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家
给房子的事情众人都没人反对,不是那些村民变得大方了,而是刘建军口中两间空房子实在是太破了,夏天漏雨、冬天漏风,当猪圈都怕哪天风大被吹倒了,把猪给砸死了。
众人看村长都已经走了,也就纷纷散去了,不过有些人还惦记着种树的事情,便朝着杨老三的方向走去。
“三哥,你再和我说说种树的事情呗,我准备入伙。”刘小七觍着脸跟在杨老三后面追问道。
看到有人来种树的事情,杨老三也收起了不快的心情。
心里想着:“种梨树可是村里的大事,以后村子能不能富裕起来,就看这事能否干成了”。
其他有兴趣的村民听着这边在说种树的事,也都凑了过来。
杨老三看感兴趣的人还不少,招呼着众人说道:“到我家去说吧!”
众人来到了杨老三,各自找好位置坐下。
杨老三认真讲解道:“目前最大的困难就是树苗收购和果子的销售问题。”
“不过销售的问题目前已经解决了,县里有好几家罐头厂都愿意收,最便宜的都给到2分钱一斤的价格,如果不是受到虫害等自然灾害,我们是肯定能赚到钱。”
众人听到销路已经不是问题后,信心更足了,一个个如同小学生听老师讲课一样,坐得板板正正,生怕打扰到杨老三的讲话。
杨老三看到他家如此认真,把在外面了解到的一些情况挑着重点说道:
“虽然销路解决了,但是树苗一直没打听到哪里有卖,我准备过些天我和小岩再到省城去打听下看看。”
“不过就算找到了树苗,大家也要考虑下费用的问题”
“一亩地的梨园种植大概可以种五十棵梨树,我们一共有一千多亩地,那就需要五万棵树苗了,不是所有的树苗都能一次性栽活的,所以还要考虑树苗的死亡率,那么我们至少要买五万五千棵树苗,如果按一块钱一株的价格,总共就要五万五千块。”
围在杨老三身边的众人,听到这么多钱的时候,都倒吸一口凉气,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有人就问道:“要不我们先少种一部分,等卖出钱了,我们再把所有荒地全部种上,这样就不需要那么多钱了”
杨老三也点点头,说道:“如果钱真的凑不齐的话,也只能这样了,不过也不能栽种太少了,不然罐头厂那边也不乐意啊!一个中型罐头厂每天消耗的水果都得上千斤,谁会为了你那仨瓜俩枣下乡来收啊,必须要成规模才能打开市场。”
众人想想也都点头称是,货太好了连罐头厂的大门都进不去,还怎么卖。
杨老三继续道:“还不止呢,我们还要考虑树苗的养护期,在养护期还要购买施肥、打虫药等,这都要花钱。”
有的人听到还要花这么多钱后就散了,但是还有十几个人继续追问着种树的事情。
对于离开的人杨老三虽然很在意,但也没办法啊,这种事情总不能强求吧。
对于留下来的人,杨老三继续和他们讨论着。
杨老三看看时间也不早了,就说到:“大家也不要急,种树苗最快也要等到秋天,你们也都和家里人商量商量,等最终确定人数后,我们先把那片地清理出来,把地里催催肥,正好等树苗买到后,也能即使种下去。”
众人想想也对,就各自散开了。
今天就是李古岩在刘建军家住的最后一天,明天一早李古岩就准备搬到新分的房子去住,已经打扰这家人太长时间了,再住下去就是他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
清晨的阳光从东边升起,给这边大地带来光明和希望,李古岩早早地起床吃完早饭后,就来到自己新分的房子处。
土坯房已经明显倾斜,几根成人手臂粗的木桩撑着才没有立刻坍毁,不知道它还能否撑过今年。
两间茅屋面积总计约有八十来平方,前屋的正厅和厨房约有五十来平方,里屋被当作卧室使用约有三十来平方。
李古岩看着眼前的两间茅屋,真怕睡着后被埋在里面,感觉还没之前睡草堆睡安全。
李古岩暗叹:“不管怎么说也算是在这个世界有了一个自己的落脚点。”
两扇腐朽的木门被李古岩用手推开发出咯吱咯吱声响。
门板的下方不知道是被老鼠咬的还是被村里淘气的小朋友砸的,已经缺失了几块木板。
进入屋内,房梁上接着密密麻麻的蜘蛛网,还有一股死老鼠的味道钻进了李古岩的鼻腔。
正堂留有一个四方桌和几条长凳,上面已经积满了灰尘,还有一粒粒黑色老鼠屎。
走进里屋一张木制老式木床宽大而厚重,侧面还刻有精致的木雕花纹,散发出历史的气息。
在离前屋十几米的地方,能看到还剩一半残破土墙,证明原来这里还有间茅屋。
杨老三知道今天李古岩要搬进去住,一早就赶过来帮忙。
两人经过这些天的外出奔走,也不再有之前的陌生感。
李古岩,笑道:“三哥,来了啊,昨天我看有不少村民都去你家了,谈到怎么样啊!”
一说到这件事,杨老三就沮丧这脸,“小岩,感兴趣的人不少,可是大家都没钱啊,这事估计难成。”
所谓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大家都知道能挣钱,可买树苗的钱都拿不出来,又能怎么样呢!
李古岩安慰道:“这事急不了,我们不是也没找到卖树苗的地方吗?”
杨老三点头应道,“是啊!突然又想到了什么”
急忙说道:“昨晚你那么冲动干什么,要是分不到地,你以后你吃啥啊。”
“实在不行,等过段时间我再和刘村长私下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杨老三捡起扫帚,扫着屋顶上的蜘蛛网说道。
李古岩也没指望靠种地来养活自己,便无所谓的回道:“没事,他们这样做我能理解,实在不行我出去打工,说不定还能干上个体户呢。”
自此1980年,温州才发出全国第一批“个体营业执照”,那时候由于资源匮乏、交通闭塞、又有大量的回城知青、转业军人、本地青年等都需要工作岗位。
那时候的工作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哪有能力安排这么多工作岗位出来,但是如果放任那些人不管不问,又会滋生一批流氓混混出来,影响社会治安。
迫于这些社会压力,国家终于放开了第一批个体经营者,也同时为他们颁发了营业执照,据说那些营业执照还是用手画出来的呢!
由于第一批“个体营业执照”的出现,慢慢地社会上就出现了,个体户这一新词。
杨老三担忧道:“你干个体户哪有种地稳当啊,不行,这事你就听哥的,回头我再去和其他村民好好说说去。”
李古岩很感谢杨老三能这么为自己着想,但还是坚持道:“真不用给我分地的,叔叔婶婶们也不容易,我一个大活人还能饿死不成,再说了我话都说出了,不能一天不到就反悔吧,让村里人以后怎么看我啊,还要不要在村里生活了。”
杨老三,心想泛起阵阵无奈感,没再多说什么,只是默默握紧手里的扫把,更加卖力的干活了。
满屋的灰尘如同下雾一样,呛得两人直咳嗽。
李古岩说道:“三哥别扫了,咱们先出去休息下。”
杨老三被呛得都没法开口说话了,跟着李古岩就冲出屋外,用手拍打着全身的灰尘。
简单地清理了身上的灰尘后两人来到大树阴凉下坐着休息。
杨老三略显怒气和疑惑,道:“你说那些人是怎么能这样了,我也是外姓人,我爷爷在六零年的时候带着我和我爸逃荒来到这里,那时候刘书记还是大队会计呢,当时大家的反应不是这样的啊。”
李古岩问道:“三哥,那时你们家是不是干活都比其他人都卖力啊?”
杨老三点头应道:“那是当然,当年村子收留我们家时,我们一家人都很感激,干活当然会比其他人卖力。”
说到这里会计杨老三好像明白了。
杨老三也是经历“大锅饭”时代,那时的田地还没分田到户,所有的田地都是公家的。
各家各户又穷得连吃饱饭都成问题,为了回家就能少吃点,那是一个比一个会偷懒。
既然是公家的田还能有人卖力干活,可不就欣然接受杨老三一家人了嘛!
但现在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地都已经到家家户户手里了,要是还来分地,那就是在他们碗里抢食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