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口外”生活 学业的开始

第7章 “口外”生活 学业的开始

“口外”的冬天是很难熬的,积雪很长时间都不会化掉。这个时候已然是我们来到内蒙过得第三个冬天,因为我清楚的记得,那年我六岁了。

六岁时候的家中,小生意已经初具规模,烧饼的销量越来越好,产量越来越高,而且品种上来看,也不只是之前的单一花样,各种各样的烧饼,都在尝试着,甚至做一些蛋糕之类简单的糕点。这时候家中的生活不再拮据,不再为吃肉发愁,更不用为冬天的火炉燃料发愁,“大白菜泡水”似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同样是这一年,我们姐弟三人在“二东沟”村小学开始了漫长的读书之路。父母每天的生活依然是早早起床,天刚亮妈妈就出发去送货,而我们三个的日子是每天互相紧紧牵着小手去上学。家中的日子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没过多久,另一个对我们姐弟三人影响重大的事情发生了。那时应该在二东沟小学上了没几个月的时间,因为当初刚开始去,应该是秋天那会儿,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天,第二年开春的时候,爸爸告诉了我们一个消息,我们要转学了,转学到更好的学校,宝昌第二小学。当时当然不懂事了,不知道为什么要转学。其实,前面我已经谈到过,父亲内心对知识的敬仰,以及对“知识改变命运”这一观点的认同,在父亲的观点看来,追求好的学校,好的教学质量,无可厚非。当然了,于此同时,需要付出的代价也相对较大,因为之前在那个村小学,只需要交几十块钱就可以上课,而转学到宝昌二小学则需要每人每个学期缴费三百元。这个三百元记忆很深刻,因为,首先,三百元在当时上小学来说,还是一笔比较大的数目,而我们姐弟三人每次开学一次性需要从家中拿九百元,这个数目在当时的大部分人家是想都不敢想的。

记得特别清楚,应该是有个妈妈的老乡,一个五六十岁的阿姨吧,在宝昌第二小学教书,当时不知道怎么就联系到了这个老师,而这个老师也挺愿意为我们牵线搭桥,联系了二小学的相关责任人,同意我们转学过去。而对于那天的场景还是有一定的记忆的。

那天是爸爸带着我们姐弟三人,来到宝昌第二小学。当时感觉好远,路上的一切记忆犹新。“111地质队”的位置已经属于宝昌镇郊外,从地质队到宝昌镇有一条沙土路,特别有意思的是,地质队的东边,在去宝昌的沙土路上有一个大坡,首先经过这个大坡,之后沿着沙土路,两边全是笔直的杨树,以及各种庄稼,远处的庄稼后面依稀能看到一户户人家。顺着“杨树大道”继续走,拐一个小弯儿,就能看到远处的镇,但是距此还有一截路程,记得拐弯过来的地方叫做“焦家营子”,再往前走,就是我之前提到的“西山坡”,我们曾经在这里住了一段时间,继续走着,过了“西大桥”,就算进了宝昌镇的范围,想必大家也能想到,这段路还是很远的,尤其对当时的那个年纪来说,更觉得远了。当然了,这只是进了镇,离我们的学校还是有段路程的。继续走,这时好像已经是水泥路面了,马路两边都是各种民居,餐馆,店铺,等等,之后会经过“地震台”,再继续,会到达宝昌镇的中心“百货大楼”,到了这里,拐向北边,从小就不太分得清楚东南西北,到现在也是分不清楚,拐向北边不知道说的对不对,就说拐向左手边吧,这个是没错的,拐向左手边,再走三五分钟的路程,在马路的右手边就能看到我们的新学校。而在接下来的日子里,

从地质队到二小学的这段路程将会陪伴我们姐弟三人长达五六年的时间。以后会慢慢谈到。

当天父亲带着我们姐弟三人过来,记得很清楚,因为家中姐弟三个孩子,每次父亲或者母亲带着我们出来,骑自行车的时候就是个大问题,两个孩子怎么着也好弄,三个就显得麻烦一些了。父亲那时的自行车是现在看到比较老的那种二八大梁车,就是前面有一条衡梁,后面会有个后座,绿颜色的,父亲每次带我们姐弟三人,前面的大梁上坐一个,后座上坐两个,就这么拉着我们,这次来新学校报道也是用的这种方式。

记得当时父亲带我们来到学校,这一年,大姐八岁多,二姐和我六岁多。一些细节忘记了,脑中的片段只记得当时学校觉得我和二姐太小,如果想入学一年级,那么就得参加一个简单的考试。当时的二姐和我,在家中已经跟着父亲学习了一段时间,而且在二东沟小学也上了几个月的一年级,所以,所谓的“入学考试”对我们来说手到擒来,很快的时间就做完了试题,就这样,我们顺利的入学了。二姐和我上一年级,大姐上二年级。记得很清楚,一年级有四个班,我被分到一年级一班,二姐被分到一年级四班。之后便由班主任带着去领桌椅板凳,去教室。这时候的父亲好像已经完成了他的“使命”,离开了学校。记得很清楚,领桌椅板凳的小仓库位于操场边的一个角落,当时的二姐由他的班主任带走了,她的情况就不清楚了,我则跟着我的班主任谢老师先来领了桌椅板凳,之后去了班里。记得当时的一套桌椅板凳对我来说很重,用尽了全身力气去搬,才是勉强搬起来,步履蹒跚的走向教室。宝昌二小学的教室与二东沟小学依然不可同日而语,整齐的一排排平房,每一排并列两间平房,每一间房间是一个班级,每个年级有四个班级,每个班级平房前面的空地上还有一个小花圃,其实想起来规划的很漂亮,但是对于当时的我,感觉心情很沉重,或许是因为来到了新的学校,或许是因为和姐姐分开了,因为我们从未分开过。还有就是因为谢老师,现在想想都记忆犹新,她个子高高的,瘦瘦的,一脸凶相,经常还化着很浓的妆,在当时宝昌那个小地方来说,化妆的人还是比较少的。记得就是入学这天,谢老师穿着一身墨绿色的正装,显得很严肃。现在想来,当时我才六岁多,入学一年级,还算个小孩子,我自己背着书包,还得搬着一个不大不小的课桌,那个老师压根没想帮帮我,真够“狠心”的。由于我个子比较低,进了教室,自然而然就把我安排坐在第一排了,开始了新的正规的学业生活。记得没多久,班主任谢老师就拿来了课本,具体几本书忘记了,但是很高兴,崭新的课本,看起来很好,还有一股新课本的清新的味道。一切都那么完美,除了这个让我深感畏惧的谢老师。关于我与这个班主任谢老师的故事以后会有很多,慢慢会一一谈到。

从这个时候起,可以说拉开了我们漫长学习生涯的大幕。对我们三个来说,早已约好,谁放学早就等其他两个,等姐弟三人齐了,一起手牵着手回家。百货大楼,地震台,西大桥,焦家营子,地质队,这段路注定要姐弟三人一步一步的走。当然了,期间必定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趣事,稍后会慢慢为大家讲述。

读书生涯开始了,我们姐弟三人的生活发生了点小的变化,而父母的生活依然继续着,大早起做烧饼和各种糕点,天刚亮就去送货。一天一天,一年一年,这就是我们这个五口之家在“口外”内蒙的谋生生活,由刚开始的艰辛,到后来的小有改善,越来越好,直至站稳脚跟,安定的生活。这样的日子太不容易了,父亲和母亲为此承受了很多,我们姐弟三人也在慢慢的长大。虽然辛苦,但是安逸,和谐,家庭生活也算和睦。日子越来越好。

当然了,生活还在继续着。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农村人到城市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农村人到城市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7章 “口外”生活 学业的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