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西京

第168章 西京

东中郎将董越败退撤出了弘农郡之后,董卓留在长安以东的三角形防守区域就只剩下了牛辅和皇甫嵩两个点,分别暴露在周瑜和刘寿的兵锋之下。

当然,周瑜的这点兵力跟牛辅比起来,谁要承接谁的兵锋还未可知呢。

然而董卓身在长安,只接到了两次损兵折将的战报,他不知道周瑜这一路究竟有多少兵马、也猜不透刘寿布置下的那些凉州、并州的牧守们会如何出招。

弘农已经莫名其妙地丢了,董卓自然要开始考虑最坏的打算。

“刘君,你说益州当真有天子气么?”

董卓臃肿的身材堆在一把联珠团窠纹饰的胡椅上,早已不复精悍的苍老面容似哭似笑,语气莫名地问着他的长史刘艾。

刘艾答道:“刘君郎(刘焉字)当初差点要去做了交州牧,正是听说益州有天子气,才改做了益州牧。如此看来,只怕此言不虚呀。”

“嗯。”董卓粗重地喘息一声,悠悠说道:“不知这天子之气会应在何人身上?”

这刘艾就答不上来了,他一时拿捏不准董卓的心思,于是先扯起了四百年前的故事:“遥想当年,前汉高祖入关灭秦,之后退入汉中为王,还定三秦,便是自益州而兴王业......”

“没错!”董卓突然兴奋地打断道:“由秦入川,还而定秦......今日之事当如汉天子乎?”

刘艾这才听得明白,董卓是有退入益州之心了。他本没什么见解,顺着这话便说道:“相士皆言益州有天子气,想来正该应在那由秦入川之人身上。”

董卓拍着大腿爆出一阵狂笑,“这话说得好!刘君呐,此时刘君郎占着益州,某家如何取之?”

刘艾虽然是个溜须拍马之徒,但智谋还算尚可,看人也是有两分眼光的。见董卓问起,刘艾稍做思索,立即推举了一人:“太师,司徒赵谦、侍中赵温并为蜀郡成都人,乃是故太尉赵戒之孙。可使赵谦入蜀,连结太师旧交起兵攻击刘焉......届时刘焉西顾不暇,太师则乘虚引兵南下,必能一举而逐之。”

董卓闻言大赞,三言两语就补齐了计策:“好,好!还有,那刘君郎的儿子不是都在长安么?待某家先抓两个丢到万岁坞中,再问刘焉征发益州兵马钱粮,此子岂敢不从?到时候他缺了兵、粮,某家再给他找些麻烦,他还不是乖乖地把益州给我让出来,哈哈哈哈!”

刘艾躬身作揖:“太师英明。”

......

天下十三州,刨去太过偏远的交州不算,剩下的十二州当中,属于关东势力的主要有兖、冀、青、徐、的士人集团,稍带上荆州和扬州的一些豪强世家;关西势力则以并、凉二州的武人集团为主,宽泛点说的话,司隶和益州勉强也能划进关西的范围。

从古至今,士人们所追求的就是发展家族、兼并土地、垄断官职、削弱中央,最终实现“政由宁氏,祭则寡人”的那种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事实上东晋、隋、初唐,直到黄巢起义之前,天下的政局大体皆是如此。

而武将的发展途径主要是战争,通过军功来取得地位和财富,这就需要稳固的中央集权来集中全国之力支持对外作战的后勤,就像汉武帝、隋炀帝时期那样。

在这种政治诉求不能匹配的情况下,如果哪一方的势力过大,那么另一方就必定会奉行“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不惜代价疯狂拉拢盟友,形成两方军阀主要对决、其他零散势力随之兴起,然后各自选边站的格局。

然而初平年间的局势又有所不同。

天下并没有形成经典的关东与关西、世家门阀与边将军阀对立的局面,反而是关东自己内斗、关西也自己内斗,两边甚至还着那么几分以司隶为界、各打各的、互不干扰的意思。

袁绍和袁术沉迷于争夺袁家的政治遗产,连讨董都顾不上了;而刘寿和董卓各自投入了主力军队在争夺关西,也没精力去研究关东的混战。

此时兖、冀、豫、扬四州已经在以袁绍为盟主的军阀势力控制之下开始自行分封官职,本地的豪强大族一边给酸枣联军输送粮草,一边派族中子弟到处出仕。这些新登场的士族各自以相对于太平时期快了不止三倍的速度升迁,整个关东形同割据。

袁术的起家比袁绍慢了一步,现在还窝在南阳,收了个小弟孙坚,一起向东边的豫州发展。

荆州牧刘表自成一家,在发现本土势力逼不走袁术之后,无奈地暂时妥协,上表奏请袁术为南阳太守;而他自己则把荆州的治所从江陵向北迁移到了襄阳,很显然是防着关东势力的意思。

近两年间,幽州的刘虞和公孙瓒两大强力军阀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差,徐州刺史陶谦、青州刺史焦和二人都在疲于应付三十万青徐黄巾,这几州此时也都没什么外人能有余力去插上一手。

这么一番盘算下来,针对“皇帝”这个最重要也最不重要的东西,刘寿和董卓正在、也只能在关西四州的范围内展开争夺。

双方都是典型的武将势力,融入了皇位的因素只是让各种战前传书和叫骂变得了好听一些,这场战役的基调就是一场关西集团的合并同类项。

当然,还有一些在长安任职的关东人,和一些很想投向关东“正统中原士族”一方的关西人,夹杂在其中扮演着符合各自政治利益的角色,比如荀爽、黄琬、王允、何颙......

刘寿在赵国有着相对稳定的后勤,董卓的路子就野了一些,需要频繁地敛财来养兵。

早在去年(190年)二月董卓下令迁都的时候,三公之一的司空荀爽就开始联合董卓当时的长史何颙和司徒王允,一起谋划对付董卓。

不过份的时候,荀爽年老病逝,同谋当中没有了武职,只能被迫暂停。

之后王允又联合了司隶校尉黄琬、护羌校尉杨瓒等人,频繁地忽悠董卓派他们中的某一个出去领兵,不过董卓自从迁都之后对士族颇为防备,一直都没有答应。

到了今年,何颙又找了侍中种辑、越骑校尉伍孚等人,一齐开始了新一轮的谋划。

“荀公达传信称,董卓仅一匹夫耳,据有凉、并、羌、胡之兵,远攻破之不易。今直刺杀之以谢百姓,然后据崤、函,辅王命,以号令天下,此桓文之举也。”

长安的某处府中,密谋进行着。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三国之骠骑国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三国之骠骑国君
上一章下一章

第168章 西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