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六章 道源

一百一十六章 道源

道祖为中国春秋战国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道教尊其为道祖--太上老君--道德天尊。太上老君最初为春秋时的楚国人,姓李,名耳,字聃,周守藏室史,“生而白,故曰老子”见司马迁《史记•老子传》。但司马迁当时对老子的身名事迹也不太清楚,故而又说:“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又以为周太史儋,或“即老子,或非也,世莫知其然否”、“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而到西汉初年老子已成为“神龙见不见尾”的传奇人物了。后见周室衰微,于平王三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辞职而去,青牛薄辇,西出函谷关,因关令尹喜请求教诲,留《道德五千言》后,莫知所终。

秦汉以来,老子逐渐被神化。东汉明帝、章帝之际,益州太守王阜作《老子圣母碑》,将老子神化为先天地生的神人,并与“道”相等同,“老子,道也。乃生于无形之先,起于太初之前,行于太素之元”。顺帝时,张陵在巴蜀创立五斗米道,即奉老子为道祖,尊《道德五千言》为主要经典,并宣称:“一道也”,“一散形为气,聚则为太上老君”见张道陵《老子想尔注》。次在道书中出现了太上老君的名称。至此,老子被尊为道教的始祖,长期受到了世人的尊奉。延熹八年,陈相边昭《老子铭》云:“老子为周守藏室史,当幽王时三川实震,以夏殷之季阴阳之事,鉴喻时王。孔子以周灵王廿年生,到景王十年,年十有七,学礼于老聃。世类好道触类而长之,以老子离合于混沌之气。与三光为终始,观天作谶,降升斗星,随日九变,与时消息。规矩三光,四灵在旁,存想丹田,太一紫房,道成化身,蝉锐度世。自牺农以来,世为圣作师。”这一年汉桓帝使中常侍管霸之苦县,祠老子;次年祠老子于濯龙宫见《后汉书•桓帝纪》。襄楷于延熹中上书云:“又闻宫中立黄、老浮图之祠,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图”见《后汉书•襄楷传》。又据《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后桓帝好神。数祀浮图、老子,百姓稍有奉,后遂转盛。”可见当时老子已成为神而被世人所崇祀。

关于老君的仙迹道经中亦有诸多记载。《魏书•释老志》曰:“道之厚,出于老子。其自言也。先天地生,以资万类。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授轩辕于峨嵋,教帝喾于牧德,大禹闻长生之诀,尹喜受道德之旨。好异往往而尊之。”

晋葛洪《抱朴子》称他:额有三理。足有八卦,身长九尺,耳垂齐肩。穿五色云衣,住金楼玉堂,以神龟为库,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随行四周,头上雷声隆隆,电光闪闪,气宇昂轩。威风凛凛。《神仙传》卷一中则称:老君。名重耳,字伯阳。其母感大流星而有娠。虽受气天然,见于李家。犹以李为姓;或言老君先天地生,或云天之精魄,盖神灵之属;或云母怀七十二年乃生,生时剖母左掖而出,生而能言,指李树曰:“以此为我姓。”或云初三皇时为万法天师;上三皇时为玄中法师;中三皇时为盘古先生;下三皇时为金阙帝君;伏羲时为郁华子,号曰温爽子;神农时为九灵老子,号曰春成子;祝融时为广寿子;黄帝时为广成子,号曰天老;颛顼时为赤精子;帝喾时为禄图子,号曰真子;帝尧时为务成子,号曰茂成子;帝舜时为尹寿子,号曰廓叔子;夏禹时为真行子,号曰李耳,一名禹师;殷汤时为锡则子,号曰斯宫;文王时为文道先生,号曰先生国柱下吏,一云守藏史;武王时,号曰卫成子;成王时,号曰成子;元康五年,化入妇人腹中,托母姓李名聃字伯阳;或云在越为范蠡;在齐为鸱夷子;在吴为陶未公;秦时,号曰蹇叔子;大胡时,号曰浮庆君;汉时号曰王方平;大初元年,号曰仲伊;永寿元年,号曰仆人。

世祖时,道士寇谦之守志嵩岳,精传不懈,以神瑞二年十月乙卯,忽遇大神,乘云驾龙,导从百灵,仙人玉女,左右侍卫,集止山顶,称太上老君,谓谦之曰:“授汝天师之经。”此载与《云麓漫钞》卷八所记略同,但《魏书》不采取《史记》老君传承谱系的记法,而另外有一位李谱文为老子的玄孙,称他“以汉武之世得道,领治三十六人鬼之政。”

南朝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有三个神位与“太上老君”有关。一是第三中位的太极金阙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二是太极左位,老聃。三是第四中位太清太上老君(为太清道主,下临万民)。另外还有五方五老君、中央黄老君、太上火老君等。

隋唐以后,道经中也有许多关于老君的传说。《云笈七签》中说:“老君母曰玄元玉女,日精入口,吞而为孕,五行兽卫行,怀八十一年,剖左腋而生,生而白,故号为老子。”又说:“老君在开冥贤助之时,托生扶桑太常玉帝天宫中,以法授扶桑大帝,号曰太上无极大道君,亦号曰最上至真正一真人,亦号曰太极老君太极真人。”《犹龙传》更为老君加上了各种名号,略与《神仙传》记载相同。说老君从三皇五帝以来,就成为历代皇帝的老师。如神农时的太成子,轩辕时地广成子,帝尧时的务成子等,均是老君的化身。周成王时的老君为柱下史,号经成子;周绍王时西出函谷关,度关令尹喜;西汉文帝时降于琅琊,授于吉《太平经》;汉顺帝汉安元年老君降于蜀地鹤鸣山(在今四川省大邑县境内),授张陵《正一盟威秘》;北魏神瑞二年,降于嵩山,授道士寇谦之“太平真君”之号;唐高祖武德(二年,老君降于羊角山,令吉善行转告高祖,“我乃帝祖也。”关于老君历时现世的事迹,道经中记载很多。近世,四川青城山易心莹大师印有《老君八十一化图》。

唐宋时期,对老子地崇奉达到了极盛阶段。唐代皇室姓李,遂尊老子为祖宗。全国各地普遍建立玄元庙,奉祀老君像,达到了至尊极盛。据《唐会要》卷五记载:“武德三年五月,晋州人吉善行于羊角山,见一老叟,乘白马朱鬣,仪容甚伟,曰:谓汝语唐天子,吾汝祖也。今年平贼后,子孙享国千岁。高祖异之,乃立庙于其地。高宗乾封元年三月二十日,追尊老君为太上玄元皇帝。玄宗天宝二年正月十五日,皇帝亲临玄元庙,加号老君大圣祖玄元皇帝。八载六月十五日,皇帝行幸太清宫,又加号老君大圣祖大道玄元皇帝。十二月二月七日,加号大圣高上大道金阙玄元皇帝。唐武宗会昌元年数以二月十五大圣道祖降诞之日为降圣节。”故道教以二月十五为老君圣诞。

宋真宗为避宋室圣祖赵玄朗的讳,致称老君“真元皇帝”。大中祥符六年八月,颁诏加封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此封号在道教中一直沿用至今。就道教内丹修炼而言,老子是祖述。因为在《道德经》中有许多诸如“无为”“清静”“守一”一类的内丹修炼经典名言,成为内丹修炼的根本。同时《道德经》中有许多篇章中讲到了内丹修炼的方法和指导思想,如第五十章说:“盖闻善摄生,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意思是说,善于修炼的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遇到死亡的威胁,犀牛不会用角伤害他,老虎不会用爪伤害他,士兵不会用兵器伤害他,所以他行路时不怕遇到犀牛和老虎,打仗时不需要甲胄护身。虽然老子很谦虚地说这种情况是听说得来的,但是老子本人就是一位擅长内丹修炼的人,他不仅获得了102岁地高龄,而且指出了达到“长生久视”的具体方法。老子提出要想“长生久视”,就要“专气致柔”“比于赤子”“啬宝精气”“清静无为”“少私寡欲”“知足常乐”,最终达到“载营魄抱一”不相离。这些记载与《列仙传》所称“老子好养精气,贵接而不施”完全相吻合,说明老子的修炼功夫已达到了微妙微肖的地步。他所提出的“精气”说,是后来道教内丹修炼启迪的源泉,由此道教提出了“炼己筑基”“炼精化”“炼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内丹修炼过程。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国学天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国学天下
上一章下一章

一百一十六章 道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