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美国来信(1)

第三十八章 美国来信(1)

102.公元第二个千年里的某一天,玉丘来了一个不同寻常的邮包。

邮包是寄给我父亲的,这倒也不算什么,问题是这个邮包是从美国寄来的,这就非同寻常了!

父亲不是没有收到过什么样的外地、远方来的邮件、电报、包裹,这样的东西有可能是某个意想不到的早年的什么远亲的信件,或什么外调函件,或别的什么玩意。父亲就想,这大老远美国来的东西,该会是个什么惊奇或希罕呢?想一想,自家根本没有什么海外关系,那么,最可能的怕又是个什么外调函件吧。只是这一次,这个外调的“外”啊,可不是外地、异地,倒是实实在的在外国呢!

如果是这样,这邮包是不是送错了主人呢,因为自己早已经不是大队或村支部书记了。不仅如此,恐怕连人也都不是当年那个人了!如今的父亲,那场大病已经把他钳制在自家的方寸之地,腿脚都不方便,哪里也去不了,甚至连书报也看不了了!

父亲没有去动那个邮包,为慎重起见,父亲让人打电话给我,让我回去一趟。

父亲是谨慎的――万一邮包里面写的全是英文呢?

这就是父亲让我回去的理由。

――我打开了邮包,打开的竟然是父亲――不,玉丘――不,那个时代―的一个惊人的秘密!

…候,一个小玩意摆在我和父亲面前。说实话,那不过是一只小玩具罢了――但是父亲,当他看清了那个小玩意是什么以后,竟然一把把它抓在手里,急切地端详起来。我注意到了父亲异样的神色,他几乎是很慌张地,叫我快看信件里面写的是什么东西。

其实,邮包的主体应该还不是那只小玩具,是一叠厚厚的信件。

在我准备给父亲读信的时候,父亲却突然改变了主意。

他把那只小玩具放进了他的口袋――父亲的动作倒让我飞快地扫视了一眼他手里的东西――是一只很旧的木雕小羊!

父亲对我说,你先看信,看完了再说吧!

父亲说完走了出去,反身拉上了门,把我一个人关在门里。

父亲就是父亲,我的父亲。

――信件好厚,那么厚的文字材料,就如我办案时摆在桌上的一叠卷宗,当然最好由我先进行独立“阅卷”了,父亲知道他的儿子是个律师。

美国来的邮包,寄件人是叶诗筠!

父亲放进口袋的那只小玩具,是父亲当年在地主婆王雅家里替国民党团长叶宪灵刻字的时候,亲手用桃木雕刻的一只小羊,当时是专门赠送给团长的小宝贝女儿叶灵儿的。

叶诗筠当然根本不是什么美蒋特务,反革命分子的罪名也是莫须有,但她的“罪恶出身”却是改变不了的。

叶诗筠,就是当年的叶灵儿。

当然,叶诗筠一直都叫叶诗筠,叶灵儿是叶诗筠的小名。

叶诗筠六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她的父母亲,跟着她的堂叔夫妻俩生活。

那是叶宪灵不得已做出的一个重大决定,他怕孩子受战争的拖累,想到了将小女寄养到自己的堂弟家。他的堂弟叶宪哲是一所大学里的文学教授,虽然在政治上跟堂兄叶宪灵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但兄弟之间的亲情却是客观存在,加上叶宪灵一再说明只是一时权宜之计,等情况好转的时候就将女儿接回,叶宪哲就点了头。

谁知第二年就传来了叶宪灵已经为党国捐躯的消息,叶诗筠的母亲王韵没有了依靠,到了紧急关头,一念之下跟着原来丈夫手下一个营长到了台湾,走的时候甚至连看一眼小女儿的机会都没有捞着,叶宪哲工作的大学在解放区,她根本就没有办法去得了。

叶宪哲夫妇俩一直没有生育,自然就把乖巧的灵儿当做亲生女儿看待了。叶宪哲的妻子是个加拿大女人,有个中文名字杨扬。杨扬长期从事儿童文学的翻译和研究工作,同时也搞儿童文学创作,是个特别富有爱心又特别喜欢孩子的女人,对灵儿视如己出。在叶宪哲调到另一所大学以后,他就干脆在单位上正式登记了一个三口之家。因为叶灵儿天生白净,鼻梁高而直,头卷曲得好看,加上杨扬给她打扮得分外洋派,人们还真的把小姑娘看做了一个混血儿,也就没有哪个去怀疑叶灵儿不是叶宪哲夫妇的亲生女儿了。

叶诗筠在叶宪哲那里得到了很好的文学熏陶,特别是古典文学,叶宪哲也是有意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在古典文学方面能有所建树的才女的。但是,叶诗筠在大学里却选择了学工程,主要是受了她的许多同学的影响,立志学了工好建设祖国。

但是,好景不长,叶诗筠在大学的第二年,叶宪哲就因为在一次征求意见性质的会议上言不知深浅而接下来的问题又生了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升级,最后被戴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

叶宪哲在接受批判的过程中,反省材料写了厚厚的一叠。为了表示反省之深刻,他挖空心思找句子来骂自己,直把自己骂得不是个人了,似乎还嫌不够。他已经骂成了瘾,觉得自己天生就该骂,是自己对不住妻子女儿,骂死也不能解恨。直到感觉到无话可骂了,感觉到书面上骂自己比做学问还要困难了,他就变个花样以诗词的形式来继续对自己的深刻解剖也就是咒骂。结果写下来的这一类的诗词、联语洋洋大观,完全可以成集子了,简直有点象是进入了一个古典诗词创作的巅峰时期的样子。

然而,谁也不相信所有这些诗词是作批自己的东西,一旦不被看做是批自己,那是批谁呢?结果,这些由一个扭曲的心灵扭曲出来的浸透了泪水、怨愤与悔恨的诗词,成了不得了的大毒草,也就是叶宪哲反党反革命反社会主义的新的证据。

叶宪哲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感觉是天要灭叶,顺天意吧!

当他被通知去农场劳动的时候,他自己都感到惊讶,简直不敢相信对他的落会是这么轻,真是谢天谢地都来不及,他扑通一下就给给他下通知的干部跪下了,脑袋在地上磕得怪响!

叶宪哲在农场一呆就是两三年,直到身体太糟糕实在不能照顾自己了,才获准回原单位治病,以便得到他老婆的照料,但时间只有半年。谁知半年不到,叶宪哲再也撑不起了,没等到再一次如期下农场,却先顾自归了西天。

叶宪哲在家中修养的那段时间,也就是在他剩下不多的时间里,跟杨扬讲得最多的还是他看到的下面老百姓的艰难生活。他说农民生活太苦了,死了好多人啊,你都想不到的,很多都是饿死的呀!他还说,在农村,那些出身不好的可就更糟糕了,除了饥饿,没有了做人的起码的权利。说起这些的时候,叶宪哲念了一对联,当是他学究性不灭的证据了:

地主崽子不易不恨只恨地;

贫下中农好苦好爱新中国何爱贫!

叶宪哲这副巧对被回家看望他的叶诗筠知道了,因为对得实在奇巧妙绝,不用写下来就记住了。后来叶诗筠在玉丘跟我父亲在月夜里联对的时候,没来由地说出了这副对联的上联,竟然被我父亲对了个只字不差!是巧合呢,还是一个农民跟一个大学问家的略同所见?

叶宪哲去世后,杨扬本来还留在那所大学里工作,叶诗筠有空也会抽点时间去看望养母,这个来自异国的女学感到精神上还有个依靠,也就继续专心地做着她的学问。但是,文化大革命爆后,杨扬也被打成了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受到种种歧视,根本无法做学问了。杨扬是个十分坚毅而又特别倔强的女性,在遭受了几场批斗以后,她设法去了香港,从此就再也没回过中国大陆。

……

102.公元第二个千年里的某一天,玉丘来了一个不同寻常的邮包。

邮包是寄给我父亲的,这倒也不算什么,问题是这个邮包是从美国寄来的,这就非同寻常了!

父亲不是没有收到过什么样的外地、远方来的邮件、电报、包裹,这样的东西有可能是某个意想不到的早年的什么远亲的信件,或什么外调函件,或别的什么玩意。父亲就想,这大老远美国来的东西,该会是个什么惊奇或希罕呢?想一想,自家根本没有什么海外关系,那么,最可能的怕又是个什么外调函件吧。只是这一次,这个外调的“外”啊,可不是外地、异地,倒是实实在的在外国呢!

如果是这样,这邮包是不是送错了主人呢,因为自己早已经不是大队或村支部书记了。不仅如此,恐怕连人也都不是当年那个人了!如今的父亲,那场大病已经把他钳制在自家的方寸之地,腿脚都不方便,哪里也去不了,甚至连书报也看不了了!

父亲没有去动那个邮包,为慎重起见,父亲让人打电话给我,让我回去一趟。

父亲是谨慎的――万一邮包里面写的全是英文呢?

这就是父亲让我回去的理由。

――我打开了邮包,打开的竟然是父亲――不,玉丘――不,那个时代―的一个惊人的秘密!

…候,一个小玩意摆在我和父亲面前。说实话,那不过是一只小玩具罢了――但是父亲,当他看清了那个小玩意是什么以后,竟然一把把它抓在手里,急切地端详起来。我注意到了父亲异样的神色,他几乎是很慌张地,叫我快看信件里面写的是什么东西。

其实,邮包的主体应该还不是那只小玩具,是一叠厚厚的信件。

在我准备给父亲读信的时候,父亲却突然改变了主意。

他把那只小玩具放进了他的口袋――父亲的动作倒让我飞快地扫视了一眼他手里的东西――是一只很旧的木雕小羊!

父亲对我说,你先看信,看完了再说吧!

父亲说完走了出去,反身拉上了门,把我一个人关在门里。

父亲就是父亲,我的父亲。

――信件好厚,那么厚的文字材料,就如我办案时摆在桌上的一叠卷宗,当然最好由我先进行独立“阅卷”了,父亲知道他的儿子是个律师。

美国来的邮包,寄件人是叶诗筠!

父亲放进口袋的那只小玩具,是父亲当年在地主婆王雅家里替国民党团长叶宪灵刻字的时候,亲手用桃木雕刻的一只小羊,当时是专门赠送给团长的小宝贝女儿叶灵儿的。

叶诗筠当然根本不是什么美蒋特务,反革命分子的罪名也是莫须有,但她的“罪恶出身”却是改变不了的。

叶诗筠,就是当年的叶灵儿。

当然,叶诗筠一直都叫叶诗筠,叶灵儿是叶诗筠的小名。

叶诗筠六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她的父母亲,跟着她的堂叔夫妻俩生活。

那是叶宪灵不得已做出的一个重大决定,他怕孩子受战争的拖累,想到了将小女寄养到自己的堂弟家。他的堂弟叶宪哲是一所大学里的文学教授,虽然在政治上跟堂兄叶宪灵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但兄弟之间的亲情却是客观存在,加上叶宪灵一再说明只是一时权宜之计,等情况好转的时候就将女儿接回,叶宪哲就点了头。

谁知第二年就传来了叶宪灵已经为党国捐躯的消息,叶诗筠的母亲王韵没有了依靠,到了紧急关头,一念之下跟着原来丈夫手下一个营长到了台湾,走的时候甚至连看一眼小女儿的机会都没有捞着,叶宪哲工作的大学在解放区,她根本就没有办法去得了。

叶宪哲夫妇俩一直没有生育,自然就把乖巧的灵儿当做亲生女儿看待了。叶宪哲的妻子是个加拿大女人,有个中文名字杨扬。杨扬长期从事儿童文学的翻译和研究工作,同时也搞儿童文学创作,是个特别富有爱心又特别喜欢孩子的女人,对灵儿视如己出。在叶宪哲调到另一所大学以后,他就干脆在单位上正式登记了一个三口之家。因为叶灵儿天生白净,鼻梁高而直,头卷曲得好看,加上杨扬给她打扮得分外洋派,人们还真的把小姑娘看做了一个混血儿,也就没有哪个去怀疑叶灵儿不是叶宪哲夫妇的亲生女儿了。

叶诗筠在叶宪哲那里得到了很好的文学熏陶,特别是古典文学,叶宪哲也是有意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在古典文学方面能有所建树的才女的。但是,叶诗筠在大学里却选择了学工程,主要是受了她的许多同学的影响,立志学了工好建设祖国。

但是,好景不长,叶诗筠在大学的第二年,叶宪哲就因为在一次征求意见性质的会议上言不知深浅而接下来的问题又生了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升级,最后被戴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

叶宪哲在接受批判的过程中,反省材料写了厚厚的一叠。为了表示反省之深刻,他挖空心思找句子来骂自己,直把自己骂得不是个人了,似乎还嫌不够。他已经骂成了瘾,觉得自己天生就该骂,是自己对不住妻子女儿,骂死也不能解恨。直到感觉到无话可骂了,感觉到书面上骂自己比做学问还要困难了,他就变个花样以诗词的形式来继续对自己的深刻解剖也就是咒骂。结果写下来的这一类的诗词、联语洋洋大观,完全可以成集子了,简直有点象是进入了一个古典诗词创作的巅峰时期的样子。

然而,谁也不相信所有这些诗词是作批自己的东西,一旦不被看做是批自己,那是批谁呢?结果,这些由一个扭曲的心灵扭曲出来的浸透了泪水、怨愤与悔恨的诗词,成了不得了的大毒草,也就是叶宪哲反党反革命反社会主义的新的证据。

叶宪哲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感觉是天要灭叶,顺天意吧!

当他被通知去农场劳动的时候,他自己都感到惊讶,简直不敢相信对他的落会是这么轻,真是谢天谢地都来不及,他扑通一下就给给他下通知的干部跪下了,脑袋在地上磕得怪响!

叶宪哲在农场一呆就是两三年,直到身体太糟糕实在不能照顾自己了,才获准回原单位治病,以便得到他老婆的照料,但时间只有半年。谁知半年不到,叶宪哲再也撑不起了,没等到再一次如期下农场,却先顾自归了西天。

叶宪哲在家中修养的那段时间,也就是在他剩下不多的时间里,跟杨扬讲得最多的还是他看到的下面老百姓的艰难生活。他说农民生活太苦了,死了好多人啊,你都想不到的,很多都是饿死的呀!他还说,在农村,那些出身不好的可就更糟糕了,除了饥饿,没有了做人的起码的权利。说起这些的时候,叶宪哲念了一对联,当是他学究性不灭的证据了:

地主崽子不易不恨只恨地;

贫下中农好苦好爱新中国何爱贫!

叶宪哲这副巧对被回家看望他的叶诗筠知道了,因为对得实在奇巧妙绝,不用写下来就记住了。后来叶诗筠在玉丘跟我父亲在月夜里联对的时候,没来由地说出了这副对联的上联,竟然被我父亲对了个只字不差!是巧合呢,还是一个农民跟一个大学问家的略同所见?

叶宪哲去世后,杨扬本来还留在那所大学里工作,叶诗筠有空也会抽点时间去看望养母,这个来自异国的女学感到精神上还有个依靠,也就继续专心地做着她的学问。但是,文化大革命爆后,杨扬也被打成了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受到种种歧视,根本无法做学问了。杨扬是个十分坚毅而又特别倔强的女性,在遭受了几场批斗以后,她设法去了香港,从此就再也没回过中国大陆。

……

102.公元第二个千年里的某一天,玉丘来了一个不同寻常的邮包。

邮包是寄给我父亲的,这倒也不算什么,问题是这个邮包是从美国寄来的,这就非同寻常了!

父亲不是没有收到过什么样的外地、远方来的邮件、电报、包裹,这样的东西有可能是某个意想不到的早年的什么远亲的信件,或什么外调函件,或别的什么玩意。父亲就想,这大老远美国来的东西,该会是个什么惊奇或希罕呢?想一想,自家根本没有什么海外关系,那么,最可能的怕又是个什么外调函件吧。只是这一次,这个外调的“外”啊,可不是外地、异地,倒是实实在的在外国呢!

如果是这样,这邮包是不是送错了主人呢,因为自己早已经不是大队或村支部书记了。不仅如此,恐怕连人也都不是当年那个人了!如今的父亲,那场大病已经把他钳制在自家的方寸之地,腿脚都不方便,哪里也去不了,甚至连书报也看不了了!

父亲没有去动那个邮包,为慎重起见,父亲让人打电话给我,让我回去一趟。

父亲是谨慎的――万一邮包里面写的全是英文呢?

这就是父亲让我回去的理由。

――我打开了邮包,打开的竟然是父亲――不,玉丘――不,那个时代―的一个惊人的秘密!

…候,一个小玩意摆在我和父亲面前。说实话,那不过是一只小玩具罢了――但是父亲,当他看清了那个小玩意是什么以后,竟然一把把它抓在手里,急切地端详起来。我注意到了父亲异样的神色,他几乎是很慌张地,叫我快看信件里面写的是什么东西。

其实,邮包的主体应该还不是那只小玩具,是一叠厚厚的信件。

在我准备给父亲读信的时候,父亲却突然改变了主意。

他把那只小玩具放进了他的口袋――父亲的动作倒让我飞快地扫视了一眼他手里的东西――是一只很旧的木雕小羊!

父亲对我说,你先看信,看完了再说吧!

父亲说完走了出去,反身拉上了门,把我一个人关在门里。

父亲就是父亲,我的父亲。

――信件好厚,那么厚的文字材料,就如我办案时摆在桌上的一叠卷宗,当然最好由我先进行独立“阅卷”了,父亲知道他的儿子是个律师。

美国来的邮包,寄件人是叶诗筠!

父亲放进口袋的那只小玩具,是父亲当年在地主婆王雅家里替国民党团长叶宪灵刻字的时候,亲手用桃木雕刻的一只小羊,当时是专门赠送给团长的小宝贝女儿叶灵儿的。

叶诗筠当然根本不是什么美蒋特务,反革命分子的罪名也是莫须有,但她的“罪恶出身”却是改变不了的。

叶诗筠,就是当年的叶灵儿。

当然,叶诗筠一直都叫叶诗筠,叶灵儿是叶诗筠的小名。

叶诗筠六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她的父母亲,跟着她的堂叔夫妻俩生活。

那是叶宪灵不得已做出的一个重大决定,他怕孩子受战争的拖累,想到了将小女寄养到自己的堂弟家。他的堂弟叶宪哲是一所大学里的文学教授,虽然在政治上跟堂兄叶宪灵没有太多的共同语言,但兄弟之间的亲情却是客观存在,加上叶宪灵一再说明只是一时权宜之计,等情况好转的时候就将女儿接回,叶宪哲就点了头。

谁知第二年就传来了叶宪灵已经为党国捐躯的消息,叶诗筠的母亲王韵没有了依靠,到了紧急关头,一念之下跟着原来丈夫手下一个营长到了台湾,走的时候甚至连看一眼小女儿的机会都没有捞着,叶宪哲工作的大学在解放区,她根本就没有办法去得了。

叶宪哲夫妇俩一直没有生育,自然就把乖巧的灵儿当做亲生女儿看待了。叶宪哲的妻子是个加拿大女人,有个中文名字杨扬。杨扬长期从事儿童文学的翻译和研究工作,同时也搞儿童文学创作,是个特别富有爱心又特别喜欢孩子的女人,对灵儿视如己出。在叶宪哲调到另一所大学以后,他就干脆在单位上正式登记了一个三口之家。因为叶灵儿天生白净,鼻梁高而直,头卷曲得好看,加上杨扬给她打扮得分外洋派,人们还真的把小姑娘看做了一个混血儿,也就没有哪个去怀疑叶灵儿不是叶宪哲夫妇的亲生女儿了。

叶诗筠在叶宪哲那里得到了很好的文学熏陶,特别是古典文学,叶宪哲也是有意想把女儿培养成一个在古典文学方面能有所建树的才女的。但是,叶诗筠在大学里却选择了学工程,主要是受了她的许多同学的影响,立志学了工好建设祖国。

但是,好景不长,叶诗筠在大学的第二年,叶宪哲就因为在一次征求意见性质的会议上言不知深浅而接下来的问题又生了一连串意想不到的升级,最后被戴上了右派分子的帽子。

叶宪哲在接受批判的过程中,反省材料写了厚厚的一叠。为了表示反省之深刻,他挖空心思找句子来骂自己,直把自己骂得不是个人了,似乎还嫌不够。他已经骂成了瘾,觉得自己天生就该骂,是自己对不住妻子女儿,骂死也不能解恨。直到感觉到无话可骂了,感觉到书面上骂自己比做学问还要困难了,他就变个花样以诗词的形式来继续对自己的深刻解剖也就是咒骂。结果写下来的这一类的诗词、联语洋洋大观,完全可以成集子了,简直有点象是进入了一个古典诗词创作的巅峰时期的样子。

然而,谁也不相信所有这些诗词是作批自己的东西,一旦不被看做是批自己,那是批谁呢?结果,这些由一个扭曲的心灵扭曲出来的浸透了泪水、怨愤与悔恨的诗词,成了不得了的大毒草,也就是叶宪哲反党反革命反社会主义的新的证据。

叶宪哲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感觉是天要灭叶,顺天意吧!

当他被通知去农场劳动的时候,他自己都感到惊讶,简直不敢相信对他的落会是这么轻,真是谢天谢地都来不及,他扑通一下就给给他下通知的干部跪下了,脑袋在地上磕得怪响!

叶宪哲在农场一呆就是两三年,直到身体太糟糕实在不能照顾自己了,才获准回原单位治病,以便得到他老婆的照料,但时间只有半年。谁知半年不到,叶宪哲再也撑不起了,没等到再一次如期下农场,却先顾自归了西天。

叶宪哲在家中修养的那段时间,也就是在他剩下不多的时间里,跟杨扬讲得最多的还是他看到的下面老百姓的艰难生活。他说农民生活太苦了,死了好多人啊,你都想不到的,很多都是饿死的呀!他还说,在农村,那些出身不好的可就更糟糕了,除了饥饿,没有了做人的起码的权利。说起这些的时候,叶宪哲念了一对联,当是他学究性不灭的证据了:

地主崽子不易不恨只恨地;

贫下中农好苦好爱新中国何爱贫!

叶宪哲这副巧对被回家看望他的叶诗筠知道了,因为对得实在奇巧妙绝,不用写下来就记住了。后来叶诗筠在玉丘跟我父亲在月夜里联对的时候,没来由地说出了这副对联的上联,竟然被我父亲对了个只字不差!是巧合呢,还是一个农民跟一个大学问家的略同所见?

叶宪哲去世后,杨扬本来还留在那所大学里工作,叶诗筠有空也会抽点时间去看望养母,这个来自异国的女学感到精神上还有个依靠,也就继续专心地做着她的学问。但是,文化大革命爆后,杨扬也被打成了资产阶级学术权威,受到种种歧视,根本无法做学问了。杨扬是个十分坚毅而又特别倔强的女性,在遭受了几场批斗以后,她设法去了香港,从此就再也没回过中国大陆。

……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支部书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支部书记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 美国来信(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