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从夏天到秋天(6)

第二十二章 从夏天到秋天(6)

[笔下文学Www.bxwx.net]

于中在他这篇文章里举的另外一些例子,倒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比方说玉丘人说到某某人:“他这个人呀,做事就冒得个平仄气!”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个人干什么事都胡来,不讲究个方圆,不合常理,那个人就是傻冒一个。对这么个人的规劝就是:“你呀!做事要讲点平仄才好呢!”“平仄”是古代诗词特别是格律诗还有关于象对联里的遣词造句之对仗等理论术语,不知怎么到了今天玉丘人的口语里,却被当作了一个常用抽象名词用了。于中的解释是,古体诗词以及做诗用律、联语对仗规律长期以来在玉丘得到广泛传诵和研习,以至于“平仄”二字被人逐渐地习用于生活当中而最终导致了它的口语化,成了乡间人们常用的一个抽象名词。于中说这一情况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玉丘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此乃管中窥豹也。

这些例子我倒是同意的,我们平时就常把“平仄”两个字挂在嘴边,或者骂谁谁谁不会干事,或者教谁谁谁应该怎么做事,家长也常常叮咛他们的孩子做什么事都要讲个平仄,否则就做不好事的。

于中还举了一个简单的词汇例子,就是玉丘人出门捞鱼摸虾的时候,用来盛鱼虾的一种渔具,就是“敝笱”了。敝笱的形状实在是难以描述得好,它是一个中空的竹篓子,不管从哪一面看过去,敝笱大体上都成一个“X”状,为了携带方便,它被做成大体的椭圆体,上面的部分开口成喇叭状,中间部位象瓶颈,有倒钩,下面的部分就是盛鱼虾的主体部位了。于中引《诗经》来说明敝笱这个词的来源: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

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

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

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诗经•齐风•敝笱》

《诗经》里提到的“敝笱”,指的是一种竹制捕鱼渔具,有解释说此种渔具口有倒钩,鱼只能进不能出,这是对的。但解释说“敝笱”的“敝”是破败的意思,于中却不同意,他说那是望文生义,他说破败的敝笱其实是捕不到鱼的,鱼会从破败的敝笱里逃脱。再说《敝笱》一诗描述的是鲁桓公之妻文姜回齐国娘家探亲时的盛大场面,起兴用“破败的”渔具于理不通。其实“敝笱”就是一种渔具的名称而已,这种渔具是一种中空的椭圆体,古人也许还没有在数学上认识椭圆,古人只讲究圆,椭圆不圆,就是一个瘪了的圆了。“敝笱”的“敝”即通“瘪”,指的是敝笱的形状,而非“破败”的意思,故这种椭圆体的渔具就被称做了“敝笱”。于中在他的文章里说,《诗经•齐风•敝笱》里的“敝笱”原本是一种捕鱼的渔具,不知怎么,几千年以后,到了玉丘人的生活语言里,“敝笱”不是一种捕鱼的渔具了,而成了一种专门用来盛鱼虾的渔具,这其实又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语言现象。

于中的分析应该还是对的,他讲的一些别的例子都还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不管怎么样,他在前面还是不能举孔老二那个例子,否则,他自己也就是冒得个平仄了,写文章更要讲点平仄的。

于中写的那几篇小说里,有的很长,订成了一个本子,有的比较短,只有几张稿纸。其中有一篇小说叫做《狮子岭传奇》,写得很长。因为标题是狮子岭,我就花时间把这篇小说看完了。小说里写一个农家青年,从黄埔军校毕业以后,成了国民党的高级军官,但在抗日战争中阵亡了。军官太太历尽几年的坎坷,后来跟军官的一个部下到了台湾。国民党军官的儿子因为正在大学里读书,没有跟他母亲去台湾,毕业后在政府参加了工作,后来当了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兴修水利,开荒造田,大搞生产建设,最后累死在工作岗位上。

读完这篇小说,我马上就发现,于中在小说里写的那个国民党军官,实际上就是以叶宪灵为基础加以想象而刻画出来的,虽然在小说里没有叫做叶宪灵。我熟悉的叶宪灵是在解放战争中死亡的,于中却把他那个国民党军官写成是在抗日战争中死亡的,这是个立场问题,于中毕竟不是贫下中农,看来于中虽然教书是教得好,为人也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但在思想上,他还脱不了是个非无产阶级。我敢说,于中写的小说即使好看,也是发表不了的,他只能写给他自己看罢了。当然,我还是看了他写的小说,但这是因为他的姨娘把他的遗物交给我替她保管,因此我只是在为于中清理遗物,还不能说是他写的小说的读者。要说是读者,则必须是发表了再去读才算数的。

于中在这篇小说里写到的那个国民党军官的儿子,有很多地方写得就很象于中自己,但是于中自己就没有在政府参加工作,更没有当上公社书记,他只是当了个玉丘小学校长,这个校长还不是拿工资,而是给记工分的。

于中的日记太多,我就没有很多时间去看了。不过,根据日记里标明的日期,我还是找出了于中最后写的几篇日记出来,稍为翻了翻。在于中最后面的一篇日记里,令我大为惊讶的是,我看到了公社书记谢海秋在山上的罪行,看到了席英那张痛苦而屈辱的脸。

于中的所有本子,或者说他写的所有那些东西,我也不知道有什么作用,或者说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他的那些遗物。我所能做的,就是把那些本子,包括那些只是装订起来象本子的稿纸,重新用报纸包好,用绳子系好,整个地放进柜子里一个抽屉里去,让它们继续尘封吧。

[笔下文学Www.bxwx.net]

于中在他这篇文章里举的另外一些例子,倒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比方说玉丘人说到某某人:“他这个人呀,做事就冒得个平仄气!”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个人干什么事都胡来,不讲究个方圆,不合常理,那个人就是傻冒一个。对这么个人的规劝就是:“你呀!做事要讲点平仄才好呢!”“平仄”是古代诗词特别是格律诗还有关于象对联里的遣词造句之对仗等理论术语,不知怎么到了今天玉丘人的口语里,却被当作了一个常用抽象名词用了。于中的解释是,古体诗词以及做诗用律、联语对仗规律长期以来在玉丘得到广泛传诵和研习,以至于“平仄”二字被人逐渐地习用于生活当中而最终导致了它的口语化,成了乡间人们常用的一个抽象名词。于中说这一情况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玉丘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此乃管中窥豹也。

这些例子我倒是同意的,我们平时就常把“平仄”两个字挂在嘴边,或者骂谁谁谁不会干事,或者教谁谁谁应该怎么做事,家长也常常叮咛他们的孩子做什么事都要讲个平仄,否则就做不好事的。

于中还举了一个简单的词汇例子,就是玉丘人出门捞鱼摸虾的时候,用来盛鱼虾的一种渔具,就是“敝笱”了。敝笱的形状实在是难以描述得好,它是一个中空的竹篓子,不管从哪一面看过去,敝笱大体上都成一个“X”状,为了携带方便,它被做成大体的椭圆体,上面的部分开口成喇叭状,中间部位象瓶颈,有倒钩,下面的部分就是盛鱼虾的主体部位了。于中引《诗经》来说明敝笱这个词的来源: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

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

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

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诗经•齐风•敝笱》

《诗经》里提到的“敝笱”,指的是一种竹制捕鱼渔具,有解释说此种渔具口有倒钩,鱼只能进不能出,这是对的。但解释说“敝笱”的“敝”是破败的意思,于中却不同意,他说那是望文生义,他说破败的敝笱其实是捕不到鱼的,鱼会从破败的敝笱里逃脱。再说《敝笱》一诗描述的是鲁桓公之妻文姜回齐国娘家探亲时的盛大场面,起兴用“破败的”渔具于理不通。其实“敝笱”就是一种渔具的名称而已,这种渔具是一种中空的椭圆体,古人也许还没有在数学上认识椭圆,古人只讲究圆,椭圆不圆,就是一个瘪了的圆了。“敝笱”的“敝”即通“瘪”,指的是敝笱的形状,而非“破败”的意思,故这种椭圆体的渔具就被称做了“敝笱”。于中在他的文章里说,《诗经•齐风•敝笱》里的“敝笱”原本是一种捕鱼的渔具,不知怎么,几千年以后,到了玉丘人的生活语言里,“敝笱”不是一种捕鱼的渔具了,而成了一种专门用来盛鱼虾的渔具,这其实又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语言现象。

于中的分析应该还是对的,他讲的一些别的例子都还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不管怎么样,他在前面还是不能举孔老二那个例子,否则,他自己也就是冒得个平仄了,写文章更要讲点平仄的。

于中写的那几篇小说里,有的很长,订成了一个本子,有的比较短,只有几张稿纸。其中有一篇小说叫做《狮子岭传奇》,写得很长。因为标题是狮子岭,我就花时间把这篇小说看完了。小说里写一个农家青年,从黄埔军校毕业以后,成了国民党的高级军官,但在抗日战争中阵亡了。军官太太历尽几年的坎坷,后来跟军官的一个部下到了台湾。国民党军官的儿子因为正在大学里读书,没有跟他母亲去台湾,毕业后在政府参加了工作,后来当了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兴修水利,开荒造田,大搞生产建设,最后累死在工作岗位上。

读完这篇小说,我马上就发现,于中在小说里写的那个国民党军官,实际上就是以叶宪灵为基础加以想象而刻画出来的,虽然在小说里没有叫做叶宪灵。我熟悉的叶宪灵是在解放战争中死亡的,于中却把他那个国民党军官写成是在抗日战争中死亡的,这是个立场问题,于中毕竟不是贫下中农,看来于中虽然教书是教得好,为人也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但在思想上,他还脱不了是个非无产阶级。我敢说,于中写的小说即使好看,也是发表不了的,他只能写给他自己看罢了。当然,我还是看了他写的小说,但这是因为他的姨娘把他的遗物交给我替她保管,因此我只是在为于中清理遗物,还不能说是他写的小说的读者。要说是读者,则必须是发表了再去读才算数的。

于中在这篇小说里写到的那个国民党军官的儿子,有很多地方写得就很象于中自己,但是于中自己就没有在政府参加工作,更没有当上公社书记,他只是当了个玉丘小学校长,这个校长还不是拿工资,而是给记工分的。

于中的日记太多,我就没有很多时间去看了。不过,根据日记里标明的日期,我还是找出了于中最后写的几篇日记出来,稍为翻了翻。在于中最后面的一篇日记里,令我大为惊讶的是,我看到了公社书记谢海秋在山上的罪行,看到了席英那张痛苦而屈辱的脸。

于中的所有本子,或者说他写的所有那些东西,我也不知道有什么作用,或者说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他的那些遗物。我所能做的,就是把那些本子,包括那些只是装订起来象本子的稿纸,重新用报纸包好,用绳子系好,整个地放进柜子里一个抽屉里去,让它们继续尘封吧。

[笔下文学Www.bxwx.net]

于中在他这篇文章里举的另外一些例子,倒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比方说玉丘人说到某某人:“他这个人呀,做事就冒得个平仄气!”这句话的意思是,那个人干什么事都胡来,不讲究个方圆,不合常理,那个人就是傻冒一个。对这么个人的规劝就是:“你呀!做事要讲点平仄才好呢!”“平仄”是古代诗词特别是格律诗还有关于象对联里的遣词造句之对仗等理论术语,不知怎么到了今天玉丘人的口语里,却被当作了一个常用抽象名词用了。于中的解释是,古体诗词以及做诗用律、联语对仗规律长期以来在玉丘得到广泛传诵和研习,以至于“平仄”二字被人逐渐地习用于生活当中而最终导致了它的口语化,成了乡间人们常用的一个抽象名词。于中说这一情况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玉丘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此乃管中窥豹也。

这些例子我倒是同意的,我们平时就常把“平仄”两个字挂在嘴边,或者骂谁谁谁不会干事,或者教谁谁谁应该怎么做事,家长也常常叮咛他们的孩子做什么事都要讲个平仄,否则就做不好事的。

于中还举了一个简单的词汇例子,就是玉丘人出门捞鱼摸虾的时候,用来盛鱼虾的一种渔具,就是“敝笱”了。敝笱的形状实在是难以描述得好,它是一个中空的竹篓子,不管从哪一面看过去,敝笱大体上都成一个“X”状,为了携带方便,它被做成大体的椭圆体,上面的部分开口成喇叭状,中间部位象瓶颈,有倒钩,下面的部分就是盛鱼虾的主体部位了。于中引《诗经》来说明敝笱这个词的来源:

敝笱在梁,其鱼鲂鳏。

齐子归止,其从如云。

敝笱在梁,其鱼鲂鱮。

齐子归止,其从如雨。

敝笱在梁,其鱼唯唯。

齐子归止,其从如水。

——《诗经•齐风•敝笱》

《诗经》里提到的“敝笱”,指的是一种竹制捕鱼渔具,有解释说此种渔具口有倒钩,鱼只能进不能出,这是对的。但解释说“敝笱”的“敝”是破败的意思,于中却不同意,他说那是望文生义,他说破败的敝笱其实是捕不到鱼的,鱼会从破败的敝笱里逃脱。再说《敝笱》一诗描述的是鲁桓公之妻文姜回齐国娘家探亲时的盛大场面,起兴用“破败的”渔具于理不通。其实“敝笱”就是一种渔具的名称而已,这种渔具是一种中空的椭圆体,古人也许还没有在数学上认识椭圆,古人只讲究圆,椭圆不圆,就是一个瘪了的圆了。“敝笱”的“敝”即通“瘪”,指的是敝笱的形状,而非“破败”的意思,故这种椭圆体的渔具就被称做了“敝笱”。于中在他的文章里说,《诗经•齐风•敝笱》里的“敝笱”原本是一种捕鱼的渔具,不知怎么,几千年以后,到了玉丘人的生活语言里,“敝笱”不是一种捕鱼的渔具了,而成了一种专门用来盛鱼虾的渔具,这其实又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语言现象。

于中的分析应该还是对的,他讲的一些别的例子都还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不管怎么样,他在前面还是不能举孔老二那个例子,否则,他自己也就是冒得个平仄了,写文章更要讲点平仄的。

于中写的那几篇小说里,有的很长,订成了一个本子,有的比较短,只有几张稿纸。其中有一篇小说叫做《狮子岭传奇》,写得很长。因为标题是狮子岭,我就花时间把这篇小说看完了。小说里写一个农家青年,从黄埔军校毕业以后,成了国民党的高级军官,但在抗日战争中阵亡了。军官太太历尽几年的坎坷,后来跟军官的一个部下到了台湾。国民党军官的儿子因为正在大学里读书,没有跟他母亲去台湾,毕业后在政府参加了工作,后来当了公社书记,带领社员兴修水利,开荒造田,大搞生产建设,最后累死在工作岗位上。

读完这篇小说,我马上就发现,于中在小说里写的那个国民党军官,实际上就是以叶宪灵为基础加以想象而刻画出来的,虽然在小说里没有叫做叶宪灵。我熟悉的叶宪灵是在解放战争中死亡的,于中却把他那个国民党军官写成是在抗日战争中死亡的,这是个立场问题,于中毕竟不是贫下中农,看来于中虽然教书是教得好,为人也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但在思想上,他还脱不了是个非无产阶级。我敢说,于中写的小说即使好看,也是发表不了的,他只能写给他自己看罢了。当然,我还是看了他写的小说,但这是因为他的姨娘把他的遗物交给我替她保管,因此我只是在为于中清理遗物,还不能说是他写的小说的读者。要说是读者,则必须是发表了再去读才算数的。

于中在这篇小说里写到的那个国民党军官的儿子,有很多地方写得就很象于中自己,但是于中自己就没有在政府参加工作,更没有当上公社书记,他只是当了个玉丘小学校长,这个校长还不是拿工资,而是给记工分的。

于中的日记太多,我就没有很多时间去看了。不过,根据日记里标明的日期,我还是找出了于中最后写的几篇日记出来,稍为翻了翻。在于中最后面的一篇日记里,令我大为惊讶的是,我看到了公社书记谢海秋在山上的罪行,看到了席英那张痛苦而屈辱的脸。

于中的所有本子,或者说他写的所有那些东西,我也不知道有什么作用,或者说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他的那些遗物。我所能做的,就是把那些本子,包括那些只是装订起来象本子的稿纸,重新用报纸包好,用绳子系好,整个地放进柜子里一个抽屉里去,让它们继续尘封吧。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支部书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支部书记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二章 从夏天到秋天(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