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面对愤怒不已的范仲淹,徐长卿丝毫不慌。
「范文林莫急,听我详细与你道来。」
「我家先生姓林,东昌县开国子,因先生诗词天下无双,故而被人尊称为三词先生……」
徐长卿话未说完,范仲淹便迫不及待的开口打断了他。
「三词先生?可是道出横渠四句的三词先生?」
眼见范仲淹脸上已然没了愤怒之色,取而代之的是又惊又喜的表情,徐长卿笑得更轻松了。
不愧是他家先生。
即便远在千里之外的泰州,先生之名也是如雷贯耳。
徐长卿很是骄傲的挺起胸膛,微微颔首:「不错,我家先生正是道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横渠四句的三词先生。」
「当真?」
「此事岂能儿戏?」
范仲淹忙不迭的整理了下衣冠,恭恭敬敬的朝徐长卿行了个揖礼:「某方才言语之间,对三词先生多有冒犯,还请徐监丞恕罪。」
「三词先生的诗词,某早已拜读,对先生的文采钦佩有加。横渠四句传来泰州后,某日夜揣摩,感触颇深,只恨不能当面与先生请教。」
「某不知徐监丞的先生便是三词先生,得罪了,得罪了。」
徐长卿赶紧上前扶起他:「范文林切莫如此,我来泰州之前,先生将我召到府上,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一定代他给范文林当面致歉。」
「先生未曾取得范文林同意,便自作主张,让吏部将范文林罢官去职。」
「此事先生甚是愧疚,还请范文林原谅则个。」
「不敢,不敢。」范仲淹连连摆手,但脸上的困惑却是愈盛,犹豫半晌,终于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敢问徐监丞,三词先生为何要让吏部将某罢官?某虽仰慕三词先生,但与三词先生并无交集,三词先生又是如何知道某的?」
徐长卿笑得:「呵呵,此事说来话长。我在西溪镇的酒楼定了一桌席面,范文林若是不介意,你我二人去那酒楼,等坐下来边吃边聊,慢慢详谈可好?」
「这……」范仲淹略一迟疑,回道,「徐监丞远来是客,应当我请徐监丞才是。」
「哈哈,一样,都一样,范文林就莫要与我客套了。」
「既然如此,那范某就恭敬不如从命了。」范仲淹也没多推辞,他一肚子的问号还等着徐长卿解答。
两人出了盐仓官廨,去往了不远处的酒楼。
在酒楼雅室落座后,店伙计很快送来了酒菜。Z.br>
待酒菜上齐,徐长卿将店伙计打发离去后,端起酒杯对范仲淹说道:「范文林年长徐某几岁,若是不嫌弃,我便称你一声范兄,可好?」
范仲淹面对徐长卿释放出的善意,赶紧回道:「徐监丞客气了,范某便托大,称徐监丞一声贤弟了。」
「这杯酒是我代先生替范兄赔罪的,还请范兄勿要介怀。」
「不敢,不敢。」
「千岁。」
「千岁。」
两人轻轻碰了下酒杯,仰头饮下。
一杯酒水下肚,徐长卿收起笑容,看向范仲淹:「范兄,回答你的问题之前,小弟有个问题想请教范兄,还请范兄不吝赐教。」
「贤弟请讲。」范仲淹放下酒杯,下意识坐直了身体。
「先帝驾崩后,留下遗诏,命娘娘权取处置军国大事。不知范兄对娘娘临朝称制这事,怎么看?」
范仲淹愣住了,他没想到徐长卿问的竟然是这事。
他不由眉头微蹙,思索徐长卿问这话究竟是何意。
他一个从八品的微末小官,如何能妄论朝政?更何况此事还涉及先帝、官家以及娘娘,更不是他能随意议论的。
范仲淹下意识便想打个哈哈,将这个话题给含糊过去。
但他话未出口,抬眼瞧见徐长卿那双盯着自己的眼睛,脑海里没来由的浮出了横渠四句。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他猛然下定了决心,开口说道:「官家拥扶圣躬,自当听断大政。娘娘握乾纲而归坤纽,非黄裳之吉象也。娘娘当卷收大权,还上***,以享天下之养。」
他这番话,可谓是相当的大胆,直接与徐长卿挑明了他的观点,认为刘娥应当还政于赵祯。
徐长卿眼眸一亮:「范兄当真是这般想的?」
范仲淹默默点头。
「若官家需要范兄相助,但或许会得罪娘娘,范兄可愿意?」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范仲淹直接引用了诸葛亮名言,表明了自己态度。
徐长卿默默起身,从怀里掏出了一卷绢帛。
「文林郎范仲淹,陛下手诏至,迎!」
范仲淹被他的话惊得身子一颤,反应过来后赶紧起身,躬身揖礼:「臣文林郎范仲淹,恭迎陛下手诏。」
徐长卿双手捧着绢帛,递到了他手中。
所谓手诏,便是皇帝亲手书写的诏令。
手诏并非圣旨,行文也不用骈文,比较随意。
影视剧中那种皇帝一言而决,金口一开,便是圣旨的事情,在历朝历代都是不存在的。
秦朝以后,皇帝的命令下达要经过丞相或者门下省等相关机构的确认,他们有权封驳皇帝诏书,反对皇帝命令。
严格来说,皇帝手诏并无合法效令,只能算是皇帝一种下达命令的方式。
大宋皇帝手诏,大抵涉及笃意、政务、问策、诏狱、军事等方面。
笃意即皇帝向臣子、民众表达慰劳、褒奖、恩赐、告诫等内容的诏书。问策则是皇帝向臣子咨询政策、询问执政得失等。
这两类手诏,并不会与朝堂制度、法律发生冲突。
北宋前期,皇帝大多懂得自我节制,手诏也大抵都是这两种类型。
只是从赵祯的堂侄孙宋神宗开始,皇帝便开始破坏规则,大量涉及政务、诏狱和军事的手诏出现,严重干扰了朝堂制度运作。
甚至宋徽宗还制定了违御笔法,将御笔手诏合法化,并严惩反对手诏的行为。
可以说,某种程度而言,大宋江山的破败,也是这些大宋皇帝胡搞瞎搞,以皇帝意志代替朝堂制度,使得皇权失去了监督,朝令夕改,弄得朝堂行政混乱无比。
赵祯身为尚未亲政的小皇帝,他如今的手诏自然没有任何效令。
但范仲淹却依旧态度恭敬,如同接圣旨一般,躬身施礼后,才小心展开了绢帛,仔细阅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