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文艺班子里的情话(2)

第十八章 文艺班子里的情话(2)

[笔下文学Www.bxwx.net]

于中自编自导的话剧《伸冤记》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创作的。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女青年一直都想能捞个外调的机会跳出龙门,丢开锄头把。因为天生丽质,秀外惠中,表现积极,加上又有文化,就被接纳入了党。这样一位年轻女党员,在当时的农村走到哪里都是一片光环。可是这个姑娘在家里一直呆着,虽然总是活跃在大队种种公开场合,但眼看着条件比她差远了的几个人陆续丢下了锄头把,她还是没有个挪动的迹象,家里人都为她着了急。于是父母亲咬咬牙花钱为她请大队干部公社干部到家中吃饭,好烟好酒也给该送的人送了过去。父母亲一边又嘱咐姑娘这事要主动,多往领导那里跑跑。这样姑娘就往大队支书那里跑得更勤了。

谁知大队支书对她早已垂延欲滴,见姑娘多次主动挨上门来,终于欲火难耐,把姑娘给占有了!

姑娘悲愤交加,欲哭无泪,决心上告。可是这个大队支书关系相当硬,公社保他。姑娘又大胆告到区里,结果也是动不了他。姑娘下了狠心,一家伙把他告到了县里。这下大队支书慌了手脚,跑到公社讨计策。接着人家就倒打一耙,反咬姑娘是双破鞋,蓄意要把革命老干部拉下水,以置之于死地而后快,这是蓄谋已久的陷害党的干部的行为。他还捏造了很多所谓群众反映该女青年行为不检点的证据在社会上散布,竟然弄得姑娘在家乡抬不起头来。

后来县里根据所谓群众的反映和公社的有关材料,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作出了颠倒黑白的处理结果。

姑娘眼前都黑了,但她还想往省里告,发誓即使告到中央,也要出了这口恶气!但她可怜的父母亲却说你怎么有能耐告到中央?你知道北京怎么走?你即使到了北京你又能找到谁?还是忍了吧,这都是命!

后来,人们就发现姑娘处于半精神失常的状态了。

有一天白水镇的街道上出现了反动标语口号,一起反革命案件发生了!

案件不需要侦查,因为标语上落了名字:颜社玲,就是那个**的姑娘。

这是一起明目张胆的反革命案件,反革命分子气焰嚣张,向人民政权发动了公开的挑衅!案件很快惊动了县委,专案组对现行反革命分子颜社玲进行突审,决心深挖,因为专案组认定一个农村女青年如果没有强大的后台,不可能有如此大胆的惊世之举,说不定是敌对势力破釜沉舟,对我发动大规模侵犯的信号,敌人牺牲的只是一只小绵羊,达到的是进犯之前的政治攻势之效果。这样,不侦自破的案件倒引起了莫大的恐慌,于是不敢怠慢,一边审讯,一边上报到了省委。

可是,审讯来审讯去,颜社玲交代的就是这么回事:她被大队支书强奸,控告不倒他,自己反被诬蔑为破鞋,生不如死,就是要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引起上级注意。她表示自己愿意接受判决,哪怕被枪毙,也决不后悔!她只有一个请求,要法办强奸犯!

专案组为了查明到底是不是反革命进攻的信号,对颜社玲的交代不敢相信,可又不敢不信,决定先还是按照她交代的情况好好查一查。专案组这次调查可是认真的,只有准确地否定或者肯定了颜社玲交代的事实,才能肯定或者否定敌情的存在与否。案件已由省委督办,必须查明真相,马虎不得!

专案组这认真的一查,那个大队支书无法瞒天过海了,终于被揪了出来。他就是没想到这事怎么就弄出个反革命案件来,他是栽倒在了如临大敌的形势下了!

与现实生活不同的是,于中把剧情写成了这个样子:

姑娘一告到公社,就受到了年轻的公社书记的高度重视。富有正义感的公社书记在初步调查掌握了情况后,支持姑娘向县里举报。谁知大队支书的真正后台原来在县里,为了保护有罪的大队支书,必须把姑娘和公社书记两个人都整倒。于是县里有人指使别有用心的人捏造公社书记跟姑娘有不正当的两性关系,却加害于大队支书,以达到整倒对方,由姑娘取代对方的支书位置的目的。

在重重压力下,年轻的公社书记感到无法对抗恶势力,采取了生活中女当事人的极端做法,引起了省委的重视,最终查明了案情。

女青年的冤情得以洗雪后,外调出来当了干部,跟年轻的公社书记结为秦晋之好……

于中这一改,剧情里有了男主角,情节更加跌宕起伏,艺术感染力更强了。文艺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嘛,这是于中说的。

于中的创作,其实就有点象当年的大作家赵树理,他写《小二黑结婚》的时候,就是把生活当中一个真实的爱情悲剧故事写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爱情喜剧故事的,后来还被搬上了银幕。

于中是不是也有点想当第二个赵树理的野心呢?这已经成了一个永远也找不到答案的谜了。

《伸冤记》在公社汇演获得成功后,回到玉丘于农历正月初三在玉丘小学向大队群众公演,乡亲们看戏后报以热烈的掌声,那才叫做经久不息呀!戏已散场,乡亲们还不愿散去,很多妇女眼睛都哭红了,女青年们受到的震动更大。

尽管《伸冤记》到又一个年底的时候原班人马会重新排练,来年正月再作为下队巡回演出的主打节目,乡亲们会照旧看得津津有味,但在上半年,人们忙于农事,也渐渐把它淡忘了。然而一个通知下来,宣传队里再一次热闹起来。说是为庆祝建党五十五周年,向党的生日献礼,县里要组织一次文艺调演。岭坝公社准备推出《伸冤记》,期望着在县里拿个大奖。公社一面将节目上报,一面就通知了玉丘大队**思想文艺宣传队,做好重新排练的准备。这个消息对整个玉丘无疑又是一个荣耀,我二哥、于中以及《伸冤记》剧组全体演员和剧务人员,都做好了思想准备,打算在“六一”以后就组织重排,因为“六一”前玉丘小学的学生们正紧锣密鼓地排练着他们的节目,学校的戏台没空,其他方面也不好安排。

“六一”刚过,宣传队正准备即刻投入工作的时候,消息灵通的江援朝带来消息说,很不幸呀,《伸冤记》可能上不成了!

“怎么会上不成?”二哥和于中几乎同时问道。

“可能通不过节目审查呀!”江援朝一脸的颓丧。江援朝现在是玉丘大队民兵营长,刚从公社开完一个基干民兵训练工作会议回来。为庆祝党的生日,基干民兵要在“七一”前夕搞一次实弹射击比武。以前二哥既是团支部书记,又兼民兵营长,江援朝前一年当了民兵营长,二哥就只管团的工作了。江援朝在《伸冤记》里出演专案组长,带着一个漂亮的女侦察员深入群众当中调查。女侦察员核实了当事人被污辱的全部细节,向专案组长汇报调查结果,专案组长气愤地将手中的钢笔折为两段!排练的时候是拿一根棍子去折的,后来在公社演出时我二哥用木头做了一只可以以假乱真的“自来水笔”,江援朝在台上咔嚓一折,坐在前台的公社领导们都惊讶地瞪圆了眼睛,戏剧效果蛮好!这几天江援朝正提出来到县里公开演出时不能再折木头钢笔了,要折段一只真正的新钢笔!宣传队为此给大队支委打了个添置道具的报告,主管宣传的大队支委宣传委员何香兰已经批了字。

江援朝为可能没有机会折段新钢笔而比谁都沮丧!

要知道,《伸冤记》里的专案组长是穿制服的,大有“二○三”少剑波的风度,而女侦察员活脱脱就是一个白茹!

节目审查会有什么问题?看不出来呀!二哥百思不得其解,而于中的脸色已经有点白了。

公社书记谢海秋在为《伸冤记》鸣不平:我就看不出什么问题来呀,怎么到了上面一分析就尽是问题了呢?他是极端看好这部话剧的,颜社玲案件曾经轰动一时,谢海秋对那个色胆包天的大队支书恨之入骨,老家伙比他谢海秋足足大了十几岁,还老牛吃嫩草,竟敢把那样一朵鲜花啃了,也太无法无天了!他尤其同情那个女当事人,这事要是发生在岭坝,他谢海秋哪里还谈得上庇护有罪的人呢,不亲自揍他个老畜生半死才怪!公社那场演出结束的时候,他特意走上去接见全体演员和剧务人员。他在表扬了我二哥的同时,还特意拍了拍编导于中的肩膀说:“于校长是个人才呀,要进一步努力,多为人民立新功呀!”

于中第一次正视了谢海秋几秒种,他的眼睛里好象看不出什么感激和惶恐,他的眼睛里却似乎有一团火焰。当然谢海秋也看不出他眼睛里有什么不感激的地方,只是跟于中的眼光对接的那一刻,谢海秋眼前忽然飘过另一双好看的眼睛,那就是于中的小姨娘席英的眼睛,两双眼睛因为太相象,自然让人联想起来,也就怪不得公社书记。为避免失态,谢海秋赶紧丢下于中,又去跟下一个演员握手。

《伸冤记》最后还是被正式枪毙了!县里通知岭坝公社另外准备节目,这对谢海秋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离“七一”已经不足二十天时间,哪里还能上新节目啊!从公社汇演时的节目里头另外选一个交差成了不得已的选择。而其他大队那些歌舞节目,要想拿个奖,没门的事!

至于对《伸冤记》背景进行进一步的审查,倒是不关什么紧,要真正审查出什么东西来的话,那也可以说是公社方面把关的成绩,捍卫**同志文艺路线是照样可以立新功的,堤外损失堤内再补回来。谢海秋必须要亲自抓,肯定还要找于中的小姨娘个别谈话的。

据上面的意见,《伸冤记》的问题主要在于:

一、发生在××公社××大队的“颜××反革命活动”一案,属于国家秘密,未经批准擅自改编是泄露国家机密的行为;

二、此类题材本身不宜广为扩散,《伸冤记》在群众中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有损我党的形象。作者更是蓄意制造混乱,是别有用心;

三、“颜××反革命活动”一案已有定论,颜××虽然没有被定性为反革命分子受到追究,但她最终还是因为“犯政治错误”受到党内警告处分的。对此案的查处是客观、公正、科学的,表明了我党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工作作风和对犯错误的同志的挽救与关怀。颜××的行为绝对不允许模仿,更不允许对这种行为加以颂扬。

四、《伸冤记》歪曲事实,把一个政治觉悟不高的农村女青年的错误之举转嫁为一个公社书记所为,有损党的干部的形象,是立场问题。

处理意见:

一、停止排练该剧,玉丘大队文艺宣传队学习整顿;

二、将该剧作者情况上报,包括家庭出身、平时表现等;

三、待进一步审查后决定是否开展批判讨论。

[笔下文学Www.bxwx.net]

于中自编自导的话剧《伸冤记》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创作的。

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女青年一直都想能捞个外调的机会跳出龙门,丢开锄头把。因为天生丽质,秀外惠中,表现积极,加上又有文化,就被接纳入了党。这样一位年轻女党员,在当时的农村走到哪里都是一片光环。可是这个姑娘在家里一直呆着,虽然总是活跃在大队种种公开场合,但眼看着条件比她差远了的几个人陆续丢下了锄头把,她还是没有个挪动的迹象,家里人都为她着了急。于是父母亲咬咬牙花钱为她请大队干部公社干部到家中吃饭,好烟好酒也给该送的人送了过去。父母亲一边又嘱咐姑娘这事要主动,多往领导那里跑跑。这样姑娘就往大队支书那里跑得更勤了。

谁知大队支书对她早已垂延欲滴,见姑娘多次主动挨上门来,终于欲火难耐,把姑娘给占有了!

姑娘悲愤交加,欲哭无泪,决心上告。可是这个大队支书关系相当硬,公社保他。姑娘又大胆告到区里,结果也是动不了他。姑娘下了狠心,一家伙把他告到了县里。这下大队支书慌了手脚,跑到公社讨计策。接着人家就倒打一耙,反咬姑娘是双破鞋,蓄意要把革命老干部拉下水,以置之于死地而后快,这是蓄谋已久的陷害党的干部的行为。他还捏造了很多所谓群众反映该女青年行为不检点的证据在社会上散布,竟然弄得姑娘在家乡抬不起头来。

后来县里根据所谓群众的反映和公社的有关材料,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作出了颠倒黑白的处理结果。

姑娘眼前都黑了,但她还想往省里告,发誓即使告到中央,也要出了这口恶气!但她可怜的父母亲却说你怎么有能耐告到中央?你知道北京怎么走?你即使到了北京你又能找到谁?还是忍了吧,这都是命!

后来,人们就发现姑娘处于半精神失常的状态了。

有一天白水镇的街道上出现了反动标语口号,一起反革命案件发生了!

案件不需要侦查,因为标语上落了名字:颜社玲,就是那个**的姑娘。

这是一起明目张胆的反革命案件,反革命分子气焰嚣张,向人民政权发动了公开的挑衅!案件很快惊动了县委,专案组对现行反革命分子颜社玲进行突审,决心深挖,因为专案组认定一个农村女青年如果没有强大的后台,不可能有如此大胆的惊世之举,说不定是敌对势力破釜沉舟,对我发动大规模侵犯的信号,敌人牺牲的只是一只小绵羊,达到的是进犯之前的政治攻势之效果。这样,不侦自破的案件倒引起了莫大的恐慌,于是不敢怠慢,一边审讯,一边上报到了省委。

可是,审讯来审讯去,颜社玲交代的就是这么回事:她被大队支书强奸,控告不倒他,自己反被诬蔑为破鞋,生不如死,就是要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引起上级注意。她表示自己愿意接受判决,哪怕被枪毙,也决不后悔!她只有一个请求,要法办强奸犯!

专案组为了查明到底是不是反革命进攻的信号,对颜社玲的交代不敢相信,可又不敢不信,决定先还是按照她交代的情况好好查一查。专案组这次调查可是认真的,只有准确地否定或者肯定了颜社玲交代的事实,才能肯定或者否定敌情的存在与否。案件已由省委督办,必须查明真相,马虎不得!

专案组这认真的一查,那个大队支书无法瞒天过海了,终于被揪了出来。他就是没想到这事怎么就弄出个反革命案件来,他是栽倒在了如临大敌的形势下了!

与现实生活不同的是,于中把剧情写成了这个样子:

姑娘一告到公社,就受到了年轻的公社书记的高度重视。富有正义感的公社书记在初步调查掌握了情况后,支持姑娘向县里举报。谁知大队支书的真正后台原来在县里,为了保护有罪的大队支书,必须把姑娘和公社书记两个人都整倒。于是县里有人指使别有用心的人捏造公社书记跟姑娘有不正当的两性关系,却加害于大队支书,以达到整倒对方,由姑娘取代对方的支书位置的目的。

在重重压力下,年轻的公社书记感到无法对抗恶势力,采取了生活中女当事人的极端做法,引起了省委的重视,最终查明了案情。

女青年的冤情得以洗雪后,外调出来当了干部,跟年轻的公社书记结为秦晋之好……

于中这一改,剧情里有了男主角,情节更加跌宕起伏,艺术感染力更强了。文艺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嘛,这是于中说的。

于中的创作,其实就有点象当年的大作家赵树理,他写《小二黑结婚》的时候,就是把生活当中一个真实的爱情悲剧故事写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爱情喜剧故事的,后来还被搬上了银幕。

于中是不是也有点想当第二个赵树理的野心呢?这已经成了一个永远也找不到答案的谜了。

《伸冤记》在公社汇演获得成功后,回到玉丘于农历正月初三在玉丘小学向大队群众公演,乡亲们看戏后报以热烈的掌声,那才叫做经久不息呀!戏已散场,乡亲们还不愿散去,很多妇女眼睛都哭红了,女青年们受到的震动更大。

尽管《伸冤记》到又一个年底的时候原班人马会重新排练,来年正月再作为下队巡回演出的主打节目,乡亲们会照旧看得津津有味,但在上半年,人们忙于农事,也渐渐把它淡忘了。然而一个通知下来,宣传队里再一次热闹起来。说是为庆祝建党五十五周年,向党的生日献礼,县里要组织一次文艺调演。岭坝公社准备推出《伸冤记》,期望着在县里拿个大奖。公社一面将节目上报,一面就通知了玉丘大队**思想文艺宣传队,做好重新排练的准备。这个消息对整个玉丘无疑又是一个荣耀,我二哥、于中以及《伸冤记》剧组全体演员和剧务人员,都做好了思想准备,打算在“六一”以后就组织重排,因为“六一”前玉丘小学的学生们正紧锣密鼓地排练着他们的节目,学校的戏台没空,其他方面也不好安排。

“六一”刚过,宣传队正准备即刻投入工作的时候,消息灵通的江援朝带来消息说,很不幸呀,《伸冤记》可能上不成了!

“怎么会上不成?”二哥和于中几乎同时问道。

“可能通不过节目审查呀!”江援朝一脸的颓丧。江援朝现在是玉丘大队民兵营长,刚从公社开完一个基干民兵训练工作会议回来。为庆祝党的生日,基干民兵要在“七一”前夕搞一次实弹射击比武。以前二哥既是团支部书记,又兼民兵营长,江援朝前一年当了民兵营长,二哥就只管团的工作了。江援朝在《伸冤记》里出演专案组长,带着一个漂亮的女侦察员深入群众当中调查。女侦察员核实了当事人被污辱的全部细节,向专案组长汇报调查结果,专案组长气愤地将手中的钢笔折为两段!排练的时候是拿一根棍子去折的,后来在公社演出时我二哥用木头做了一只可以以假乱真的“自来水笔”,江援朝在台上咔嚓一折,坐在前台的公社领导们都惊讶地瞪圆了眼睛,戏剧效果蛮好!这几天江援朝正提出来到县里公开演出时不能再折木头钢笔了,要折段一只真正的新钢笔!宣传队为此给大队支委打了个添置道具的报告,主管宣传的大队支委宣传委员何香兰已经批了字。

江援朝为可能没有机会折段新钢笔而比谁都沮丧!

要知道,《伸冤记》里的专案组长是穿制服的,大有“二○三”少剑波的风度,而女侦察员活脱脱就是一个白茹!

节目审查会有什么问题?看不出来呀!二哥百思不得其解,而于中的脸色已经有点白了。

公社书记谢海秋在为《伸冤记》鸣不平:我就看不出什么问题来呀,怎么到了上面一分析就尽是问题了呢?他是极端看好这部话剧的,颜社玲案件曾经轰动一时,谢海秋对那个色胆包天的大队支书恨之入骨,老家伙比他谢海秋足足大了十几岁,还老牛吃嫩草,竟敢把那样一朵鲜花啃了,也太无法无天了!他尤其同情那个女当事人,这事要是发生在岭坝,他谢海秋哪里还谈得上庇护有罪的人呢,不亲自揍他个老畜生半死才怪!公社那场演出结束的时候,他特意走上去接见全体演员和剧务人员。他在表扬了我二哥的同时,还特意拍了拍编导于中的肩膀说:“于校长是个人才呀,要进一步努力,多为人民立新功呀!”

于中第一次正视了谢海秋几秒种,他的眼睛里好象看不出什么感激和惶恐,他的眼睛里却似乎有一团火焰。当然谢海秋也看不出他眼睛里有什么不感激的地方,只是跟于中的眼光对接的那一刻,谢海秋眼前忽然飘过另一双好看的眼睛,那就是于中的小姨娘席英的眼睛,两双眼睛因为太相象,自然让人联想起来,也就怪不得公社书记。为避免失态,谢海秋赶紧丢下于中,又去跟下一个演员握手。

《伸冤记》最后还是被正式枪毙了!县里通知岭坝公社另外准备节目,这对谢海秋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离“七一”已经不足二十天时间,哪里还能上新节目啊!从公社汇演时的节目里头另外选一个交差成了不得已的选择。而其他大队那些歌舞节目,要想拿个奖,没门的事!

至于对《伸冤记》背景进行进一步的审查,倒是不关什么紧,要真正审查出什么东西来的话,那也可以说是公社方面把关的成绩,捍卫**同志文艺路线是照样可以立新功的,堤外损失堤内再补回来。谢海秋必须要亲自抓,肯定还要找于中的小姨娘个别谈话的。

据上面的意见,《伸冤记》的问题主要在于:

一、发生在××公社××大队的“颜××反革命活动”一案,属于国家秘密,未经批准擅自改编是泄露国家机密的行为;

二、此类题材本身不宜广为扩散,《伸冤记》在群众中将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有损我党的形象。作者更是蓄意制造混乱,是别有用心;

三、“颜××反革命活动”一案已有定论,颜××虽然没有被定性为反革命分子受到追究,但她最终还是因为“犯政治错误”受到党内警告处分的。对此案的查处是客观、公正、科学的,表明了我党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工作作风和对犯错误的同志的挽救与关怀。颜××的行为绝对不允许模仿,更不允许对这种行为加以颂扬。

四、《伸冤记》歪曲事实,把一个政治觉悟不高的农村女青年的错误之举转嫁为一个公社书记所为,有损党的干部的形象,是立场问题。

处理意见:

一、停止排练该剧,玉丘大队文艺宣传队学习整顿;

二、将该剧作者情况上报,包括家庭出身、平时表现等;

三、待进一步审查后决定是否开展批判讨论。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支部书记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支部书记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八章 文艺班子里的情话(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