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南河笔谈

1.56 南河笔谈

绿竹离开之后,郭三甚感空虚,无精打采地回到安养院,坐在大门外的土堆上发呆。过了片刻,陆单走到郭三的身旁,说道:“郭三,去玩捉迷藏吧!”郭三道:“好。”跟在陆单的身后,向后院缓缓走去,心想:“捉迷藏有甚么意思?那是小孩子的玩法。”却忘了她原本就是一个小孩子。

接下来的两日,郭三又恢复了学习,每天早起背诵《论语》,练习书法,研读乐理,散学之后就待在学堂内,默写高中的物理、化学、数学课程。然她忽又发觉,在宋朝待久了,后世的知识忘得越来越快,满脑子尽是《论语》、琴谱、唐诗、宋词。也不知是“欧阳枫”的记忆力太差,还是“郭三”的记性太好?她不敢再有丝毫怠慢,只要稍得空闲,便会默写中学课本。

如此过了五天,郭三终于写完了高中的《化学》和《物理》。可惜的是,她参加高考已有两年,许多知识记忆模糊,实在想不起来,就列一个临时目录,或者搭一个框架。到了夜晚,当她躺在床上时,如果回忆起某一知识的细节,便取出小本放在枕头上,借着窗外的月光,用炭笔详细记录,待到翌晨醒来,再用毛笔转录到白纸上。

这一日正是七月二十六。郭三起了个大早,从厨房中找到一只小瓷罐,抱着瓷罐来到破庙的“埋书处”,将六册课本放入罐内,再次挖坑埋了。回到安养院后,已是上午时分。郭三坐在学堂的桌前,心想:“高中课本写完了,接下来该写甚么呢?”思前想后,似乎只有“数、理、化”才是最重要的,至于“英语”和“政治”,则变得全然无用。在宋朝时,欧洲尚未开化,英语自是不必学了,但政治课本中的“资本论”,或对大宋的经济发展有些帮助。想到此处,郭三又取出一页纸,写了“资本论”三字。

正在这时,大路上忽然传来一阵车马声。只听一人喊道:“王知木,快来搬木料!”

郭三收起纸笔,跑到院中一看,只见大门外停了一辆驴车,车上放着两条圆木,长约六尺,直径不过三寸。赶车的是一位男子,年约四十余岁。他站在安养院的门口,大声喊道:“王知木在家么?”郭三听他满口的关中话,不禁想起了上班时的一位工友,当即也用关中话叫道:“知木哥,快来搬木头!”

王知木听到喊声,匆匆跑出大门,对那赶车的一抱拳,说道:“多谢刘三哥,大老远地送来木料,真是辛苦。还请进屋喝一杯茶。”刘三看了看天空,说道:“就快下雨了,先搬木料吧。”王知木忙道:“好,先搬木料。”一边说着,一边走到车前,和刘三抬起一根长木,进入新建的“摆钟厂”。

郭三微觉纳闷,心想不就是一根木棒么,为甚要两个大男人同时抬?走到车尾,双手凑到圆木的端部,使出全力一抬,那圆木竟然丝毫不动。

木化香闻声出门,见郭三站在车旁,招手道:“郭三,跟我来。”郭三点了点头,跟在木化香的身后,进入摆钟厂的大门。

近半月以来,郭三整天忙着照顾唐仁和叶连,无瑕过问摆钟厂之事,这时进门一看,院内竟然多了三间大屋。

木化香笑道:“房子已经盖好,接下来就要制作计时盘了。”郭三忙道:“嗯!确实该赚些钱了。”心想:“真是惭愧,我只知道照顾病人,完全忘了发财大计。”走到第一间房子的窗前,隔着窗户瞧去,只见地上摆着几根粗圆木,墙角立了两把大锯,另有一副三脚木架。

在宋朝时,并无现成的“板材”出售。木匠若要制作家具,必须从圆木开始,用长锯将圆木锯成木板,也叫“改板”。得到板材之后,再用短锯将木板锯成合适的形状,经过平整、打磨,最终粘合,拼成一块更大的木板。这间屋子里有木架和大锯,想必就是“木板加工车间”了。

第二间屋内摆了一张大桌,桌上放着小手锯、凿子、木工刀,正是摆钟的零件作坊;齿轮、木销、定位键、齿轮架、卷轴、转轮,都将在此制作。至于第三间屋子,则是总装坊,所有的零件在此装配,最终得到成品摆钟。

郭三许久未曾关注摆钟,今日见王知木万事具备,顿时又来了精神,跑进第二间屋子,将各种工具看了个遍,突然发现少了一件最重要的工具,问道:“化香姐,刨子呢?”木化香奇道:“刨子?”郭三道:“就是平刨,用于平整木头表面的工具。”木化香听不甚懂,自言自语道:“刨子……究竟是甚么?”

关于木工刨的出现时间,说法不一。大多数学者认为,木工刨是在南宋发明的,因为考古研究表明,南宋的沉船中曾发现了平推刨;又有资料说,木工刨是在明朝时由罗马传入中国的。但无论如何,北宋时期并无木工刨,已是确定无疑。

郭三见木化香神情有异,已猜到宋朝并无此种工具,忙道:“我妈妈说过,木匠必须有刨子。”木化香一怔,问道:“你妈妈说的?”郭三道:“嗯,我妈妈说的。”从怀中取出炭笔,又找来一块木片,大概画了刨子的示意图。木化香只看了一眼,便知其中的原理,点头道:“刨子的制作似乎不难,我今晚就试一试。”

这时王知木和刘三抬着第二根圆木,走进了院子。郭三问道:“化香姐,那两根木头很重么?”木化香道:“那是两块黄花梨木,能沉入水底呢。”郭三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难怪我搬不动。”木化香笑道:“别说是你,我也搬不动。”

黄花梨木的质地坚硬,性能稳定,无论寒暑都不变形、不开裂、不弯曲,又有一定的韧性,其纹理或隐或现,色泽不静不喧,名贵程度仅次于紫檀木,向来被木匠视作极品。王知木的工厂刚成立,自然要用最好的木料,以宣传产品的口碑了。

中午时分,众人坐在桌前吃午饭。王大娘抱怨道:“知木是不是疯了?花三十两银子买来两块木头?”郭三暗自吃惊,思忖:“我原以为木头不值钱,谁知竟要三十两银子。知木哥哥投入这么大的本钱,我可不能再三心二意,整天只顾着练琴写字,应当帮他赚些银子才是。”王六曲道:“知木已经成家,你就别再多嘴了。况且那木料极为名贵,本身就值这么多钱。”王大娘摇头道:“我总觉得不值。三十两银子放在火炉里,再怎么烧也是三十两,但那两根木头一烧,还剩些甚么?”

正在这时,西侧院子传来“砰”的一声。王大娘惊道:“甚么声音?”木化香道:“我去看看。”说罢,跑出了院门,片刻之后又返回,笑道:“没事,一块木板被风吹倒了。”王大娘松了一口气,道:“我还以为谁在放鞭炮呢。不过话说回来,屋里堆了许多木料,确实要注意防火。”

郭三听到“鞭炮”二字,突然想起了一件事。她以前在烟花厂工作时,车间里有一个“知识栏”,专门讲述火药的发展史,其中更有一张图表,详细列出了火药的配方。在后世,火药配方虽不能公开宣传,但在烟花厂的技术部门,却不是甚么秘密。有一次,她和工友路过知识栏。那工友说:“欧阳枫,你要是背会火药的配方,我就请你吃午饭。”她为了赢得午饭,特意用手机拍了一张照片,在上、下班的途中默默背诵,几天过后,竟然背得只字不差。这时她仔细回想,仍然能记个大概,寻思:“我所记的火药配方,应当是清朝时期的黑火药,比宋朝的火药先进了许多。嗯,等我长大以后,就开一家烟花厂,制造最响亮的鞭炮,一定能赚不少钱!”

午饭过后,郭三来到学堂,按着自己的记忆,写了全部的火药配方。写好之后,又想起《化学》课本也讲过火药,更有硝酸钾的制取方法,便取出另一页纸,写了硝酸钾的实验室制备法。她将这两页纸叠在一起,犹豫了许久,始终不知该并入哪门学科,如果并入《化学》,似乎有些不妥,但若并入《物理》和《数学》,就更加说不过去了。她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另写一本书为好,于是取出第三页纸,写上“备忘”二字,但只看了一眼,又觉得有些不妥,遂改名为“科普大全”。

如此反复多次,郭三想了十几个名字,从“奇谈怪论”、“大杂烩”,到“一百个为什么”、“科海拾遗”,始终不甚满意。她呆呆地坐在桌前,过了许久,突然心中一动,想出一个绝佳的名字,提起笔来,在纸上写了“南河笔谈”四字,心想:“沈括有《梦溪笔谈》,我就写一本《南河笔谈》吧,谁叫我住在南河镇呢?唉,只可惜我的历史知识有限,也不知沈括今年多大?住在哪里?我能否见他一面?”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北宋记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北宋记忆
上一章下一章

1.56 南河笔谈

%