出,意守的目的是为了排除杂念,更好地入静,因此在意守的过程中不要硬守、死守,而要“似守非守,若有若
无,一聚一散,神守如一”。
3内听法。在练功过程中内听自己两耳的鸣叫。凝神之后,你会听到耳内发出如蟋蟀般鸣叫的声音。
我在长期练功中体会到,这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入静方法。
第三,还要努力做到两个字:“自然”。
这里包括了练功的诸多方面。
如练功的姿势、呼吸和意念活动等等,都要在自然的条件下进行,而不能过于勉强做作。
这就是常说的“练功贵乎自然”。
练功讲究放松入静,因势利导,顺水推舟,顺乎自然,尤其是呼吸,必须匀畅自然,柔和平稳,忌意念太浓,以意强领。
二、意气相随。
正确认识并处理好“意”和“气”是练气功的一个重要问题。
“意”是指练功者的意念活动,包括思维、意念、意识、精神状态、情绪等等,是大脑的功能;“气”,是指人体的真气、内气。
在练功中“意”与“气”的关系应当是:练意为主,意气相随,二者紧密结合。
“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一种基本物质,气功顾名思义是练“气”,使人们通过气功调动起内气以发挥自我调节的作用,所以,气是基础。
但是,气的运行又必须有赖于意念的导引。气为基础,意为主导。这是“意”“气”相互依存关系的简明概括。
具体说来,在练功中要努力以意引气,意气相随。
练功者用自己的意念活动去影响内气的活动,使内气随着意念活动缓缓运行,逐渐达到意气合一的境地。
三、调整呼吸。调整和锻炼呼吸在气功锻炼中是至关重要的。
呼吸对人体的生命活动不可须臾或缺。
人从离开母体到生命终结,无时无刻不在呼吸,因此正确调整和锻炼人的呼吸运动,不可忽视。
经过气功锻炼调整的呼吸,可以增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功能,起到调和气血、按摩内脏的作用,同时又有助于放松入静。
“意”要导引“气”时,必须在呼吸的配合下才能实现。
此外,呼吸还可随着“气”的运行起到升、降、开、合的作用。
一般说来:呼气的时候对“气”起到降和开的作用;吸气的时候对“气”起到升和合的作用。
当然,呼吸对“升、降、开、合”的这种作用也不是绝对的,它也受到其他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意”也可以改变呼吸主“升、降、开,合”的一般情况。
筋经功静功中常用的呼吸法有如下几种:
1.自然呼吸法:练功时,练功者采用平时的呼吸方法,思想上不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呼一吸,呼吸也不用力,不过度,不紧张,要和平时一样,不要意识到自己在呼吸,更不要注意到自己哪个动作
呼气,哪个动作吸气,完全是在身体放松、心神平和的状态下进行呼吸的。
在上述自然呼吸的基础上,练功者还要逐渐锻炼自己的呼吸,使其深长,匀畅。
但这种呼吸仍然是在自然的前提下实现的。
2.腹式呼吸法:用鼻呼吸,将气缓缓地沿任脉路线引入“中丹田”,小腹部随着吸气慢慢鼓凸;然后又随着呼气将鼓凸起来的小腹慢慢地收回。
就这样,在一呼一吸的同时,小腹也就一鼓一收。
注意呼气、吸气都要比较自然,腹部的鼓或收不是由于腹部肌肉的作用,而是因气的进入或呼出产生的。
3.逆式呼吸法:刚刚与腹式呼吸法相反。
用鼻呼吸,将气缓缓地沿任脉路线引入“中丹田”,小腹部随着吸气慢慢收缩;然后又随着呼气将收缩的小腹慢慢向外突起。
在一呼一吸的同时腹部也就一收一鼓。
同样,也不是腹部肌肉的作用,而是气的进入或呼出产生的。
4.浊气呼出法:无论筋经功的坐功、卧功和站功都要求开始要突然吐出一口气,就是吐出体内浊气,务求吐尽,所以,吐出的气必须匀、深、细、长。吐出浊气后,口鼻同时一呼一吸3次,为体内补充新鲜空气。
练功时对呼吸的要求是:匀、深、细、长。就是说,气功的呼吸应当是均匀、深缓、细柔、绵长的呼吸。这种匀、深、细、长的呼吸是一种有节律的、平和的、自然的呼吸。
它有助于诱导放松,帮助入静;当空气通过鼻腔时对鼻粘膜的末梢神经起到有规律的刺激作用,从而改善有关器官的机能活动;深长匀畅的呼吸对肺脏的作用尤为显著,它能使肺部充分扩张和收缩,增强肺活量。
气功对呼吸的调整和锻炼不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的,而是和“气”与“意”的锻炼分不开的,所以,不可强求,也可不操之过急。
在姿势不正确、操作不熟练、动作不协调的时候,就急于调息,或者把对呼吸“匀、深、细、长”的要求简单化理解成深呼吸、猛呼猛吸、呼尽吸尽,那就势必会出现呼吸反而不畅,甚至头胀胸闷的情况。
总之,呼吸要顺乎自然,不可强求;注意以意领气,以意导气,那样,就可能逐步做到匀、深、细、长了。
练静功的注意事项:
1.练功时间:最好是“子后午前行,以寅、卯为佳”。
子时是夜间11时一1时,午时是中午11时一1时,寅时是清晨3时一5时,卯时是早上5时一7时。
就是说练功的时间应在头天晚上的11点开始到第二天中午1时这段时间为好,早上3时一7时是最佳时间。
它的根据是子午流注理论对时间的选择。
子午流注认为人体的气血循行,子时“阴至极”,是“阴极阳生”之时,而午时阳最盛,所以“子时”和“午时”是阴阳的分界点,掌握住规律,就能因势利导。
至于寅时与卯时最佳,是因为这两个时辰,内气正运行于肺经和大肠经,同时正是太阳将升之时,少阳之气,对人体大有好处。
重病患者要根据这一规律,改变生活习惯,调整作息时间,以保证晚上练功的时间。
每次练功时间长短的选择,应当根据练功者的体质及具体情况来决定。
一般每天可以练习二、三次。
2.练习静功和其他功夫一样,贵在坚持。
不要“虎头蛇尾”,更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曝十寒”,时练时辍,或者干脆中途而废。
影响坚持下去的原因,可能是一时掌握不住要领,短时期效果不显著,“知难而退”;也可能是以为已经掌握,或者病情业已好转,从而“浅尝辄止”。
无论什么理由,只要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的话,任何再好的养生办法也是没有用的。
3.练功的环境,最好是空气新鲜、清洁干燥的地方,切忌不要坐在风口之处和有污水垃圾的地方。
同时,环境最好比较安静,能够排除外界的干扰,尤其要防止出现突然音响而使练功者受惊的情况,比如燃放鞭炮,突然敲打锣鼓,或在练功者背后拍击、吼叫、恐吓等等,都是要尽可能避免的。
环境的光线要柔和,尽量避免强光直射。
4.练功务求松缓自然,舒适得力,切切不可拘泥呆板。
要做到真正放松人静自然,务求思想专一,练功时不要杂念丛生,总是思想开小差。
有什么急需办理的事,在练功前就把它安排好。
思想开朗,将一切烦恼、忧愁与喜怒哀乐等等个人情绪都抛之脑后,这样才静得下来。
5.练功时间的长短,次数的多少,依照练功者各自的体质和工作、学习、生活情况而定,不必强求一样。
一般初练者以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15分钟至30分钟为宜,体弱多病者一开始还可以短些,然后循序渐进,逐步增加练功时间。
6.在服装方面,不要穿过紧的衣服,最好是宽松的服装。
练功时松开领口,解开衣带,取掉眼镜、手表等物件。总之,使身体肌肉、关节均不被束缚,气机不被阻滞。
7.早上练功前,一定要先把大小便解尽,这才开始练功。
8.遇有疾病要停止练功,如有感冒发热、有炎症等等情况,都要暂停练功。
9.饭后也不要马上练功,一般要在吃过饭一小时之后才能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