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准备下午的研究生组会(中)

004准备下午的研究生组会(中)

倪匡的这篇文章,认为《侠客行》只有观念上的突破,其它表现平平。

他认为,两个极其相似的人引出的故事不好写,后文并没有对此进行论证,对男女之情的感触进行了不少抒发。

但个人认为,这篇文章有几处值得注意:

一是拙中有大巧的写法为《鹿鼎记》这种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奠定了基础,甚至可以在姬叉、愤怒的香蕉以及其它女频快穿文等言情文中看到这种写法的影子。

二是张三李四这一类的“奖善惩恶”行动,和他们的绝顶武功,以及对武林中各门各派各帮各会的的情形了若指掌的情节,成为滥觞,以后在许多武侠小说中可以看到。衍生到网文中,这已经发展为剧情文的常规套路,包括剧透群、伪装神算、说书、国运流、轮回战等。

但这篇文章还是有历史的局限性,那就是没有把《侠客行》中的修仙可能性提炼出来,缺乏网文的思维。

点评完保存后,我又打开第2个文档,《大侠的眼泪—金庸读后感》,全文如下:

序与跋是散文中的一类.而且是很具精神与擅变化的一类。作者不当正文来拉架式,往往反得行文之美。

我个人是无论古今.书到手是先阅序跋.正好比入人门、坐下先聊天一样。倘若屁股一挨凳即讲正事,那线活驭轻中暗自驾重,正如谈恋爱﹒开始全讲的淡话、傻话。

字拿上来,总有些与人生气的华子,无疑有所逊色。所要他在前后有个小文,就足以使我选择此,而将那前后俱无的彼——光棍一条弃而不买。与我同癖的人决不会少,书店里立读的同志大多都像找路标一般取书下来.先找序与跤。

当然并非所有的序践都好.“清者自清,浊者自浊”,无庸多说。

金庸做多部头小说,散文极少见。《侠客行》后记可视作少见的小品。一读就将我吸引住了。反复咀嚼、我甚至想、文章两大家、不就一家姓侠一家姓禅吗?

金庸用武侠小说的格局,熔历史、人文、哲学、美术于一炉,大爱与大恨,贪欲与纯拙、化境与缰绳,把人物写得很文采、很精确。虽然部部之间也难免形成套路。避不了通俗的迎合,但俗中见雅、独树一帜是无庸置疑的。

他这篇重校后记,写在他即将挂笔之前.看得出来,已有倦于套路之意了。他要“金盆洗手”、但感情之浓,丝毫不亚于他宝刀初试之际。甚至这600字、还有独特的浓度.是他套路之外的电光石火﹐无意得之的劲招。

“眼泪又滴湿了这段文字。”这段文字”是什么呢?即:“这孩儿虽然不肖、胡作非为、其实我爱他胜过自己性命。若有人要伤害于他.我宁可性命不在.也要护他周全。”金大侠在《明报》纪念文中引述这段文字为什么特动感情.这实际上是代表了他对自己奋斗历程与成就的宝爱与百感交集。

生意场上的杀伐与纸上的杀伐。大约经久都会使人“侠气消磨”.阅世深广,即使“成者”也不全无“败者”之叹.特别是作为善良的文化人。

故而“遁禅”、是吾国文人一代又一代的老路,这简直已讨厌人举例了。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连刀光剑影中所向披靡冲出来的金大侠.也作如是观.转念人生.真乃一梦。

不过.就此文而言,我认为“无著”虽好.但幸好大侠读经晚、顿悟得不早、否则.那几部“书剑恩仇”都不会产生,遗憾我同胞姑且不论,仅出版社的损失也何只万计矣。

大侠,这篇小品感人在“眼泪”.而不在《金刚经》。

附录:《侠客行》后记

由于两个人相貌相似,因而引起种种误用会,这种古老的传奇故事,决不能成为小说的坚实结构。虽然莎士比亚也曾一再使用孪生兄弟、孪生姊妹的题材,但那些作品都不是他最好的戏剧。在“侠客行”这部小说中,我所想写的,主要是石清夫妇爱怜儿子的感情,所以石破天和石中玉相貌相似,并不是重心之所在。

一九七五年冬天,在“明报月刊”十周年的纪念稿“明月十年共此时”中,我曾引过石清在庙中向佛像祷祝的一段话。此番重校旧稿,眼泪又滴湿了这段文字。

各种牵强附会的注释,往往会损害原作者的本意,反而造成严重障碍。“侠客行”写于十二年前,于此意有所发挥。近来多读佛经,于此更深有所感。大乘般若经以及龙树的中观之学,都极力破斥烦琐的名相戏论,认为各种知识见解,徒然令修学者心中产生虚妄念头,有碍见道,因此强调“无著”、“无住”、“无作”、“无愿”。邪见固然不可有,正见亦不可有。“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皆是此义。写“侠客行”时,于佛经全无认识之可言,“金刚经”也是在去年十一月间才开始诵读全经,对般若学和中观的修学,更是今年春夏间之事。此中因缘,殊不可解。

这篇《侠客行》后记及其读后感要表达什么了?

首先,读后感的第一层,把这篇后记当做小品文读,序与跋是读正文的路引,加上这篇后记小品文有散文之美,读出了历史、人文、哲学、美术的质感。

其次,读后感的第二层,把这篇后记当做封笔之前的劲招,超越了原来的小说套路,有反武侠套路的意味在里面。

再次,读后感的第三层,借后记说人生,认为《侠客行》让人着迷的是眼泪本身,而非其延伸出来的经文化。

最后,读后感的附录,即是《侠客行》后记,表明金庸所想写的主要是石清夫妇爱怜儿子的感情,而石破天和石中玉相貌相似与否,并不是文章重心之所在。

对于这篇读后感,我在第二层上,稍微做了点延伸,那就是《侠客行》之前的武侠具有哪些套路或情节,之后的武侠又有哪些改变,这与网文中的反套路小说有什么异曲同工之处。

稍一思忖,我便将这个观点打在文档上,供学生参考。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我在网大教鉴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我在网大教鉴赏
上一章下一章

004准备下午的研究生组会(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