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惊叹号(1)
[笔下文学Www.bxwx.net]
31.世界各国各地各时期,都有过社会运动或者是动荡,中国人把它叫做革命。中国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场社会动荡,现在什么书里一提起来总是这样开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我却喜欢把它叫做“中国特色的社会动荡”!我是虢家的次子,没读多少书,就是源于那场动荡,我没有我的小弟弟那么幸运,他长在七、八十年代,能够上大学,能够当干部,还能够写文章,我们家在文才上算是有了个传人了,而且我的弟弟肯定会远远超过我父亲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嘛!时代造英雄,时代也成就人的价值。
我恰恰是那场动荡中被耽搁的一代,虽然后来我也勉强读完了初中,但却学不到任何东西,我几乎无一技之长,现在还在沿海打工,是个老打工仔了。
文化大革命蔓延到农村是稍稍晚了一点的,但终究还是象湘江河里夏季的大水,漫过来了!开始的时候我们倒还没有听到文化大革命这个概念,一切就是感觉,用现在的话说是跟着感觉走。我那时十多岁,更不太懂得什么,要是懂的话,特别要是知道其性质并且有一天会结束的话,我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但人没有先知先觉的能力,人是一粒沙,社会是一股洪流,你被一股洪流裹挟着滚向前,不知方向,不知何处是归宿。你的归宿在河床,在沙滩,在港湾,在大海?你无从得知,你就被裹在一股汹涌的洪流里!
童年的我对那场动荡最清晰的感觉是在一天深夜,睡梦中被一阵锣声惊醒。当!当!当!“打倒叛徒、内奸、工贼**!”当!当!……是一队人马在连夜做着紧急宣传,是游行式的政治宣传。正上小学高年级的我,虽然还不懂什么是政治,但在小学课本上已经认识了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周恩来,在我们有限的知识视野中是代表中国的几个光辉灿烂的符号,没有这些符号我们就会回到万恶的旧社会,吃二遍苦,受二遍罪,美国佬、苏修就会占领我们,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就没有了我们!现在这么大个符号被打倒了,童年的我竟然吓得在被窝里缩做一团!
幸亏第二天爬起来发现自己还在,父母亲还在,兄弟姐妹还在,小朋友还在,院子还是那个院子,山还是那座山,路也还是那条路,我们背上书包照旧上学。但过不久学校里就不一样了,我们学的东西不一样了,我们开展的活动不一样了,老师的神色不一样了,只有我们的童心没变。我们当然不知道童心正被扭曲着!
“破四旧,立四新”,这些景象是人们分明感觉到的,也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
据说我们学校原来是个道观,有很多菩萨的,解放后菩萨被砸掉了。我们想鬼菩萨幸亏被砸掉,要不然我们在学校里读书不被吓死才怪呢!
学校礼堂里,正中有个大土台,听说过去就是玉丘观的大神台。以前神台的各种东西都被砸掉了,就留下这么个土台子在那里,成了学校组织学生搞文艺活动的戏台。这时又来了很多大人,在整个学校里巡视,检查,不时地砸着东西,烧着东西,说是还有没搞彻底的属于“四旧”的东西,比如戏台上方大梁上的龙凤图案,两边高悬着的大匾上的镂空雕花和狮子等等。大人们搭个梯子爬上去用斧头劈,用凿去凿,折腾了好长时间。
家里也在搞。我家原来住的床,我们以前并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对劲,现在听说床上也有“四旧”。我们家的床我后来才知道叫篷花床,是我爷爷奶奶过去有钱的时候做起来的,上面有很多极为复杂的东西,象各种图案、雕花、镶金边的镜子,还有凸起的龙、凤、狮子、麒麟等等,还有可以打开的小抽屉、小柜门,我现在都记不起到底有多复杂了。本来那床是要被砸掉的,至少要砸掉床的全部上半部分(我家的床也有“上层建筑”,而床上该砸的属于“四旧”的东西也都基本上位于“上层建筑”),顶多留个床兜兜——“经济基础”,供我们能躺在那里就行了。
父亲本来有点舍不得动斧头,人们都说父亲脑瓜子特灵活,他当时就来了个灵活处理,用刀刨去了所有可疑的“四旧”装饰,只保住了一个千疮百孔的床支架。
我们家还砸了很多带图案的碗、壶、盆、台、杯子、酒盅、筷子……家里还有很多爷爷奶奶父亲母亲过去买的或者做的各种铁器、铜器、银器、金器,很多都是我们小时候玩过的东西,觉得有点古怪的东西。象一把小小的、极精致的火钳,是不拿来烧火用的,只拿来看和玩,锃亮的,很可爱。一圈大链子,一把捧起来好重,上面套着有挖耳朵的,有剪指甲的,有磨指甲的,有刮舌苔的,有夹眼睫毛的,有往后背挠痒痒的,有开瓶子的,有钻小洞的,我都记不了那么多了,还有古里八怪的图案和雕花,还有那链子本身也极为复杂,有两道股的,有三道股的,有四道股,有八道股的。单是这么一大串东西拢起来一股脑儿丢到抽屉里,就可装满大半个抽屉的。
所有这些东西都被收走了。我听见有人说虢支书你家的“四旧”真多啊,我们到公社可以报个大喜了!
记得当时我爷爷奶奶疯了似地跟人抢这些东西,但抢不赢,在地上哭,在地上打滚。父亲等人走后去扶我爷爷奶奶,怎么也扶不起。父亲后来就跪在爷爷奶奶身边,我爷爷给我父亲很很地打了几耳光,父亲不做声,也不动。我爷爷自己却边打人边哭,号叫着:“害精啊!害精啊!”
我们虢家是有谱书的,我那时还不知道家谱是什么东西,直到现在我还读不懂家乡重修的谱书,那里面的文字真的很生涩,打开第一页前面那段文字我读起来就如天书一般。当年尽管也只有少数几个人看得懂,象我父亲就是可以对谱书解个明白的人,但那时家家都把那东西看得很重,视为自家的根,没有那一本天书好象就找不着自家的根了似的。我虽然看不太懂,但我明白家谱好比一个姓氏的历史大树,每家每人都是那棵苍老之树上的一个小点、枝桠或一片叶子,我也是那棵参天大树上的一片叶子,每家每人都可顺着根系找到自家那根小枝桠甚至自己那片叶子的具体位置。那棵大树就是一个姓氏发端与繁衍的脉系,浓缩着那个姓氏的时间春秋。好比历史长河滚滚东流,一本家谱就是河床里沉下来的棵棵卵石。因此家家都珍藏着一本谱书,好象有了这么一本线装书,那一家就是一个家族河床里的一棵卵石,没有的话呢,似乎就是长河里的一粒细沙,不知道会被河水冲到哪里哩!
但是上面来人宣布了,家谱是“四旧”,是封建余毒,是糟粕,宣扬封建大家族观念,是毒草。人人都是革命同志,革命同志四海为家,革命同志只属于一个组织,不能属于一个姓氏,不能宣扬个人属于哪一家的封建观念,所以家谱必须销毁!
父亲就动员社员们交家谱,收上来后组织统一销毁。有人迟迟不交,就派人到家里去抄。等到都收上来了,就把这些线装书堆放在一起,点上了火。大火烧起来,有人斗志昂扬,有人一旁观火,有人在火光中流泪。不管怎样,一把冲天大火,就将一个姓氏的历史变做了灰烬,列祖列宗们就在烟火中消失了。人们不需要根,只需要革命,不需要昨天,只需要今天和明天。
那时兴起学**著作的热潮,人手一本红宝书,不管那些农民是不是认识字。父亲自从解放以来就读过不少**的著作了,这时还读。父亲有个专门的地方放红宝书,是他亲手做的“宝书台”。那“宝书台”用硬纸盒做成,“宝书台”三个字是他手写的隶书字。“宝书台”后面的墙上用红纸布了个背景,两边还写有一副对联,是父亲自己做自己书写的:
“**的书常读有得,
**的事不干无益。”
那时见得多的一副对联是:“读**书,跟**走。”这副对联家家户户都有,一律是贴在堂屋正中**画像的两边的。父亲是远近闻名的乡野才子,有人叫他“才子支书”,他做的“宝书台”肯定要有他自己做的对联的。
平时红宝书放在台上,不准任何人动它,红宝书上放着镀铜水的**瓷像。有空时父亲端起**像,拿出红宝书,再把**像放到“宝书台”上,然后方得读书,读了书又照原样放好书和像。
后来还跳舞。有人可能只知道那时干部工人学生解放军跳“忠字舞”,实际上在农村,我们那里男女老少都学了跳这种舞蹈。那场面可够壮观,那场面也够滑稽。生产队百几十个人,有时大队开群众会时上千把个人,公社开群众会时则是人山人海,排成了简单的舞蹈方阵。舞蹈队列不需要象今天这般五彩缤纷、花样百出的变化,只需要舞姿(准确地讲是忠心)就行了。场面的壮观之处在于那无数双手里舞动的红宝书,真正是汇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辽阔的一片鲜红扑面而来,使你直觉得全世界都是红色的,正与那红色的年代合拍。场面的滑稽是笨手本笨脚的农民举手投足没有舞蹈的韵律,到象是在表演集体小品节目。你在农民们僵硬的舞蹈动作里看出来的仍旧是用牛耙田、插秧割禾的劳作的变形。
[笔下文学Www.bxwx.net]
31.世界各国各地各时期,都有过社会运动或者是动荡,中国人把它叫做革命。中国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场社会动荡,现在什么书里一提起来总是这样开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我却喜欢把它叫做“中国特色的社会动荡”!我是虢家的次子,没读多少书,就是源于那场动荡,我没有我的小弟弟那么幸运,他长在七、八十年代,能够上大学,能够当干部,还能够写文章,我们家在文才上算是有了个传人了,而且我的弟弟肯定会远远超过我父亲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嘛!时代造英雄,时代也成就人的价值。
我恰恰是那场动荡中被耽搁的一代,虽然后来我也勉强读完了初中,但却学不到任何东西,我几乎无一技之长,现在还在沿海打工,是个老打工仔了。
文化大革命蔓延到农村是稍稍晚了一点的,但终究还是象湘江河里夏季的大水,漫过来了!开始的时候我们倒还没有听到文化大革命这个概念,一切就是感觉,用现在的话说是跟着感觉走。我那时十多岁,更不太懂得什么,要是懂的话,特别要是知道其性质并且有一天会结束的话,我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但人没有先知先觉的能力,人是一粒沙,社会是一股洪流,你被一股洪流裹挟着滚向前,不知方向,不知何处是归宿。你的归宿在河床,在沙滩,在港湾,在大海?你无从得知,你就被裹在一股汹涌的洪流里!
童年的我对那场动荡最清晰的感觉是在一天深夜,睡梦中被一阵锣声惊醒。当!当!当!“打倒叛徒、内奸、工贼**!”当!当!……是一队人马在连夜做着紧急宣传,是游行式的政治宣传。正上小学高年级的我,虽然还不懂什么是政治,但在小学课本上已经认识了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周恩来,在我们有限的知识视野中是代表中国的几个光辉灿烂的符号,没有这些符号我们就会回到万恶的旧社会,吃二遍苦,受二遍罪,美国佬、苏修就会占领我们,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就没有了我们!现在这么大个符号被打倒了,童年的我竟然吓得在被窝里缩做一团!
幸亏第二天爬起来发现自己还在,父母亲还在,兄弟姐妹还在,小朋友还在,院子还是那个院子,山还是那座山,路也还是那条路,我们背上书包照旧上学。但过不久学校里就不一样了,我们学的东西不一样了,我们开展的活动不一样了,老师的神色不一样了,只有我们的童心没变。我们当然不知道童心正被扭曲着!
“破四旧,立四新”,这些景象是人们分明感觉到的,也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
据说我们学校原来是个道观,有很多菩萨的,解放后菩萨被砸掉了。我们想鬼菩萨幸亏被砸掉,要不然我们在学校里读书不被吓死才怪呢!
学校礼堂里,正中有个大土台,听说过去就是玉丘观的大神台。以前神台的各种东西都被砸掉了,就留下这么个土台子在那里,成了学校组织学生搞文艺活动的戏台。这时又来了很多大人,在整个学校里巡视,检查,不时地砸着东西,烧着东西,说是还有没搞彻底的属于“四旧”的东西,比如戏台上方大梁上的龙凤图案,两边高悬着的大匾上的镂空雕花和狮子等等。大人们搭个梯子爬上去用斧头劈,用凿去凿,折腾了好长时间。
家里也在搞。我家原来住的床,我们以前并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对劲,现在听说床上也有“四旧”。我们家的床我后来才知道叫篷花床,是我爷爷奶奶过去有钱的时候做起来的,上面有很多极为复杂的东西,象各种图案、雕花、镶金边的镜子,还有凸起的龙、凤、狮子、麒麟等等,还有可以打开的小抽屉、小柜门,我现在都记不起到底有多复杂了。本来那床是要被砸掉的,至少要砸掉床的全部上半部分(我家的床也有“上层建筑”,而床上该砸的属于“四旧”的东西也都基本上位于“上层建筑”),顶多留个床兜兜——“经济基础”,供我们能躺在那里就行了。
父亲本来有点舍不得动斧头,人们都说父亲脑瓜子特灵活,他当时就来了个灵活处理,用刀刨去了所有可疑的“四旧”装饰,只保住了一个千疮百孔的床支架。
我们家还砸了很多带图案的碗、壶、盆、台、杯子、酒盅、筷子……家里还有很多爷爷奶奶父亲母亲过去买的或者做的各种铁器、铜器、银器、金器,很多都是我们小时候玩过的东西,觉得有点古怪的东西。象一把小小的、极精致的火钳,是不拿来烧火用的,只拿来看和玩,锃亮的,很可爱。一圈大链子,一把捧起来好重,上面套着有挖耳朵的,有剪指甲的,有磨指甲的,有刮舌苔的,有夹眼睫毛的,有往后背挠痒痒的,有开瓶子的,有钻小洞的,我都记不了那么多了,还有古里八怪的图案和雕花,还有那链子本身也极为复杂,有两道股的,有三道股的,有四道股,有八道股的。单是这么一大串东西拢起来一股脑儿丢到抽屉里,就可装满大半个抽屉的。
所有这些东西都被收走了。我听见有人说虢支书你家的“四旧”真多啊,我们到公社可以报个大喜了!
记得当时我爷爷奶奶疯了似地跟人抢这些东西,但抢不赢,在地上哭,在地上打滚。父亲等人走后去扶我爷爷奶奶,怎么也扶不起。父亲后来就跪在爷爷奶奶身边,我爷爷给我父亲很很地打了几耳光,父亲不做声,也不动。我爷爷自己却边打人边哭,号叫着:“害精啊!害精啊!”
我们虢家是有谱书的,我那时还不知道家谱是什么东西,直到现在我还读不懂家乡重修的谱书,那里面的文字真的很生涩,打开第一页前面那段文字我读起来就如天书一般。当年尽管也只有少数几个人看得懂,象我父亲就是可以对谱书解个明白的人,但那时家家都把那东西看得很重,视为自家的根,没有那一本天书好象就找不着自家的根了似的。我虽然看不太懂,但我明白家谱好比一个姓氏的历史大树,每家每人都是那棵苍老之树上的一个小点、枝桠或一片叶子,我也是那棵参天大树上的一片叶子,每家每人都可顺着根系找到自家那根小枝桠甚至自己那片叶子的具体位置。那棵大树就是一个姓氏发端与繁衍的脉系,浓缩着那个姓氏的时间春秋。好比历史长河滚滚东流,一本家谱就是河床里沉下来的棵棵卵石。因此家家都珍藏着一本谱书,好象有了这么一本线装书,那一家就是一个家族河床里的一棵卵石,没有的话呢,似乎就是长河里的一粒细沙,不知道会被河水冲到哪里哩!
但是上面来人宣布了,家谱是“四旧”,是封建余毒,是糟粕,宣扬封建大家族观念,是毒草。人人都是革命同志,革命同志四海为家,革命同志只属于一个组织,不能属于一个姓氏,不能宣扬个人属于哪一家的封建观念,所以家谱必须销毁!
父亲就动员社员们交家谱,收上来后组织统一销毁。有人迟迟不交,就派人到家里去抄。等到都收上来了,就把这些线装书堆放在一起,点上了火。大火烧起来,有人斗志昂扬,有人一旁观火,有人在火光中流泪。不管怎样,一把冲天大火,就将一个姓氏的历史变做了灰烬,列祖列宗们就在烟火中消失了。人们不需要根,只需要革命,不需要昨天,只需要今天和明天。
那时兴起学**著作的热潮,人手一本红宝书,不管那些农民是不是认识字。父亲自从解放以来就读过不少**的著作了,这时还读。父亲有个专门的地方放红宝书,是他亲手做的“宝书台”。那“宝书台”用硬纸盒做成,“宝书台”三个字是他手写的隶书字。“宝书台”后面的墙上用红纸布了个背景,两边还写有一副对联,是父亲自己做自己书写的:
“**的书常读有得,
**的事不干无益。”
那时见得多的一副对联是:“读**书,跟**走。”这副对联家家户户都有,一律是贴在堂屋正中**画像的两边的。父亲是远近闻名的乡野才子,有人叫他“才子支书”,他做的“宝书台”肯定要有他自己做的对联的。
平时红宝书放在台上,不准任何人动它,红宝书上放着镀铜水的**瓷像。有空时父亲端起**像,拿出红宝书,再把**像放到“宝书台”上,然后方得读书,读了书又照原样放好书和像。
后来还跳舞。有人可能只知道那时干部工人学生解放军跳“忠字舞”,实际上在农村,我们那里男女老少都学了跳这种舞蹈。那场面可够壮观,那场面也够滑稽。生产队百几十个人,有时大队开群众会时上千把个人,公社开群众会时则是人山人海,排成了简单的舞蹈方阵。舞蹈队列不需要象今天这般五彩缤纷、花样百出的变化,只需要舞姿(准确地讲是忠心)就行了。场面的壮观之处在于那无数双手里舞动的红宝书,真正是汇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辽阔的一片鲜红扑面而来,使你直觉得全世界都是红色的,正与那红色的年代合拍。场面的滑稽是笨手本笨脚的农民举手投足没有舞蹈的韵律,到象是在表演集体小品节目。你在农民们僵硬的舞蹈动作里看出来的仍旧是用牛耙田、插秧割禾的劳作的变形。
[笔下文学Www.bxwx.net]
31.世界各国各地各时期,都有过社会运动或者是动荡,中国人把它叫做革命。中国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那场社会动荡,现在什么书里一提起来总是这样开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我却喜欢把它叫做“中国特色的社会动荡”!我是虢家的次子,没读多少书,就是源于那场动荡,我没有我的小弟弟那么幸运,他长在七、八十年代,能够上大学,能够当干部,还能够写文章,我们家在文才上算是有了个传人了,而且我的弟弟肯定会远远超过我父亲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嘛!时代造英雄,时代也成就人的价值。
我恰恰是那场动荡中被耽搁的一代,虽然后来我也勉强读完了初中,但却学不到任何东西,我几乎无一技之长,现在还在沿海打工,是个老打工仔了。
文化大革命蔓延到农村是稍稍晚了一点的,但终究还是象湘江河里夏季的大水,漫过来了!开始的时候我们倒还没有听到文化大革命这个概念,一切就是感觉,用现在的话说是跟着感觉走。我那时十多岁,更不太懂得什么,要是懂的话,特别要是知道其性质并且有一天会结束的话,我也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了。但人没有先知先觉的能力,人是一粒沙,社会是一股洪流,你被一股洪流裹挟着滚向前,不知方向,不知何处是归宿。你的归宿在河床,在沙滩,在港湾,在大海?你无从得知,你就被裹在一股汹涌的洪流里!
童年的我对那场动荡最清晰的感觉是在一天深夜,睡梦中被一阵锣声惊醒。当!当!当!“打倒叛徒、内奸、工贼**!”当!当!……是一队人马在连夜做着紧急宣传,是游行式的政治宣传。正上小学高年级的我,虽然还不懂什么是政治,但在小学课本上已经认识了一些党和国家领导人,**,**,朱德,周恩来,在我们有限的知识视野中是代表中国的几个光辉灿烂的符号,没有这些符号我们就会回到万恶的旧社会,吃二遍苦,受二遍罪,美国佬、苏修就会占领我们,我们就无法生存,我们就没有了我们!现在这么大个符号被打倒了,童年的我竟然吓得在被窝里缩做一团!
幸亏第二天爬起来发现自己还在,父母亲还在,兄弟姐妹还在,小朋友还在,院子还是那个院子,山还是那座山,路也还是那条路,我们背上书包照旧上学。但过不久学校里就不一样了,我们学的东西不一样了,我们开展的活动不一样了,老师的神色不一样了,只有我们的童心没变。我们当然不知道童心正被扭曲着!
“破四旧,立四新”,这些景象是人们分明感觉到的,也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
据说我们学校原来是个道观,有很多菩萨的,解放后菩萨被砸掉了。我们想鬼菩萨幸亏被砸掉,要不然我们在学校里读书不被吓死才怪呢!
学校礼堂里,正中有个大土台,听说过去就是玉丘观的大神台。以前神台的各种东西都被砸掉了,就留下这么个土台子在那里,成了学校组织学生搞文艺活动的戏台。这时又来了很多大人,在整个学校里巡视,检查,不时地砸着东西,烧着东西,说是还有没搞彻底的属于“四旧”的东西,比如戏台上方大梁上的龙凤图案,两边高悬着的大匾上的镂空雕花和狮子等等。大人们搭个梯子爬上去用斧头劈,用凿去凿,折腾了好长时间。
家里也在搞。我家原来住的床,我们以前并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对劲,现在听说床上也有“四旧”。我们家的床我后来才知道叫篷花床,是我爷爷奶奶过去有钱的时候做起来的,上面有很多极为复杂的东西,象各种图案、雕花、镶金边的镜子,还有凸起的龙、凤、狮子、麒麟等等,还有可以打开的小抽屉、小柜门,我现在都记不起到底有多复杂了。本来那床是要被砸掉的,至少要砸掉床的全部上半部分(我家的床也有“上层建筑”,而床上该砸的属于“四旧”的东西也都基本上位于“上层建筑”),顶多留个床兜兜——“经济基础”,供我们能躺在那里就行了。
父亲本来有点舍不得动斧头,人们都说父亲脑瓜子特灵活,他当时就来了个灵活处理,用刀刨去了所有可疑的“四旧”装饰,只保住了一个千疮百孔的床支架。
我们家还砸了很多带图案的碗、壶、盆、台、杯子、酒盅、筷子……家里还有很多爷爷奶奶父亲母亲过去买的或者做的各种铁器、铜器、银器、金器,很多都是我们小时候玩过的东西,觉得有点古怪的东西。象一把小小的、极精致的火钳,是不拿来烧火用的,只拿来看和玩,锃亮的,很可爱。一圈大链子,一把捧起来好重,上面套着有挖耳朵的,有剪指甲的,有磨指甲的,有刮舌苔的,有夹眼睫毛的,有往后背挠痒痒的,有开瓶子的,有钻小洞的,我都记不了那么多了,还有古里八怪的图案和雕花,还有那链子本身也极为复杂,有两道股的,有三道股的,有四道股,有八道股的。单是这么一大串东西拢起来一股脑儿丢到抽屉里,就可装满大半个抽屉的。
所有这些东西都被收走了。我听见有人说虢支书你家的“四旧”真多啊,我们到公社可以报个大喜了!
记得当时我爷爷奶奶疯了似地跟人抢这些东西,但抢不赢,在地上哭,在地上打滚。父亲等人走后去扶我爷爷奶奶,怎么也扶不起。父亲后来就跪在爷爷奶奶身边,我爷爷给我父亲很很地打了几耳光,父亲不做声,也不动。我爷爷自己却边打人边哭,号叫着:“害精啊!害精啊!”
我们虢家是有谱书的,我那时还不知道家谱是什么东西,直到现在我还读不懂家乡重修的谱书,那里面的文字真的很生涩,打开第一页前面那段文字我读起来就如天书一般。当年尽管也只有少数几个人看得懂,象我父亲就是可以对谱书解个明白的人,但那时家家都把那东西看得很重,视为自家的根,没有那一本天书好象就找不着自家的根了似的。我虽然看不太懂,但我明白家谱好比一个姓氏的历史大树,每家每人都是那棵苍老之树上的一个小点、枝桠或一片叶子,我也是那棵参天大树上的一片叶子,每家每人都可顺着根系找到自家那根小枝桠甚至自己那片叶子的具体位置。那棵大树就是一个姓氏发端与繁衍的脉系,浓缩着那个姓氏的时间春秋。好比历史长河滚滚东流,一本家谱就是河床里沉下来的棵棵卵石。因此家家都珍藏着一本谱书,好象有了这么一本线装书,那一家就是一个家族河床里的一棵卵石,没有的话呢,似乎就是长河里的一粒细沙,不知道会被河水冲到哪里哩!
但是上面来人宣布了,家谱是“四旧”,是封建余毒,是糟粕,宣扬封建大家族观念,是毒草。人人都是革命同志,革命同志四海为家,革命同志只属于一个组织,不能属于一个姓氏,不能宣扬个人属于哪一家的封建观念,所以家谱必须销毁!
父亲就动员社员们交家谱,收上来后组织统一销毁。有人迟迟不交,就派人到家里去抄。等到都收上来了,就把这些线装书堆放在一起,点上了火。大火烧起来,有人斗志昂扬,有人一旁观火,有人在火光中流泪。不管怎样,一把冲天大火,就将一个姓氏的历史变做了灰烬,列祖列宗们就在烟火中消失了。人们不需要根,只需要革命,不需要昨天,只需要今天和明天。
那时兴起学**著作的热潮,人手一本红宝书,不管那些农民是不是认识字。父亲自从解放以来就读过不少**的著作了,这时还读。父亲有个专门的地方放红宝书,是他亲手做的“宝书台”。那“宝书台”用硬纸盒做成,“宝书台”三个字是他手写的隶书字。“宝书台”后面的墙上用红纸布了个背景,两边还写有一副对联,是父亲自己做自己书写的:
“**的书常读有得,
**的事不干无益。”
那时见得多的一副对联是:“读**书,跟**走。”这副对联家家户户都有,一律是贴在堂屋正中**画像的两边的。父亲是远近闻名的乡野才子,有人叫他“才子支书”,他做的“宝书台”肯定要有他自己做的对联的。
平时红宝书放在台上,不准任何人动它,红宝书上放着镀铜水的**瓷像。有空时父亲端起**像,拿出红宝书,再把**像放到“宝书台”上,然后方得读书,读了书又照原样放好书和像。
后来还跳舞。有人可能只知道那时干部工人学生解放军跳“忠字舞”,实际上在农村,我们那里男女老少都学了跳这种舞蹈。那场面可够壮观,那场面也够滑稽。生产队百几十个人,有时大队开群众会时上千把个人,公社开群众会时则是人山人海,排成了简单的舞蹈方阵。舞蹈队列不需要象今天这般五彩缤纷、花样百出的变化,只需要舞姿(准确地讲是忠心)就行了。场面的壮观之处在于那无数双手里舞动的红宝书,真正是汇成了一片红色的海洋,辽阔的一片鲜红扑面而来,使你直觉得全世界都是红色的,正与那红色的年代合拍。场面的滑稽是笨手本笨脚的农民举手投足没有舞蹈的韵律,到象是在表演集体小品节目。你在农民们僵硬的舞蹈动作里看出来的仍旧是用牛耙田、插秧割禾的劳作的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