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张清河侥幸问世,溯族谱祭奠亡叔

第2章 张清河侥幸问世,溯族谱祭奠亡叔

1994年9月30日上午10点30分,农历八月廿五,JS省CZ市武进区嘉泽镇成章乡龚家大队周家村,一户贫困人家迎来一个新生命。谁都没有想到,这个新生命从出生开始就已经踏上了和命运斗争的旅程。众所周知,婴儿出世,护士一定会拍打他的背部和屁股,然后随着一声啼哭,宣告这个世界上从此多了一个人。说来也是奇怪,这户穷人家的孩子,出生的时候并没有啼哭,任凭医生护士怎么拍打,就是一声不吭。一时之间,众人都紧蹙着眉头铁青着脸,夫妻俩也只是叹着气做着最坏的打算,提前给自己一些心理准备的时间——因为家庭环境实在贫寒,平日里连吃饱喝足都有问题,更别说什么营养补给了。于是,在这个婴儿降生之前,已经有两个倒霉蛋半路夭折了。正当夫妻俩绝望之时,这婴儿突然大哭起来,一时间,哭声和笑声、喊声混杂在一起,张清河就这样得到了生命的力量。现在想来,这世上的很多事情都是要靠自己努力争取的,老天给了一次机会,能不能活下来,一半靠运气,一半靠自己。诚然,运气这种东西是一种资本,而这种资本并不由自己决定;自己能不能拼命,才是生存的关键。于是,张清河大哭一声得到了生机,不然就错过了老天给的机会,只能变成死掉的弃婴,然后去见上帝或者见阎王。不过呢,这卖力的啼哭,似乎用尽了他绝大部分的眼泪。这便是张清河的出生。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张清河一家吧。爷爷张海根,奶奶王全妹,生下兄弟二人,哥哥张卫国,弟弟张卫星。张卫国娶了陈玉华,这就有了张清河;张卫星娶了郭腊琴,生下女儿张香。所以,严格来说,这不是张清河一家,这是张氏三家。张清河本身也不叫清河,他不记得自己本来的名字,只是想做个传统的人,顺便追溯个族谱,就从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入手了——据说张姓的祖先是张挥,青阳的第五个儿子,黄帝的孙子,因为发明弓箭被封为“弓正”,赐封地于清河。根据《史记》的说法,黄帝生青阳和昌意,昌意生高阳(颛顼),高阳死后,青阳的孙子高辛(帝喾)继位。这么说的话,张挥和颛顼是同一辈,比帝喾还高一辈。所以,屈原说自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那张清河就想着说自己是“帝青阳之苗裔兮”了。当然,张清河对于“爷爷辈”的事情并不了解,只是单纯想找个理由标榜一下罢了。不过话又说回来,这样列出来也没什么坏处,反而能够更好地梳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听爷爷奶奶说,卫国、卫星兄弟二人小时候没过过一天好日子。当时,农村以生产大队的方式聚居,村民每天起早贪黑地劳作来挣工分,用工分换柴米油盐,可以说是“多劳多得”。另一方面,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并不是每个农民一出生就理所应当的膂力过人。于是,在这种情况下,爷爷奶奶这对底层劳动人民,卖着命辛勤劳作,而年幼的卫国、卫星两兄弟,没人照看,只好用狗链子拴在桌脚上。就这样,一眨眼几十年过去,张卫国初中毕业就去当油漆工、泥瓦匠学徒,跟着师傅到处刷油漆、作瓦工;张卫星筹了笔钱做起了沙发买卖的生意,日子过得也算平静。

自古以来就有“异爨”的传统,所以才说这不是张清河一家,这是张氏三家。爷爷奶奶住着平房,兄弟二人成家前在马路对面建了一栋两层半的楼房,从中间一分为二,一人一半。如此一来,就算是彻底安家落户了。

有件事不得不提,当年张清河父母的婚事也算是历经磨难。那年,张卫国跟陈玉华两情相悦,而陈玉华的父母嫌弃张家的条件,怎么也不愿意把女儿嫁出去,最后陈玉华只身一人跑了出来,这才有了后来的事情。不过,也正因为这些前情,张卫国一直对陈玉华的娘家人不满,而这种情绪一直延续到张清河身上。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陈玉华的父亲姓陈名金林,母亲姓梁名海凤,住在西城大圣堂村,两人精打细算,出了名的一肚子小算盘;陈玉华还有个哥哥,姓陈名召华,小名唤作“小狗子”,嗜酒如命,娶了四川的罗淑琼,生下独生子陈阳。关于这些家族内的事情,另寻机会再作补充,在这里暂且罗列一番,也算是对基本关系结构作个梳理。简单来说,张清河的爷爷叫张海根、奶奶叫王全妹、父亲张卫国、母亲陈玉华、叔叔张卫星、婶婶郭腊琴、堂妹张香、外公陈金林、外婆梁海凤、舅舅陈召华、舅妈罗淑琼、表哥陈阳,这便是张清河所能记起的绝大部分了。

那么,让我们回到张清河出生后不久的阶段。先前讲过,这孩子能平安降生,本身已经是一种奇迹,而“生”和“活”并不是同一码事。父亲张卫国因为长期从事油漆工作,肺部感染且患上肝炎,一时之间家中的顶梁柱岌岌可危,家庭经济情况只需要用“家徒四壁”这个词就能精确地形容。刚来到世上的张清河,本是浑身带着希望的,现在却连奶都喝不上——母亲每天只能吃点粗粮、喝点酱油汤,哪有什么奶水呢?终于,婴儿体质急剧下降,开始生病,家里却拿不出钱去医院,只好用土办法:喝水、睡觉。最后东拼西凑买了一瓶“龙虎壮骨粉”,一勺下去加上满满一壶水当奶粉用,不知不觉中,不知道该说是命不该绝还是意志力顽强,张清河活了下来,就这样活了下来。等到满月的时候,一家人聚在一起举行“抓周”,张清河看了一眼身边的各种东西,顺手拿起了一支毛笔。按照当地的习俗,抓周的结果意味着孩子长大后的人生方向,而抓着毛笔自然就意味着“从文”了。这还不算,请来算命先生判了生辰八字,这孩子竟是文曲星下凡,错投了武曲之相,因此以后必然虎背熊腰而文采斐然。事实上,当时的张清河只是个孱弱不堪的婴儿,谁都不相信这孩子以后会变成大将军的模样,至于“文曲星”“武曲星”之类的话,不过是讨个吉利罢了。

张清河还不满三岁,父母便让他分房睡了,这孩子躺在床上看着黑漆漆的天花板,不哭也不闹,脑子里什么也没有。白日里,爷爷有次抽着烟抱着张清河玩,烟灰烫伤了张清河的额头,有次单独把张清河留在院子里,公鸡把张清河啄得遍体鳞伤。诸如此类,不胜枚举。于是,张清河的父母极不放心将孩子留给爷爷照看,而爷爷以“孩子太调皮”为理由,自此对他的亲孙子心存芥蒂。在爷爷看来,孙女张香安静听话,比孙子好多了。等到再大一些,张清河的五官渐渐明朗,方正饱满的额头,炯炯有神的眼睛,让人觉得和传说中的“伏羲大帝”有些相像,或许那算命先生所说的话并不完全是胡诌的吧。

之前说到父亲张卫国病了一场,不能再做油漆工作,只好重新当起农民维持生计。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当生活的磨难和贫困的家境结合到一起,得来的就是无止境的矛盾。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夫妻二人一边携手努力,一边“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闹”,动不动就是摔盘子踢凳子。事实上,这并不单单是张清河一家的情况,整个村子都是这样。每当父母争执甚至动起手来,张清河就一个人坐在屋子中间大哭,引来周围的村民前来劝架,纷纷说着“小孩子太可怜了,先让娃娃吃点东西吧”。如此一来,暂获平和,然而不出几日,又要再重演起来。在农村,夏夜是要扬稻的,找来几个排风扇呼呼地吹,那些空壳或者不饱满的谷子就被吹得到处飞,张清河喜欢闻谷子的味道,也喜欢那一阵阵大风,更喜欢跑到边上的草丛里抓萤火虫。晚风把这世上所有的浑浊和哀愁都吹散了,那时候凉爽的夏夜里只有知了和青蛙不停地叫着。就这样往地上一坐,就算刚刚才哭过,现在也无忧无虑了。在星光的陪伴下,一下子几年就过去了。

隔壁人家在上海开了个公司,房子装修得像个超级大别墅,各种豪华的家具见都没见过。五六岁的张清河跟堂妹一起,趴在隔壁人家的窗户口偷看电视。电视里正在放《铁甲小宝》,一个小男孩拿着棒子大喊“卡布达,启动超级变化形态”,然后那个机器人就倒过来,把脑袋夹在屁股里。毋庸置疑的是,俩孩子根本不认识字,也不知道什么机器人,更听不到房间里的声音,只是远远地看着,一个东西倒了过来,然后拳打脚踢,直呼过瘾。又到了扬稻的晚上,大风吹啊吹,把快乐也吹走了。屋子前面的空地叫作“场”,平时稻子麦子都平铺在场上晒着,某天张清河正在家傻坐着,突然隔壁的婶婶大骂着闯进来,对着裆部就是狠狠几脚,好像是在说“你居然敢欺负张香”,又好像在说“你个兔崽子踩了我家场上的稻子”,又好像在说“要你断子绝孙”。事实上,小孩子在一起玩,哭闹或者打闹本身就很正常,根本没有大人所认为的那些动机,而踩稻子之类的说辞,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当时,张清河的父母都在地里干着农活,这婶婶进了屋子对着一个小孩子又骂又踹,张清河只好在地上趴着往厨房角落里躲。不一会儿,叔叔也来了,端起板凳就把厨房的玻璃砸得粉碎。可能是声音闹大了,村民纷纷过来,有人上前拖拽,有人去地里给小孩的父母报信,却没人过来护着这个倒霉的可怜孩子。张清河就这样蜷缩在角落里发抖,一声都没有吭。

婶婶郭腊琴,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在家里摆着蜡烛香案,每天诵经念佛。后来跟村西边一个已婚男人勾三搭四,事发后那男人喝百草枯自杀了,这郭腊琴也跟着要服毒自尽,却喝错了药,送到医院洗了胃捡了条命,然后改名叫郭爱华。在这之后,大家都说她神经不正常,是个疯婆子,但张清河觉得,一个疯子应该不会有这么清晰的逻辑思维吧,莫非这就是所谓的天才疯子一念之隔?还有人说,这女人的脖子上有块红色的胎记,那是上辈子做了坏事留下的印记,一脸的刑克之相,晦气。尽管如此,婶婶还是每天诵经念佛,然后大口吃着肉。张清河能做的所有的事情就是,离她远点。叔叔张卫星,做沙发生意破了产,就跟着村上一户做铝合金生意的老板混了,这一混就是一辈子。不管怎么说,那天叔叔婶婶闯进张清河家里的情形,像极了十八层地狱拷问小鬼的模样。

后来,叔叔在工作中不慎坠亡,张清河才意识到,人这一辈子,不论争些什么、抢些什么,到头来总是一场空的。人生在世,亲人就那么几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苦衷,从来都没有什么完完全全的好人坏人。只可惜,这些道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只可惜,有些想法总是来得太晚,自然也就失去了意义。当叔叔坠亡的消息传来,已经长大的张清河顿时百感交集,提笔写下《祭叔文稿》——庚子年七月十六,九月三日,吾叔坠亡。祖父生吾父叔兄弟二人,名为国、星,取其以护卫之意。吾叔终其毕生,恪尽职守,勤勉恭谨,而卒于五十有一,此实非天人之道,孰奈之何!断齑持行而劳苦终身,此实非天人之道,孰奈之何!吾祖父母,吾妹与幼,孰奈之何!此实非天人之道,孰奈之何!吾有美酒觥筹,吾有诗书棋弈,而后无与之共,此实非天人之道,孰奈之何!追逝者而苦思忆,忆逝者而苦往昔。今俱尘埃落散,无嗟久客,且与雁行罢!

摘录张清河当天的日记,以作祭奠吧。

当我接到堂妹的电话,第一反应是,出事了。

很多时候,人都会有一种神奇的预知感。在我出行之前,总觉得路上会发生车祸,总觉得要有不好的事情发生。但是,我没想到,当我还在回来的路上,听到的竟是堂妹在电话里的语无伦次。断断续续,大概是说叔叔工作的时候从楼上摔了下来,在医院抢救。

大概过了半小时,我在回家的车上,堂妹又给我打了个电话,不停重复着说,直线了,直线了,怎么办?然后就是哭声。我愣了一会,没有说话。几秒过后,我给爸妈打电话,没有打通。

大概又过了半小时,我到了家门口,透过玻璃门,看到爸妈在家里到处转。我爸不停在说,今天干活的时候,一直觉得心烦,整个人都不对劲,出事了,出事了。

折腾了几天,我早已经精疲力竭,给朋友打了个电话,带我爸妈去医院。爷爷奶奶似乎也知道发生了什么,奶奶坐在客厅看着外面发呆,爷爷趴在桌子上一声不吭。我看了看老爸,说,你们去看看吧,爷爷奶奶就在家呆着,我看着他们,别到时候去了医院受不了。

爸妈刚坐上车,爷爷奶奶就在门口来回走,絮絮叨叨地说,这孩子怎么能这么不小心?唉,这孩子怎么能这么不小心呢?要死了,要死了。

我想,这是难熬的一晚。

爷爷奶奶不停重复说着同样的话,站起来,又瘫坐在地上。而我,担心的事情比这更复杂。

爷爷奶奶生了我爸和我叔,我不知道他们兄弟二人从小关系如何,但从我有印象以来,两家人的关系就很不好,甚至用恩怨来形容也毫不过分。或许是因为性格原因,我爸外向而擅长交际,叔叔内向而擅长精细工作。二十多年前,我爸学油漆工和泥瓦匠,叔叔学铝合金装配,结果我爸油漆过敏还得了肝炎,从此就成了地道的农民。叔叔的铝合金装配技术很强,成了地道的手艺人、老师傅。

后来,我爸娶了我妈,叔叔娶了我婶,两家人两栋房子靠在一起,对面是爷爷奶奶家。很多问题也就从这时候开始了。我之前在一篇文章当中写到,婶婶是个佛教徒,可她吃起肉来比我还厉害。

童年的记忆中,我始终记得这么一件事:我和堂妹才几岁大,两个人在一起玩,结果堂妹哭了。婶婶上来就冲着我裆部猛踢,说要断子绝孙;叔叔拿起板凳,把我家大门和厨房所有的玻璃都砸了个稀烂。

从那之后,我一直觉得婶婶是个神经病,叔叔很可怕。或许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和堂妹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虽然两家就靠在一起,两家之间的距离却隔了天涯海角。这应该是我能记起的童年两家人关系的全部缩影了。

直到高中,我在外地上学,每个月回来一趟,发现关系变得缓和。其实我也想过这些问题,在我爸和我叔那个年代,吃饭是最严重的问题,即使是亲兄弟,谈到钱也毫无感情可言。我记得小时候我爸妈经常为了钱的问题吵架打架,而这种现象绝不只是我家。也许是因为大家的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提高,两家人的矛盾也渐渐缓和。也可以换句话说,两家人几乎没有关联,自然也就没了矛盾。

我很喜欢下象棋,我爸不会,叔叔却很擅长。于是,我总是带着棋盘去隔壁找叔叔陪我玩。叔叔沉默寡言,但确实很擅长这些动脑子之类的事情。没过多久,我已经能和叔叔打个平手。可学习越来越紧张,这项乐趣渐渐地也没时间去做了。

前几年,叔叔招呼我去他家,神秘兮兮地让我上楼,然后拿出一个箱子。他翻了半天,小心翼翼地从箱子里拿出一瓶酒,让我尝尝这酒怎么样。我呡了一口,洋河梦6啊!我开玩笑地跟他说,现在都喝这么好的酒了嘛!叔叔也笑着说,这酒怎么喝着上头啊?香香买回来给我的,晚上我们去奶奶家弄一杯喝!我连忙摆手,这酒你还是留着自己喝吧!叔叔把酒瓶捧起来往楼下走,冲我说,没事的,自己家人随便弄点喝喝。

叔叔在村上一个老板家干活,平日里中午都在老板家吃午饭,晚上就到奶奶家坐着喝点酒。我大学毕业后,也总是喜欢去奶奶家吃饭,总觉得灶台上做出的饭菜更香。叔叔的酒量很不错,有段时间我总是跟他两个人就着花生米喝点小酒。米酒两三碗,或者白酒半斤,两人喝得七荤八素回家睡觉。

我爸喜欢钓鱼,我也喜欢钓鱼。可我爸总是在忙,跟我几乎没有同步的休息时间。于是,我也经常趁叔叔休息,叫上他一起去河边钓鱼。不过,我只是喜欢钓鱼这件事,对于鱼本身并没有任何兴趣,也不喜欢吃鱼。所以,每次我俩出去垂钓,我总是会特意把鱼都给叔叔。

毕业之后我办了个培训学校,办公室的移门坏了,我就找叔叔来帮忙修。两个人到处去找材料,然后把门整个拆下来捣鼓了半天,一边修一边给我解释原因。我想,他一定是个好师傅。

有时候,我觉得,可能我们都长大了,本来就是一家人,有什么事情能比血缘之亲更重要呢。其实,他们上一代之间有着太多的恩怨,我也根本不在乎。时间总是在往前走,终于会走到我们这代人。祖上可能都是兄弟多人,可他们兄弟只有两人。而到现在来看,我们这代人都是独生子女,根本就没有亲兄弟了。

我只有一个表哥和一个堂妹,除此之外,再无堂、表兄弟。而我堂妹,只有我这个堂哥。因为各种原因,婶婶那边的亲戚并没有来往,叔叔这边也只有我家。每年过年,大年三十一家人聚在奶奶家吃饭;每年年初六,我都会叫上叔叔一家来我家吃饭。我不能决定他们老一辈的人怎么想怎么做,但我始终都希望,所有的事情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得到解决。堂妹结婚了,生了个可爱的女儿,我们都很喜欢,叔叔也很开心,或许宝宝是他这辈子最开心的希望。可是,宝宝还没学会叫外公,也没有学会叫舅舅。

后来,拆迁了。爷爷奶奶跟我家住在一起,叔叔另外找了个住处。前段时间,堂妹一家来我家看望爷爷奶奶,我找出一瓶珍藏的红酒,一家人其乐融融。我还跟堂妹说,你爸一顿喝掉了我几千块啊!当时我正在吃药,不能喝酒,现在想来,也算是一个遗憾。

堂妹跟我说,过段时间再回来玩,带着宝宝一起回来看看爷爷奶奶。可是,回来听到的却是这样的消息。

我来到叔叔的住处,家里只有咸菜和榨菜,十块钱的烟和酒。堂妹跟我说,叔叔的生活一直都是这样,甚至工作受了伤都不舍得买药。我们都曾经历过穷困不堪,可是以叔叔现在的条件,绝不至于这样。

突然想到莫泊桑小说里的那句话,他是我的亲叔叔,我父亲的亲弟弟。

父亲一直在忙着处理叔叔的工伤赔偿和后事,而这世上,只要谈到钱,一切都会变成矛盾。

我从未有过这样恳切的愿望——所有的事情都不重要,我只希望能给我苦了一辈子的叔叔安排风风光光的葬礼,然后让他入土为安。我只希望我堂妹能够陪她父亲最后一段安稳的时光,然后跟我们这些仅有的亲人一起,继续好好生活。

这个现实的世界,美好而又不美好。只希望在另一个世界,叔叔能够有足够的安全感,再也不用害怕失去。因为总有一天,我们是一家人,我们会再相聚,我们会再成为一家人。

而现在,愿这俗世凡尘的纷扰,都只留给我们。而今后,愿在幸福美满的世界里永安。

二零二零年九月五日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张清河的三十岁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张清河的三十岁
上一章下一章

第2章 张清河侥幸问世,溯族谱祭奠亡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