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李建成潼关鏖战破敌军
长春宫,初名为晋城,北周武帝保定五年(565年)由北周权臣宇文护所筑。建德二年(573年),因晋城三面悬崖,东临黄河,面对古蒲津关,登高可远望太华、中条二山,俯视黄、洛、渭三河,花木茂盛,四时如春,遂改名长春宫。后经隋文帝开皇十三年扩建,如今已是一片宏大的宫殿群,山林峻秀,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掩映在绿树花丛之中,即大气又别致,为隋帝盛夏避暑之行宫别馆。山风徐徐夹杂着丝丝缕缕河水的凉意,朝看朝霞映河面,夕看晚霞落西山,身处在这长春宫里,就算再忙碌的人也能凭空生出几分闲情雅致来,但李渊此时却难有闲心。
李渊刚进驻长春宫关中士人就争相前来谒见,其中就包括冠氏县长于志宁、安养县尉颜师古,及李世民妻兄长孙无忌,李渊一律隆重接见封官赐爵,同时召见投诚的隋朝官吏,好言抚慰也一律封官赏爵,随后又兵分两路,一路命世子李建成及刘文静领左军五万兵马进驻永丰仓,防备隋军再夺永丰仓,同时发布公告开仓放粮,赈济斯民,并按往常的惯例挑选青壮从军;另一路命李世民、柴绍、刘弘基领右军攻略渭北,翦除长安的外围羽翼,最后全军会师长安城下。
李渊这两步棋意在向关中百姓宣示一个信号,我进军关中不是想据关中为己有,只是替主人打扫屋子,迎接新客人,也不赶老客人,隋帝不愿意放的粮,我们放,隋帝不愿做的好事,我替他做,我们此行不为别的,只为拨乱反正。
谁知赈济斯民的文告一发布,顿时四面八方的难民如海潮般汹涌而来,临时增设的十几个募兵处每天都堆满了来应征百姓,一面领粮食,一面领甲胄兵器,短短数日便得近万兵卒,而且扩张之势不但没有丝毫衰减,还在与日俱增,而且各方占地称雄的豪强皆畏于唐军威势,无不望风而降,如此更是引起了连锁反应,潼关以东的州县也尽皆望风归降。
话说另一边,屈突通不愧是百战老将,在得知李渊西进关中消息后,显得十分镇静,他简要地分析了一下当前的形势,李渊兵分两路,一路屯兵蒲城外与自己周旋,另一路则西进关中夺取长安,而进军关中这一路必是唐军精锐,那城外的唐军偏师只为牵制自己,而对河东并无致命威胁,李渊主力西进夺取长安,而自己的使命是守卫长安而不是河东,守卫河东就是为了保住长安,如若长安失守,那守住河东又有什么意义?
白皮监军立功心切嗷嗷叫嚣着要出兵回援长安,击溃李渊军,众将也大多有出兵之意,却不是想立功,只是不想领罪,一旦长安失守他们都有畏战观望之罪,依隋帝心性他们必难灭族之祸,况且他们的家眷都还在长安受制于人,无论如何他们都要回去。
屈突通虽有出兵之意,但还是没有冒然出兵,他要等一个机会,一个可以挫败李渊的机会。
屈突通见众人都有请战之心,倒也不敢拒绝出兵,于是严命众将下去整军备战,调配粮草。
众将兴致勃勃地下去筹备了十几天,可左等右等硬是没有屈突通出兵的命令,那白皮监军见状脑筋一转心想,屈突通虛以逶蛇,根本没有出兵的意思,不过是想龟缩自保而已。
于是这白皮监军就一封密奏参了上去,随后隋帝派特使传诏严厉申饬屈突通等人,并命其立刻出兵不得延误,同时授予白皮监军临机处置之权命其督军,如有畏战者,立斩无赦。
屈突通接到圣旨心中顿时悲愤交加,随即仰天一声长叹,背对着众将寄望的眼神,下了两道军令,一则由鹰扬郎将尧君素代理河东通守镇守蒲坂;二则全军五更造饭,明日一早全军拔营西进驰援长安。
屈突通领数万大军欲向西南入武关,出蓝天塬绕过李渊大军直入长安,屈突通熟读兵法,身经百战,围点打援,中道设伏的路数他也是知道的,一路行军他不求快只求稳,可就在潼关附近一片普通无险,根本就无法构成设伏的地理条件的山塬中,就在这个连他都懒得探查,认为不可能成功设伏的地方,他还是中了埋伏,满山遍野的红白旗帜突然林立而起,唐军飞骑如狂风卷云般从四面八方袭杀而来,旗风猎猎,箭矢如雨,隋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屈突通不愧是百战老将,迅速做出了最合理的布置,慌乱的隋军渐渐稳住了阵脚,并有序撤退,向隋潼关守将刘纲驻守的都尉南城靠拢,欲与刘纲合兵共同抵御唐军。
屈突通领军退到都尉南城下不管怎么呼喊,都叫不开城门,突然城楼上竖起一杆绛白大旗,上面书写着一个硕大的黑色李字。
屈突通霎时大惊失色,突然都尉南城城门洞开,王长谐领军杀出,隋军阵脚大乱,被唐军两相掩杀,屈突通连忙让担任全军“救火队”的陌刀队顶上去抵住唐军骑兵,一面指挥部队救济伤员一路且战且退向都尉北城靠拢,现在屈突通只能一个念头希望都尉北城没有陷落,否则大军将无所依靠。
上天没有让屈突通绝望,都尉北城没有被唐军攻破,依旧在隋军手中,屈突通露出逆境中的一抹喜色,连忙率军退入都尉北城。
唐军追兵见隋军退入了都尉北城便勒马城下随后又如海潮般退去了。
屈突通满是狼狈地站在城头望着那潮来潮去的唐军,微风吹拂着他的略有灰白的须髯,心中莫名升起一丝疲惫,难道自己真的老了?
屈突通归营后清点兵马,此次中伏大军损失颇为惨重,全军减员近万人,轻伤不计其数,就连各军统兵的将佐,甚至屈突通本人在内都多少挂了点彩,不过唯一让屈突通欣慰的是,虽说损失不小,但总算保住了大军主力,没有被唐军一举击溃,还有一战之力。
随后屈突通据守都尉北城,而唐军则据守都尉南城及南山营寨,城、寨之间呈犄角之势,互为依托。
隋、唐两军于潼关对峙,屈突通吃一堑,长一智,再不敢掉以轻心,洒出大量斥候探马侦查敌情,经多方探查屈突通终于查清了对面唐军统帅的身份,统帅就是李渊的长子李建成及一个叫刘文静的人。
大约五六年前,屈突通随皇帝秋猎曾在长安皇家猎场见过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一个沉闷,一个飞扬,就向两柄宝剑,一把尘封鞘中人畜无害,一把利刃出鞘锋芒毕露,在当年的猎场上十四五岁的李世民可谓是一枝独秀,丰神如玉的贵族风范,孔武有力的风姿,箭无虛发,风头一时无两,就连出席秋猎的突厥使臣都自愧弗如,大显国威,隋朝杨广亲赏弓矢以为奖掖,众臣也都视其为明日将星,未来栋梁。
相比李世民的木秀于林,李建成则要沉闷得多,平庸得多,在所有贵族子弟中他都不甚显眼,是一个会让所有人主动忽略的人,李世民天纵英才,假以时日或可成就一番丰功伟业,难得的是屈突通却从李建成的眼里看到了和李世民眼中一样的光,不过这李建成远比李世民要来得沉稳,绝非平庸之辈,而这次伏击就是对他当年那一瞬间评判的最好例证。
屈突通退守都尉北城之后,一面安抚军队躁动的情绪,一面洒出大量斥候多方打探唐军情报以备下一步战略安排,而唐军在初战得胜之后并未急吼吼地趁胜出击,而是严守壁垒挡住了屈突通南下的去路,同时也洒出大量斥候打探隋军情报。
两军遥遥对峙,无数斥候探马如过江之鲫般在两军之间穿梭,偶有两军斥候相遇,便是一场血战。两军相峙月余,虽然小战频繁,但都十分克制,始终没有爆发全军决战。
如今屈突通南下受阻,进不得进,后退则是滔滔黄河,届时再加之唐军尾击掩杀,立时便是末路绝境,而长安形势紧急,他也无法让大军飞过潼关,白皮监军举着鸡毛当令箭一日三催,还动不动就把皇帝诏命搬出来压人,让屈突通一个脑袋两个大,他少入军旅,统兵数十年,历经大小数百战,有胜有败,还从未像现在这般心灰意冷,内外交困的窘境使他本就疲惫的身心更加难以支撑了,有时他真想一死了之,但他不忍心抛下这些把性命都交托给他的将士们,更不符合他坚守终身的忠义信仰,于国于民于自己,他都必须要打这一仗。
这夜天色漆黑如墨,穹顶之上连半寸星光都没有,伸手不见五指,隋军趁着夜色秘密列阵于唐军营寨之外。
屈突通集结全军五千精锐猛士由桑显和统率为攻寨主力,自己则统率全军策应,另分派两千骑兵随时阻截都尉南城的唐军援兵。布置妥当后,桑显和先派五百轻兵悄悄摸到唐军营寨不足二十步处,用单兵弩射掉唐军哨位后,隋军轻兵连忙冲向唐军寨墙,可没曾想,却碰断了唐军设在营外的警戒机关,霎时一阵响亮的警戒锣声惊醒了整座唐军营寨,火光照亮了天空。
桑显和知道已经无法隐蔽偷袭了,便索性下令直接猛攻,唐军营寨设在两山之间,五千人根本无法一次铺开,桑显和将五千攻城队分成五队轮番猛攻唐军营寨,虽然唐军反应迅速,但还是被隋军打了措手不及。
最血腥的战斗攻坚战打响了,隋军攻城队如怒涛海潮一般拍击着堤坝,唐军将士顽强地坚守着寨墙,迎击着隋军的一次次猛烈拍打。
如雨的火箭点燃了营寨两边的山林,火焰顿时蔓延开来,雄雄火光把天空都映得通红,血光与火光交织在一起,令人无法分辨,亦无暇分辨,因为他们各自都只有一个目的――打败敌人。
两军血腥厮杀了一整夜,及至黎明金灿灿的阳光从东山洒下,两军都已经筋疲力竭了,全凭一口气硬撑着,隋军已经攻破了唐军第一道营垒,正在血战第二道防线,刘文静亲临前线督战,桑显和望见了人群中的刘文静,仿佛隐藏在草丛中毒蛇望见了猎物,他开弓一箭直取刘文静腹心,可刘文静却突然感到了袭来的危险,一侧身箭矢猛地钉在了刘文静的右肩,刘文静吃痛翻身倒地,可这时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将军中箭了”霎时唐军士气大减,加之隋军猛攻,唐军抵挡不住,阵脚开始松动,败相已露。
刘文静挣扎着站起身来,一时也难以重振士气,只好下令自己的亲兵顶了上去,掩护全军退入第三道壁垒。
可这时本该一鼓作气压倒唐军的桑显和缺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竟以士兵过于疲惫为由,下令停止了进攻,就地埋锅造饭,吃饭修整,也许他的想法就是已经攻下了唐军两道壁垒,大功即将告成,应该让士兵休息一下吃饱了一鼓作气彻底击败唐军,可他万没想到的是,将士们恶战了一整夜,全凭一口气撑着,而这口气一旦松下来,要再鼓起来,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隋军许多士兵一停止进攻,就像泄了气的皮囊瘫软在地,踢都踢不醒,反观唐军,刘文静见隋军没有趁势压过来,便立即下令全军加固壁垒,清点人数,重新布置兵力,准备迎击隋军,可这一清点,竟少了四五千人,心疼得刘文静直咬牙,连肩头箭伤都顾不上疼了。
桑显和一连攻破唐军两道壁垒,使屈突通倍感欣喜,一连叫了几个“好”字,可还没多高兴多久,随即又听到了桑显和停止进攻的消息,屈突通只觉头脑一阵晕眩,差点没一口背过气去,大呼“竖子误国”于是艰难向前线桑显和处奔去,到了前线,看着那些泄了气,胡乱瘫坐在地的士兵,屈突通更是差点晕厥,连忙命人把那些瘫坐在地的士兵抽打起来,可那些士兵就像烂泥一般,抽了好几鞭子才挣扎着爬起来,连身子都站不直。
屈突通找到桑显和当头就是一鞭子抽去,怒喝道:“谁让你停止进攻的,你坏了本帅的大事。”
突然这时隋军侧后方突然大乱,数百唐军骑兵突袭隋军后背,而冲杀在前就是左统军王长谐、段志玄,隋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顿时阵脚大乱,刘文静忽听隋军身后杀声骤起,连忙登上望楼查看,只见隋军后方阵脚大乱,心知定是援军到来,于是连忙下令全军出击反攻隋军。
屈突通惊诧之际,传令兵来报说:唐军骑兵突袭我军后阵。屈突通听罢登时气得是怒发冲冠,暴喝道:“那两千负责堵截南城援兵的骑兵呢?都死绝啦~”没人回答他,屈突通猛地喷出一口老血,仰天叹息道:“天意耶!”
刘文静亲率唐军冲锋在前,唐军喊杀震天,如猛虎出笼一般猛地扑向桑显和部的隋军前锋,可现下的桑显和部队哪里还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许多士兵还没来得及爬起身来便已倒在了血泊中,唐军两面夹击,隋军骤然崩溃了。
望着崩溃的隋军,屈突通也无能为力了,只好传令各军将佐尽量收集散兵,退回都尉北城,能逃多少是多少吧!
这一战,桑显和部全军覆没,只有桑显和一人逃回,隋军主力覆灭,尽管屈突通尽力收拢散兵,也只仅仅保住了四五千残兵退入了都尉北城。
退入都尉北城之后,屈突通反思战败原因,除桑显和怠军停战之外,那支突然袭击隋军背后的骑兵才是引发隋军大溃败的始作俑者。而让屈突通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那支数百人的骑兵是怎么出现在隋军身后的?战前他曾做了充分侦查,摸清了战场地形及大小道路,并做了相应布置,每条与唐军援兵相通的大道他都布置了相应的阻击兵力,凡能通过一匹马的小道他也都布置了哨位,同时他还布置了两千游骑随时准备拦截唐军援兵,可以说屈突通在攻打唐军南山营寨时,便完全切断了南山营寨与外界的所有联系,唐军骑兵根本不可能悄无声息的出现在隋军身后,然而事实的当头棒喝却敲打得屈突通晕头转向!唐军骑兵究竟是如何绕到隋军身后的?屈突通满心疑问,却无人替他解惑。
唐军战胜后,并未趁胜攻打都尉北城,而是继续按兵不动,因为李建成知道屈突通已经没有能力救援长安了,只要屈突通窝着不动,他便不会攻城,当此之时,拿下长安,平定关中才是大局,只要无碍大局,他不会去招惹那头困兽。
潼关激战的同时,河东也爆发了激战,李渊命河东唐军猛攻蒲坂,尧君素没有让屈突通失望,击退了唐军,守住了蒲坂。这时候唐军才意识到尧君素并不比屈突通好对付,就算没有了屈突通蒲坂依然是块硬骨头。
河东唐军攻城失利损失惨重,李建成连忙上书李渊言明利害:蒲坂困兽犹斗,此时攻城必遭拼死抵抗,我军损失必然惨重,故切不可强攻坚城,为今之要,重在长安,只要长安一破,蒲坂困境之敌其军心民气必遭重挫,届时恩威双至招抚即可,此不费一兵一卒尔,故为今之计,宜围困蒲坂断绝其与外界的联系,尤其是与屈突通残兵的联系,使其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中,逐渐消磨其军心士气。
李渊看了李建成的上书深以为然,下令河东唐军继续围困蒲坂城,断绝其与外界的一切联系,严防死守勿使屈突通残兵一兵一卒入城,违令者严惩不贷。
……
另一边在李建成与屈突通对峙鏖战的同时,李世民统率右军出征渭北,三辅之地(冯翎,扶风,京兆三郡之统称。)一马平川正合唐军骑兵驰骋,兵锋所指,无敢抗者,皆俯首献降。唐军所到之处,官吏百姓,仕绅豪杰,无不扶老携幼箪食壶浆前来迎候,李世民一律接见安抚给予赏赐,并招揽贤能有才者加以任用,唐军招贤纳士的消息一传开,各地有识之士均争相前来投靠。同时唐军招兵大旗一竖,远近百姓皆蜂拥而至,每日到军门应募者多达千人,唐军兵力迅速扩张,直到大军行至泾阳时,李世民右军的兵力竟扩充到了九万余众,且扩张之势丝毫未减,右军兵力还在膨胀。
随后李世民大破盘踞在泾阳地区的稽胡义军刘鹞子。
这个刘鹞子虽说挂着义军的羊头,可卖的全是狗肉!刘鹞子本是稽胡商人,见隋朝衰败,天下大乱之际,基于商人投机的本性,他认为这是他中兴稽胡的天赐良机,于是他散尽家财招揽稽胡游民,以稽胡人为核心拉起了一支队伍,小则打家劫舍,大则抢州夺县,无恶不作。曾与另一股反隋义军刘迦论部合兵,后被屈突通歼灭于上郡,刘迦论战死而他这只鹞子却溜了。刘鹞子兵败之后,颇有些心灰意冷,本想就此隐姓埋名,了却残生,可谁曾想这天下更乱了,朝廷自顾不暇哪里还管得了他,于是一无所有的刘鹞子赌徒的心思又活泛了起来,爱赌才会赢,没有了赌本,他反而不怕输了!刘鹞子重新召集旧部,又迅速在渭北纠集起了一支人马重操旧业,直到李世民到来。刘鹞子知道自己不是唐军的对手,但心想着自己手里多少还有些筹码,可以和唐军讨价还价,再不济大不了带着自己这一票人马投诚过去,怎么也得封个将军、公侯,而且他早派人私下里打听了,就连孙华那点家底,投诚过去都封了个冯翎太守、武乡公,自己这几万人马投诚过去怎么也得封个郡公吧!如是想着,刘鹞子就坐着自己的美梦等着唐军来招安呢!
可李世民却不这样想!李世民到了泾阳之后,便派人打探过刘鹞子,发现刘鹞子这家伙的风评极差,百姓们平日里敢怒不敢言,但唐军一到问起刘鹞子,百姓们无不对其咬牙切齿,捶心痛骂。李世民知道这家伙作恶多端,身上积累太多民怨,是万不能收归麾下的,那样只能脏了自己的手,不过正好杀了他为民除害,争取更多民心。说实话,李世民还真没把刘鹞子放在眼里,刘鹞子匪军军纪败坏,战力并不强,说是乌合之众都是抬举他,平日里也就欺负欺负老百姓,打打县兵罢了!不值一提,但李世民做事素来稳重,就是明知敌人乌合之众也没有掉以轻心,暗中布置兵力分三面布下口袋阵向刘鹞子营地罩去,并以轻骑绝其后,而李世民则亲率八百玄甲重骑自任先锋直接突击刘鹞子中军帅帐,擒贼先擒王。
果然如预料中的一样,刘鹞子匪军不堪一击,李世民率八百玄甲重骑突入刘鹞子中军,剑斩刘鹞子,纵马驰骋如入无人之境。
当李世民踏破刘鹞子中军,举起那颗满脸惊骇的头颅时,刘鹞子匪军立时崩溃,三面大军一压到,匪军纷纷弃械投降。
随后李世民申明军纪,兼并了刘鹞子的部队。渭北百姓听闻刘鹞子匪军被唐军歼灭,无不拍手称快,奔走相告,直如过节一般,当地百姓皆拉牛牵羊至李世民军营慰劳将士,可唐军将士却无一人敢取,军门前前来劳军的百姓越聚越多,拥堵着军门,最后还惊动了正在与众将议事的李世民。
“感谢将军为民除害。”
李世民领着众将一到军门,百姓们伏身便拜,李世民也连忙拱手行了一个军礼,说道:“乡亲们快快请起,本将安敢受此大礼,乡亲们都快请起吧!”
领头的乡绅族老拱手说道:“将军仁义,我等敬仰将军恩德,特来劳军请将军勿要推辞。”
“我义军入关本为惩奸除暴,安敢言谢,更不敢言恩,乡亲们把东西都拿回去吧!恕本将不能领受。”李世民拒绝道。
“这……”
百姓们听了李世民的推拒之语,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领头族老沉思了片刻抱起一坛酒说道:“将军,其他的东西您不收也罢!不过这坛酒请将军务必收下,就算是乡亲们给将士们的庆功酒吧!”
李世民略做思索接过那坛酒说道:“好,那本将就替将士们收下这坛酒,谢过乡亲们,来人传我将令,把从刘鹞子匪窝缴获的财帛都分发给乡亲们。”
百姓们一听连忙推辞道:“这怎么能行?不行,不行,使不得,使不得……”
领头族老连忙摆手说道:“将军,万万使不得呀!”
李世民高声解释道:“义军只为惩奸除暴,匡复天下,如今乱贼已除,这些不义之财本就取之于百姓,理当归还,乡亲们生计也很艰难,切莫推辞。”
“将军仁德,谢将军。”
领头族老领着一众百姓再次参拜,李世民也连忙躬身还了一个军礼道:“乡亲们,都起来,切莫再行此大礼了,本将实不敢当啊!”
李世民扶起领头族老,族老顺手拉过一旁的大约十六七岁的小伙子说道:“将军,这是老朽的孙儿,就让他跟着您打仗去吧!”
李世民顺口一问:“老人家,您孙儿是家里的独子吗?”
“原本不是,前两年乱兵过境抢粮,他父亲兄长都让乱兵给杀了,母亲也自尽了,若非老朽和这个孙儿藏在山洞里躲过了一劫,恐怕此刻也是荒草一堆了。”老人说道伤心事竟伤感地落下泪来,旁边的青年和周遭的百姓也都哭成了一片。
饶是见惯了生死李世民望着一众哭泣流泪的百姓们,也不禁悲从中来,拒绝道:“他是您唯一的亲人,恕我不能带走他,义军征兵不取独子。”
“将军,老朽求您了,就让他跟着去吧!这种苦日子乡亲们早就过够了!老朽相信你,相信义军,早点打完了仗,好回来过安生日子。”老人说着就要往下拜,李世民连忙扶住老人,眼中含着泪光道:“老人家,我……我不能让你们家断了香火呀!”
老人斩金截铁的说道:“只要能让乡亲们过上太平日子,断子绝孙也值了,老朽看将军也不过才二十出头,就已血战沙场,老朽一个独孙又有什么舍不得的,将军您就收下他吧!”
这时人群中走出数十个青年一齐拱手道:“将军,我等小民愿追随将军,从军效命。”
李世民望着老人希冀的目光和那数十个青年坚定的眼神,他知道无论如何也不能冷了百姓的心:“好,你们我收下了,刘弘基。”
“末将在~”
刘弘基拱手道。
李世民说道:“把他们编入亲兵营,随行帅帐。”
“是。”
刘弘基应声道。
随后李世民打开那坛酒,命人给那几十个亲年都到了小半碗酒,高声说道:“军营有禁酒令,不准饮酒,但今日本将破例了,就以这碗酒敬乡亲们,也敬你们,希望你们不负众望,为家乡父老立功,百姓信我,我亦不负百姓,我李世民也在此立誓,他日若不还天下以太平,死不入土,任鸟兽吞食,干。”
李世民与众人一饮而尽,顿时人群中爆发出震天动地的呼声:“将军万岁,义军万岁~”
李世民扫视着兴奋呼喊的百姓们,不禁心中慨叹:百姓是水,社稷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千古兴衰概莫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