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1个沙包造成的伤害
又过了几年时间,魏鹏举7岁多了,到了上小学的年龄。
大李庄村内有所小学,就叫做大李庄小学,所以魏老二就给魏鹏举报名了村小学。
当时农村也不是每个村都有村小学,一般周围几个村子才有一所小学。毕竟一个村子适龄上学的学生人数是不能撑起一所学校的。
大李庄村小学就不止本村孩子来上学,周围其他村子也有孩子来上学,比如距离大李庄村7里地的赵村的孩子也来这里上学。
当时大多数中国农村的孩子都是就近上小学,很少跑到很远的地方上小学,学校之间的差距也不是很明显。
20世纪90年代初,山东西南的很多地方小学里面孩子来上学,首先上的是育红班,而不是直接上小学一年级,而且小学只到五年级。所以魏鹏举小朋友首先上的就是大李庄村的育红班。
“育红”是一种革命的说法,是20世纪60年代历史遗留下的产物,意思是培养红色幼苗接班人。育红班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当时也称作学前班,但育红班与幼儿园不同的是,育红班读完后要考试,达不到要求的不能读小学一年级;而幼儿园没有这个要求,读完学前班到读小学年龄时可以直接去读小学一年级。
从20世纪60年代期间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期,都存在“育红班”这个说法。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这种在中国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才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野,直至后来逐步消失。
大李庄村的小学校长姓魏,名叫魏永文,是村支书的二弟,村里面的老师也都是大李庄村和赵村的一些懂知识有文化的村民担任,极少老师是从白水县其他地方安排过来的。
到了1991年的9月份,魏鹏举就上了大李庄村的育红班,被分在了育红一班,总共两个育红班。育红一班班主任是魏校长的妻子,名叫李红蕊,学生都喊李老师。育红二班是村里魏景文的老婆,名叫尹美丽,学生们都喊尹老师。
育红班课程不多,老师主要教认拼音和数字,学生主要能认识“a,o,e”一些简单的拼音字母,和10以内的加减法就差不多了。毕竟到了一年级老师还是要从头仔细讲起。
育红班主要就是为上一年级做好准备,起到一个过渡的作用。有些孩子年龄到了也比较懂事,有可能没上几天就直接去上一年级了,所以育红班起到一个准学前班的作用,上课的内容,就是拼音和“人口手,上中下”等简单的字。
育红班老师主要是带孩子们玩,看着他们,只要不吵架、不打架就行。有时带着孩子们做做老鹰抓小鸡之类的游戏,再唱唱小燕子穿花衣之类的儿歌。通常时候就是让孩子们自己玩。
这一天刚放学,魏鹏举一进家门,他就喊起来:“妈,学校老师让每人带个沙包,明天学校要玩丢沙包,每一个人都要有。”
“上个学,怎么这么多事情,要什么沙包呀。”张二姐在屋里回答道。张二姐正在屋里照看魏鹏举的弟弟,原来3年前,父母给魏鹏举添了个弟弟,弟弟小名天天,大名喊作魏乘风。魏乘风已经3岁了,听见哥哥回来了,要找哥哥玩。
“我不管,你要给我做个沙包,明天一定要带。不然老师得点名批评。”说完,魏鹏举一溜烟地跑出去找同学玩了。
“哥哥,等等我,我要去。嗯嗯……”魏乘风跑着追哥哥,大门还没出去,就看不到魏鹏举的身影,
发现追不上,魏乘风就哭起来。
“天天,别追你哥了,他就给个活土匪似的,你追不上,妈给你拿好吃的。”张二姐赶忙追上小儿子。
一听有好吃的,魏乘风就停下不追哥哥了。
张二姐抱着魏乘风回了屋内,拿出一个藏在小麦袋子里的苹果给魏乘风。
这样做,一是原来的苹果不是很熟,放入小麦袋子里面,小麦吸收了苹果的水分,苹果容易变熟;二是不藏起来,早就让这兄弟俩个吃完了。
张二姐看着二儿子乖乖地坐在凳子上吃苹果,想着怎么给大儿子缝沙包。
先是找到一件深蓝色的破衣服,减下能用的一块布,然后把布剪成两块巴掌大小的长块布,再后将这两块布缝到一起,最后放入大门口的沙子,封好口就算做好了。
晚上8点多,魏鹏举从外面回来了。进门就先问:“妈,沙包缝好了吗?”
“缝好了,放你书包了。”张二姐一边盛饭一边回答道。
魏鹏举手都没来的及洗就连忙打开书包。打开书包一看,原来是一个长方形的扁平沙包,拿起丢两下感觉还好。魏鹏举高兴地重新放回书包。
第二天一早,吃过早饭,魏鹏举就高高兴兴地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去上学。
上午上过一堂拼音字母课和一堂数字课,老师就让大家三人一组玩丢沙包。
这时同学们都拿出自己的沙包,真是各种形状、各种颜色都有。有些家长给缝制的沙包是6个面,每个面用的布料还不一样,里面装的小麦和豆子。有些家长给缝制的是一个圆柱加2个面的形状,里面装着豆子。
也有像魏鹏举沙包一样的形状,不过大部分家里装的都是小麦、玉米和大豆等粮食。很少有人直接装沙子。而且大家做的沙包都不是很大。魏鹏举的沙包算是个头大,重量大的代表。
丢沙包游戏是需要至少三个人参与,两头两个人丢沙包,中间一个人躲沙包。两个扔沙包的轮流砸中间躲沙包的人,如被砸中则退下。如果躲沙包的人接住沙包,则多一条命。
老师一说大家开始玩吧。同学们一哄而散,开始玩起丢沙包。
不一会就听见整个育红班前场地上都是小朋友们哈哈大笑的声音。
魏鹏举与赵晓宇、李晚晴一组。
刚开始是魏鹏举在中间接沙包,赵晓宇和李晚晴在两边丢沙包。他们用的是李晚晴奶奶缝制的沙包,这个沙包是6面体,做的非常好看,重量也不重。
魏鹏举在中间是左躲右闪,谨防被沙包打中。赵晓宇和李晚晴是想尽各种方法,一定要打中魏鹏举。经过6轮地闪转腾挪。魏鹏举还是被打中了。
“哈!中了,中了,终于中了!”李晚晴和赵晓宇高兴地说道。
“魏鹏举快下来吧,到我了。”赵晓宇兴奋地跑到中间,同时让魏鹏举到另一边丢沙包。
别看赵晓宇喊的欢,这还没有开2轮,就被魏鹏举一个沙包丢中。只能垂头丧气地走出中间。
“终于到我了,赵晓宇你走快点。”李晚晴大声对赵晓宇说道。
李晚晴这个小姑娘确实身法灵活,魏鹏举和赵晓宇都丢了10轮了,李晚晴还是没有被丢中。
又经过了5轮,还是没丢中李晚晴。
魏鹏举和赵晓宇都着急了,李晚晴也太厉害了,一直丢不中,两人也没法上场了。
魏鹏举一看这不行啊,李晚晴的这个沙包太轻了,加上李晚晴这么厉害,很难丢中她。
“先暂停,我们换个沙包。”魏鹏举朝赵晓宇和李晚晴说道。
魏鹏举跑到教室,打开自己的书包,将自己老妈给缝的沙包拿出来。
“用我的这个大沙包,我们重新开始吧。这回一定可以很快丢中李晚晴了。”魏鹏举高兴地说。
“哼,用什么沙包也丢不中我。”李晚晴反击道。
又丢了一会,还是没有丢中李晚晴。
魏鹏举准备使用一个指东打西的计策。
“快看,那儿有人打架”魏鹏举大声说。
李晚晴不自觉地往那个方向看去。魏鹏举见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将沙包扔向魏晚晴。
赵晓宇惊叫“晚晴上当了!”。
沙包砰的一下击中了李晚晴的额头。
“哈!中了,中了,终于中了!”魏鹏举和赵晓宇同时欢呼起来。
两个人光顾着欢呼了,没有注意到赵晚晴蹲下捂着头。
在旁边看着的老师,过来一会发现了不对劲,赶紧过来查看。
李老师和尹老师走到李晚晴跟前问道:“晚晴,你怎么了?抬起头来,让老师看看怎么了。”
李晚晴闻声抬起头来。原来李晚晴额头有一片已是青紫,眼里含着泪水,强忍着没有哭出来。
李晚晴看到老师老了,终于止不住眼泪哇哇大哭起来。“老师,我头疼!”
“好孩子,别哭了,咱们一起走,去村卫生室看看。”李老师牵起李晚晴的手就走。
“尹老师,你让学生们都先别玩了,先回教室看书吧。”李老师还不忘嘱咐尹老师照顾好其他学生。
“好的,李老师,你快带着李晚晴去吧。”尹老师快速回复道。
“同学们,都暂停,不玩了,先回教室看书。”尹老师让两个班同学都停下并回教室。
等同学们都回了教室。尹老师将魏鹏举和赵晓宇喊出来。
“告诉老师,你们之前玩得好好的,怎么突然李晚晴的额头就被丢青紫了?”
“老师,我不知道,都是魏鹏举弄的。”赵晓宇赶忙自辩道。
“老师,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是沙包丢中她了。”魏鹏举小声地说道。
“把你们的沙包拿过来给我看下。”
魏鹏举就将自己的沙包给老师看。
尹老师接过来一看,魏鹏举的沙包是又大又沉,里面摸着装的是沙子。
“这是谁给你做的沙包?”
“说我妈妈昨天给我缝的。”
“行了,你们先进教室看书吧。”尹老师问完后,就让两人回了教室。
尹老师就赶去了办公室,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校长。
中午放学时,老师让魏鹏举告诉父母下午过来学校一趟。
“爸、妈,下午老师让你们去趟学校。”
“什么事情,上个育红班,三天两头有事。”
“我今天玩丢沙包时,用沙包丢了李晚晴,她的头就青了。”
“什么,你这熊孩子,怎么丢的别人头。”
“就用我妈昨天给我缝的沙包丢的。”魏鹏举说完,将沙包拿出来给魏老二看。
“这沙包也太大太沉了,还她妈你不能缝小点,放点玉米进去。”魏老二朝张二姐生气地说道。
“这又怨我了,我不是想着,小孩子玩的,装玉米浪费吗。”张二姐气呼呼地反驳道。
“行了,下去我去趟学校吧。看下学校怎么说。”魏老二最终决定道。
下午魏老二去了学校,问了李晚晴家住哪,李晚晴家住在李庄村东面的镇子上,准备去李晚晴家里赔礼道歉。
第二天,魏老二买了一些吃的,带着魏鹏举一起,骑着自行车到了李晚晴家,当着她父母面,让魏鹏举道歉,魏老二也说了很多好话。
其实大李庄村和周围村子人都是沾亲带故的,大家不会因为孩子玩耍磕碰而不依不饶的。
后面魏老二和魏鹏举又去过李晚晴家几次,直到小姑娘额头青紫好了。魏老二才算放心。
经过此事,魏鹏举以后几乎就不喜欢玩丢沙包了。就算玩,也是玩的很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