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亲征蒙古 第一百一十一章:肱骨之臣

第三卷:亲征蒙古 第一百一十一章:肱骨之臣

自从张居正回乡丁忧之后,大明朝最有权力的官职----内阁首辅,一直是空着的。百官都知道,论资排辈,自然是申时行最有资格接任或代任这个职位,但是当年皇上亲自开口,申时行却不愿意当,申时行都如此,更别说其他官员了。

张居正不在的这三年来,明朝虽然在内政上,不如以往那样日新月异,也不像以往那样事情多多,比如某位知府又贪赃枉法了,某位按察使又办事不力了。但是,在其他三位内阁辅臣的治理下,政务、财务、军务各方面,都在稳步发展。

万历一直有想过,万历朝出了个张居正,是明朝的一大幸事。很多事情,都需要一位有实力的大臣来开个头,都需要一位能承受改革矛盾的替罪羊,这一点张居正都做到了。然后,在改革进入正轨之后,就不能再让张居正激进行事了,朝廷上下,都需要一段缓解的时间,矛盾,也需要及时地冷却,不然,就很有可能像历史上那样,矛盾爆发,新政废除。

现在张居正回来了,他自然是还当首辅了,那么应该不应该放手让他去做呢,按照张居正的做法,其实是有些急进,很容易触发矛盾的,可是如果不把权力放手给他的话,又发挥不了张居正的才能。

想来想去也没个主意,万历决定等见到张居正,当面试探试探再说。

张居正路上走了二十多天,九月十一进了京后,也不回府,直接先进皇宫求见皇上。张居正回京当天会来求见,这点万历已在意料之中。

张居正走进乾清宫的时候,万历简直都有点认不出来了,三年前的张居正头发和胡须都很长,脸色发黄。略有些驼背。现在看到他,却是红光满面,头发胡须都剪短了,走路比以前更有力了,显得精神十足。记得以前刚来明朝时,觉得他很像金城武,现在不禁又有这种想法了,怪不得人家妻妾很多,还不是魅力的问题。

张居正拜见了皇上,说道:“皇上。一别三年,不能为皇上效力,老臣日夜寝食难安,现在终于见到皇上。臣也可以安心了。”

万历心中兮然,暗想你面色红润。怎会是寝食难安?不过说到安心,张居正走后,朝廷发生的事,的确是不能让他安心。

“张先生言重了,三年未见。朕也很想念先生,先生坐。”

“其实首辅一职责任重大。大明不可以没有首辅,皇上为何不叫其他辅臣担任呢。”

“张先生这你就想错了,想这首辅一职,单单是学问资历好还不够,最重要的就是能力要全面,张先生你说,阁臣当中,有谁在这一方面能跟你比呢?”

张居正没有回答,只是说道:“蒙皇上抬爱,老臣一定尽心竭力辅佐圣上。皇上新婚以来。老臣还未当面恭贺。有失为臣之谊啊,今年年初幸闻皇子出生。老臣恭喜皇上了!”

张居正面向万历作了个揖,万历上前,扶住张居正的手,说道:“张先生多礼了,你既然是我地老师,那就是皇儿的长辈了。张直,问下润儿在哪,叫人抱他过来见过张先生。”

张居正闻言,很是受用,满脸的欣喜,却又马上想起了什么,说道:“皇上不可,皇子年不过半岁,不可如此劳驾。”

张直似乎早就知道不必出门,十分自然的停住脚步、回来站好。

君臣二人客套完毕,万历又说道:“这三年朝政虽然稳步发展,但却是稳定有余、力度不足。张先生现在回京了,不妨说一说,以后这天下大事,该当何为?”

“皇上,老臣在荆州多时,朝政的事有些生疏了,不敢妄加评论。”

张居正突然这般客气,万历有些意外,略略一想,便明白了:“张先生何必拘礼呢,莫非还在介怀三年前的王大臣案?”

使万历更意外的是,张居正撩了撩胡须,慨然笑道:“高拱、冯保、王大臣,都是过去的人物了,皇上都不介怀了,老臣又何必多事。回乡这三年,老臣也想明白了,首辅二字,重不在首而在于辅,皇上问起天下大事,自然不应该是老臣三言两语能置喙的。”

万历颇为感动:“张先生,自古以来,君臣之间往往不能善始善终,其实都是不能真正替对方着想。双方如果能各让一步,不但君臣之谊常留,比如朕,还能多一个良师益友。”

皇上说的白了点,张居正有些意外,露出受宠若惊地样子,起身行礼。

万历继续说道:“天下大事,自然应该是朕做主,但是单独一个人做事往往会犯错,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朕身边有你们这些肱骨之臣。爱卿们大可效仿唐朝魏征,政策你们来推举,朕来决定。”

万历有着现代人的性格,在这种关键时刻,并打算严格遵守那些封建礼法,他知道,按照现代人的处世方法,在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中,要把话挑明了来说,才能有利于公司地团结协作。

张居正不是泛泛之辈,明白万历的用意:“皇上请放心,这些老臣明白。”

刚才一直是站着说话,现在气氛和睦,君臣二人各自就座品茶,说了说些这三年间地趣事。

说道蒙古俺答汗拜佛的事,张居正说道:“其实我们当时大可以截其后路,重兵封锁关隘,迫使鞑靼往西边大漠而去,这样可以一绝后患。”

“先生有所不知,朕在蓟州外与俺答汗会过面,曾经给过许诺,不宜出尔反尔。”

张居正摸了摸胡须,叹息道:“老臣是想到,我大明开国以来这两百年间,与蒙古人合议过多少次?又许过多少次诺?每次和谈不出三年,鞑靼必定再次来犯,就算偶尔能相安无事,但草原上的首领更换频繁,我们又怎么能保证下一任大汗去遵守合议呢?”

万历一怔:俺答汗的确是老了,应该不会在位很久,那么下一任的大汗谁来继承呢?这个自己研究过吗,没有。蒙古人经常撕毁合约

“先生说地是。不过拜佛事件已过去多时,现在我们该如何做,朕派人暗中去支持一个继任者?”

“臣向来听闻蒙古族人权力不分男女,俺答一旦不在了,那么俺答之妻的权力最大,老臣以为,俺答之子成千上百,谁来继位现在谁也说不清,不如我们拉拢拉拢这个大汗夫人。而且老臣还听说这个夫人十分年轻,跟皇上……”

“不错,跟朕有过几面之缘。”

“既是这样,我们应当着重于这个俺答夫人,一是我们现在就应册封她,给她一个地位,这对于俺答部外地其他部落很有效果,等于是承认俺答部的正统大汗血脉;二是压兵边境,做好防范准备。”

“重兵压境?为何?”

“据老臣所知,俺答汗以前主要是两个妻子,大的那个,有三个儿子,小的那个,生了一个儿子。多年前的长老会商定,汗位是要传给大夫人的大儿子的,但是,俺答汗本人却比较喜欢小夫人。所以,老臣预料,俺答若去,部落内必有内乱。”

万历又是惊讶,又是赞许:“先生有若孔明再世啊,但是,这些朕甚至都不是很清楚,你怎么……是戚将军告诉你的吧。”

“皇上明察,臣跟戚将军一直有私交,互通些书信而已,臣一时多嘴,问了几句而已。”

“呵呵,朕没有其他意思,实际上啊,不管事情怎么做吧,只要是对朝廷有益的,都应当放手去做!”

张居正点头说道:“皇上,三年不见,蛟龙出水了啊。”

万历愣了一下,才知道张居正在夸他,不由得哈哈大笑。

时间渐渐流逝,这一年(万历八年)的秋天,政务上主要是两件事,一是册封三娘子为长谊夫人,原本张居正说忠义夫人、顺义夫人,但是万历还是用了长谊这个名字,又加赏了布匹、盐茶等;二是蒙古朵颜部估计是被女真海西部给打了,很多支难民队前往辽东叩关,李如松经过请示,将他们全部收留,隔离出一块土地供其安家。

利玛窦地使者也有回应了,但是主要地国家----西班牙,并没有与明朝友好的意思,英国、荷兰地反应比较热情,随船队来了几个来访使者,带了一些礼物,却没提什么要求,估计是想能建交就很满足了。

万历对于英国、荷兰的态度是,建交之余,希望双方海军能结成联盟,并且委任天津水师邓世昌,带英荷使者参观明朝水

关于苏伊士运河,万历了解到了,原来现在就是以色列占领着这个地方,而且是刚从埃及手里打下来的,以色列对于明朝的到访显然很茫然,不过从阿拉伯人那了解到这是一个大国后,也同意对于开凿运河一事进行磋商。

自从张居正回乡丁忧之后,大明朝最有权力的官职----内阁首辅,一直是空着的。百官都知道,论资排辈,自然是申时行最有资格接任或代任这个职位,但是当年皇上亲自开口,申时行却不愿意当,申时行都如此,更别说其他官员了。

张居正不在的这三年来,明朝虽然在内政上,不如以往那样日新月异,也不像以往那样事情多多,比如某位知府又贪赃枉法了,某位按察使又办事不力了。但是,在其他三位内阁辅臣的治理下,政务、财务、军务各方面,都在稳步发展。

万历一直有想过,万历朝出了个张居正,是明朝的一大幸事。很多事情,都需要一位有实力的大臣来开个头,都需要一位能承受改革矛盾的替罪羊,这一点张居正都做到了。然后,在改革进入正轨之后,就不能再让张居正激进行事了,朝廷上下,都需要一段缓解的时间,矛盾,也需要及时地冷却,不然,就很有可能像历史上那样,矛盾爆发,新政废除。

现在张居正回来了,他自然是还当首辅了,那么应该不应该放手让他去做呢,按照张居正的做法,其实是有些急进,很容易触发矛盾的,可是如果不把权力放手给他的话,又发挥不了张居正的才能。

想来想去也没个主意,万历决定等见到张居正,当面试探试探再说。

张居正路上走了二十多天,九月十一进了京后,也不回府,直接先进皇宫求见皇上。张居正回京当天会来求见,这点万历已在意料之中。

张居正走进乾清宫的时候,万历简直都有点认不出来了,三年前的张居正头发和胡须都很长,脸色发黄。略有些驼背。现在看到他,却是红光满面,头发胡须都剪短了,走路比以前更有力了,显得精神十足。记得以前刚来明朝时,觉得他很像金城武,现在不禁又有这种想法了,怪不得人家妻妾很多,还不是魅力的问题。

张居正拜见了皇上,说道:“皇上。一别三年,不能为皇上效力,老臣日夜寝食难安,现在终于见到皇上。臣也可以安心了。”

万历心中兮然,暗想你面色红润。怎会是寝食难安?不过说到安心,张居正走后,朝廷发生的事,的确是不能让他安心。

“张先生言重了,三年未见。朕也很想念先生,先生坐。”

“其实首辅一职责任重大。大明不可以没有首辅,皇上为何不叫其他辅臣担任呢。”

“张先生这你就想错了,想这首辅一职,单单是学问资历好还不够,最重要的就是能力要全面,张先生你说,阁臣当中,有谁在这一方面能跟你比呢?”

张居正没有回答,只是说道:“蒙皇上抬爱,老臣一定尽心竭力辅佐圣上。皇上新婚以来。老臣还未当面恭贺。有失为臣之谊啊,今年年初幸闻皇子出生。老臣恭喜皇上了!”

张居正面向万历作了个揖,万历上前,扶住张居正的手,说道:“张先生多礼了,你既然是我地老师,那就是皇儿的长辈了。张直,问下润儿在哪,叫人抱他过来见过张先生。”

张居正闻言,很是受用,满脸的欣喜,却又马上想起了什么,说道:“皇上不可,皇子年不过半岁,不可如此劳驾。”

张直似乎早就知道不必出门,十分自然的停住脚步、回来站好。

君臣二人客套完毕,万历又说道:“这三年朝政虽然稳步发展,但却是稳定有余、力度不足。张先生现在回京了,不妨说一说,以后这天下大事,该当何为?”

“皇上,老臣在荆州多时,朝政的事有些生疏了,不敢妄加评论。”

张居正突然这般客气,万历有些意外,略略一想,便明白了:“张先生何必拘礼呢,莫非还在介怀三年前的王大臣案?”

使万历更意外的是,张居正撩了撩胡须,慨然笑道:“高拱、冯保、王大臣,都是过去的人物了,皇上都不介怀了,老臣又何必多事。回乡这三年,老臣也想明白了,首辅二字,重不在首而在于辅,皇上问起天下大事,自然不应该是老臣三言两语能置喙的。”

万历颇为感动:“张先生,自古以来,君臣之间往往不能善始善终,其实都是不能真正替对方着想。双方如果能各让一步,不但君臣之谊常留,比如朕,还能多一个良师益友。”

皇上说的白了点,张居正有些意外,露出受宠若惊地样子,起身行礼。

万历继续说道:“天下大事,自然应该是朕做主,但是单独一个人做事往往会犯错,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更何况朕身边有你们这些肱骨之臣。爱卿们大可效仿唐朝魏征,政策你们来推举,朕来决定。”

万历有着现代人的性格,在这种关键时刻,并打算严格遵守那些封建礼法,他知道,按照现代人的处世方法,在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中,要把话挑明了来说,才能有利于公司地团结协作。

张居正不是泛泛之辈,明白万历的用意:“皇上请放心,这些老臣明白。”

刚才一直是站着说话,现在气氛和睦,君臣二人各自就座品茶,说了说些这三年间地趣事。

说道蒙古俺答汗拜佛的事,张居正说道:“其实我们当时大可以截其后路,重兵封锁关隘,迫使鞑靼往西边大漠而去,这样可以一绝后患。”

“先生有所不知,朕在蓟州外与俺答汗会过面,曾经给过许诺,不宜出尔反尔。”

张居正摸了摸胡须,叹息道:“老臣是想到,我大明开国以来这两百年间,与蒙古人合议过多少次?又许过多少次诺?每次和谈不出三年,鞑靼必定再次来犯,就算偶尔能相安无事,但草原上的首领更换频繁,我们又怎么能保证下一任大汗去遵守合议呢?”

万历一怔:俺答汗的确是老了,应该不会在位很久,那么下一任的大汗谁来继承呢?这个自己研究过吗,没有。蒙古人经常撕毁合约

“先生说地是。不过拜佛事件已过去多时,现在我们该如何做,朕派人暗中去支持一个继任者?”

“臣向来听闻蒙古族人权力不分男女,俺答一旦不在了,那么俺答之妻的权力最大,老臣以为,俺答之子成千上百,谁来继位现在谁也说不清,不如我们拉拢拉拢这个大汗夫人。而且老臣还听说这个夫人十分年轻,跟皇上……”

“不错,跟朕有过几面之缘。”

“既是这样,我们应当着重于这个俺答夫人,一是我们现在就应册封她,给她一个地位,这对于俺答部外地其他部落很有效果,等于是承认俺答部的正统大汗血脉;二是压兵边境,做好防范准备。”

“重兵压境?为何?”

“据老臣所知,俺答汗以前主要是两个妻子,大的那个,有三个儿子,小的那个,生了一个儿子。多年前的长老会商定,汗位是要传给大夫人的大儿子的,但是,俺答汗本人却比较喜欢小夫人。所以,老臣预料,俺答若去,部落内必有内乱。”

万历又是惊讶,又是赞许:“先生有若孔明再世啊,但是,这些朕甚至都不是很清楚,你怎么……是戚将军告诉你的吧。”

“皇上明察,臣跟戚将军一直有私交,互通些书信而已,臣一时多嘴,问了几句而已。”

“呵呵,朕没有其他意思,实际上啊,不管事情怎么做吧,只要是对朝廷有益的,都应当放手去做!”

张居正点头说道:“皇上,三年不见,蛟龙出水了啊。”

万历愣了一下,才知道张居正在夸他,不由得哈哈大笑。

时间渐渐流逝,这一年(万历八年)的秋天,政务上主要是两件事,一是册封三娘子为长谊夫人,原本张居正说忠义夫人、顺义夫人,但是万历还是用了长谊这个名字,又加赏了布匹、盐茶等;二是蒙古朵颜部估计是被女真海西部给打了,很多支难民队前往辽东叩关,李如松经过请示,将他们全部收留,隔离出一块土地供其安家。

利玛窦地使者也有回应了,但是主要地国家----西班牙,并没有与明朝友好的意思,英国、荷兰地反应比较热情,随船队来了几个来访使者,带了一些礼物,却没提什么要求,估计是想能建交就很满足了。

万历对于英国、荷兰的态度是,建交之余,希望双方海军能结成联盟,并且委任天津水师邓世昌,带英荷使者参观明朝水

关于苏伊士运河,万历了解到了,原来现在就是以色列占领着这个地方,而且是刚从埃及手里打下来的,以色列对于明朝的到访显然很茫然,不过从阿拉伯人那了解到这是一个大国后,也同意对于开凿运河一事进行磋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明重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大明重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卷:亲征蒙古 第一百一十一章:肱骨之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