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万历八年的诸多国事

第一百一十章:万历八年的诸多国事

其实不止是设立使者馆这么简单,万历还想跟当地国家合作开凿运河,红海与地中海实在是太近了,这种名垂青史的事情,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做呢。

苏伊士运河一开,以后往返于亚欧的船只可以省去上万里的路程,只要运河控制在中国的手里,那么欧洲诸国就很难跟中国争夺印度洋、东南亚等地的海上利益。

讨论完世界地图后,万历又和利玛窦聊了很久,不过接下来大多是关于教会的事,万历答应利玛窦的要求,以后他可以留在京城常驻,传教的事,只要老百姓不反对,朝廷也不会反对的。传教士进行传教的方法,建议按照利玛窦的做法,由利玛窦节制中国境内的外国传教士,传教士们发展了信徒,建立了教会,准备盖教堂了,那么地由朝廷免费供给,每个省限一处,至于资金方面当然是传教士们自己搞定。

做为交换,传教士们必须担负起这样的责任,即传播西方知识,包括文化、科技、军事等,当他们行使这些职能的时候,就相当于朝廷的一个部门,录属工部,今后如果有明朝的年轻人喜欢西学,也可以加入他们。

利玛窦显然也对传播西方知识很感兴趣,对万历的想法十分赞成,很满足地告了退,回去忙他的传教事业了。

不久之后,去往菲律宾的使者回来了,原来,西班牙人在菲律宾也不过一千余人,西班牙人表示,当时并不知道明朝舰队只是路过,属于误伤,愿意赔偿损失,不过他们也说,发生事情的那个海域离菲律宾很近,为了和平着想。希望明朝军舰以后不要驶入那儿。

万历心中很清楚,早在一千多年前,南海就是中国的领土,菲律宾也一直是中国的属国,西班牙人所说的那个海域,就是今天的南海东部。不从那经过。岂不是要把广东水师和江南水师分隔开来?

这肯定是不行的,万历做了回复,首先表明南海一直是中国的领海,西班牙人既然在菲律宾。还有马来西亚等国常驻了,跟中国就算是邻居了。希望不要破坏和气。提出什么非分的要求,中国的军舰,在南海、甚至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都应当能自由出入。

出乎意料地是,西班牙人很快就表示,尊重明朝的领土范围,他们不反对明朝舰队经过,但是经过南海时。希望能事先告知。以免误会。

南海事件就此告一段落。

万历七年九月,湖南全省、以及江西、安微部分地区已经连续五个月没有下雨了。在夏天发生干旱,对农作物的伤害是致命的。据报,当地的水库都已经枯竭了,万历不用想也知道,湖南的粮食肯定是颗粒无收了。

如果是以往,皇帝首先想到地事,无非就是赈灾,但是这一次不同,全国地以工代赈体系已经部署好了,当地的灾民,都可以得到一份工作,修筑一些平时没有精力修筑的公益设施,如果当地的水坝、城池、道路等都已经很完善了,也不要紧,朝廷还会把江南地丝织品原料、北方的棉花等运过去,让他们加工,而工钱,就是白花花地粮食。

明朝一向有在仓库囤积原料地做法,所以像棉花这些东西,各省义仓都有。

万历七年年底,朝鲜发生内乱。

这个年代的朝鲜,正处于李氏王朝时期最为黑暗**的时候。在他们的统治阶级内部,分为两派,一派是世袭的官僚贵族,称为勋旧派;另一派是地方中小地主出身的受过书院教育的新官僚,称为士林派。两派各自结党争权,互相倾轧,据说多达数万人被杀戳流放,政变不断,弄得民不聊生,国力大衰。

以上是锦衣卫的消息。不久之后,朝鲜国王地信柬就来了,说现在国内为了平乱,花费了大量地人力物力,国库严重亏空,又正值年关,没有办法,向明朝请求援助了。

万历批了三十万银子、十几万石粮食,还有大量的布匹、盐等,总价值是以往三年一次地朝鲜朝贡回礼的十倍。这些粮食现在对明朝来说并不算多少,但是对朝鲜来说就很多了。

关于内乱问题,万历本想做出反应的,但一想毕竟是人家国事,不好干涉。朝鲜是中国门户,对日本来说是这样,以后对西方诸国来说,更是这样。因为一旦失了朝鲜,敌人就是在家门口了。这么一想,万历还是告知了辽东总兵李如松,让其暗中支持朝鲜的士林党。这个时代是人类科技革命的前夕,多支持一下朝鲜的年轻知识分子,对朝鲜的发展有好处。

万历八年的新年很快就过去了,这段日子万历总觉得过得特别快,主要是因为常润的关系,孩子实在是长得太快了。这位未来的准太子(万历可不想重蹈历史的覆辙去废长立幼)特别喜欢笑,见人就笑,也不知道在笑什么。王皇后生育后身体不是很好,所以大多是李太后带的孩子,这孩子也就跟李太后特别亲,总喜欢把头塞在李太后怀中,并且抱着她的手臂不放,连睡觉也不肯放手。李太后因此经常开玩笑说,不愧是皇上的儿子,简直就是同一模子刻出来的,跟皇上小时候一个样。

张直自从去淮南治水以后,万历七年年初回来了,而潘季驯还留在南方治水。张直带来了治水的成绩,河堤、护堤柳、水坝、新河等都已完工,当时潘季驯留在江南修筑淮河河堤,还有修复京杭大运河,预计再过一年才能回来。

万历八年三月初七,潘季驯回京求见。万历在乾清宫接见了他,赐封指挥卫都督同知,世袭三代,领俸八百石。

这样的赏赐其实是偏低了,对于历史上万历末年、崇祯年间的连绵水患而言,潘季驯如果能有效防治住水患,就是封王封侯也不为过。但是考虑到明朝历来的重文轻工心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目前是只能这样了。

在大明的西北,蒙古的大汗俺答,前年在青海湖畔的仰华寺旁见了活佛,交流了佛法,然后回去了蒙古,但万历没有想到的是,俺答汗回草原后,这才过了不到两年,他就去世了。俺答汗的儿子黄台吉即位,万历得知,也册封黄台吉为顺义王。

这里还有段小插曲,根据兵部尚书殷正茂的建议,为了蒙古与明朝关系的稳定,应当让钟金哈屯下嫁给黄台吉,这样才能保证俺答部不发生分裂,保证双方的和平。

这个事情着实让万历有点为难,毕竟自己在蓟州跟钟金有过一段友情,自己虽然贵为皇帝,但是朋友并不多,让自己的朋友、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嫁给自己的爷爷也就算了,还要让其再嫁给她的伯伯,这个未免有些不合人情了。

钟金成为大汗夫人后,在蒙古十分受人尊敬,地位越来越高,蒙古人民敬称她为“三娘子”。俺答汗死后,三娘子无疑就成为了蒙古最有权势的人,而众所周知,俺答汗的儿子非常的多,如果三娘子不嫁给黄台吉(即太子),那么势必会有其他的“王子”争权,这其中也包括三娘子自己的儿子。

考虑再三,万历还是亲自写了信,给三娘子,信中委婉地表达了明朝的意思。不久之后,三娘子回信,表示既然皇上开了口,自己也愿意下嫁给黄台吉,希望以后汉蒙两族能继续保持友好互市关系。

当皇帝以来,自己也说过不少违心的话了,果然是大义压小义,没有办法的事。自己作为皇帝所担负的担子确实很重,也不知道自己能撑多久,总之在撑不住之前,多多努力就是了。

这一年的春天,陈太后开了口了,说皇后已经生了儿子,子嗣方面已经很正统了,没有问题了,应当娶妾了。李太后也是满口答应,随即就开始张罗,似乎早就准备好了似的,不出半个月,京津、河北等地挑选的十六岁佳丽,有七八十人,在东华门一处宫殿中待命。

万历乔装成太监模样,与林庆张直故意提前到达,选了七个姿色上佳,举止得体的少女,像有些长得十分漂亮,但是却在那三三两两拉家常、坐姿不够端正的,就没有机会了。

没有选上的其他少女,命运就是沦落为宫女了。只要是女性,凡是进了这东华门的,在她们变老之前,是不可能有机会踏出这个门的。

万历选的这七位佳丽,成婚时就没有像王皇后那么热闹了,甚至连民间的请亲朋好友相聚、设立酒宴的习俗都没有。万历只是跟她们拜了天地,拜了祖先,见过两位太后,仅此而已。

万历八年六月。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情发生了:张居正的三年丁忧之期已到,万历写了封“公开信”,请张先生回朝。

其实不止是设立使者馆这么简单,万历还想跟当地国家合作开凿运河,红海与地中海实在是太近了,这种名垂青史的事情,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做呢。

苏伊士运河一开,以后往返于亚欧的船只可以省去上万里的路程,只要运河控制在中国的手里,那么欧洲诸国就很难跟中国争夺印度洋、东南亚等地的海上利益。

讨论完世界地图后,万历又和利玛窦聊了很久,不过接下来大多是关于教会的事,万历答应利玛窦的要求,以后他可以留在京城常驻,传教的事,只要老百姓不反对,朝廷也不会反对的。传教士进行传教的方法,建议按照利玛窦的做法,由利玛窦节制中国境内的外国传教士,传教士们发展了信徒,建立了教会,准备盖教堂了,那么地由朝廷免费供给,每个省限一处,至于资金方面当然是传教士们自己搞定。

做为交换,传教士们必须担负起这样的责任,即传播西方知识,包括文化、科技、军事等,当他们行使这些职能的时候,就相当于朝廷的一个部门,录属工部,今后如果有明朝的年轻人喜欢西学,也可以加入他们。

利玛窦显然也对传播西方知识很感兴趣,对万历的想法十分赞成,很满足地告了退,回去忙他的传教事业了。

不久之后,去往菲律宾的使者回来了,原来,西班牙人在菲律宾也不过一千余人,西班牙人表示,当时并不知道明朝舰队只是路过,属于误伤,愿意赔偿损失,不过他们也说,发生事情的那个海域离菲律宾很近,为了和平着想。希望明朝军舰以后不要驶入那儿。

万历心中很清楚,早在一千多年前,南海就是中国的领土,菲律宾也一直是中国的属国,西班牙人所说的那个海域,就是今天的南海东部。不从那经过。岂不是要把广东水师和江南水师分隔开来?

这肯定是不行的,万历做了回复,首先表明南海一直是中国的领海,西班牙人既然在菲律宾。还有马来西亚等国常驻了,跟中国就算是邻居了。希望不要破坏和气。提出什么非分的要求,中国的军舰,在南海、甚至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都应当能自由出入。

出乎意料地是,西班牙人很快就表示,尊重明朝的领土范围,他们不反对明朝舰队经过,但是经过南海时。希望能事先告知。以免误会。

南海事件就此告一段落。

万历七年九月,湖南全省、以及江西、安微部分地区已经连续五个月没有下雨了。在夏天发生干旱,对农作物的伤害是致命的。据报,当地的水库都已经枯竭了,万历不用想也知道,湖南的粮食肯定是颗粒无收了。

如果是以往,皇帝首先想到地事,无非就是赈灾,但是这一次不同,全国地以工代赈体系已经部署好了,当地的灾民,都可以得到一份工作,修筑一些平时没有精力修筑的公益设施,如果当地的水坝、城池、道路等都已经很完善了,也不要紧,朝廷还会把江南地丝织品原料、北方的棉花等运过去,让他们加工,而工钱,就是白花花地粮食。

明朝一向有在仓库囤积原料地做法,所以像棉花这些东西,各省义仓都有。

万历七年年底,朝鲜发生内乱。

这个年代的朝鲜,正处于李氏王朝时期最为黑暗**的时候。在他们的统治阶级内部,分为两派,一派是世袭的官僚贵族,称为勋旧派;另一派是地方中小地主出身的受过书院教育的新官僚,称为士林派。两派各自结党争权,互相倾轧,据说多达数万人被杀戳流放,政变不断,弄得民不聊生,国力大衰。

以上是锦衣卫的消息。不久之后,朝鲜国王地信柬就来了,说现在国内为了平乱,花费了大量地人力物力,国库严重亏空,又正值年关,没有办法,向明朝请求援助了。

万历批了三十万银子、十几万石粮食,还有大量的布匹、盐等,总价值是以往三年一次地朝鲜朝贡回礼的十倍。这些粮食现在对明朝来说并不算多少,但是对朝鲜来说就很多了。

关于内乱问题,万历本想做出反应的,但一想毕竟是人家国事,不好干涉。朝鲜是中国门户,对日本来说是这样,以后对西方诸国来说,更是这样。因为一旦失了朝鲜,敌人就是在家门口了。这么一想,万历还是告知了辽东总兵李如松,让其暗中支持朝鲜的士林党。这个时代是人类科技革命的前夕,多支持一下朝鲜的年轻知识分子,对朝鲜的发展有好处。

万历八年的新年很快就过去了,这段日子万历总觉得过得特别快,主要是因为常润的关系,孩子实在是长得太快了。这位未来的准太子(万历可不想重蹈历史的覆辙去废长立幼)特别喜欢笑,见人就笑,也不知道在笑什么。王皇后生育后身体不是很好,所以大多是李太后带的孩子,这孩子也就跟李太后特别亲,总喜欢把头塞在李太后怀中,并且抱着她的手臂不放,连睡觉也不肯放手。李太后因此经常开玩笑说,不愧是皇上的儿子,简直就是同一模子刻出来的,跟皇上小时候一个样。

张直自从去淮南治水以后,万历七年年初回来了,而潘季驯还留在南方治水。张直带来了治水的成绩,河堤、护堤柳、水坝、新河等都已完工,当时潘季驯留在江南修筑淮河河堤,还有修复京杭大运河,预计再过一年才能回来。

万历八年三月初七,潘季驯回京求见。万历在乾清宫接见了他,赐封指挥卫都督同知,世袭三代,领俸八百石。

这样的赏赐其实是偏低了,对于历史上万历末年、崇祯年间的连绵水患而言,潘季驯如果能有效防治住水患,就是封王封侯也不为过。但是考虑到明朝历来的重文轻工心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目前是只能这样了。

在大明的西北,蒙古的大汗俺答,前年在青海湖畔的仰华寺旁见了活佛,交流了佛法,然后回去了蒙古,但万历没有想到的是,俺答汗回草原后,这才过了不到两年,他就去世了。俺答汗的儿子黄台吉即位,万历得知,也册封黄台吉为顺义王。

这里还有段小插曲,根据兵部尚书殷正茂的建议,为了蒙古与明朝关系的稳定,应当让钟金哈屯下嫁给黄台吉,这样才能保证俺答部不发生分裂,保证双方的和平。

这个事情着实让万历有点为难,毕竟自己在蓟州跟钟金有过一段友情,自己虽然贵为皇帝,但是朋友并不多,让自己的朋友、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嫁给自己的爷爷也就算了,还要让其再嫁给她的伯伯,这个未免有些不合人情了。

钟金成为大汗夫人后,在蒙古十分受人尊敬,地位越来越高,蒙古人民敬称她为“三娘子”。俺答汗死后,三娘子无疑就成为了蒙古最有权势的人,而众所周知,俺答汗的儿子非常的多,如果三娘子不嫁给黄台吉(即太子),那么势必会有其他的“王子”争权,这其中也包括三娘子自己的儿子。

考虑再三,万历还是亲自写了信,给三娘子,信中委婉地表达了明朝的意思。不久之后,三娘子回信,表示既然皇上开了口,自己也愿意下嫁给黄台吉,希望以后汉蒙两族能继续保持友好互市关系。

当皇帝以来,自己也说过不少违心的话了,果然是大义压小义,没有办法的事。自己作为皇帝所担负的担子确实很重,也不知道自己能撑多久,总之在撑不住之前,多多努力就是了。

这一年的春天,陈太后开了口了,说皇后已经生了儿子,子嗣方面已经很正统了,没有问题了,应当娶妾了。李太后也是满口答应,随即就开始张罗,似乎早就准备好了似的,不出半个月,京津、河北等地挑选的十六岁佳丽,有七八十人,在东华门一处宫殿中待命。

万历乔装成太监模样,与林庆张直故意提前到达,选了七个姿色上佳,举止得体的少女,像有些长得十分漂亮,但是却在那三三两两拉家常、坐姿不够端正的,就没有机会了。

没有选上的其他少女,命运就是沦落为宫女了。只要是女性,凡是进了这东华门的,在她们变老之前,是不可能有机会踏出这个门的。

万历选的这七位佳丽,成婚时就没有像王皇后那么热闹了,甚至连民间的请亲朋好友相聚、设立酒宴的习俗都没有。万历只是跟她们拜了天地,拜了祖先,见过两位太后,仅此而已。

万历八年六月。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情发生了:张居正的三年丁忧之期已到,万历写了封“公开信”,请张先生回朝。

其实不止是设立使者馆这么简单,万历还想跟当地国家合作开凿运河,红海与地中海实在是太近了,这种名垂青史的事情,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做呢。

苏伊士运河一开,以后往返于亚欧的船只可以省去上万里的路程,只要运河控制在中国的手里,那么欧洲诸国就很难跟中国争夺印度洋、东南亚等地的海上利益。

讨论完世界地图后,万历又和利玛窦聊了很久,不过接下来大多是关于教会的事,万历答应利玛窦的要求,以后他可以留在京城常驻,传教的事,只要老百姓不反对,朝廷也不会反对的。传教士进行传教的方法,建议按照利玛窦的做法,由利玛窦节制中国境内的外国传教士,传教士们发展了信徒,建立了教会,准备盖教堂了,那么地由朝廷免费供给,每个省限一处,至于资金方面当然是传教士们自己搞定。

做为交换,传教士们必须担负起这样的责任,即传播西方知识,包括文化、科技、军事等,当他们行使这些职能的时候,就相当于朝廷的一个部门,录属工部,今后如果有明朝的年轻人喜欢西学,也可以加入他们。

利玛窦显然也对传播西方知识很感兴趣,对万历的想法十分赞成,很满足地告了退,回去忙他的传教事业了。

不久之后,去往菲律宾的使者回来了,原来,西班牙人在菲律宾也不过一千余人,西班牙人表示,当时并不知道明朝舰队只是路过,属于误伤,愿意赔偿损失,不过他们也说,发生事情的那个海域离菲律宾很近,为了和平着想。希望明朝军舰以后不要驶入那儿。

万历心中很清楚,早在一千多年前,南海就是中国的领土,菲律宾也一直是中国的属国,西班牙人所说的那个海域,就是今天的南海东部。不从那经过。岂不是要把广东水师和江南水师分隔开来?

这肯定是不行的,万历做了回复,首先表明南海一直是中国的领海,西班牙人既然在菲律宾。还有马来西亚等国常驻了,跟中国就算是邻居了。希望不要破坏和气。提出什么非分的要求,中国的军舰,在南海、甚至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地,都应当能自由出入。

出乎意料地是,西班牙人很快就表示,尊重明朝的领土范围,他们不反对明朝舰队经过,但是经过南海时。希望能事先告知。以免误会。

南海事件就此告一段落。

万历七年九月,湖南全省、以及江西、安微部分地区已经连续五个月没有下雨了。在夏天发生干旱,对农作物的伤害是致命的。据报,当地的水库都已经枯竭了,万历不用想也知道,湖南的粮食肯定是颗粒无收了。

如果是以往,皇帝首先想到地事,无非就是赈灾,但是这一次不同,全国地以工代赈体系已经部署好了,当地的灾民,都可以得到一份工作,修筑一些平时没有精力修筑的公益设施,如果当地的水坝、城池、道路等都已经很完善了,也不要紧,朝廷还会把江南地丝织品原料、北方的棉花等运过去,让他们加工,而工钱,就是白花花地粮食。

明朝一向有在仓库囤积原料地做法,所以像棉花这些东西,各省义仓都有。

万历七年年底,朝鲜发生内乱。

这个年代的朝鲜,正处于李氏王朝时期最为黑暗**的时候。在他们的统治阶级内部,分为两派,一派是世袭的官僚贵族,称为勋旧派;另一派是地方中小地主出身的受过书院教育的新官僚,称为士林派。两派各自结党争权,互相倾轧,据说多达数万人被杀戳流放,政变不断,弄得民不聊生,国力大衰。

以上是锦衣卫的消息。不久之后,朝鲜国王地信柬就来了,说现在国内为了平乱,花费了大量地人力物力,国库严重亏空,又正值年关,没有办法,向明朝请求援助了。

万历批了三十万银子、十几万石粮食,还有大量的布匹、盐等,总价值是以往三年一次地朝鲜朝贡回礼的十倍。这些粮食现在对明朝来说并不算多少,但是对朝鲜来说就很多了。

关于内乱问题,万历本想做出反应的,但一想毕竟是人家国事,不好干涉。朝鲜是中国门户,对日本来说是这样,以后对西方诸国来说,更是这样。因为一旦失了朝鲜,敌人就是在家门口了。这么一想,万历还是告知了辽东总兵李如松,让其暗中支持朝鲜的士林党。这个时代是人类科技革命的前夕,多支持一下朝鲜的年轻知识分子,对朝鲜的发展有好处。

万历八年的新年很快就过去了,这段日子万历总觉得过得特别快,主要是因为常润的关系,孩子实在是长得太快了。这位未来的准太子(万历可不想重蹈历史的覆辙去废长立幼)特别喜欢笑,见人就笑,也不知道在笑什么。王皇后生育后身体不是很好,所以大多是李太后带的孩子,这孩子也就跟李太后特别亲,总喜欢把头塞在李太后怀中,并且抱着她的手臂不放,连睡觉也不肯放手。李太后因此经常开玩笑说,不愧是皇上的儿子,简直就是同一模子刻出来的,跟皇上小时候一个样。

张直自从去淮南治水以后,万历七年年初回来了,而潘季驯还留在南方治水。张直带来了治水的成绩,河堤、护堤柳、水坝、新河等都已完工,当时潘季驯留在江南修筑淮河河堤,还有修复京杭大运河,预计再过一年才能回来。

万历八年三月初七,潘季驯回京求见。万历在乾清宫接见了他,赐封指挥卫都督同知,世袭三代,领俸八百石。

这样的赏赐其实是偏低了,对于历史上万历末年、崇祯年间的连绵水患而言,潘季驯如果能有效防治住水患,就是封王封侯也不为过。但是考虑到明朝历来的重文轻工心理,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目前是只能这样了。

在大明的西北,蒙古的大汗俺答,前年在青海湖畔的仰华寺旁见了活佛,交流了佛法,然后回去了蒙古,但万历没有想到的是,俺答汗回草原后,这才过了不到两年,他就去世了。俺答汗的儿子黄台吉即位,万历得知,也册封黄台吉为顺义王。

这里还有段小插曲,根据兵部尚书殷正茂的建议,为了蒙古与明朝关系的稳定,应当让钟金哈屯下嫁给黄台吉,这样才能保证俺答部不发生分裂,保证双方的和平。

这个事情着实让万历有点为难,毕竟自己在蓟州跟钟金有过一段友情,自己虽然贵为皇帝,但是朋友并不多,让自己的朋友、一个如花似玉的少女嫁给自己的爷爷也就算了,还要让其再嫁给她的伯伯,这个未免有些不合人情了。

钟金成为大汗夫人后,在蒙古十分受人尊敬,地位越来越高,蒙古人民敬称她为“三娘子”。俺答汗死后,三娘子无疑就成为了蒙古最有权势的人,而众所周知,俺答汗的儿子非常的多,如果三娘子不嫁给黄台吉(即太子),那么势必会有其他的“王子”争权,这其中也包括三娘子自己的儿子。

考虑再三,万历还是亲自写了信,给三娘子,信中委婉地表达了明朝的意思。不久之后,三娘子回信,表示既然皇上开了口,自己也愿意下嫁给黄台吉,希望以后汉蒙两族能继续保持友好互市关系。

当皇帝以来,自己也说过不少违心的话了,果然是大义压小义,没有办法的事。自己作为皇帝所担负的担子确实很重,也不知道自己能撑多久,总之在撑不住之前,多多努力就是了。

这一年的春天,陈太后开了口了,说皇后已经生了儿子,子嗣方面已经很正统了,没有问题了,应当娶妾了。李太后也是满口答应,随即就开始张罗,似乎早就准备好了似的,不出半个月,京津、河北等地挑选的十六岁佳丽,有七八十人,在东华门一处宫殿中待命。

万历乔装成太监模样,与林庆张直故意提前到达,选了七个姿色上佳,举止得体的少女,像有些长得十分漂亮,但是却在那三三两两拉家常、坐姿不够端正的,就没有机会了。

没有选上的其他少女,命运就是沦落为宫女了。只要是女性,凡是进了这东华门的,在她们变老之前,是不可能有机会踏出这个门的。

万历选的这七位佳丽,成婚时就没有像王皇后那么热闹了,甚至连民间的请亲朋好友相聚、设立酒宴的习俗都没有。万历只是跟她们拜了天地,拜了祖先,见过两位太后,仅此而已。

万历八年六月。一件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情发生了:张居正的三年丁忧之期已到,万历写了封“公开信”,请张先生回朝。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明重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明重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章:万历八年的诸多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